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周恩來在上海活動印記 與葉挺密會醞釀創建新四軍就在這家飯店

2021-01-08 東方網

原標題:【鉤沉】揭秘周恩來在上海活動印記,與葉挺密會醞釀創建新四軍就在這家飯店

  周恩來的一生偉大而光榮。他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四海內外,上海對他來說也是極為重要和特殊的一站。  

  無論是在民主革命時期,還是新中國成立之後,周恩來都曾多次來到上海領導革命和指導工作,與上海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其在上海的奮鬥徵程,是他革命生涯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上海紅色記憶中的光輝典範。  

  相關學者對此已作了不少研究,為我們揭示了周恩來與上海這座城市的不解之緣。  

  本文僅就民主革命時期周恩來在滬的相關活動為線索,對周恩來在上海的活動作一些補遺,以緬懷這位為中華民族獨立和富強作出極大貢獻的偉人。  

  

  一、入住禮查飯店,秘密開展革命工作  

  禮查飯店位於上海市黃浦區黃浦路15 號,後更名為浦江飯店,肇建於1846 年(清·道光二十六年),由西人禮查(RICHADS)創建。是上海自開埠以來的第一家西商飯店,被譽為「上海著名的裡程碑建築」。  

  

  1907 年,禮查飯店擴建為具有新古典主義維多利亞巴洛克式建築,是當時上海最著名、豪華的西商飯店之一。  

  從1924 年開始,周恩來在以禮查飯店為中心的周圍街區中,秘密開展中共地下工作。  

  1927 年4 月12 日,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悍然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在上海大肆捕殺共產黨員。  

  迫於形勢,周恩來被迫轉移到了上海吳淞附近徐家宅的一處小閣樓上繼續工作,而這裡居住較多的是吳淞機器廠的工人,比較適合隱蔽工作。  

  到了5 月上旬,根據上級指示,他與從廣州趕來的鄧穎超同志,又一同入住了禮查飯店311 室。  

  

  鄧穎超曾對此有過提及:「禮查飯店是一家高級飯店,當時住的都是外國人和高等華人。我們住進去後也要充闊佬,恩來穿的是西裝革履,我身穿旗袍,腳上穿高跟鞋,冒充闊太太。」  

  入住不久,5月下旬的一個晚上,周恩來經過化妝,在地下交通員的秘密陪同下,離開飯店到達黃浦江上的公平路碼頭,登上了一艘前往武漢的英國輪船。  

  兩個多月之後的8月1日,震驚中外的南昌起義爆發,給了國民黨以重重一擊。這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帶有全局意義的一次武裝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這一天也確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之後,周恩來輾轉回到上海,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兼組織部長。  

  1931年4月下旬,周恩來和上海的地下黨又面臨了一次極其嚴重的生死考驗。  

  當時顧順章叛變,國民黨特務行動迅速,到處抓捕地下黨員。周恩來夫婦迅速銷毀了一些機密文件,幫助轉移了黨中央的各位領導和工作人員,避免了一次大的損失。而他們當時臨時避難的地方——虹口北四川路永安裡44號(今四川北路1953弄44號),就在禮查飯店的附近。  

  資料照片 蔣迪雯 攝  

  永安裡44號的主人周恩霔是周恩來的堂弟,他們關係非常密切。周恩來1924年到上海從事革命工作,首先找到的就是周恩霔。鑑於時局緊張,周恩來夫婦就在周恩霔的家裡隱蔽了下來。  

  1931年6月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向忠發因擅自外出過夜,遭到國民黨特務逮捕,隨即叛變。周恩來得知消息後迅速隱蔽,著手準備撤離上海。  

  1931年12月初,周恩來在距離禮查飯店不遠處的十六鋪碼頭,秘密乘船離開,到達了中央蘇區首府瑞金,繼續領導和開展革命工作。

  在離開上海五年後,周恩來於1937年再次重返上海。1937年3月到7月7日,周恩來在與國民黨談判期間,曾四次路經上海,指揮正在重建的上海地下組織並動員社會各界人士來共同應對即將到來的日軍全面侵華,留下了濃墨重彩之一筆。  

  二、天蟾舞臺——鬧市中的「紅色樞紐」  

  天蟾舞臺是上海市區以演京劇為主的大型劇場,初建於1925年,其址位於上海市福州路701號(今雲南中路轉角),西藏路人民廣場東首。數十年來以邀請南北名角來此演出為特色,並漸趨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劇場風格。這裡名角雲集,精彩紛呈。甚至有「京角不進天蟾不成名」之說,足見其地位之高。  

