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紅色印跡|梅園新村紀念館 ——中共代表團辦事處舊址

2021-01-13 鳳凰江蘇

1946 年,周恩來在梅園新村17 號大門前

梅園新村17 號外景(攝於2004 年)

梅園新村紀念館——中共代表團辦事處舊址,位於玄武區梅園新村30 號、35 號、17 號,建築佔地面積1278.2平方米,保護範圍面積4434.6 平方米。現存狀況完好,免費開放。

梅園新村紀念館由中共代表團辦事處舊址、國共南京談判史料陳列館、周恩來銅像、周恩來圖書館等組成。

1946 年5 月3 日,周恩來、董必武率中共代表團由重慶到南京與國民黨當局談判,代表團主要任務是揭露國民黨的內戰方針,儘可能推遲全國性內戰爆發。談判期間,中共多次作出讓步,而國民黨當局堅持無理要求,談判陷入僵局,最終導致談判破裂。1947 年3 月7 日,中共代表團撤離南京。

梅園新村17 號、30 號是當時國民黨當局指派給中共代表團使用的;35 號是中共代表團為解決住房擁擠,以廖承志夫人經普椿的名義買下的。

梅園新村30 號是周恩來、鄧穎超辦公和居住的地方,有2 層樓房3 幢,共18 間,佔地面積431.75 平方米,建築面積361.1 平方米。主樓樓下有辦公室、會客室、臥室、餐室等,樓上設有機要科等。為防止特務的監視和破壞,中共代表團將院牆加高了一倍,並在傳達室和後邊西曬臺上各加蓋了一層小樓。院內的翠柏、石榴、鐵枝海棠、葡萄和薔薇都是當年中共代表團留下的。整個院內依然保持著原來的風貌。

1946 年11 月19 日,周恩來夫婦和李維漢(左一)離寧前與留守梅園新村的董必武(左二)合影

梅園新村35 號(攝於2005 年)

梅園新村35 號是董必武、李維漢、廖承志、錢瑛等人辦公和居住的地方,有磚木2層樓房1 幢、磚木平房2 座,共11 間。樓房一層是董必武、廖承志辦公和居住的地方,樓上是李維漢、錢瑛辦公和居住的地方。當時為了工作的方便和安全,將與梅園新村31號特務監視站相通的大門封堵,在東邊開了個小門,與梅園新村30 號相通,並在院內加蓋了兩座小平房,以遮擋特務視線。東邊平房是政策研究室辦公室,西邊平房是警衛室。

梅園新村17 號是中共代表團辦事機構所在地,有磚木3 層樓房1 幢、2 層樓房2 幢、磚木平房2座,共29間。其中北邊一幢是中共代表團辦事機構,樓下設有小會議室、新聞組、抄報室、第十八集團軍駐京辦事處處長辦公室,樓上設有電訊組、外事組、黨派組和婦女組。南邊樓房的樓上是工作人員的宿舍,樓下是飯廳,中共代表團常在這裡舉行大型記者招待會。

梅園新村

1949 年南京解放後,中共代表團辦事處舊址即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妥善保護起來。1961 年,初步建成梅園新村中共代表團辦公原址紀念館,並對內部開放。1978 年11 月,中共南京市委正式批覆將原址定名為「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並對外開放。1990年,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史料陳列館和周恩來銅像落成,原國家主席楊尚昆為紀念館題寫了館名。1998 年2 月,在周恩來誕辰100 周年之際,周恩來圖書館建成開館,現藏周恩來論著及有關周恩來生平和思想研究的書刊、音像資料等1 萬多冊(卷)。

梅園新村紀念館——中共代表團辦事處舊址,於1956 年10 月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1982 年8 月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列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 月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 年6 月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公布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3 年7 月被中共南京市委黨史工作辦公室命名為南京黨史教育基地。

