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自殺作家」分類圖書:可以,但沒必要

2021-02-22 知著網
你有試想過有朝一日,推開書店,映入眼帘的是一條「自殺作家作品」的分類目錄嗎?你會受好奇心驅使走上去一探究竟嗎?
就在南京先鋒書店提出這個構想時,憤怒的輿情就讓它「胎死腹中」了。最終,圍繞自殺作家書籍分類的爭議以先鋒書店的致歉草草收場。
而在昨天,「新京報傳媒研究」推送了一篇題為《先鋒書店「自殺作家」分類引爭議,圖書營銷的道德邊界在哪?》的文章,評論區的網友引發了激烈討論。文章認為先鋒書店提出的分類構想雖然具有商業營銷的目的,但也為圖書分類提供了一個新視角。貿然以「反營銷」的口號批判先鋒書店的言論,反而會讓公眾忽視了新標籤蘊含的文化意義。

反對進行如此分類的人認為,「自殺」這一行為具有明顯的消極意義,並且作家的作品與作品本人無關。「自殺作家」分類缺乏對生命及作者本人應有的敬畏之心。而支持者則認為書店具有圖書分類自由,網友的輿論撻伐有網絡道德綁架的嫌疑。同時,對自殺作家的作品進行歸類研讀,有助於讀者探究生命價值的所在。那麼我們聚焦爭議點,按「自殺作家」對圖書進行分類,這其中隱含了三層疑問:可以or不可以?必要or不必要?應該or不應該?支持者提到了「圖書分類自由」這個概念。誠然,圖書館作為一個獨立的經營實體,有權利自由處置它的書籍。但圖書館並非是隔絕於商業活動之外的獨立實體,歸根結底,它還是一個提供書籍服務的交易場所。圖書分類應當是以方便讀者為首要前提,即「通過分類使文獻有序化」。試想,將「自殺作家」單獨作為一個門類,是否能為讀者發揮按圖索驥的作用?
對比目前現行的圖書分類方法,國際上較為認可的分類法是杜威的十進位圖書分類法,即將圖書按照十大學科分門別類,在十大學科之下再進行細分。十進位圖書分類法目前普遍為英語國家所採用。

000 -計算機科學、資訊與總類 

100 -哲學與心理學

200 -宗教

300 -社會科學

400 -語言

500 -科學(指自然科學) 

600 -技術應用科學

700 -藝術與休閒

800 -文學 

900 -歷史、地理與傳記

我國先行的《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簡稱「中圖法」)與十進圖書分類法的「學科分類法」相似,在基於五大部類的基礎上進行了更為細緻的劃分。中圖法相較於十進圖書分類法更注重書籍的理論性,但二者基本都能涵蓋目前的圖書門類,也便於讀者檢索。每一則條目都能最大程度涵蓋此類書籍的共性。但是,「自殺作家」並不能涵蓋書籍內容所具有的共性,它只是後人貼在作家身上的一個標籤。古今中外選擇以自殺結束人生的作家無法被窮盡,而導致他們作出相同選擇的曲衷卻各有不同——老舍不堪迫害含冤投湖;海子身覆《新舊約全書》在山海關臥軌;太宰治自殺五次終於最後一次得償所願;王國維先生在頤和園投水而死,門票還是問朋友借了五元錢買的,身後遺物是口袋裡的四元四角錢,還有世人的無盡唏噓同臆測.

關於造成這些作家人生悲劇的原因,時至今日研究者們還在討論非議,莫衷一是。或許是因為命運的無情脅迫,也或許是出於個體生命在時代面前的渺小,還有作家身上或多或少的極端性格,無數的矛盾相互重疊,最終組成了作家們所謂的人生。自殺於他們而言,更多意義上只是一個「落幕的儀式」。「自殺作家」這個標籤,僅僅是從字面上說,就具備了「唯結果論」的些許意味,從而忽略了隱藏在文字裡那些有關作者本人,複雜的命途軌跡。同時,從更高的知識層面上來說,圖書館就是知識形態的集散地,圖書分類的標準相當於當代知識體系的微縮地圖,因而應該具備政治教化的價值。

(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四庫全書》按照經史子集進行分類整理)
通過一門學科在圖書分類名目中地位的變化,可以窺見社會文明的影子。中國傳統的四部分類法將書籍統一划分為「經、史、子、集」。經史子集的劃分標準象徵了儒家思想的絕對權威地位。直到新文化運動之後,隨著社會轉型的到來,中國的知識版圖發生著前所未有的激烈動蕩。尤其是文學開始作為一類顯學獨樹一幟,雜文、小說、新詩各種新體裁層出不窮。從被籠統劃分到集部的各類文學體裁,開始成為《中圖法》中獨立的支系,文學的地位變化也正是近代以來思想開化的進程鏡像。

