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機關舊址(1928—1931年)位於雲南中路171—173號,是一幢二層鋼筋混凝土建築,緊鄰天蟾逸夫舞臺。
2018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機關舊址(1928—1931年)保護利用工作正式啟動,通過置換,10戶居民和2家企業搬離了原址。
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由黃浦區委宣傳部牽頭,對舊址實施了保護性加固和還原性修繕。
如今,舊址重展昔日風採,歷史建築風貌恢復如初,中共中央政治局秘密辦公地的歷史身影得以再現。
中共中央政治局機關舊址(1928-1931年)位於雲南中路171—173號。
展陳充分結合舊址建築空間特點,一樓運用投影和電子屏幕打造沉浸式的觀展形式,敘事手法生動。
二樓實景還原機關原貌,設置情景互動增加觀展多樣性體驗,為參觀者呈現一個可看性、參與性較強的觀展空間。
1928年春,在上海擔任黨中央會計工作的熊瑾玎以商人身份租得雲南路447號生黎醫院樓上的三間房間,並掛出「福興」商號的招牌作為掩護,設立黨中央政治局機關。
1928年4月至1931年4月,這個城市中心的紅色中樞見證了中國革命風雲變幻的三年,周恩來、鄧小平、李維漢、瞿秋白等中央政治局委員在這裡工作,中央政治局很多重要會議在這裡召開,堅守上海的黨中央,領導了最為艱苦的革命鬥爭:恢復發展黨的組織、加強情報保衛工作、指導根據地建設、確立政治建軍的根本原則、領導左翼文化運動,指導全國革命的開展。
這裡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上海期間,使用時間最長的機關。在這裡,中國共產黨人用他們的膽識與智慧書寫了中國革命重要的一頁。
還原當時的工作場景。
還原閣樓內的起居環境。
梳妝檯設計成了互動裝置。
當時是以「福興」商號的招牌作為掩護,設立黨中央政治局機關。
二樓設置情景互動裝置,增加觀展多樣性體驗,為參觀者呈現一個可看性、參與性較強的觀展空間。
試運營期間,根據文物建築保護的需要和舊址史跡陳列展的實際接待情況,將實行團體預約參觀。
團體參觀可於9月28日起,通過「上海黃浦」微信公眾號進行預約,開放時間為10月3日、5日、7日9時—11時,從10月9日開始可預約每周一至周五9時—11時,及13時30分—15時30分時間段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