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鉤沉】揭秘周恩來在上海活動印記,與葉挺密會醞釀創建新四軍就在這家飯店
周恩來的一生偉大而光榮。他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四海內外,上海對他來說也是極為重要和特殊的一站。
無論是在民主革命時期,還是新中國成立之後,周恩來都曾多次來到上海領導革命和指導工作,與上海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其在上海的奮鬥徵程,是他革命生涯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上海紅色記憶中的光輝典範。
相關學者對此已作了不少研究,為我們揭示了周恩來與上海這座城市的不解之緣。
本文僅就民主革命時期周恩來在滬的相關活動為線索,對周恩來在上海的活動作一些補遺,以緬懷這位為中華民族獨立和富強作出極大貢獻的偉人。
一、入住禮查飯店,秘密開展革命工作
禮查飯店位於上海市黃浦區黃浦路15 號,後更名為浦江飯店,肇建於1846 年(清·道光二十六年),由西人禮查(RICHADS)創建。是上海自開埠以來的第一家西商飯店,被譽為「上海著名的裡程碑建築」。
1907 年,禮查飯店擴建為具有新古典主義維多利亞巴洛克式建築,是當時上海最著名、豪華的西商飯店之一。
從1924 年開始,周恩來在以禮查飯店為中心的周圍街區中,秘密開展中共地下工作。
1927 年4 月12 日,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悍然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在上海大肆捕殺共產黨員。
迫於形勢,周恩來被迫轉移到了上海吳淞附近徐家宅的一處小閣樓上繼續工作,而這裡居住較多的是吳淞機器廠的工人,比較適合隱蔽工作。
到了5 月上旬,根據上級指示,他與從廣州趕來的鄧穎超同志,又一同入住了禮查飯店311 室。
鄧穎超曾對此有過提及:「禮查飯店是一家高級飯店,當時住的都是外國人和高等華人。我們住進去後也要充闊佬,恩來穿的是西裝革履,我身穿旗袍,腳上穿高跟鞋,冒充闊太太。」
入住不久,5月下旬的一個晚上,周恩來經過化妝,在地下交通員的秘密陪同下,離開飯店到達黃浦江上的公平路碼頭,登上了一艘前往武漢的英國輪船。
兩個多月之後的8月1日,震驚中外的南昌起義爆發,給了國民黨以重重一擊。這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帶有全局意義的一次武裝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這一天也確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之後,周恩來輾轉回到上海,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兼組織部長。
1931年4月下旬,周恩來和上海的地下黨又面臨了一次極其嚴重的生死考驗。
當時顧順章叛變,國民黨特務行動迅速,到處抓捕地下黨員。周恩來夫婦迅速銷毀了一些機密文件,幫助轉移了黨中央的各位領導和工作人員,避免了一次大的損失。而他們當時臨時避難的地方——虹口北四川路永安裡44號(今四川北路1953弄44號),就在禮查飯店的附近。
資料照片 蔣迪雯 攝
永安裡44號的主人周恩霔是周恩來的堂弟,他們關係非常密切。周恩來1924年到上海從事革命工作,首先找到的就是周恩霔。鑑於時局緊張,周恩來夫婦就在周恩霔的家裡隱蔽了下來。
1931年6月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向忠發因擅自外出過夜,遭到國民黨特務逮捕,隨即叛變。周恩來得知消息後迅速隱蔽,著手準備撤離上海。
1931年12月初,周恩來在距離禮查飯店不遠處的十六鋪碼頭,秘密乘船離開,到達了中央蘇區首府瑞金,繼續領導和開展革命工作。
在離開上海五年後,周恩來於1937年再次重返上海。1937年3月到7月7日,周恩來在與國民黨談判期間,曾四次路經上海,指揮正在重建的上海地下組織並動員社會各界人士來共同應對即將到來的日軍全面侵華,留下了濃墨重彩之一筆。
二、天蟾舞臺——鬧市中的「紅色樞紐」
天蟾舞臺是上海市區以演京劇為主的大型劇場,初建於1925年,其址位於上海市福州路701號(今雲南中路轉角),西藏路人民廣場東首。數十年來以邀請南北名角來此演出為特色,並漸趨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劇場風格。這裡名角雲集,精彩紛呈。甚至有「京角不進天蟾不成名」之說,足見其地位之高。
天蟾舞臺所屬地區的其他用房,曾在1928 年後被用於中共中央政治局機關及會議場所,周恩來等人經常在此開會,布置工作。
中共「六大」以後,中央政治局機關為了避開國民黨特務的搜查,曾租用上海雲南路477號(今雲南中路171-173號)的一幢鋼筋水泥結構的兩層街面房屋,用作中共中央政治局機關及會議場所。
三開間的門面,樓上的三個房間由中共中央機關會計熊瑾玎出面租下,對外以經營布料作掩護;底樓的三個房間由周賚生出面開了一家「生黎醫院」。由於這裡緊臨熙熙攘攘的四馬路和熱鬧的天蟾舞臺,樓下又為診所,每天都有不少人前來求醫問藥,正好可以掩護地下工作人員來往。
