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起了年輕的脊梁!這群90後不一般!
——廣元監獄90後年青警察抗疫群英譜
董雨晴
「就像很多人說的,17年前的非典,是所有人都在保護我們。現在該我們90後來保護大家了。」
「90後沒有吃過什麼苦
也沒有挨過餓
怕扛不住事!」
然而,疫線上,廣元監獄這群90後年青警察爭先恐後挺身而出,站直了脊梁,擔起了責任,扛起了天!
「90後」 的不同
沒吃過「苦」 依然扛的了事
「90後」有什麼不同?和祖輩相比,他們沒有經歷過戰亂;和父輩相比,他們沒有人忍受過飢餓。他們很多人都是家裡的獨生子女,被祖輩和父輩兩代人捧在手心裡長大,都曾經被稱為「掌上明珠」。「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可沒有吃過「苦」的他們,依然扛的了事!
鏡頭一: 特警隊民警 張懷志1992年出生
他是一個90後,是一位父親,是一名監獄警察,更是一名黨員。在疫情防控最吃勁、最關鍵的時刻,主動寫下請戰書,繼續決戰封閉執勤。戰疫期間,他堅決服從戰時管理,嚴格執行戰時紀律,充分發揮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勇挑「急、難、險、重」崗位,日夜堅守,盡職盡責。妻子工作地點不在利州區,原本就與她聚少離多,此時也同樣堅守在抗疫第一線,在校封閉隔離進行網絡授課,不滿4歲的女兒被送回老家。他們夫妻同心,逆行而上,用實際行動詮釋了「90後」的責任與擔當。
「非典那時,我上小學,雖懵懵懂懂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事,只是整日見不著父母,但我明白他們在做好事。」張懷志說:「如今,我和妻子都在疫線,女兒如同當年的我一樣變成了留守兒童,看著她忍著淚水跟我們說再見的樣子,相信她也知道我們也在做著好事。」
鏡頭二: 五監區民警 嶽明澳1997年出生
半年前的他,還是個大學生籃球運動員,整天就想著怎麼贏得下一場籃球賽,對監獄工作真的是一無所知。才入職兩個月的他,接到這麼重的任務,卻毫不畏懼,將運動員敢於拼博善於學習的特質發揮到了極致,以最短的時間熟悉並掌握了管理教育罪犯日常工作流程和車間安全管理流程。
有著一米九的大個頭,卻有著一顆細膩的心。每天帶罪犯出工、搜身檢查、車間罪犯進出登記、危化品和工具發放管理、車間巡邏及測量罪犯體溫、監區車間消毒監督、罪犯談心談話、罪犯月計分考核、批閱罪犯周記、帶罪犯去醫院檢查、領新犯、清監檢查、監督罪犯服藥,他無不認真仔細,深知責任重大,容不得半點馬虎。
年輕人嘛,學東西總是很快,以前從未摸過相機的他,如今還負責監區拍照、錄視頻、宣傳報導。同事們都誇他有天賦,他也越來越喜歡攝影。封閉值班枯燥乏味,他還能發掘自己一個愛好,愛學習敢挑戰,大概這就是90後的不同吧...
「身份的轉變雖然有點快,但身為籃球運動員,賽場上就是要時刻準備著迎接不同的挑戰,我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做好!」嶽明澳信心滿滿。
「90後」 的堅守
紮根堅守 用行動書寫青春
原本,每天不刷刷朋友圈就不舒服的他們,不組個隊「吃外賣」就睡不著覺的他們,不看劇熬夜就覺得對不起生活的他們,在這次抗擊疫情阻擊戰中,卻紛紛主動請戰,再請戰!像一顆顆螺絲釘一樣,紮根堅守在各自的崗位,肩挑各自責任,用行動書寫當下的青春。
鏡頭三: 二監區民警 楊兵兵1996年出生
入職不久的他,以往從未接觸過監獄,對高牆內更是陌生。為了讓自己跟上大家的步伐,儘快適應封閉值班,他不斷請教前輩,罪犯談心談話、一犯一策、清監查鋪、日常巡查等大大小小雜事兒,一項一項列在筆記本上。同事們誇他勤奮好學時,他卻總是害羞的說「我這是笨鳥先飛」。
「國難當前,我們都應更加堅強,我要趕快成長起來,扛下更多的責任!」這次春節沒能回家和家人團聚,他明白,自己已經長大了,肩上的責任只能自己去扛,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堅持下去就會取得勝利。
鏡頭四: 七監區民警 楊志鵬1993年出生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楊志鵬響應組織號召,放棄與家人團聚機會,告別漢中老家的親人們,火速奔赴戰疫前線,請戰首批進駐封閉值班。
去年9月才參加工作的新民警,作為七監區唯一一個自封閉值班以來連續奮戰在監區戰疫一線的民警,工作中任勞任怨,他一人身兼獄政、教育、內勤等多個工作崗位,犧牲一切休息時間,用最快速度上手這些「陌生」的業務,憑著踏實肯幹的鑽研精神,出色完成了戰疫任務。
「疫情不退,我不退!國難當頭,我必須要貢獻自己的力量!因為我愛我的祖國,我珍惜我的職業。」在疫線,他被身邊的黨員深深感染著,無比渴望能夠加入組織,在首批值班期間向監區黨支部連續遞交了兩份申請書,一份是「入黨申請書」,一份是「繼續戰疫請戰書」,他用實際行動踐行入警誓言,用青春奉獻責任擔當!