  天蟾舞臺所屬地區的其他用房,曾在1928 年後被用於中共中央政治局機關及會議場所,周恩來等人經常在此開會,布置工作。  

  中共「六大」以後,中央政治局機關為了避開國民黨特務的搜查,曾租用上海雲南路477號(今雲南中路171-173號)的一幢鋼筋水泥結構的兩層街面房屋,用作中共中央政治局機關及會議場所。  

  三開間的門面,樓上的三個房間由中共中央機關會計熊瑾玎出面租下,對外以經營布料作掩護;底樓的三個房間由周賚生出面開了一家「生黎醫院」。由於這裡緊臨熙熙攘攘的四馬路和熱鬧的天蟾舞臺,樓下又為診所,每天都有不少人前來求醫問藥,正好可以掩護地下工作人員來往。  

  當年曾擔任中央直屬機關支部書記的鄧穎超同志曾對熊瑾玎說:「難為你找到這麼個地方。一般人很難想到,在上海繁華的市中心,敵人眼皮底下,共產黨的政治局會在這裡開會辦公。」  

  而當年經常到這裡開會的中共中央、江蘇省委領導成員就有周恩來、瞿秋白、李立三、鄧小平、項英、彭湃、李維漢、李富春、任弼時、鄧中夏、羅登賢、關向應、秦邦憲等同志,中央的許多決定就是在此制定下達的。  

  李維漢同志曾回憶說:「那時,開會的同志從天蟾舞臺東側雲南路的一個樓梯上去,就可以直接到開會的房間。」  

  政治局機關從1928年到1931年六屆四中全會以後,在長達三年多的時間裡一直安然無恙,直到當時中央政治局委員顧順章被捕後叛變,才決定遷離。此處已於1980年8月26日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新亞酒店密會葉挺,動員其出任新四軍軍長  

  全面抗戰爆發後,國共開始第二次合作。1937年夏,周恩來往來於上海、南京與國民黨談判。  

  在上海,他下榻於新亞酒店(今新亞大酒店)。該酒店創始於1934年,樓高九層,地處虹口的商業街,臨近外灘,迄今已有80餘年之歷史,也是在上海最早由中國人設計和集資興建管理的大型飯店,聲名遠播。  

  

  周恩來曾在此三次秘密會見上海地下黨負責人,向他們了解情況,部署任務。《周恩來年譜1898-1949》中記載:「和潘漢年及中共上海地下黨負責人劉曉等面談,布置全面抗戰爆發後上海地下黨的工作。指出統戰工作要大力開展,群眾工作要穩紮穩打;要注意保存和積蓄力量,把公開工作和秘密工作結合起來。」  

  而就在這個酒店,偉大的新四軍得以醞釀誕生。  

  根據《周恩來年譜1898-1949》等材料可以知曉,1937年8月,通過潘漢年的安排,周恩來在新亞酒店秘密會見了寓居上海的葉挺。葉挺作為1924 年入黨的「老同志」和「八一」南昌起義的前敵總指揮、廣州起義軍事總指揮,有著光輝燦爛的過往。起義失敗後,他被迫出國。1936 年5 月,潘漢年拜會了隱居香港的葉挺,並向他介紹了中共的最新主張,要他繼續為黨的事業而奮鬥。對此葉挺曾興奮地說:「我現在好了,和那邊聯繫上了,再也不是孤家寡人了!」正是那次的「潘葉會面」,為這次的「周葉會談」作了一個良好的鋪墊。

  在資料記載:「改編南方八省紅軍遊擊隊的問題……他(指周恩來)希望葉挺能夠參加這支部隊的改編工作。為此,周恩來示意葉挺可在適當的時候向陳誠、張發奎等表示一下自己願意領導這支部隊,藉以取得他們的同情和支持,並通過他們爭取蔣介石的同意。」  

  以後的史料也證實,葉挺正是按照周恩來的建議去找了陳誠,「向他表明希望參加改編南方的紅軍遊擊隊,並建議成立一支名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的正規部隊共同抗日。」陳誠對此表示同意,並答應由自己出面向蔣介石做疏通工作。之後蔣介石也同意由葉挺來出任新編第四軍的軍長。9月28日,國民政府正式宣布葉挺為新四軍軍長。10 月,新四軍正式宣告成立。可以說,正是周恩來與葉挺在新亞酒店的秘密會談,才直接促成了新四軍的創建。  

