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養】老舍京味小說《離婚》賞析

2021-03-01 甘肅教師學苑

老舍,滿族人,出生於北京城一個貧民家庭,在北京的大雜院裡度過了艱難困苦的童年時代和少年時代。一直到1924年,老舍始終生活在北京市民社會中間,他非常熟悉北京市民生活,喜歡市井中流傳的戲曲和說唱藝術。這種生活經歷成為老舍日後小說創作的重要生活資源和情感資源。1924年老舍到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教,並開始小說創作。1926年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隨後又創作了《趙子曰》(1926)、《二馬》(1926),初步顯示了老舍幽默才華。當時有人把老舍稱為「笑王」。

1930年老舍回國,到齊魯大學任教。30年代是老舍創作的高峰。他創作了多部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1936年完成《駱駝祥子》,還有短篇小說《斷魂槍》《月牙》《微神》《柳家大院》等。1937年,抗戰爆發,1938年老舍擔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總務部主任。四十年代完成了著名的長篇小說《四士同堂》。新中國成立後,老舍從美國回國,把全部的熱情獻給新中國。他創作的重心轉向戲劇,由於《龍鬚溝》對新中國的熱情歌頌,老舍被北京市授予「人民藝術家」的稱號。老舍創作了大量的戲劇,但是成功的作品只有《龍鬚溝》和《茶館》。

老舍小說幾乎可以稱得上「北京市井風俗的百科全書」,也可以說是北京市井生活的「清明上河圖」。他構築了一個龐大的北京市民生活景觀。閱讀他的小說,就相當於回到老北京旅遊。老北京的風俗人情,盡收眼底。這裡有大雜院、小茶館、小胡同、廟會、學校。還有形形色色、五行八作的市民。車夫、警察、暗娼妓女,流氓誣賴,藝人,教師、職員、剃頭匠,八旗子弟、拳師,三教九流無所不有。老舍觀察市民生活的視角是文化,在風俗人情中探索市民文化精神,反省市民性格,尋求新市民文化的方向。

《離婚》中的張大哥,他因循守舊、善良懦弱,與宗法封建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貫穿他性格始終的是保守中庸和封閉自足的心態。凡事保持一種適度的平衡,永遠不做出格的事情,不為天下先,陶醉在自以為穩定的世俗秩序中。實際上是一種消極保守的人生哲學,缺乏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

他的生活理想是非常保守中庸的。面對生活,他絕對不會有什麼「非分之想」,同時也不落在最後。他不是去爭取什麼,而是小心謹慎地守住眼前的那點實實在在的東西。沒有雄心膽量,沒有激情,也沒有力量,有的就是那種卑微的精明和算計。他對兒子的期望,寄託著他中庸式的「生活理想」:「張大哥對於兒子的希望不大——北平人對兒子的希望都不大——只盼他們成為下得去的,有摸有樣的,有一官半職的,有家有室的,一個中等人科長就稍嫌過了點勁,中學的教職員又低了一點;局子裡的科員,稅關上的辦事員,縣衙門的收發主任——最遠的是通縣——恰好不高不低的正合適。大學——不管什麼樣的大學——畢業,而後鬧個科員,名利雙收,理想的兒子。作事不要太認真,交際可得廣一些,家中有個賢內助——最好是老派家庭的,認識些字,胖胖的,會生白胖小子。」

