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少女歐陽娜娜輟學進娛樂圈,演戲讓人犯尷尬症的新聞去年吵吵過一陣子,最近歐陽娜娜因為年收入2千萬人民幣的新聞接受採訪,表示對收入和數字沒概念,但自己喜歡演藝圈,還有錢賺,何樂不為。懟輿論說,你怎麼知道我沒在讀書,為什麼書一定要在學校讀?透露爸爸要求她每天解釋四個成語。這個畫面有點像《歡樂頌》裡一個矯情畫面,趙醫生和他媽一見面,各自掏出張小紙片,互考生僻字,成語和生僻字都不等於讀書好吧。
滿月禮物就有林青霞送的Gucci鞋、4歲上《康熙來了》、5歲學鋼琴、6歲學大提琴、12歲在臺灣開巡迴音樂會、13歲考上世界著名頂尖音樂學校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歐陽娜娜16歲花季輟學進娛樂圈,顯然是因為資源太多,手中的牌太好,比起起早貪黑枯燥練琴,娛樂圈看起來好玩炫目又多金,這樣的誘惑,非常難頂。
普通人為歐陽娜娜放棄音樂學院的學業和專業音樂之路可惜的時候,知乎上很多音樂專業院校學生反倒對她的選擇表示理解,有人說自己男朋友正在各大樂團找工作,大樂團通常只招一個兩個人,一個席位多少人在求啊,工作一年都沒有找到,說給我這個機會我也會去娛樂圈。還有個留學生說在德國常常有人問他學什麼的,答說鋼琴,對方一水兒地驚訝「原來這個還可以作為專業在大學裡學習啊!天哪!」普通德國人這麼驚訝,還不是因為學音樂苦和貴和前途渺茫。這是為什麼,很多歐洲貴族以至王室才跑去學些完全找不著工作完全照顧靈魂和心靈的專業,因為他們沒有就業和賺錢壓力。從這個角度看歐陽娜娜和她的家長,權衡了投入產出比,選擇了出道和掙錢趁早的娛樂圈,做一個會拉大提琴拉的明星,是可以理解的。
音樂人對歐陽娜娜的理解,這也是內行和外行立場和視野區別,比如資深媒體人賈葭說,高考結束了,有些家長來諮詢要不要孩子報考新聞和傳媒專業,我認為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要辯證地看待,要視孩子的具體情況而定。最好先做一個親子鑑定,如果確實是親生的,就儘量不要。所有媒體人看了都會嘎嘎大笑,甘苦自知。你如果簡單地因此理解傳媒是陷阱就圖樣圖森破了,媒體人,醫生,設計師,古典音樂人,常常對自己的職業愛恨交加,比檻外人有更多的懂得和苦衷,巨大的付出,不成正比的回報,坷崎嶇的職業生涯,但是,總有從天而降的滿足和成就感,這種濃到化不開欲說還休的悲憫感受,就是難走之路的獨特價值。
為什麼包括我在內的普通人都覺得歐陽娜娜放棄學業進娛樂圈可惜呢,我們無法考量她大提琴專業的前途,只是看到了她進娛樂圈這一兩年尋常表現,上熱搜不是因為和劉昊然的緋聞,就是因為在郭敬明的《是!尚先生》中的演技過爛。至少說明歐陽娜娜雖然資源滿滿,有林青霞這樣級別的教母引路,本人也青春靚麗,還是不能算這行裡老天爺賞飯的,起碼目前看,沒做大提琴家,也沒成為好演員。那些人精兒似得極有天賦的童星,到年齡多是要去考專業院校的,歐陽娜娜的家裡又不等著她養,何必有「出道要趁早」那麼迫切的企圖心呢,相比16歲就離開學校跳到不宜身心健康的娛樂圈大染缸裡沉浮,和珍惜一流音樂學院裡系統學習更完善和充實自己的知性美,後者是更好的選擇。
提到學歷,很多人動輒搬出賈伯斯,比爾·蓋茨,韓寒,高曉松這些鳳毛麟角的人尖子VS輟學屆大神當標杆奮起效仿,這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最深的坑,越是不尋常路越是不能拷貝。說大實話,普通人,最好儘量不要考慮捷徑,選擇大概率的路,儘量做好能做的準備,何況青春年少在美麗校園裡度過,盡讀書學習天職,是一份多麼天賜幸福,歐陽娜娜又不是樊勝美,有個錢填不滿的家等著養,又不是謝霆鋒要替老逗還債,急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