  「周葉會談」到底是哪一天談的,至今未能確認。  

  學界一般都堅持周恩來是在1937年8月份會見的葉挺,但《葉挺將軍傳》中提到的時間卻為7月份。鄭復龍先生在《八閩健兒抗日徵程史:新四軍福建子弟兵的歷史足跡》一書中提到「周葉會談」的時間是7月中旬。丁星先生在《新四軍詞典》中提到1937 年「20日或21日(應為20日,筆者注),周恩來、秦邦憲、林伯渠從廬山到上海,28 日離上海回延安,在上海期間,周恩來會見葉挺,動員他出面進行南方紅軍遊擊隊的改編工作。」  

  但是7月份國共有關紅軍、遊擊隊改編等事宜並未達成共識,且談判也已陷入僵局,故貿然請葉出面改編南方遊擊隊並出任新四軍軍長的條件並不具備。且《葉挺將軍傳》中的一些內容也有相互矛盾之處,所以「周葉會談」在7月,時間上有漏洞。  

  據《周恩來年譜1898-1949》記載,周恩來「8月在上海會見葉挺,請葉出面改編南方遊擊隊。」潘漢年同志直接安排了「周葉會談」,相關資料如《宜興文史資料 第33輯 潘漢年》中記載:「8月,安排周恩來會見葉挺,周請葉出面改編南方遊擊隊。」都寫的是8 月下旬前後。  

  史料記載,1937 年8月9日開始,周恩來到南京繼續同國民黨商談有關紅軍和南方遊擊隊改編等事宜,期間往來於上海,並「會見了中共中央派往上海工作的張愛萍」。  

  由於8月13日,日軍突然對上海發動大規模進攻,戰火隨時有燒到南京之可能,蔣介石則迫切需要紅軍開赴抗日前線共同作戰,因此談判出現了轉機,有關事宜也基本達成一致。周恩來於8月17日電告中共中央:「現已與軍何(時任國民政府軍政部部長何應欽,筆者注)商定,允許我方派人到各邊區傳達黨中央意旨,並協助各邊區傳達改編。」說明改編協議已初步達成。  

  周恩來8月21日離開南京抵達西安,參加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所以周恩來在國共關於南方遊擊隊改編協議達成之後,於8月17日至21日期間來上海新亞酒店與葉挺會面更順理成章。  

  作為黨和國家的重要領導人,周恩來在其所到過的眾多城市中, 上海是極其重要的一站,因為它幾乎貫通了周恩來的整個革命生涯。上海至今仍保存有許多和周恩來息息相關的紅色印記,如今這些印記依然在滋養著上海這片紅色沃土。  

  文中提到的周恩來在滬足跡:  

  禮查飯店(黃浦路15 號,今浦江飯店)  

  天蟾舞臺(福州路701 號,今雲南中路轉角)  

  新亞酒店(虹口商業街,今新亞大酒店) 

  (本文摘自《浦江縱橫》雜誌第7期,標題為編輯所加)

