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的梅園歲月:別克車上密會臥底人員

2020-12-22 金臺資訊

原標題:四件實物 講述周恩來的梅園歲月

1946年12月,周恩來走出梅園新村17號,自信從容,氣宇軒昂。資料圖片

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諜戰大片——《一號目標》的首映禮上,導演翟俊傑介紹說,片中所講述的故事就發生在1946年,為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內戰陰謀,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代表團進駐梅園新村與國民黨政府進行談判期間,許多具體情節直接拷貝自真實的歷史。說到這裡,翟導更感慨:真實遠比虛構的精彩。那麼,歷時10個月的國共南京談判中究竟發生過哪些精彩的歷史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聆聽。

——編 者

別克車上密會臥底人員

中共代表團從重慶遷至南京後,由於工作需要,從上海購買了一輛美國別克黑色小轎車,並由司機段廷英駕駛至南京,牌號為「京1645」。南京談判期間,周恩來、董必武等人不僅乘坐這輛汽車開展了大量工作,還多次利用這輛汽車甩開特務跟蹤,護送黨的地下工作者到安全的地方。周恩來還曾在這輛車上,與地下黨員、「佩劍將軍」張克俠秘密商談策反國民黨部隊起義之事。

那是1946年夏末的一天,別克轎車駛出梅園新村,經國府路疾駛而去。車內,周恩來一邊盯住後面緊緊跟蹤的吉普車,一邊對司機說:「把特務甩掉。」轎車飛速鑽進一條小路,駛近馮玉祥將軍公館附近的一座公園。

此時已近傍晚,公園外的馬路上行人漸少,顯得有點冷清,一個身穿軍便服的中年男子正在獨自徘徊。他就是1929年被中共中央批准成為中共特別黨員、時任國民黨徐州第三綏靖區副司令的張克俠。當別克轎車停在面前時,張克俠透過車窗,一眼就看到了周恩來那熟悉的面孔。他一步跨進汽車,情不自禁地叫了一聲:「周副主席!」周恩來緊緊握住他的雙手說:「克俠同志,辛苦了!」這一聲親切的稱呼,讓長期潛伏在敵軍中的張克俠激動得熱淚盈眶。

在車上,張克俠迅速向周恩來匯報了準備起義的國民黨部隊的有關情況,周恩來聽得很認真,眼睛裡不時閃動興奮的目光。最後,張克俠說:「根據以上情況,起義是有條件的。」周恩來鄭重地說:「起義是很有意義的工作。搞成了,可以瓦解敵軍士氣,有利於我軍作戰,但要選擇好時機。工作一定要細緻謹慎,要向國民黨高級將領說明我黨的政策,爭取多拉些部隊……」臨近分別,張克俠依依不捨:「周副主席,再見了。」周恩來則堅定地說:「我們勝利後再見!」

1948年11月8日,張克俠與中共地下黨員何基灃一起,率領國民黨軍第三綏靖區第59軍第38、第180師,還有第77軍第132師及第37師第111團共23000餘官兵,在賈汪、臺兒莊地區宣布起義,加速了淮海戰役取得勝利的進程。

籤名法幣贏得統戰人心

還是那年盛夏,國民黨空軍的5位飛行員走進新街口的一家冷飲店,發現裡間一張桌子旁坐著的兩人十分面熟。這不是周恩來先生和鄧穎超女士嗎?飛行員們對共產黨主張和平民主的真誠態度非常敬佩,早就想見見中共代表周先生,不想在這裡巧遇。他們推選一位叫林雨水的飛行員作為代表,一同前去面見周恩來。林雨水對周恩來說:「我們都是歸國華僑,是回來參加抗戰的,現在日本人已經投降了,可是國民黨又要打內戰,我們都不願意中國人自相殘殺。」周恩來客氣地給他們讓座,並說:「為了實現和平民主,我們正在與國民党進行談判,你們這些年輕人都很愛國,解放區也有許許多多像你們這樣的年輕人,希望你們有機會到解放區看看。」談話進行得愉快而隨和,5位飛行員很想請周恩來籤名留念,但因為身上都沒有帶筆記本,只好從口袋裡掏出5張全新的500元法幣,請周恩來在上面籤字。周恩來欣然應允,掏出筆在法幣上寫下了「周恩來」3個字。

