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鏡》(Black Mirror)是英國電視4臺(Channel 4)及美國NetFlix公司出品的迷你電視劇。由英國製片人查理·布洛克編劇及製作。
該劇分別以多個建構於現代科技背景的獨立故事,表達了當代科技對人性的利用、重構與破壞。
《黑鏡》這兩個字,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了一個代名詞。在2011年12月在英國電視臺Channel 4首播之後,所有的帶有對近未來世界科技幻想的、有科技對人類造成的負面影響元素的影視作品,統統都被冠以「黑鏡」風的名號,《黑鏡》的成功可見一斑。
確實,《黑鏡》的出現成功帶動了一陣風潮,它對於近未來科技的奇思妙想,對於社會和人類現象的尖酸諷刺,和60分鐘一集的迷你劇模式,都讓它擁有了無數的後來模仿者。
英國第四頻道喜劇部門總監尚恩·艾倫在一份聲明中讚揚了該劇以及主創人員:「《黑鏡》是一部罕見的通過現代人的視角觀察社會和人類的劇集。製作人查理·布洛克展現了他的前衛才華以及十分引人入勝的原創性」。
首集《馬上回來》描繪了社會媒體時代,憑藉亡者在Twitter、Facebook等留下的生活軌跡,來打造更加高端、更加人工智慧的人造男/女友的可能性;
《白熊》則勾勒出一個極端化的、噩夢般的審判現場,在遍布冷漠圍觀者的世界裡,討論了審判者與犯罪人是如何產生身份置換的;第三集《沃爾多一刻》更是通過藍熊沃爾多贏得國會議員的荒誕故事,聚焦現代傳媒時代裡政治體制的虛偽面孔。
這些劇集展示了人們在對待自己的同類時能做到多麼殘忍的地步,不僅如此,《黑鏡》想要告訴人們的是,隨著科技越發人性化,電腦程式日益滿足著我們的需求,扮演著我們的朋友和保姆,甚至成為了我們奇思怪想的「奴僕」。
而先進技術帶來的高風險也不斷凸顯出來,那就是人與人相處中人性的流失。《黑鏡》是對資訊時代的一種絕佳比喻,也是對未來世界的一種預警。
科技一方面給人類帶來便利和進步的同時,也在逐漸讓人類喪失了其自然的生活方式。當然其中孰優孰劣,或好或壞,並不是隻言片語所能解釋清楚的。
但《黑鏡》系列至少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思路。「黑鏡」本身指的就是一切電子設備鎖屏狀態下的那面黑色「鏡子」,打開這面「鏡子」你能看到世界的一切,鎖上這面「鏡子」你能看到你自己的臉。
很多人大概是被《黑鏡》這個系列開了智,覺得一部連續劇讓他們看到新世界了,現在這個長年給他們開智開腦洞。
雖然第五季的靈感有些透支,但也不應該成為被噴被黑的重點對象,甚至比別的作品更加嚴格,這副大義滅親眼裡不揉沙子的嘴臉甚至讓人想起了四十多年前的黃金時代。
老規矩,公眾號內發送片名【黑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