相關焦點

  • 周恩來在上海神出鬼沒的往事
    1927年5月上旬,該飯店311室入住了一對30多歲的年輕夫婦。1846年,一位名叫禮查(Richards)的外國人創建此飯店。這是上海開埠以來第一家西商飯店,被譽為「上海著名的裡程碑建築」。中國第一盞電燈在此點亮;中國第一部電話在這裡接通;西方半有聲露天電影在這裡首次亮相。眾多的第一造就了這一上海最豪華的西商飯店,也是中國及遠東最著名的飯店之一。
  • 1939年,周恩來為何秘行皖南?
    葉挺於1939年2月初到重慶,同周恩來、葉劍英長談後,於2月16日陪同周恩來飛抵桂林。周恩來和葉挺回雲嶺,主要是向東南局和新四軍軍部傳達黨的六屆六中全會精神,進一步肅清王明右傾錯誤在新四軍中的影響,共商在大江南北全面開展敵後遊擊戰爭的戰略對策。同時,力促新四軍內部團結,也是周恩來此行的一項重要使命。
  • 毛澤東:項英要搞好和葉挺的關係,不允許新四軍內有國民黨人
    葉挺則再三說明自己是因為家鄉廣東那邊遭遇了日軍侵襲,他想回到廣東去打遊擊,希望項英能夠予以諒解和支持。然而葉挺離開的真實原因,在他留下的信件中表露了出來,他說「居士不適於當一個大廟的方丈」。他認為自己不是共產黨,不適合當共產黨軍隊的軍長。好在葉挺的第一次辭職在周恩來大力遊說之下得以解決。然而時隔一年,葉挺公開發表了第二次辭職。
  • 周恩來在生日這天忘我工作紀事
    在伯父資助下他得以到東北求學並升學到天津,開始尋找救國救民之路;他負笈東瀛,旅居歐洲,孜孜以求比較各種學說,確立了共產主義的終生信仰,成為中共創始人之一;一馬當先參與創建黃埔軍校、參加北伐東徵、領導上海工人武裝起義,舉旗統帥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中國革命武裝奪取政權的第一槍;他與毛澤東等數次謀劃反「圍剿」、英勇率領紅軍勝利走長徵,機智斡旋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竭心盡力促成第二次國共合作,運籌帷幄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
  • 鐵的新四軍 《新四軍軍歌》的誕生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八路軍和新四軍英勇抗擊日寇,革命的音樂工作者也直接投入了戰鬥,創造了很多弘揚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創作歌曲。在新四軍的歌曲中,由陳毅等集體作詞、何士德作曲的《新四軍軍歌》給人印象最為深刻。」上海音樂學院教授錢仁平介紹說。   光榮北伐武昌城下,血染著我們的姓名;孤軍奮鬥羅霄山上,繼承了先烈的殊勳。千百次抗爭,風雪饑寒;千萬裡轉戰,窮山野營。
  • 在炮火中誕生的 《新四軍軍歌》
    《新四軍軍歌》的由來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的1937年10月,中國共產黨將南方八省(即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廣東、河南、安徽)十四個地區的紅軍遊擊隊改編為新四軍,由葉挺、項英領導。1938年4月,新四軍第一、二、三支隊奉命由南方各地陸續開赴巖寺(原屬歙縣,現在是徽州區政府所在地)集中完畢。
  • 葉挺之妻李秀文:出身名門,主動陪葉挺受軟禁,同甘苦共患難
    情定葉挺1924年,李秀文還是中學生的時候結識了葉挺。那年,她17歲。與李秀文的父親相熟的這位李章達,成了葉挺和李秀文的大媒人。李章達發現了葉挺與李秀文之間的互相欣賞,他讓葉挺大著膽子邁出第一步。二人慢慢的相處讓彼此的情誼愈來愈深,葉挺驚喜地發現李秀文是如此理解自己,而又德才兼備,而葉挺的正直和崇高抱負也深深吸引著李秀文。
  • 陳毅勸遊擊隊下山卻險些被殺,南方遊擊隊艱難改編成新四軍
    七七事變後,我軍將南方八省的遊擊隊進行了改編,成為新四軍。新四軍與八路軍一樣,有著無數的戰鬥英雄與傳奇戰鬥故事,但與八路軍不同的是,新四軍的建立遭遇了內部與外部的雙重阻力。留守的紅軍先後創建了贛粵邊、閩贛邊、湘贛邊、湘鄂贛邊、湘南、皖浙贛邊、閩東、閩粵邊、閩北、鄂豫皖邊、浙南、閩中、鄂豫邊、瓊崖等遊擊區。在之後的三年裡,這些遊擊區的遊擊隊與革命群眾在極為艱苦的情況下與敵人作鬥爭,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 何士德與《新四軍軍歌》
    尤其珍貴的是,在何士德的筆記本中記述了《新四軍軍歌》的創作經過。《新四軍軍歌》誕生在抗戰烽火中,關於它的創作經過多年來一直流傳著多個版本,特別是歌曲的詞作者,更是眾說紛紜。何士德作為《新四軍軍歌》曲作者,他所記述的軍歌創作經過,應當是更為符合歷史真相的。
  • 新四軍音樂天才被槍殺 敵軍崇拜懊悔鞠躬謝罪