這次偶遇,讓5位飛行員進一步了解了共產黨的和平主張,同時也堅定了他們嚮往光明、要求進步的決心。內戰全面爆發的第二年,他們都毅然脫離了國民黨空軍。在香港,林雨水進入了中央航空公司工作。1949年11月9日,原屬國民黨政府的中國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的愛國職工發動震驚中外的「兩航起義」,駕機從香港飛回大陸。駕駛中央航空公司525號客機的正是林雨水。

當年底,周恩來在北京飯店設宴招待「兩航起義」人員。席間,周恩來說:「讓你們那位帶著親屬一起起義的同志坐到我的身邊來。」林雨水高興地起身向周恩來走去。周恩來立刻叫出了他的名字,並像老友重逢一樣緊握著他的手高興地說:「你到底到解放區來了。」

原標題:四件實物 講述周恩來的梅園歲月

一塊紅綢禮贈代表團新人

中共代表團在南京工作的同志前後有20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年輕人,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代表團領導對這些年輕人的生活關懷備至。許多在代表團工作過的同志後來都回憶說:當時,談判鬥爭雖然艱苦,但是在周副主席身邊,我們就像生活在一個大家庭那樣和諧溫馨。

在新華日報社工作的魯明和林岡喜結良緣那天,鄧穎超大姐叫身邊的同志設法找來一塊紅綢,請德高望重的董必武在上面題詞,作為賀禮送給一對新人。董老欣然揮毫,「天作之合」4個大字一氣呵成,周恩來、鄧穎超、陸定一、廖承志、潘漢年、宋平等幾十位同志也紛紛籤名表示祝賀。周恩來、鄧穎超還深情地囑咐他們:夫妻之間既是革命同志又是愛人,應該互敬、互愛、互信、互勉、互助、互讓、互諒、互慰,這樣才能搞好夫妻關係,才能攜手前進。火紅的紅綢映紅了同志們的臉頰,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更在他們的心中燃燒。

國共談判破裂後,1947年3月,當國民黨政府責令中共代表團工作人員限期返回延安時,時局已相當險惡,代表團成員的許多物品都沒法帶走,但魯明林岡夫婦對這條紅綢卻倍加珍惜,帶回了北京。

花瓶傳承42年和平心願

在國共談判中,周恩來對美方代表的態度不卑不亢,有理有節,在原則問題上寸步不讓。但在談判桌下,他仍對美方代表以禮相待,表現出靈活的外交策略。

1946年11月,談判最終破裂。19日,周恩來率中共代表團鄧穎超、李維漢等10餘人離開南京返回延安。行前,他特別委託代表團負責外事工作的王炳南將一隻五彩人物敞口瓶贈給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留作紀念。

這隻瓷質花瓶高45釐米,沿口直徑17.5釐米,最大腹徑20釐米,底徑為14.5釐米,腹部主紋飾為八仙圖,瓶身為不規則的大冰裂紋,為民國初年江西景德鎮窯出的仿明代成化年間之瓷器。當時,國共兩黨勝負未定,就如同波濤中的八仙,在海上各顯神通。這是否預示著若要在大海上航行,只有戰勝風浪的人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呢?

司徒雷登對周恩來的人品一向讚賞,十分珍惜這件禮物。後來,他攜帶此瓶返回美國,悉心珍藏。臨終前,他囑咐秘書傅涇波:「餘過世後,此物當歸還原主。」傅涇波牢記司徒雷登先生的遺願,在1988年得知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辦公舊址將建成革命紀念館的消息後,老人讓女兒傅海瀾將這隻花瓶護送回來。當年5月26日的上午,梅園新村30號舉行了隆重的花瓶交接儀式。至此,這隻花瓶從周恩來贈送大使到司徒雷登悉心珍藏,後由傅涇波保存,再由其女兒護送,已輾轉經過了42年。當年,它帶著和平的希望遠渡重洋,如今,它更滿載平安的祝福回到了梅園新村。

(作者為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編研部主任,研究館員。)