因此,若想將「自殺作家」作為一個類別,就必須清楚這個類別所代表的思想意義究竟是什麼?而不是僅憑藉獵奇的口吻作為一個吸引讀者的手段。知著君相信「自殺作家」圖書分類有它的市場受眾。正如「新京報傳媒研究」下方的這條評論所說:自殺意願的存在影響著作者的書寫表達。這可能並不構成必然關係,但不可否認,無論是對作者還是讀者而言,都比過去更加關注人類的內心,也就是對「人」本身的討論。法國作家加繆在他的小說《局外人》中說過:「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自殺。」作家內心的情感活動,影響著他們對生死觀的思考。日本作家太宰治曾在親友的哄騙下住進精神病院,這也成為了他的絕筆作《人間失格》靈感來源。《人間失格》裡太宰治借主角葉藏之口反思人類的精神世界:「所謂世間,又是什麼呢?是人的複數嗎?可哪兒存在著『世間』這個東西的實體呢?」太宰治像是從自己的身體裡撕裂出另一個人格,抨擊著包括自己在內的人世間。太宰治筆下的人間充滿了醜惡,他將生活視為仇敵。寫作也好,自殺也罷,都是他對生活的抗爭。

相比太宰治,王國維的自殺更像是一場祭奠。時至今日導致王國維先生的死因依然眾說紛紜,但無論何種偏僻入理的分析,都不如陳寅恪先生的那句輓詞:「凡一種文化值衰落之時,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現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則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王國維先生,是殉了他的士大夫文化。在那個人人皆喊出「標新立異」「打倒孔家店」的年代,王國維先生更像是時代的逆行者。

會有讀者關注「自殺作家」這個特殊的群體,或許是為了通過這些作家的人生經歷去觸及社會的痛點,去挖掘人性之弱。但我們也不能迴避的問題是,通過書店捕風捉影地給作家們貼上標籤,會導致讀者在閱讀這些作家的作品時帶上先入為主的立場,從而曲解作品的文意。

因此,從應然的角度來說,讀者將「自殺作家能否作為一個單獨分類」去做人文關懷上的思辨,這不失為有益的嘗試。但就實際而言,書店的可操作性不強,也不夠經濟。比起先鋒書店想將自殺作家作為一個圖書分類,知著君還是認為他們為這些已故作家舉行一個集體作品展覽更切合實際,相信會有更多的忠實讀者會想去瞻仰一番。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參考資料:

[1]嚴靜.近代圖書分類與新文學的發生[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56(02):53-61.

[2]於桂玲.從作家自殺看日本人的生死觀[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8(04):106-111.

[3]王煒,李朝旭.王國維人格與自殺成因的心理傳記學研究[J].嶺南師範學院學報,2016,37(01):155-162.

