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前兩年宜家那個爆紅的鯊魚玩偶嗎?
這隻宜家出品的擁有名字的鯊魚叫Blåhaj,中文名「布羅艾」,有一米長。
它看上去其貌不揚,甚至有點又傻又蠢,跟美似乎相去甚遠,但卻偏偏在宜家的一眾玩偶中脫穎而出,成為網友爭相擁抱的大網紅。
連戰鬥民族也逃不過它的「魔掌」。
很多人在宜家店一看到它,就像著了魔似的愛不釋手,禁不住買買買,曬曬曬~
擁有它,你就是網上最凡爾賽的小姐姐、小哥哥!
不過,到了今年,宜家的傻寵網紅換成了——一隻熊。
長這樣。
又醜又蠢?更加讓人無法理解?
同樣地,這隻熊也有一個專屬的名字,叫Djungelskog在瑞典語裡意為「叢林」。
宜家官網表示:「這隻大棕熊總會張開雙臂來擁抱你。」
「與其他人不同,它是唯一一個為你抵擋黑暗的人,是唯一一個永遠值得你去愛的人。」
無數網友為它痴為它狂。
男男女女一見到它就淪陷了,無法放手,一起過上了各種人模熊樣的生活。很多人實在搞不明白,宜家的玩偶為什麼總是這麼喪,這麼醜,卻還有人大愛?宜家的線下門店的毛絨玩具展架上,總有一隻小玩具能醜到你。
長著豬鼻子的黃瓜人,腦袋四四方方的紅色機器人,擁有超長脖子和彩虹尾巴的長頸鹿,下巴以下全是腿的藍色小怪獸、穿了襪子的彩虹小子 .
它們不光名字奇奇怪怪,缺乏現代美學的對稱性,有的乾脆是扁平的「二次元紙片人」形狀,身體構造也很奇怪:不是脖子出奇的長,就是多長了好幾對火柴棍兒似的小手和小腳。
花裡胡哨的配色乍一看,好像極簡冷淡北歐風格家具裡的一股泥石流——東北大棉襖都沒這麼花哨的。
於是有人在知乎上提問:
把「簡單即美德」奉為圭臬、養了一大票設計師的宜家,為什麼布娃娃設計的都那麼醜?
宜家的毛絨玩具看起來醜醜的,設計師自己不知道嗎?
是的,設計師可能真的不知道。
醜醜的宜家毛絨玩具有一部分就出自專業的設計師之手。
比如,畢業於哥德堡大學的HDK設計與手工藝學院、受過專門的訓練的設計師安妮·赫爾登,為宜家設計過很多年的毛絨玩具。
在設計毛絨玩具之前,設計師安妮會看大量的書籍和電影,從中尋找靈感。隨後,她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素描,以確保毛絨玩具有符合常識的外觀。
宜家的毛絨玩具都在亞洲的工廠製作,工廠按照設計師的圖紙製作出樣品後寄回。安妮則親手用針線修改樣品細節後再反饋給工廠。如此往復,直到雙方對各個細節滿意為止。
所以,並不是設計師不走心,而是她的設計帶有強烈的個人審美風格。
她的手工製作是這樣的:
普通人打眼一看,可能會被高飽和度的色彩、鮮豔的配色、歪歪扭扭的圖形、潦草雜亂的勾線勸退。
「這水平,堪比我小學時候的塗鴉。」你可能會有這樣的吐槽。但對宜家的設計師來說,這反而是一句肯定。
你覺得怪異,只是因為你不是目標受眾。這些毛絨玩具最終陳列在兒童玩具區的置物盒內,被某個小朋友帶回家成為童年的玩伴。
「兒童,最需要的就是陪伴。」這才是這些毛絨玩具背後,宜家的設計師所想表達的核心。
樸拙可愛的線條和活潑鮮豔的配色,在他們看來,最能討孩子們的歡心。至於成年人的審美,並不在設計師的考慮之列。
不過,這些專業設計師的毛絨玩具仍然只能算「醜的一般般」。摘掉宜家的商標丟進毛絨玩具的大賣場裡,可能分分鐘就因為平平無奇而被淹沒了。
在天馬行空這件事上,孩子們表示: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宜家那些醜的相當有特色的毛絨玩具,其實都出自全球各地的小朋友之手。
讓孩子動手自己畫出夢想中的毛絨玩具的樣子,這本身是宜家策劃的一場大型繪畫比賽遊戲。它源自宜家發起的一項「讓我們玩在一起(Let's Play for Change)」的活動。