相關焦點

  • 中原方逐鹿,搏浪踵相蹤——走進南京梅園新村紀念館研學
    「朗誦《少年中國說》,重溫入隊誓言」——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地梅園新村紀念館雛鷹少年研學課程課程主題:中原方逐鹿 博浪踵相蹤--了解周恩來總理和革命者們在梅園新村的革命故事課程目標:1.了解梅園新村紀念館的由來,以及國共南京和平談判的過程。
  • 南京紅色印跡|梅園新村紀念館 ——中共代表團辦事處舊址
    1946 年,周恩來在梅園新村17 號大門前梅園新村紀念館由中共代表團辦事處舊址、國共南京談判史料陳列館、周恩來銅像、周恩來圖書館等組成。1946 年5 月3 日,周恩來、董必武率中共代表團由重慶到南京與國民黨當局談判,代表團主要任務是揭露國民黨的內戰方針,儘可能推遲全國性內戰爆發。談判期間,中共多次作出讓步,而國民黨當局堅持無理要求,談判陷入僵局,最終導致談判破裂。1947 年3 月7 日,中共代表團撤離南京。
  • 梅園新村紀念館更新展陳 新增近百件文物史料
    昨天是周恩來總理逝世42周年。當天上午,歷時4年籌備、3個半月的緊張施工,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展陳提升改造工程順利竣工,由中宣部審定的全新基本陳列《梅園風範——中共代表團在南京》正式向市民開放,這也是該館基本陳列自2001年推出以來首次進行更新調整。
  • 聽專家講述周恩來在寧談判的10個月
    晨報訊(通訊員 張馳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孔芳芳)長期革命歷程中熔鑄而成的周恩來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中的「江蘇符號」,不僅屬於江蘇,更是中國共產黨乃至全國的精神財富。
  • 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閉館整修
    >     紀念館內的周恩來圖書館通過整修將恢復其原始功能。吳小寶 攝   中新社南京8月18日電 (申冉 張傳明)18日,作為南京重要歷史景點之一的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正式閉館整修。記者從館方獲悉,此次整修將對館內的周恩來圖書館進行重新布置,恢復其原始的圖書館功能;另有一大批館藏歷史資料將首次公開展示。
  • 揭秘周恩來在上海活動印記 與葉挺密會醞釀創建新四軍就在這家飯店
    周恩來的一生偉大而光榮。  之後,周恩來輾轉回到上海,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兼組織部長。    1931年4月下旬,周恩來和上海的地下黨又面臨了一次極其嚴重的生死考驗。    當時顧順章叛變,國民黨特務行動迅速,到處抓捕地下黨員。周恩來夫婦迅速銷毀了一些機密文件,幫助轉移了黨中央的各位領導和工作人員,避免了一次大的損失。
  • 南京市委常委集體瞻仰梅園新村紀念館和雨花臺烈士陵園
    龍虎網訊 6月21日,根據市委常委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安排,市委常委同志用一整天時間進行集中學習,集體瞻仰梅園新村紀念館和雨花臺烈士陵園,並進行交流研討。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市委主題教育領導小組組長張敬華強調,革命先輩的光輝事跡,是我們開展主題教育最生動的教材。
  • 重慶珍檔丨周恩來的重慶歲月
    2021年1月8日,是周恩來同志逝世45周年。「周恩來,這是一個光榮的名字、不朽的名字。周恩來同志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一顆璀璨巨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面不朽旗幟。他半個多世紀奮鬥的人生歷程是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一個生動縮影。」在周恩來的革命生涯中,重慶的8年歲月,是周恩來革命生涯中輝煌的歷史篇章。
  • ​省青少年科技中心黨支部赴梅園新村紀念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6月28日,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全體黨員幹部滿懷敬意來到南京梅園新村紀念館,感受偉人風範,追尋為民初心,開展主題黨日活動。中國共產黨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是中國革命紀念博物館,是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在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間與國民黨政府進行和平談判的機關駐地,也是周恩來總理曾經工作和生活過的地方。