相關焦點

  • 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閉館整修
    吳小寶 攝   中新社南京8月18日電 (申冉 張傳明)18日,作為南京重要歷史景點之一的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正式閉館整修。記者從館方獲悉,此次整修將對館內的周恩來圖書館進行重新布置,恢復其原始的圖書館功能;另有一大批館藏歷史資料將首次公開展示。
  • 梅園新村紀念館更新展陳 新增近百件文物史料
    當天上午,歷時4年籌備、3個半月的緊張施工,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展陳提升改造工程順利竣工,由中宣部審定的全新基本陳列《梅園風範——中共代表團在南京》正式向市民開放,這也是該館基本陳列自2001年推出以來首次進行更新調整。
  • 南京市委常委集體瞻仰梅園新村紀念館和雨花臺烈士陵園
    龍虎網訊 6月21日,根據市委常委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安排,市委常委同志用一整天時間進行集中學習,集體瞻仰梅園新村紀念館和雨花臺烈士陵園,並進行交流研討。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市委主題教育領導小組組長張敬華強調,革命先輩的光輝事跡,是我們開展主題教育最生動的教材。
  • 梅園新村片區升級街區歷史風貌
    昨天下午,陳華師傅在梅園新村路邊的一幢居民樓前安靜地工作著。與普通居民樓牆體刷漆不同,為呼應街區歷史風貌,工人必須一塊塊拼貼青磚。記者從現場了解到,玄武區梅園新村歷史街區環境整治將通過建築風格設計、道路更新、杆線下地、景觀節點等舉措,打造一個別致的特色街區。
  • 中原方逐鹿,搏浪踵相蹤——走進南京梅園新村紀念館研學
    「朗誦《少年中國說》,重溫入隊誓言」——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地梅園新村紀念館雛鷹少年研學課程課程主題:中原方逐鹿 博浪踵相蹤--了解周恩來總理和革命者們在梅園新村的革命故事課程目標:1.了解梅園新村紀念館的由來,以及國共南京和平談判的過程。
  • ​省青少年科技中心黨支部赴梅園新村紀念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6月28日,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全體黨員幹部滿懷敬意來到南京梅園新村紀念館,感受偉人風範,追尋為民初心,開展主題黨日活動。中國共產黨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是中國革命紀念博物館,是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在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間與國民黨政府進行和平談判的機關駐地,也是周恩來總理曾經工作和生活過的地方。
  • 「我們的四十年——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專題展」在梅園新村紀念館...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充分展示改革開放的光輝歷程、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今天,「我們的四十年——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專題展」在梅園新村紀念館正式開展,一大波「回憶殺」來了。
  • 周恩來的梅園歲月:別克車上密會臥底人員
    資料圖片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諜戰大片——《一號目標》的首映禮上,導演翟俊傑介紹說,片中所講述的故事就發生在1946年,為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內戰陰謀,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代表團進駐梅園新村與國民黨政府進行談判期間,許多具體情節直接拷貝自真實的歷史。說到這裡,翟導更感慨:真實遠比虛構的精彩。那麼,歷時10個月的國共南京談判中究竟發生過哪些精彩的歷史故事呢?
  • 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重新開館
    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重新開館 2020-07-01 15:27:56 作者:王禕 責任編輯:王禕   中新網瀋陽7月1日電 (李晛)完成10多年來最大規模展覽陳列擴容的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