老張的服裝也體現著他的中庸人生態度:「他的衣裳、帽子、手套、菸斗、手杖,全是摩登的人用過半年多,而頑固老要再思索三個多月才敢用的時候的樣式與風格。」

 他為人處世的態度也是中庸調和的風格。他有一種令人感到親切和藹的大哥風度,有很濃的大哥味。

「張大哥是一切人的大哥。你總以為他的父親也得管他叫大哥;他的大哥味就這麼足。」

他的大哥味,有熱心助人,與人為善的一面,但是,另一方面更有一種圓滑世故,會做人的特點。同時還包含著善於調和矛盾、衝突中庸性格。

「凡事經小篩子一篩,永遠不會走到極端上去;走極端是生命失去平衡,而要平地摔跟頭的。」

在婚姻愛情上,他也具有十足的大哥味道。他的理想是「以婚治國」,只要家庭婚姻美滿,就會天下太平。作品說:「張大哥一生所要完成的神聖使命:作媒人和反對離婚。」

他喜歡為別人做媒,善於分辨雙方的各種條件,準確地把門當戶對的人介紹到一起。比如,帶眼鏡的男士,他就可以把有麻子的姑娘介紹給他,因為近視,看不到麻子,麻子就等於沒長。他反對離婚,因為離婚就意味著既定秩序的危機,作品就是以他千方百計地阻止老李離婚為線索的。他先是勸老李,然後把老李妻子接到城裡,給租房子、家具,一定要把這個家維持住。

張大哥的守舊中庸性格反映了在傳統與現代衝突之中,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危機,和巨大困境,也意味著民族生存方式的危機和困境。老舍對老派市民性格的反省和批判,也是在尋求民族文化的新的出路。但是,總的來說,老舍只是以文化風俗取勝,而不是思想深度和人性深度取勝。

  

浯溪摩崖石刻區

《中興頌》又稱《大唐中興頌》。唐元結撰,顏真卿正書。唐大曆六年(771)六月刻,為摩崖石刻,在湖南省祁陽縣浯(wú)溪東山。碑文21行,行20字。

浯溪銘石刻局部

唐肅宗上元二年(761),著名詩文家元結撰此頌文,敘述唐玄宗天寶年間,安祿山、史思明攻入東、西兩京,唐玄宗逃至蜀地,唐肅宗李亨即位,收復陝西長安、河南洛陽兩都,此即所謂「中興」。唐代宗大曆六年(771)元結特請大書法家顏真卿用楷字書寫,並請石工刻於浯溪石壁。因撰文、書寫、摩崖刻字三者十分獨特,故世人稱之為「三絕」。浯溪是著名摩崖石刻區之一,臨江壁立的崖壁保存著《中興頌》等唐至民國歷代名人的詩詞書畫摩崖石刻505塊。

神龍政變,又稱「五王政變」,是指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太子李顯聯合宰相張柬之等大臣發動兵變,逼迫武則天退位,李唐復闢的事件。

晚年的武則天寵幸張昌宗、張易之兄弟,沉湎享樂、不理朝政。同時,張氏兄弟卻狐假虎威、插手朝政。武周政權逐漸陷入動蕩,人心不穩。

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武則天生病,張易之、張昌宗侍奉左右,外人不得入內。此時,李唐子孫仿佛看到了一線陽光。於是,太子李顯聯合宰相張柬之等五人密謀,準備奪權。

公元705年2月,鳳閣侍郎張柬之、鸞臺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將軍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範、司刑少卿袁恕己聯合起來發布聲明,說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張昌宗打算謀反。於是,他們率禁軍包圍了皇宮,名義上除奸,實則逼迫武則天退位。

同月二十三日,武則天頒下制書,決定由太子李顯代行處理國政。次日,武則天便將帝位傳給了太子李顯。李顯正式即位,是為唐中宗,恢復國號為唐,武周終結。

神龍政變之後,張柬之被封為漢陽王、敬暉被封為平陽王、桓彥範被封為扶陽王、袁恕己被封為南陽王、崔玄暐被封為博陵王,時稱「五王」,所以,神龍政變又被稱為「五王政變」。

一年後,武則天逝世。武則天在遺制中要求去掉自己的帝號,改稱「則天大聖皇后」。神龍政變標誌著武則天政治生涯的終結。

一不小心上火了,咽喉腫痛,吃不下睡不香,該怎麼辦?