  • 周恩來和他的「鐵仙四哥」
    《黨史縱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在1988年1月由中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周恩來書信選集》一書的第303頁,刊登了周恩來1946年6月11日在南京梅園新村寫給他「鐵仙四哥」的一封信。 「鐵仙四哥」名叫周恩夔,是周恩來六伯父周嵩堯的獨生子,在周家「恩」字輩大排行四,所以行七的周恩來稱他為四哥。
  • 唐生明對沈醉說:你知道車上是誰嗎?我也不用瞞你,那是周恩來!
    唐生明問沈醉:「你知道車上是誰嗎?」沈醉裝傻說:「不知道。」見沈醉裝糊塗,唐生明說:「我也不用瞞你,那是周恩來和李克農。」不一會兒,開來一輛黑色小轎車,唐生明上前看了一下,馬上揮手叫檢查人員拉起欄杆,讓汽車開走。唐生明待那輛車啟動,也鑽進自己座車,尾隨而去。沈醉何等聰明,立刻打電話通知沿途稽查所:司令官陪送客人經過,立即抬槓放行,誰都不準靠近車輛。到了晚上,沈醉來到唐公館。落座之後,誰都沒說話,待了好一會,唐生明問沈醉:「你知道車上是誰?」
  • 梅園派出所,再見!
    6月30日23:50,梅園徐巷1000號院內,依舊燈火通明。看著一排排整整齊齊的檔案盒,內勤民警徐敏紅眼裡充滿不舍,這裡每一頁檔案都見證了梅園派出所的風雨歷程。「這或許是在梅園派出所接的最後一個警了,回去抓緊時間把警情錄入系統。」
  • 侯鏡如之子:周恩來介紹入黨 父親不算真正的「臥底」
    從一開始對政策存疑到逐漸相信,他感受到區臺辦工作人員的熱情與溫暖,也申請到每個月的辦公場所津貼和住房津貼。拼著一股衝勁和堅持,大侯的事業逐漸走上軌道。他對4928塗丫閒畫佳嘗館的發展前景十分看好。「我自己的優勢在於比較有情懷,喜歡用講故事去包裝。但講故事不是編造,是從每一位客人真實的故事得來。我賣的不是我的創作,只是為客人的產品加分而已。
  • 外事活動間隙 周恩來經常對翻譯人員進行「考試」
    那時,外交部的人都把周恩來總理親切地稱為「總理」。周恩來對翻譯工作特別關心,經常在見外賓前後通過口譯或陪同人員對翻譯工作提出要求。周恩來對提高翻譯的外語水平很關心,在日理萬機中還經常想到翻譯。他多次批示,要求我們每天要有3個小時練基本功(聽、說、寫、讀、譯),互相用外語對話。那時國內沒有收短波的收音機,不能聽外國電臺的廣播。但是學外語不聽有關國家的廣播,怎麼能提高聽力呢?
  • 電影《一號目標》:再現周恩來的大智慧與大情懷
    電影《一號目標》:再現周恩來的大智慧與大情懷 2014年03月24日 09:1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電影《一號目標》講述的是,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進駐南京梅園新村。在與國民黨和美國代表進行艱難談判期間,周恩來無意間遺失的筆記本,輾轉到了美國五星上將馬歇爾手裡,國民黨軍統特務亦有察覺,從而使中共地下工作者熊向暉(胡宗南的機要秘書)頓處險境,而周恩來及其地下工作者團隊善施妙計並化險為夷。
  • 與周恩來的諜戰歲月相比,現在的諜戰劇簡直弱爆了!
    交通科科長李強本是學土木工程的,硬是在周恩來的要求下,組裝出我黨第一部電臺。「特科獲取情報的主要方式有兩種:『打進去』和『拉出來』。前者即選派幹練人員打進敵方重要部門;後者即設法將敵方重要部門人員爭取過來,為我提供秘密情報。」
  • 溜車致剛下車人員受傷,傷者是「車上人員」還是「第三者」?
    庭審中,被告保險公司辯稱,事故發生時,車輛溜車將剛從車上下車的原告史某撞傷,史某系車上人員,不屬於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交強險)及第三者責任商業保險(商業三者險)所指的「第三者」,其公司不應當在交強險和商業三者限額內承擔賠償責任;而該車未投保車上人員責任險,故請求法庭駁回對其公司的訴訟請求。
  • 從實用到享用,別克GL6如何完成品質升級?
    三年前別克推出主打家用市場的MPV車型別克GL6時,我還是一個英姿颯爽的青年,沒想到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白駒過隙……如今我已經是一個有家有娃的孩兒他媽了。家庭成員結構的變化,讓我對車型的選擇有了更多的訴求,過去開昂克賽拉不嫌小,如今我也要開始關注家用MPV了。
  • 梅園詩社詩詞組編
    (高寶鳳同志系梅園新村街道助人為樂的好市民) 二贊周老贈書贈書馨永駐,情義耀華章。周老初心切,梅園韻雨滂。(周勤璋先生是梅園詩友詩詞導師。前不久,向梅園詩社慷慨贈書上百本。為周老善舉點讚!)  滄桑歲月南柯夢,流水依然戀逝波。 二三亞風情碧波椰影風添爽,足踏黃沙野趣嘗。人在畫中尋夢境,天涯芳卉醉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