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涇鎮圍繞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人民為中心,深入社區,各居委準備了形式多樣的文化服務,開展豐富多彩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讓社區居民的冬日增一份快樂,添一份暖心。
巧手水晶燈球,點亮公益反哺
光華綠苑小區內,常常能看到有一批又一批的居民,默默地用自己的力量,為小區服務。從平安巡邏到清潔家園,從文體活動到戰「疫」聯盟,從居民維權到人口普查。雖然一個人沒有十八般武藝,但是他們可以組成「十八羅漢」,維護小區日常、提升居民們的居住舒適度。他們就是光華綠苑居民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志願者。
「喝水不忘挖井人」,他們的默默付出,需要大家的鼓勵,需要大家的支持,需要大家的肯定,更需要有人去銘記。因此光華綠苑居民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利用水晶燈球文化配送,作為公益反哺的起點,讓志願者們在忙碌的時候能夠停一停,看一看,然後更好地再出發。
活動中,志願者的角色轉變成了活動的參與者,享受著手作帶來的輕鬆和愜意。同時,也能在這個閒暇的時刻交流平日生活中的柴米油鹽與「工作心得」。其中一位阿姨全程開心地合不攏嘴,還說:「這樣的活動蠻好的,你們很想得到我們的。」
活動的最後,所有活動參與者共同點亮了水晶球燈。其中一位阿姨說:「每個人身邊都有黑暗的角落,志願者們的付出則是照亮黑暗的公益之光,成團的公益之光將照亮每個人。」
華陽社區「粉絲帶」開展手工點心製作活動
都說 「冬吃蘿蔔夏吃薑」,「蘿蔔賽人參」,秋冬季節就是要多吃點蘿蔔。除了清炒、熬湯等,蘿蔔還可以做成好吃的蘿蔔絲餅!
為了讓華陽社區的居民體驗手工烘培帶來的樂趣,華陽社區 「粉絲帶」成員們在華陽苑鄰裡小匯開展了和蘿蔔有關的手工點心製作活動,大家便迫不及待地都想要「一展身手」。各類材料小心稱重,大家將麵粉加水揉成麵團醒發,然後將大蘿蔔去皮,刨成絲後加入適量的鹽醃個十來分鐘後再擠幹水分待用。同時,準備些切好的小蔥和鮮肉。接著將蘿蔔絲、鮮肉、小蔥和調味料均勻攪拌成餡。此時,再將發好的麵團揉成一個個切塊,按扁、擀薄,包入餡料,捏成餅狀。大家配合默契,認真和專注,做起來有模有樣,儼然成了美食家。最後再放入烤箱,烤至兩面金黃就可以了。
「叮!」,香噴噴的蘿蔔絲肉餅出爐。大家紛紛拿著蘿蔔絲餅試吃,能嘗到自己的勞動果實,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喜悅與滿足。此次活動不僅增長了烘焙知識,體驗了動手製作美食的樂趣,還增進了社區鄰裡情誼,收穫了快樂,愉悅了心情!
木質旋律 曼妙之音
華涇四村居委與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攜手,由華涇鎮公共文化配送,為社區志願者們提供「尤克裡裡」手工繪製DIY活動。
這是一場藝術手作與浪漫音符交織的活動,阿姨媽媽們興致勃勃,拿起久違的畫筆,畫筆下的一切都是每個人自己的心情、愛好、創意和故事,當尤克裡裡與斑斕的顏料相遇,一幅時光裡的美好畫作即將完成,彩繪一個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僅屬於自己的尤克裡裡。當然每個人眼光不同,有幾位阿姨說本色的木質也很好看,而且能聞到木頭散發的淡淡香味。最後大家在老師的指導下繃上四根粗細不同的琴弦,於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尤克裡裡就在手上呈現。
露往霜來,初冬已至,在寒冷的冬日裡,讓琴弦撩動心弦,親手繪製樂趣時光,溫暖近期忙碌的心靈。本次活動大家覺得很開心,一位志願者說這是她最喜歡的一個活動,因為不僅平時彈奏能培養文藝情操,琴不用時放在家中,作為精美的裝飾品,擺設起來文藝氣息撲面而來。居委會也感恩志願者們,有了他們的奉獻付出,共同努力,才使小區家園美麗和諧。活動在大家其樂融融的笑聲中畫上圓滿的句號。
布袋木偶小課堂
木偶戲是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為豐富社區文化,讓社區孩子們多方面了解和感受傳統木偶藝術的魅力,日前,印象旭輝居委會邀請上海木偶劇團,為小朋友們帶來一場《布袋木偶小課堂》的親子體驗活動。
課上木偶劇團的老師為大家介紹了木偶劇表演中所用到的不同木偶的種類,不同木偶又是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去操控的以及這些手偶是用哪些手指分別操控哪些部位。小朋友和家長們在臺下認真地學習模仿老師的動作,一個個都躍躍欲試,繪製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手偶。大家各自挑選好喜愛的人物,就和家長們一起用畫筆繪製起自己的手偶,經過大家耐心地描繪,一個個表情各異,形式多樣的布偶活靈活現的繪製完成,小朋友都開始進入表演狀態,自編自演起來自己的木偶劇了。
此次木偶小課堂進社區活動既有新意,又有意義,不僅豐富了社區文化生活,也讓孩子們對木偶表演以及製作這種中華民族傳統藝術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作者:華涇鎮
編輯:曹香玉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