  • 長江路「夜遇」博物館 揭開南京夜面紗
    南京圖書館、總統府、江蘇省美術館、六朝博物館、江寧織造博物館、梅園新村紀念館……不同時空的璀璨人文地標鑲嵌於長江路的梧桐光影之中,等待市民們拆開的驚喜。  通過整合區域文旅資源,延續古今交融,開啟個性化的潮遊夜旅,十一黃金周期間長江路文旅集聚區及玄武區範圍內將開展「1+3+100」文旅消費系列活動。其中,文博場館的夜間開放也是一大亮點。
  • 追尋紅色記憶 緬懷革命先烈 繡山中學學生走進中共浙南一大舊址
    12月19日,溫州市繡山中學2020級學生代表來到位於甌海區仙巖街道的中共浙南一大會議舊址,開展「感受家國情懷、傳承革命精神」研學實踐活動。全體人員在「浙南一大」實踐基地專業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了「浙南一大」紀念館。
  • 《紅色秦淮》第四集——復成10號紅色堡壘
    秦淮又是一片紅色的熱土在革命鬥爭的崢嶸歲月裡悠悠秦淮河見證了中共南京黨組織的誕生和發展見證了南京黨組織遭受八次嚴重破壞卻一次次浴火重生的坎坷歷程見證了共產黨人機智勇敢地戰鬥在敵人心臟的驚心動魄見證了人民解放軍將紅旗插上了總統府的勝利時刻為生動再現黨領導南京人民在秦淮河兩岸進行可歌可泣的革命鬥爭的英雄事跡,中共秦淮區委組織部、區委黨校策劃製作了4集專題片《紅色秦淮
  • 獻禮建黨百年,明年江蘇各大紀念館將推出這些紅色文化活動
    交匯點訊 迎接建黨100周年,江蘇各大紀念館明年將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展覽和活動?12月19日,江蘇省博物館學會紀念館專業委員會2020年度會議在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舉行。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周恩來紀念館、新四軍紀念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渡江勝利紀念館、常熟市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等省內紀念館相關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 石臼湖畔的戰鬥之歌,周總理的「戶籍卡」……講述南京紅色記憶
    交匯點訊 南京是一座紅色之城,擁有大量珍貴的紅色檔案。12月22日,南京市檔案館的南京紅色檔案展示教育室建成並開放,一批講述南京黨史的紅色檔案首次公開與觀眾見面。長期以來,南京市檔案館致力於發揮資源優勢,講好「四史」故事,在宣傳傳承紅色基因中發揮重要作用。6月20日,南京首家紅色檔案展示教育室在浦口區檔案館建成並對外開放;11月,江北新區南京紅色檔案展示教育室完成建設。
  • 盧溝橋、宛平城,重溫西山紅色文化 感悟紅色聖地革命情懷
    線路設計(兩日遊):D1 香山革命紀念館—貝家花園—平西情報交通聯絡站紀念館(澗溝村)—京西山區中共第一黨支部紀念館(田莊村)—馬欄村D2 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舊址陳列館(馬欄村)—冀熱察軍政委員會塔河村駐地(塔河村)—平西抗日戰爭紀念館(十渡)
  • 武漢首發紅色旅遊手繪地圖,新編六條經典線路
    新編六條武漢紅色旅遊經典線路線路一:偉人足跡①武漢防汛紀念碑——②橫渡長江博物館——③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④武漢關旅遊客運碼頭——⑤中華路旅遊客運碼頭——⑥長江大橋橋頭堡——⑦黃鶴樓——⑧中共五大會址紀念館(武漢革命博物館)——
  • @遊客 紅巖革命紀念館、松林坡景區、渣滓洞監獄舊址等暫停開放
    紅巖聯線8月24日消息,為切實滿足廣大遊客公共文化服務需求,同時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實現疫情防控和有序開放兩手抓,根據上級有關文件精神,經上級主管部門同意,結合我館實際,現將紅巖博物館景區整體開放範圍和景區限流調整的相關事宜通告如下:一、開放範圍及時間渝中區片區——紅巖村饒國模舊居、草房等、曾家巖(周公館)舊址
  • 南京紅色日曆 | 從「海嘯」到「海笑」 難忘《紅紅的雨花石》
    1946年夏天,郭沫若同志到梅園新村訪晤周恩來後,感慨萬端地在《南京印象》一書中如是寫道。如今,在當年周恩來會客室中間的圓桌上依然陳列著那碗晶瑩剔透、色彩斑斕的雨花石,吸引了眾多觀眾駐足沉思,感嘆不已。相傳南朝梁武帝時期,高僧雲光法師設壇講經,感動上天,遂落花如雨,化作遍地絢麗的石子,這便是雨花石。雨花石產在雨花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