鏡頭五: 一監區民警 萬逾昔1993年出生
這個雲南小夥是個典型的理科生,大學專業是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聽起來好像跟監獄警察不沾邊。然而理科生的精細和嚴謹,卻為他現在的工作打下了基礎。
萬逾昔在封閉執勤期間除完成日常值帶班工作之外,還負責教育改造工作,罪犯個別談話、一犯一策工作推進、新犯教育及新犯驗收、罪犯思想動態匯報、表冊上報等工作。他幹起工作來認真專注,做事有板有眼。同時虛心向師傅學習,不放過每個細節。
「細節決定成敗,非常時期,更應當注重細節,這便是我的堅守。」萬逾昔如是說。
「90後」 的風採
不忘誓言 穿上警服就是戰士
奔忙在疫線的「90後」姑娘小夥子們,日常,也許還在圍著父母撒嬌,甚至會為看電影、訂外賣或者什麼小事,與父母頂嘴生氣。然而,疫情就是命令。他們趕赴抗擊疫情第一線,就不再是「孩子」。穿上警服,「90後」就是戰士!
鏡頭六: 醫院民警 談雲嘉1995年出生
已堅守了32天的她,每天清晨起床為糖尿病罪犯注射胰島素,給住院病犯發藥、抽血、測血壓、輸液;收押新病犯,第一時間配合醫生診治,測量記錄生命體徵;嚴格監控體溫並仔細記錄;晚上十一點仍然要執行醫囑,為Q8h(每八個小時輸一次液)的病人輸液。
年紀雖小,但深知醫務人員在非常時期承擔的責任,萬事都需小心謹慎,出不得半點錯誤。
談雲嘉用行動牢記從醫初心,不忘入警誓言:「結束一天的工作,雖然覺得很累,但當第二天我又穿上白大褂的時候,仿佛有魔力一般,立刻便能調整到一個最好的狀態,繼續戰鬥。」
鏡頭七: 十一監區民警 劉晉瑋1994年出生
在特殊時期,身處異地的他,春節未能回家與家人團聚,一直堅守在崗位上。每天早上6:00起床交班後,便開始投入到緊張而又忙碌的工作之中,值帶班事情雜且多,組織罪犯起床、維持出工秩序、車間現場巡查、以及對***多名罪犯進行體溫測量都是他每天的必修課。由於警力不足,除了日常的巡查、監管設施排查等任務外,他還需要按時按點對分管的三個監舍進行個別談話,錄入一犯一策等數據。為了確保罪犯的安全,他對監舍採取地毯式的清查,不放過任何一個疑點,不遺漏任何一個角落,不留下任何一個死角!
「堅守是我青春最美的底色,我將沿著前輩薪火相傳的足跡,繼先烈前僕後繼的理想,激揚警色年華。」劉晉瑋還承擔了監區宣傳報導工作,擠出時間寫稿件,12篇新聞稿件監獄採用。
鏡頭八: 十監區民警 高巖1996年出生
春節剛趕回山東棗莊和家人團聚的他,監獄發出疫情召集令後,他立刻「閃現」回到廣元,滿腔熱血請戰第一批封閉隔離。精力旺盛的他,幹什麼都是跑的最快的一個,監區的應急處突、罪犯的直接管理現場......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我年輕,讓我來」,這是他的口頭禪。封閉執勤已一月有餘,高巖依然精神飽滿,鬥志昂揚,主動向老同志請教經驗,積極學習,並鄭重向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以黨員的標準更加嚴格得要求自己。
「重逢後突然的再次分別,看到媽媽的不舍和擔憂,我知道在她眼裡我還是那個不省心的小孩兒。」高巖說:「但是我想告訴她,我長大了,我得回去幹大人該幹的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