潘金蓮是小說《水滸傳》和《金瓶梅》裡的女性人物,雖然只是虛構,但是對潘金蓮的刻畫,無疑是最成功人物之一。在《水滸傳》裡我們看到了她的放蕩和陰辣,可是在《金瓶梅》中,卻又看到了她不幸的一面。總之,潘金蓮這個名字,幾百年來一直是壞女人的代名詞,始終被牢牢的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潘金蓮是一位大美女,而武大郎是三寸丁、谷樹皮,是一個相貌醜陋的侏儒。這樣一對不協調的夫妻搭配,首先就會讓我們想到,這其中必有什麼故事和難言之隱,假如武大郎是位有錢的員外,潘金蓮愛財不惜委身,倒也能說的通。可偏偏武大郎是一個靠賣炊餅的窮漢,那麼這裡面可就大有文章了。
古人注重名節,尤其是女性的貞潔,甚至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在封建時代,在沒有成親之前,失去貞潔的女性,幾乎沒有什麼地位可言,男人也以此為恥,大多不願意娶這樣的女子。由此可見,潘金蓮之前一定是失去了貞潔,在尋不到好歸宿的情況下,只能屈身嫁給了武大郎。
那麼造成潘金蓮如此局面的男人究竟是誰呢?據說,武松在回鄉的路上,曾經結識了潘金蓮,那時的潘金蓮正是張財主家裡的使喚丫頭。潘金蓮從小被張財主買入府中,卻不想長到十八歲時,竟出落成臉襯桃花,眉灣新月的大美女,從那時起,張財主就對潘金蓮起了覬覦之心。
與此同時,武松返鄉尋兄,恰巧路過張財主家,便在張家借宿盤旋了幾日。武松長相英武,一表人才,情竇初開的潘金蓮隨即就對他有了愛慕之意。當然,她是無法向武松吐露心聲的,但是那份情意埋在心裡生根發芽,越來越濃,就當她鼓起勇氣向武松表白的時候,武松卻離開了張家。
雖然這只是單相思,她與武松之間也只是幾面之緣,並沒有什麼感情可言,但是經此一事,潘金蓮點燃了內心對愛情的追求與渴望。
為了離開張家,她選擇了一個將自己置入險境的辦法。其實潘金蓮很早就知道張財主對她有想法,但妻子餘氏卻是個妒婦,於是潘金蓮就藉機與張財主靠近,故意與他曖昧,如果讓餘氏發現此事,她就可以被迫離開張家。
然而,令潘金蓮卻沒有想到是,張財主趁餘氏不在家的時候,逼迫她成就了好事,也讓她成了不完整的女人。餘氏知道此事之後,擔心潘金蓮得寵,威脅她的地位,她對潘金蓮打罵了數日後,欲偷偷將她嫁出去。
可是潘金蓮現在這種情況,的確不好嫁人,正經人家得知此事肯定不願意娶她,如果矇騙的話,事後發現不免會讓對方尋上門討要說法。最後餘氏發現了武大郎這樣一個其貌不揚、老實巴交、娶不上媳婦兒的人,在道明情況之後,武大郎很高興的接納了潘金蓮。
之後的事情,我們都知道,潘金蓮與西門慶勾結,害死了武大郎。潘金蓮這樣一個女性,在傳統道德觀念中,並不會得到任何的同情,但是有人站在現代人的角度去分析,卻又說她是女權和思想解放的先驅者。但是兩者討論來討論去,也沒有什麼最終的定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