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 年,周恩來在梅園新村17 號大門前
梅園新村17 號外景(攝於2004 年)
梅園新村紀念館——中共代表團辦事處舊址,位於玄武區梅園新村30 號、35 號、17 號,建築佔地面積1278.2平方米,保護範圍面積4434.6 平方米。現存狀況完好,免費開放。
梅園新村紀念館由中共代表團辦事處舊址、國共南京談判史料陳列館、周恩來銅像、周恩來圖書館等組成。
1946 年5 月3 日,周恩來、董必武率中共代表團由重慶到南京與國民黨當局談判,代表團主要任務是揭露國民黨的內戰方針,儘可能推遲全國性內戰爆發。談判期間,中共多次作出讓步,而國民黨當局堅持無理要求,談判陷入僵局,最終導致談判破裂。1947 年3 月7 日,中共代表團撤離南京。
梅園新村17 號、30 號是當時國民黨當局指派給中共代表團使用的;35 號是中共代表團為解決住房擁擠,以廖承志夫人經普椿的名義買下的。
梅園新村30 號是周恩來、鄧穎超辦公和居住的地方,有2 層樓房3 幢,共18 間,佔地面積431.75 平方米,建築面積361.1 平方米。主樓樓下有辦公室、會客室、臥室、餐室等,樓上設有機要科等。為防止特務的監視和破壞,中共代表團將院牆加高了一倍,並在傳達室和後邊西曬臺上各加蓋了一層小樓。院內的翠柏、石榴、鐵枝海棠、葡萄和薔薇都是當年中共代表團留下的。整個院內依然保持著原來的風貌。
1946 年11 月19 日,周恩來夫婦和李維漢(左一)離寧前與留守梅園新村的董必武(左二)合影
梅園新村35 號(攝於2005 年)
梅園新村35 號是董必武、李維漢、廖承志、錢瑛等人辦公和居住的地方,有磚木2層樓房1 幢、磚木平房2 座,共11 間。樓房一層是董必武、廖承志辦公和居住的地方,樓上是李維漢、錢瑛辦公和居住的地方。當時為了工作的方便和安全,將與梅園新村31號特務監視站相通的大門封堵,在東邊開了個小門,與梅園新村30 號相通,並在院內加蓋了兩座小平房,以遮擋特務視線。東邊平房是政策研究室辦公室,西邊平房是警衛室。
梅園新村17 號是中共代表團辦事機構所在地,有磚木3 層樓房1 幢、2 層樓房2 幢、磚木平房2座,共29間。其中北邊一幢是中共代表團辦事機構,樓下設有小會議室、新聞組、抄報室、第十八集團軍駐京辦事處處長辦公室,樓上設有電訊組、外事組、黨派組和婦女組。南邊樓房的樓上是工作人員的宿舍,樓下是飯廳,中共代表團常在這裡舉行大型記者招待會。
梅園新村
1949 年南京解放後,中共代表團辦事處舊址即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妥善保護起來。1961 年,初步建成梅園新村中共代表團辦公原址紀念館,並對內部開放。1978 年11 月,中共南京市委正式批覆將原址定名為「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並對外開放。1990年,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史料陳列館和周恩來銅像落成,原國家主席楊尚昆為紀念館題寫了館名。1998 年2 月,在周恩來誕辰100 周年之際,周恩來圖書館建成開館,現藏周恩來論著及有關周恩來生平和思想研究的書刊、音像資料等1 萬多冊(卷)。
梅園新村紀念館——中共代表團辦事處舊址,於1956 年10 月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1982 年8 月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列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 月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 年6 月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公布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3 年7 月被中共南京市委黨史工作辦公室命名為南京黨史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