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酷熱難耐,這個周末你正在盡情狂嗨,窩在家裡寢室享受著空調Wi-Fi,桌上擺著西瓜涼菜,電腦電視裡看著中國新說唱、中國好聲音和延禧攻略的後宮爭愛...
2019Fall香港中文大學金融專業申請卻正在悄悄打開——skrrrrrrrrr,看看今年究竟是誰的舞臺?
學費又又又又漲了
敲黑板,劃重點!!!
第一輪申請開放時間為2018年7月31日,截止為2018年10月21日。
OMG!那不就是明天?
莫慌,這並不是中大金融開的最早的一年,遙想2年前中大金融可是7月15號就開了。
Photo by Natalya Letunova on Unsplash
中大金融的網申系統是獨立於中大全校其他的專業的網申系統的,所以開放時間比較任性,下面是檢驗你對申請理解程度的時候。
有獎問答:Question,中大還有哪一個專業也是單獨網申系統?
有同學會問:娃哥娃哥,對於我這種現在雅思Gmat實習文書都沒搞定的人是不是已經宣布GG了?提前謝幕本年申請季?
還是莫慌,中大金融雖然開的早,但是也是到第一輪截止後才統一審理材料,發放現場筆試面試通知,再發錄取,去年的時間是10月26日。所以在10月21日之前完成網申都可以。
Photo by Patrick Tomasso on Unsplash
這時候先不要長舒一口氣,眾所周知,中大的網申是全香港最複雜的。
那麼Question又來了:中大的網申怎麼樣才算完成並計入第一輪呢?
顯然不是只填了網申繳費就好了,還不清楚的同學要抓緊提升自己知識水平了,千萬別準備了完美的背景提升,結果網申出問題,三萬裝備一秒躺,只有按照學校指定要求完成申請,學校才開始受理你的材料。
這時候又有同學問:我明白了,那娃哥其他學校的其他專業都是會在什麼時候開放呢?並且也是嚴格按照輪次審核嗎?我應該如何把握自己的申請時機?
先說申請開放時間:
香港各個學校每年的開放時間大部分都不固定,每年會有變化,所以大家可以參加最近一年的時間,但是也要心裡富裕出量來,因為香港近幾年整體都是在提前的趨勢(比如中大去年突然提前到9月,理工去年突然提前了兩個月,打了很多同學一個措手不及)。
Photo by Matese Fields on Unsplash
下面娃哥給大家列出去年各校的開放時間供大家參考:
香港大學:每個學院都不一樣,甚至同一個學院不同專業都不一樣,比如港大金融是去年港大最早開的,8月中開放,9月中截止第一輪,商學院其他項目9月開放。
其他學院會在11月-12月陸續開放。
香港科技大學:9月1日全校開放,而且基本每年都是這個時間。
香港中文大學:除了教育學院是10月底,其他全部9月22日開放,而且連續幾年提前,今年不知道還會不會提前。
香港理工大學:9月26日開放,以往都是11月。
香港城市大學:11月15日開放,而且也是很多年不變,但是,重點來了,看到其他學校都開放收留位費搶生源的情況下,今年也有可能會提前,畢竟今年都花錢把官網重新做了,那麼還有誰把官網重新做了?就是下面這位:
香港浸會大學:大部分11月開始,有12月的有1月的,不同專業不一樣。
香港嶺南大學:11月開始
香港教育大學:12月開始
Photo by Green Chameleon on Unsplash
那麼今年都什麼時候開的,目前除了香港中文大學金融專業明天開和香港科技大學全校9月1日開之外都還沒給確切消息,學校一般會給你說個大概,然後到臨近申請時候出準確時間,比如港大商業分析會這麼寫:
那麼知道了這些基礎的申請信息後(每次,這只是再基礎不過申請需要了解的信息),我應該如何把握自己的申請時機呢?
這個時候又分為兩種情況:
Case1:「實誠型」專業
這類專業一般來說輪次較多,以商科為主,比如港大商學院,動輒5.6輪,中大科大商科也有3-5輪。
除了商科還有一些其他學院專業比如港大分Tesol等等也是,這樣的專業說什麼時候截止就是什麼時候截止了才開始審核發消息,同一個輪次內的申請是基本一致的,但是不同輪次是肯定不一樣的,一會下面會說。
Case2:「看天型」專業
這類專業輪次比較少,一般2輪甚至1輪,這種類型專業你會發現明明還沒有到ddl,offer都已經滿天飛了,所以這種情況下同一輪次內就肯定不一樣的了,為什麼呢?
