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封所謂的密詔,可謂是眾說紛紜,目前多出自於各自媒體的口中,還有說在溥儀所著《我的前半生》裡有說過這事,當然我個人粗略地查了一下,並沒有發現有這事的記載。密詔內容大抵不離兩種:一種是雍正自己寫的,主要說當年自己繼位的正統性,有點類似於康熙傳位詔書的內容,一種是乾隆寫的,主要說當年父親雍正殺害兩個弟弟的劣跡,還暗地裡指責雍正繼位不當。
至於這兩種內容是真是假,我認為都是假的,這不過就是一個野史故事而已。
我們知道,清朝最著名的懸案就是雍正繼位之謎,九子奪嫡更是影視劇和小說裡重要的編輯題材,對於雍正繼位的正統性,史學界各執一詞,到今天也沒爭辯不出個結果,所以我不以雍正繼位是否正統而言,而是說說這篇所謂的雍正密詔的真實性。
一:雍正自己寫的。這其實沒有什麼必要,因為在雍正繼位之後三天已經拿出了康熙繼位詔書昭告天下(真假不論),這種在當時已經澄清了的事,雍正又何必再寫一次,還把它藏起來幹嗎?如果是為了公布天下,那又何必藏,加上已有公開的傳位詔書,雍正再寫一次似乎是多此一舉而已。
而如果是為了藏,那不管是目前傳的比較廣泛的毓慶宮還是問題裡的養心殿,這都是皇帝經常出沒的地方。毓慶宮原是廢太子胤礽的住所,後世成為清朝皇帝的讀書處,養心殿自雍正之後就是清帝的寢宮,要藏是不可能藏得住的,連十歲不到的溥儀和溥傑都能在玩耍中發現這份詔書,可見這詔書的隱蔽性不高。
二、乾隆寫的。首先我實在想不出乾隆為什麼會寫這樣一封詔書,來批評自己的父親。從他繼位之初就開始回收雍正用來自辯的《大義覺迷錄》,以及驅散宮中傳教士的行為來看,乾隆為了隱藏父親在奪嫡之戰中所採取的某些手段、心機是煞費苦心和雷厲風行的,畢竟這是他的父親,除了情感之外,更重要的是:雍正如果繼位不當,則更多會影響到乾隆這一脈的正統性。
就連後面乾隆為叔叔胤禩、胤禟平反時,也要帶上父親,說這事是父親的意見,自己不過是遵循父益而已。照這樣來看,乾隆更不可能笨到把「真相」寫出來,他是皇帝不是史官,如何維護統治才是他最需要注意的,至於歷史的真實性,有時候一些模稜兩可的情況,更能使皇帝操作輿論,維護其正統合理,像李世民看起居注就是如此。
綜上所述,所謂的溥儀和溥傑發現雍正密詔一事,更多只是一些娛樂文章的敘述而已,不管是在毓慶宮還是養心殿發現的,雍正沒必要寫、乾隆不可能寫,至於乾隆之後的歷代皇帝就更不敢寫了,評價老祖宗的事不是他們敢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