孩子們自己設計的毛絨玩具被統稱為索古斯卡(SAGOSKATT)系列。這個瑞典詞彙翻譯過來是「神話般的寶藏」的意思。
如果不想錯過孩子們的寶藏,一定得記得要向孩子們問一句「為什麼」。
比如,你會發現2019年的新款毛絨玩具「彩虹小子」的小腳丫的顏色比中間顏色略深。
彩虹的盡頭有什麼?5歲的中國小男孩會告訴你,那裡有彩虹的粉紅色的襪子。
因為擔心凍到彩虹的腳,所以他執意為彩虹畫上襪子。
再比如,那隻尖牙利齒、看起來張牙舞爪藍色小怪獸背後,設計它的小設計師的心願卻相當溫柔,「我希望孩子們擁抱小怪物,不要再害怕黑暗或噩夢了。」它張開的四肢只是為了擁抱。
如果說,宜家設計師的設計還能靠素描和建模保持玩偶基本正常的形態,孩子們的設計則全靠腦洞,哪管什么正常的比例和透視關係。於是,就有了看起來奇奇怪怪的「紙片玩偶」。
這些毛絨玩具只在每年的11月初到12月底限量發售。每賣出一個,宜家基金會向救助兒童會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捐款1歐元。
2003年到2015年,這項運動已經捐助了8800萬歐元,幫助46個國家、地區的1200萬兒童接受更好的教育。
也就是說,這樣的毛絨玩具在全球可能至少已經賣了8800萬個了。
那些擺在兒童區的毛絨玩具,還成了不少成年人的摯愛。
「生活就像一個彈簧。如果你拉扯的太猛,這個彈簧就會斷裂。所以,玩遊戲、放鬆、找樂子就是為了重新修復和校準這個彈簧。」宜家2017年的《玩耍報告》裡,一位受訪的成年人如此談到。
不是成年人無法拒絕宜家的毛絨玩具,而是無法拒絕宜家毛絨玩具帶來的「治癒感」。
宜家毛絨玩具的用心,都體現在細節上。
在宜家,小到一個售價5塊錢的餐盤、一隻平平無奇的湯匙、一盞2、3寸的燭臺,都可能要歷經2-3年才能擺進線下門店的貨架上。
2-3年的開發周期,在宜家相當常見。
如果哪個宜家的產品研發員敢誇下海口說能立刻弄出樣品,可能會先收穫宜家創始人兼段子手英瓦爾的一頓挖苦:「現在,人們雖然有本事飛上月球,但一個不到4塊錢的咖啡杯,還是做不出來的。」
宜家每年要更新的將近10000種產品中,光新產品就有3000多種。每個新產品從設計到模型製作、再到生產和銷售預測,然後是印刷《家居指南》,最後是門店銷售,都要老老實實、井井有條走完一整套嚴格的流程。
研發和設計成員要完成「答辯」,由董事會成員們決定它是否能順利「畢業」。
毛絨玩具也不例外。
如果你觀察的足夠仔細,你會發現那麼多款宜家毛絨玩具,表情幾乎沒有重複的。
2008年的新品高西格(Gosig) 金毛狗狗毛絨玩具的設計手稿,僅眼睛就設計了好幾個版本。它的設計師安妮一直強調眼睛對於賦予性格的重要性。
2018年宜家瑞典總部設計師推出的藍色大鯊魚「布羅艾」就因為一副「生無可戀」、「喪裡喪氣」的表情火遍網絡,成了全世界年輕社畜和鹹魚的自黑必備神器。
除此之外,宜家從來不用紐扣或者玻璃珠子做毛絨玩具的眼睛,而是以絲線一點點繡上去。這樣就不會發生珠子脫落被孩子誤食的安全隱患,也不會影響玩具外觀。
宜家還強調毛絨玩具織物的柔軟度和填充物的飽和度,使它擁抱起來更加舒服。
如果用3個詞概括宜家的毛絨玩具,那就是——柔軟、貼心、適合擁抱。
宜家的毛絨玩具和小朋友的迷你玩偶、電動玩具車、過家家酒用的迷你小家具分在一類裡。網站的產品介紹也同樣貼心,
「來看看我們的毛絨玩具!所有毛絨玩具都能給孩子擁抱、安慰和傾聽,而且它們喜歡玩也喜歡惡作劇。」
不過,經常光顧宜家毛絨玩具的,不乏成年已久卻童心未泯的「大朋友們」。
誰說成年人不需要毛絨玩具帶來的「擁抱、安慰和傾聽」了?
當年輕人們每天為生活打拼得傷痕累累的時候,或許正是家中那個又蠢又醜的毛絨傻寵給了他們溫暖和慰藉:
任何時候都要好好愛自己。
來源:浪潮工作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