1000g雪花梨、20g紅棗、25g冰糖、15g薑片、150g蜂蜜、10g川貝、2g甘草。

將梨依次洗淨後去皮,用磨蓉器將梨肉磨成細膩的梨肉蓉;取一隻碗,在上面放一塊籠布(或細紗布),將梨肉蓉放在籠布上;將四角提起,使勁擠出全部的梨汁;將冰糖敲成碎塊、姜切片備用;紅棗去核後切片;倒入鍋中,加入切片的棗肉、姜、冰糖、川貝粉和甘草;中火煮開後,轉小火慢慢熬煮至變得十分粘稠即可關火;待其自然晾至和手溫一致時,用濾網過濾出熬煮後的梨汁,加入蜂蜜調勻;裝入用熱水消過毒的瓶中放入冷藏室儲存,飲用時用溫開水調和即可。

雪梨1個、冰糖適量。

雪梨一個,洗淨,去皮,切去頂部當做蓋子,再藉助小刀和勺子挖除中間的核;把冰糖放入中間,蓋上蓋子,把處理好的雪梨放入深盤或深碗,蒸好的梨會流出很多甜湯,最好選深一點的容器來蒸;最後放入蒸鍋隔水蒸1個半小時至2個小時,讓梨完全軟化就可以了;覺得挖空梨核麻煩,可以把梨洗淨後去皮去子,切成大塊,放入碗中,加入冰糖,再入蒸鍋蒸軟就可以了。可以用蒸盅或是砂鍋盛梨塊,也可以用電飯煲來蒸。

銀耳50g、桂圓50g、蓮子15顆、冰糖適量。

將蓮子泡發半天后,加入銀耳一起繼續泡發1小時;桂圓肉用溫水浸泡5分鐘後,衝去雜質,倒入少許清水,備用;銀耳泡發開後(舒展開),衝洗掉雜質,撕成小片;將處理好的銀耳,蓮子,桂圓肉一起倒入煲內,加適量水(水稍多一些沒問題),煮開後加入冰糖,轉中小火繼續燉煮90分鐘左右(燉軟了就行)即可。