    75年前,一個新四軍戰士的詩樣年華在這裡戛然而止,但璀璨的生命華章卻如奔流不息的溪澗山泉,叮咚永恆。  1940年7月初,新四軍軍長葉挺赴重慶交涉裝備配給。將軍連日穿梭於頻繁的抗戰集會,終於,激情如熔巖的才俊閃入將軍視野,相見一刻即達成生死默契,緣於將軍擲地有聲的激勵:「到新四軍去,你能成為民族救亡的號手!」  7月7日,這是中華民族蒙受恥辱的日子。
  • 周恩來的梅園歲月:別克車上密會臥底人員
    原標題:四件實物 講述周恩來的梅園歲月1946年12月,周恩來走出梅園新村17號,自信從容,氣宇軒昂。——編 者別克車上密會臥底人員 中共代表團從重慶遷至南京後,由於工作需要,從上海購買了一輛美國別克黑色小轎車,並由司機段廷英駕駛至南京,牌號為「京1645」。
  • 抗戰日曆|12月25日:新四軍軍部成立
    1937年12月25日,新四軍軍部在漢口成立,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張雲逸任參謀長,袁國平任政治部主任。成立之初的新四軍編為4個支隊,共1萬餘人,各種槍枝6200支(挺)。 西安事變後,國民黨雖然接受了中共關於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但拒不承認湘、贛、粵、浙、閩、鄂、豫、皖8省遊擊區的紅軍和遊擊隊的合法地位,仍調集重兵「圍剿」。 全面抗戰爆發後,國民黨當局雖停止了軍事圍剿,但企圖通過「談判」改編紅軍遊擊隊。
  • 國民黨陸軍總司令親自當說客,被他掀了桌子,叛變的新四軍參謀處長...
    「皖南事變」後,時任新四軍軍長的葉挺遭到國民黨長期的無理拘押。一首《囚歌》,濃縮著他對牢獄生涯的體驗和對生命、自由及尊嚴的悲壯思考。新四軍1937年抗戰爆發後,葉挺毫不猶豫地趕到了延安。不久,他出任新四軍軍長,率部隊奮戰在抗日最前線。1941年1月8日,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爆發,新四軍傷亡慘重。1月14日,葉挺下山與國民黨談判,被無理扣押。
  • 新四軍共八位師長,他們分別都是誰?後來是什麼軍銜?
    第一師師長:粟裕 粟裕是湖南會同人,18歲時就進入葉挺的部隊,兩年後他以警衛隊班長的身份參加南昌起義,隨後輾轉上了井岡山,成為井岡山根據地創建時最早的一批老成員。土地革命時期,粟裕曾任紅四軍參謀長、紅十一軍參謀長等職。
  • 回憶紅色上海 上海老戰士合唱團演出《上海灘的紅色記憶》
    東方網5月27日消息:在紀念上海解放69周年之際,5月25日下午第17屆上海市科學普及活動周開幕。一臺上海新四軍歷史研究會主辦、上海老戰士合唱團主演的《上海灘的紅色記憶》演出,在靜安寺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禮堂拉開了「普及社會科學,創造美好生活」的帷幕,以故事配歌舞的形式為演繹上海這座城市的紅色記憶。
  • 袁國平:新四軍四大巨頭之一,交完黨費後舉槍自盡,兒子後成將軍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烈士就是袁國平,他曾經是新四軍的四大巨頭之一。主席推薦袁國平擔任新四軍的政治部主任袁國平,湖南邵東人,他的家庭是一個貧苦的手藝家庭。在他小的時候,家庭的經濟條件這能讓他讀完小學,之後袁國平就不得不輟學回家。
  • 深入敵後的新四軍,向日本商人徵稅,敢和日軍進行勢均力敵的炮戰
    皖南事變中,新四軍遭受了慘重的損失,新四軍軍部以及直屬部隊共9000多人幾乎全軍覆沒,包括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在內的軍部領導,不是被俘,就是犧牲,指揮系統幾乎被國民黨軍摧毀。但是這並不影響新四軍的發展,新四軍又很快重新組建起來。
  • 重慶珍檔 | 周恩來怎樣做衛生戰線統戰工作
    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隨著上海、南京相繼淪陷,中國紅十字總會撤退到武漢。為配合戰事需要,紅十字會決定成立救護委員會,聘請林可勝為救護委員會總幹事。1938年春,救護總隊在漢口成立,林可勝兼任救護總隊總隊長。以第二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後,中共中央指示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公開出面與林可勝聯繫。林可勝十分重視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的救護工作。
  • 周恩來這樣處理親屬家事
    不給「嗣子女」「義子」名分 1938 年,周恩來應邀來到武漢出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那是中國共產黨人自1927 年以來首次在「國統區」以公開身份露面。此前,由於國民黨當局長期污衊中共是「六親不認」「共產共妻」等無惡不作的「匪」,所以周恩來一開始的公開活動並不怎麼受歡迎,連馮玉祥這樣的愛國將領也不敢與之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