當年曾擔任中央直屬機關支部書記的鄧穎超同志曾對熊瑾玎說:「難為你找到這麼個地方。一般人很難想到,在上海繁華的市中心,敵人眼皮底下,共產黨的政治局會在這裡開會辦公。」
而當年經常到這裡開會的中共中央、江蘇省委領導成員就有周恩來、瞿秋白、李立三、鄧小平、項英、彭湃、李維漢、李富春、任弼時、鄧中夏、羅登賢、關向應、秦邦憲等同志,中央的許多決定就是在此制定下達的。
李維漢同志曾回憶說:「那時,開會的同志從天蟾舞臺東側雲南路的一個樓梯上去,就可以直接到開會的房間。」
政治局機關從1928年到1931年六屆四中全會以後,在長達三年多的時間裡一直安然無恙,直到當時中央政治局委員顧順章被捕後叛變,才決定遷離。此處已於1980年8月26日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新亞酒店密會葉挺,動員其出任新四軍軍長
全面抗戰爆發後,國共開始第二次合作。1937年夏,周恩來往來於上海、南京與國民黨談判。
在上海,他下榻於新亞酒店(今新亞大酒店)。該酒店創始於1934年,樓高九層,地處虹口的商業街,臨近外灘,迄今已有80餘年之歷史,也是在上海最早由中國人設計和集資興建管理的大型飯店,聲名遠播。
周恩來曾在此三次秘密會見上海地下黨負責人,向他們了解情況,部署任務。《周恩來年譜1898-1949》中記載:「和潘漢年及中共上海地下黨負責人劉曉等面談,布置全面抗戰爆發後上海地下黨的工作。指出統戰工作要大力開展,群眾工作要穩紮穩打;要注意保存和積蓄力量,把公開工作和秘密工作結合起來。」
而就在這個酒店,偉大的新四軍得以醞釀誕生。
根據《周恩來年譜1898-1949》等材料可以知曉,1937年8月,通過潘漢年的安排,周恩來在新亞酒店秘密會見了寓居上海的葉挺。葉挺作為1924 年入黨的「老同志」和「八一」南昌起義的前敵總指揮、廣州起義軍事總指揮,有著光輝燦爛的過往。起義失敗後,他被迫出國。1936 年5 月,潘漢年拜會了隱居香港的葉挺,並向他介紹了中共的最新主張,要他繼續為黨的事業而奮鬥。對此葉挺曾興奮地說:「我現在好了,和那邊聯繫上了,再也不是孤家寡人了!」正是那次的「潘葉會面」,為這次的「周葉會談」作了一個良好的鋪墊。
在資料記載:「改編南方八省紅軍遊擊隊的問題……他(指周恩來)希望葉挺能夠參加這支部隊的改編工作。為此,周恩來示意葉挺可在適當的時候向陳誠、張發奎等表示一下自己願意領導這支部隊,藉以取得他們的同情和支持,並通過他們爭取蔣介石的同意。」
以後的史料也證實,葉挺正是按照周恩來的建議去找了陳誠,「向他表明希望參加改編南方的紅軍遊擊隊,並建議成立一支名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的正規部隊共同抗日。」陳誠對此表示同意,並答應由自己出面向蔣介石做疏通工作。之後蔣介石也同意由葉挺來出任新編第四軍的軍長。9月28日,國民政府正式宣布葉挺為新四軍軍長。10 月,新四軍正式宣告成立。可以說,正是周恩來與葉挺在新亞酒店的秘密會談,才直接促成了新四軍的創建。
「周葉會談」到底是哪一天談的,至今未能確認。
學界一般都堅持周恩來是在1937年8月份會見的葉挺,但《葉挺將軍傳》中提到的時間卻為7月份。鄭復龍先生在《八閩健兒抗日徵程史:新四軍福建子弟兵的歷史足跡》一書中提到「周葉會談」的時間是7月中旬。丁星先生在《新四軍詞典》中提到1937 年「20日或21日(應為20日,筆者注),周恩來、秦邦憲、林伯渠從廬山到上海,28 日離上海回延安,在上海期間,周恩來會見葉挺,動員他出面進行南方紅軍遊擊隊的改編工作。」
但是7月份國共有關紅軍、遊擊隊改編等事宜並未達成共識,且談判也已陷入僵局,故貿然請葉出面改編南方遊擊隊並出任新四軍軍長的條件並不具備。且《葉挺將軍傳》中的一些內容也有相互矛盾之處,所以「周葉會談」在7月,時間上有漏洞。
據《周恩來年譜1898-1949》記載,周恩來「8月在上海會見葉挺,請葉出面改編南方遊擊隊。」潘漢年同志直接安排了「周葉會談」,相關資料如《宜興文史資料 第33輯 潘漢年》中記載:「8月,安排周恩來會見葉挺,周請葉出面改編南方遊擊隊。」都寫的是8 月下旬前後。
史料記載,1937 年8月9日開始,周恩來到南京繼續同國民黨商談有關紅軍和南方遊擊隊改編等事宜,期間往來於上海,並「會見了中共中央派往上海工作的張愛萍」。
由於8月13日,日軍突然對上海發動大規模進攻,戰火隨時有燒到南京之可能,蔣介石則迫切需要紅軍開赴抗日前線共同作戰,因此談判出現了轉機,有關事宜也基本達成一致。周恩來於8月17日電告中共中央:「現已與軍何(時任國民政府軍政部部長何應欽,筆者注)商定,允許我方派人到各邊區傳達黨中央意旨,並協助各邊區傳達改編。」說明改編協議已初步達成。
周恩來8月21日離開南京抵達西安,參加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所以周恩來在國共關於南方遊擊隊改編協議達成之後,於8月17日至21日期間來上海新亞酒店與葉挺會面更順理成章。
作為黨和國家的重要領導人,周恩來在其所到過的眾多城市中, 上海是極其重要的一站,因為它幾乎貫通了周恩來的整個革命生涯。上海至今仍保存有許多和周恩來息息相關的紅色印記,如今這些印記依然在滋養著上海這片紅色沃土。
文中提到的周恩來在滬足跡:
禮查飯店(黃浦路15 號,今浦江飯店)
天蟾舞臺(福州路701 號,今雲南中路轉角)
新亞酒店(虹口商業街,今新亞大酒店)
(本文摘自《浦江縱橫》雜誌第7期,標題為編輯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