1根黃瓜、1個獼猴桃、適量蜂蜜。

獼猴桃去皮,切塊;黃瓜洗淨,切塊;把切好的獼猴桃和黃瓜塊放入攪拌機中,榨成汁,調入蜂蜜即可。

【微信用戶請返回上一頁,在左下角對話框中回復「0690」表示您已經閱讀了本文章,網頁版用戶請直接回復「0690」】

相關焦點

  • 創傷中與老舍的特別相遇
    法蘭西喜劇院演繹的喜劇《真假桃花》 改編自老舍同名小說的2020版《二馬》 《戰馬》 倫敦西區2020年全新復排版《萬尼亞舅舅》 舞劇《孔子》 ◎張向陽從2020年春節就開始籌備的第四屆老舍戲劇節
  • 作家王朔:我的北京腔是奴才味兒,老舍的才是主子味兒
    有人就說,可以去聽聽老舍先生的一段錄音,就能明白什麼才是正宗的北京腔。老舍先生的作品也幾乎都是北京方言,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京味小說。然而,近代的文壇上,也有一位專門寫"京味小說"的作家,他就是王朔。很多人拿王朔和老舍先生的作品比較,評價他們一個是新北京腔,一個是老北京腔。 他們的不同之處到底在哪呢,或者說哪個更正宗呢?
  • 2020年第四屆老舍戲劇節重回溫暖的秋天
    老舍戲劇節自成立以來,始終秉承「呼喚戲劇文學精神」的宗旨,以「民眾情感、人文關懷、民族語言、國際視野」為主題,精心策劃戲劇表演和文化活動,普及,推廣戲劇藝術,他已經成為北京與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活動之一,被稱為「京城文化新地標」。
  • 謝忠平:為實現人文素養教育,給英語教師這三點建議!
    摘要:本文以「大閱讀·大人文·大素養」為課題,從閱讀、人文和素養三者的關係入手,從教師自身的人文素養提升以及教師引導的人文閱讀兩個方面展開,探討高中英語教師如何藉由閱讀進行人文教育,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 來劇場領略老舍更高級的京味兒幽默
    在話劇《四世同堂》裡,現場觀眾掌聲和笑聲不斷,演員演技出色,臺詞功底好,角色立體,這是田沁鑫導演創排到位,更是原著老舍先生幽默教人捧腹。    在老舍先生幽默的作品中,如此嫻熟的諧音梗並非唯一亮點。俗白、凝練、純淨,是京味小說的特色,作為京味小說的代表人物之一,老舍先生的作品做到了「讓北京人說北京話,用北京話敘述北京的故事」。
  • 關於老北京的電視劇有哪些:經典十部京味電視劇!
    隨著北京的發展,京味兒卻漸漸地減少了,很多人開始懷念以前的老北京的京味兒,下面為大家推薦幾部不錯的老北京電視劇十部京味電視劇十部老北京電視劇推薦1、《四世同堂》關於老北京的電視劇有哪些《四世同堂》改編自老舍先生的同名長篇小說,講述了在民族存亡的危急關頭和侵略者佔領時期,北平小羊圈胡同四世同堂的祁家四代人和他的街坊們的生活。
  • 老舍的創作與基督教(附電影《離婚》)
    在小說創作中,他描寫了諸多基督徒的生活,刻畫了形形色色基督徒的形象。還塑造了一些具有理想色彩的人物形象,他們不是基督徒,但從其身上可感到濃鬱的基督教意味。此外,從作品構思、典故運用方面亦可見老舍創作中的基督教文化的印痕。
  • 龍應臺 我們為什麼需要人文素養?
    對每個人而言,生活忙碌也並不意味前進,於是,提高人生境界,人生素養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提升人生境界,提高修養和素養,一直是困惑在心頭。直至讀了龍應臺女士的《我們為什麼需要人文素養》一文才覺茅塞頓開。真正的思想家最最嚮往的是閒暇。與此相比平凡的學者卻迴避它,因為他不知道如何處理閒暇,而此時安慰他的是書籍。——尼採我今天想講的是年輕人要有什麼樣的人文素養。
  • 老舍先生的這部作品居然也被搬上了舞臺!這絕對是不帶娃也要看的好劇
    作為一位忠實讀者小愛之所以喜歡愛戴老舍先生不僅是因為他的京腔京味也是因為他身處中國最黑暗的那幾年筆觸中永遠存著一份剛強他對救國勇士總是由衷讚美諷刺起奸佞小人也從來不惜筆墨大寶上小學之後小愛也經常帶娃一起讀讀老舍看看老舍先生作品改編的劇
  • ​賞析藝術經典 感受家國情懷 — 記君誼新初中赴大劇院觀看《四...
    11月27日,在劉永芬校長的精心策劃和親自指導下,君誼新初中全體同學又上了一堂生動而發人深省的美育課,走進國家大劇院觀看根據老舍先生同名長篇小說改編的話劇《四世同堂》,讓同學們在賞析藝術經典的同時,感受炎黃子孫的家國情懷。
  • 【人文素養】《莫扎特》的配樂賞析
    [藝術視窗] 《莫扎特》的配樂賞析
  • 老舍作品的語言特色是:北京趣味、白話、幽默感、獨特風格
    老舍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他一生出版了許多作品,尤其是《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他的作品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尤其是北京的濃鬱氣息、白話文、幽默感,讓人由衷地佩服老舍的語言風格。1老舍作品的第一大特色:強烈的北京味道。老舍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基於北京,他的作品大多使用真實的北京字,顯示了老舍作品的獨特魅力。
  • 【人文素養】《一八一二年序曲》賞析
    [藝術視窗] 《一八一二年序曲》賞析
  • 【人文素養】《土耳其進行曲》賞析
    [藝術視窗] 《土耳其進行曲》賞析
  • 【人文素養】《千與千尋》配樂賞析
    [藝術視窗]  《千與千尋》配樂賞析《千與千尋》
  • 【人文素養】《胡笳十八拍》賞析
    [藝術視窗] 《胡笳十八拍》賞析
  • 【人文素養】《臥虎藏龍》的配樂賞析
    [藝術視窗]  《臥虎藏龍》的配樂賞析
  • 【人文素養】小說《永遠有多遠》賞析
    陳逸飛 (1946.4.14-2005.4.10)生於寧波。
  • 回顧︱電影《小城之春》賞析
    5月31日下午,元培學堂與覓書店聯合主辦的生活美學系列講座第二場:「電影《小城之春》賞析講座」在覓書店如期開展。
  • 【人文素養】影片《野草莓》賞析
    影片《野草莓》賞析瑞典導演英格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