因為你的申請難度其實約等於錄取率,也就是學校剩餘offer數除以有效申請考核總人數。
申請的晚會造成什麼?
比如中大商業分析一共計劃錄取50人,第一批錄取就發了一半多,你錄取率的分子變小了,同時第一批沒錄取的人不是直接拒掉,而是流入第二批和第二批新申請的一起做分母,分母變大了,那麼學過小學數學的人都知道,分子變小,分母變大會怎麼樣?
而且還有多少清北復交申請美國不順轉香港的成為了第二批以後的分母。我們來看港大金融官網就對輪次做出了好很好的說明。
所以申請香港,時間就是offer。
以去年為例,想申請港中科的同學,基本上要以10月初為你實習、語言、文書的ddl(去年中大會計10月6日第一輪就截止,然後馬上發麵試,還趕上國慶假期,你還得寄送材料、寄送語言、完成中大指定推薦表)。
Photo by Kyle Loftus on Unsplash
✈
對於GPA:應屆生香港看前三年,工作黨看四年,所以別想著我大四上刷幾門再申請,你出分都到過年了,offer都發完了,沒用,趕緊申請;
✈
對於實習:只要實習開始了,就可以寫到文書裡,而且實習可以後補,除非你第二輪可以確定有非常牛逼的實習可以糾結一下(因為補材料的過程是人工的,可能會不及時並且遺漏),比如申請金融,即將去高盛、摩根、黑石、KKR、Bridgewater、中金等等,否則時機更重要;
✈
對於語言:很多同學聽一些不負責任的渠道說可以後補語言,娃哥告訴你,沒有資本的時候不要去冒這個險,你理解本質就明白了,香港沒有語言班,如果發了太多con語言的offer,後面都沒考到,又沒有語言班給你讀,專業就招不滿人了,這個險學校不會冒。
所以,除非你的其他條件遠高於該專業錄取水平,學校會考慮為了爭取你這個人才發con語言。尤其是前三,非常少,但不是沒有,理工浸會見的稍微多一點,如果你的條件和別人一樣,還沒有語言,基本上就屬於涼涼了;
✈
對於文書:文書很重要,是你在其他條件差不多甚至劣勢情況下力挽狂瀾的利器,千萬別當成完任務一樣弄完拉倒,多少硬條件優秀的同學敗在文書,又有多少條件一般的同學成在文書。
沒有面試的專業,文書是你和教授唯一對話的機會,有面試的專業,文書通常是教授和你聊的重點內容。一套高質量的文書通常至少需要1-2個月的時間充分挖掘打磨,所以現在還沒開始的同學要敲敲警鐘了,別折騰半天語言是考出來了,結果因為文書還是沒趕上第一輪申請。
Photo by timothy muza on Unsplash
最後,As you all know,香港的申請一年年在變難,但是香港的申請又是很公平的,你做了多少,付出了多少,就會有多少等價的錄取,這麼多年太多太多的同學通過申請改變了自己,千萬不要把平臺當作是自己未來的雪中送炭,而應該是你的錦上添花,你的炭是你自己,你的學歷會決定未來的下限,一份高學歷不會讓你餓死街頭,可以解決溫飽,但是人品、視野、能力才決定著未來的上限。
所以有的人通過留學讀書實現了自我提升達到了更好的層次發展,有的人一事無成只能灰頭土臉的回來說中國高等教育水,海外留學水,水的不是你接受的教育和平臺,而是你自己。
只要你不是空想,只要你是腳踏實地的行動派,在這個難得可貴的綜合錄取的地區,在這個國際金融和貿易中心,在這個中西教育文化完美融合的城市,這裡就是你施展抱負,刷新自我,人生轉折的新契機。
加油,明年秋天,我們在香港等你。
end
想要進一步了解『MASTERMATE申請計劃』,可以點擊下方卓越計劃了解詳情:
如果想參考了解往屆學長學姐的全真申請經驗請掃描下方的二維碼
讀讀別人的故事
想想未來的自己
點擊「閱讀原文」通往Mastermate申請計劃了解詳情,讓你離名校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