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花園裡,四處靜悄悄;樹葉兒也不再沙沙響;夜色多麼好,令我心神往;在這迷人的晚上……」當這首耳熟能詳、影響一代人的歌曲在耳邊響起時,置身莫斯科郊外的記者卻發現歌曲中如畫般的美景早已成為記憶。
卡盧加州,距離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約200公裡,面積只有3萬平方公裡,人口也僅有區區100萬人,與莫斯科州西南部接壤。當2012年7月,莫斯科市將莫斯科州西南部也劃入其管轄範圍內時,用當地人的話來說,卡盧加州成為了典型的「莫斯科郊外」。
記者居住的地方恰屬於當地人眼中的「莫斯科郊外」。當記者試圖找尋歌曲中所描繪的迷人景色時,卻發現,莫斯科的郊外如今已呈現出另一番景象。沒有黃昏,沒有沙沙的樹葉聲,放眼望去,只有陰沉沉的天空,一望無邊的針葉林,來來往往的小汽車,還有冒著濃濃白煙的工廠煙囪。
卡盧加州原本是一個不起眼的俄羅斯小州,這裡既沒有石油,也沒有天然氣,卻在經濟發展方面成為了俄各州中的排頭兵。而帶動當地經濟的就是俄羅斯人生活中極度依賴的汽車業。記者下榻的賓館正位於德國大眾汽車公司在當地生產基地的附近。記者在賓館附近轉了轉,發現諸如沃爾沃、三菱等汽車4S店不勝枚舉。而原來並沒有汽車企業的卡盧加,現在已經成為俄羅斯第三大汽車產地。
在9月6日舉辦的汽車論壇上,記者獲悉,莫斯科已是個寸土寸金的地方,而且城市化的發展已使得莫斯科的土地利用近趨飽和,所以俄汽車產業的發展如今都開始向郊區外溢。因此,卡盧加州等享有區位優勢的小州成為了俄汽車行業的「香餑餑」。
記者還記得,當汽車駛離莫斯科西北部郊區的謝列梅捷沃機場時,沿途不少汽車4S店一家緊挨著一家,其中不乏英菲尼迪等大牌。一路上汽車行業的廣告更是鱗次櫛比。同行的中國人感嘆,原來俄羅斯也與中國一個樣。
不過,汽車業的異軍突起給俄羅斯帶來的最大麻煩就是擁堵。莫斯科由此也成為了國際上出了名的「堵城」。記者也有幸親身體驗了一番。從謝列梅捷沃機場到記者下榻的酒店約200公裡,需要行駛2個小時。記者離開機場時特地注意了下時間,是當地時間晚上9點。但就在駛離機場20分鐘處,記者就看到了在高速上的長龍,目測約有百多米長。於是,記者的汽車也成為了長龍中的一員。就這麼一動不動地等待了近20分鐘,汽車才開始慢慢往前挪動。但挪動也僅限於「龜速」。
對於晚上近10點還如此擁堵,記者表示不解。不過,開車的俄羅斯司機卻不以為然,他告訴記者,俄羅斯人的夜生活才剛開始。就這麼走走停停近1個小時後,在一個拐彎處,記者的車才擺脫了擁堵的長龍,一路開始以120碼的速度在高速上狂奔。等記者抵達下榻的酒店,已經是當地時間凌晨2點,而此時的上海,早已太陽初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