相關焦點

  • 垃圾分類圖書受消費者青睞
    隨著多方宣傳倡導,垃圾分類圖書在市面上走俏。近日記者走訪幾家書店注意到,垃圾分類繪本、垃圾分類貼紙書、垃圾分類科普書等書籍受消費者歡迎。「針對各個年齡段的相關圖書,我們這裡都有,賣得也好!」大同書城的小王介紹道。
  • 書店圖書館圖書查詢管理系統開發
    書店圖書館圖書查詢管理系統開發微信公眾號下分享標題,描述,圖片自定義管理圖書分類,添加,修改,刪除,排序,顯示或隱藏自定義管理書籍,添加,修改,刪除,按時間倒序排序//系統功能與特色:圖書類別信息管理:作為一個學校的圖書館,涉及到的圖書是很多的,這就有必要對圖書進行分門別類,這樣有利於對圖書的查詢和管理。
  • 那些因抑鬱症自殺的作家和詩人
    抑鬱症自殺的作家和詩人自殺,我們都知道是世界各國常見的死亡原因之一
  • 知名兒童讀物現自殺橋段引爭議,作家、出版社相繼回應……
    受爭議內容 據澎湃新聞援引投訴人王先生6月13日的表述稱,《天真媽媽》中存在對自殺方式的詳細描寫。主人公馬小跳因不想練鋼琴而與朋友討論「哪種自殺方式比較好」,接著兩人的對話內容中出現了「從樓頂上像鳥兒一樣張開雙臂飛下來」等語句。
  • 十大傳奇作家的自殺悲劇
    藝術家和作家也會得精神病。一些調查顯示,富有創造力的人更容易遭受精神病的折磨。deCODE基因公司宣稱他們的調查結果顯示,像畫家、音樂家、舞蹈家、作家這類富有創造力的人得精神病的概率比創造力低的那些人高25%。哈佛精神病學教授羅滕伯格認為,精神病跟創造力之間沒有必要的聯繫,我們依舊把19世紀飽受精神病折磨的藝術家們的故事浪漫化了。
  • 那些自殺的作家,和他們的遺言
    【碧兒按】最近在網上看到一份名單,名單列舉了1890-2006年間,世界範圍內選擇以自殺的方式結束自己生命的知名作家和詩人,超過50名。 自殺在全世界各個人群中都存在,但在作家中發生的頻率似乎更高。相比普通人而言,作家有更豐富細膩的情感、比常人敏銳透徹的思考,對於生命有更深刻的體悟。
  • 冷門深度電影《旅程終點》:那個名利雙收的作家,為什麼自殺了?
    或許很多人都覺得自己還太年輕,沒必要去考慮這個問題。但那一天,其實遲早會來。或許早一點思考,那時便不會太無所適從。在這篇文章中,我想和你分享電影《旅程終點》:電影講述了兩個男人之間的故事,一個是作家大衛,一個是懷揣著作家夢的記者,後者想成為前者,前者卻用自殺的方式放棄了一切。
  • 從海明威到三島由紀夫:十大傳奇作家的自殺悲劇
    藝術家和作家也會得精神病。一些調查顯示,富有創造力的人更容易遭受精神病的折磨。deCODE基因公司宣稱他們的調查結果顯示,像畫家、音樂家、舞蹈家、作家這類富有創造力的人得精神病的概率比創造力低的那些人高25%。哈佛精神病學教授羅滕伯格認為,精神病跟創造力之間沒有必要的聯繫,我們依舊把19世紀飽受精神病折磨的藝術家們的故事浪漫化了。
  • 作家為什麼會自殺
    今年4月初的香港,從酒店出來,看到樓下的花海,是紀念張國榮的自殺16周年。這樣才華橫溢的藝術家找不到靈魂的出口,只能在現世的痛苦裡結束生命。如果下面這些作家藝術家能夠有更深入更升維的覺照,將敏感與脆弱放置轉化,是不是痛苦會少一些,生命會長一些,留給世間的感悟與作品更精彩些~希望是。
  • 圖書標籤上的字母數字代表什麼?小學生勞動課上學做圖書管理員
    東方網記者傅文婧12月13日報導:到圖書館看書是孩子們最喜愛的學習方式之一,而除了書本自身蘊含的知識,對圖書的管理同樣是一門非常專業的工作。日前,楊浦區世界小學在五年級學生的勞動課上推出了「小小圖書管理員」特色課程,讓學生在零距離體驗圖書館工作的同時,培養了他們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傳統美德和做事認真負責的態度。  「圖書館編碼是按照什麼規律排的呢?」「圖書館規章制度是怎麼樣的呢?」在世界小學,同學們首先要通過圖書分類、打包、圖書借閱等微課課程進行基礎知識學習,「小小圖書管理員」們在學習之後,將進行「二級實踐」。
  • 重視按性別分類收集數據
    中國社會科學報綜合外媒報導 一份最新報告顯示,很多國家無法提供與多種社會問題相關的按性別分類數據,這使得改善性別平等問題的難度增大。  據科學與發展網12月10日發布的報導顯示,國際非營利組織「開放數據觀察」本月發布報告《2020/2021年開放資料庫存執行摘要》指出,世界範圍內開放數據發布情況正在改善,2016—2020年開放數據發布體量增加40%,但按性別分類的開放數據發布體量僅增加21%。
  • 聚焦抑鬱症 | 盤點中外因抑鬱症而自殺的作家
    他糾正說沒那麼多,寫得最順手時一天只用7支鉛筆。海明威創作態度極其嚴肅還表現在十分重視作品的修改。他每天開始寫作時,先把前一天寫好的通讀一遍,讀到哪裡就改到哪裡。全書書稿寫完後又從頭到尾改一遍。在書稿請人家打字謄清後再改一遍。最後等印刷清樣出來還要再改一遍。他認為只有這樣進行三次大修改才是寫好一本書的必要條件。
  • 磨鐵圖書創始人沈浩波:實體出版真的要完蛋了嗎?
    我們可以看到風口有起有落,風口開的時候,我們看到它的景象,豬都能上天,現在大概也看到了風口關閉的時候,涼風塞牙縫的景象,大家也看到了。」在沈浩波看來,圖書出版是這個時代最好的一個行業,只要努力精耕產品和內容,就會獲得持續的回報。「還有哪個行業像實體出版一樣,可以在書桌上安靜地工作,可以不被這個時代所動,不追逐風口依然可以活得很好?」
  • 作家回應兒童讀物現自殺內容 已經通知各渠道全面下架該書
    【作家回應兒童讀物現自殺內容】少兒出版市場發展的速度迅猛,參與少兒圖書出版的機構佔比也越來越多,但值得讀的好書卻好像越來越少。近日,有讀者質疑《裝在口袋裡的爸爸》、「淘氣包馬小跳系列」之《天真媽媽》等兒童讀物中出現自殺橋段的詳細描寫,是否適合給小學生推薦閱讀。
  • 九位作家自殺前的遺言
    1890年,梵谷走進一片金色的麥田,面對著太陽擊槍自殺。1893年,短篇小說之王莫泊桑用裁紙刀割開了喉嚨。1905年,中國近代作家陳天華蹈海自殺。1914年,奧地利詩人特拉克爾曾因開槍自殺被送進精神病院,而後服藥自殺。1916年,美國作家傑克·倫敦病債交迫精神空虛,在自已的臥室注入過量嗎啡自殺。
  • 平板玻璃熔窯按不同的分類方法都有哪些類型?
    平板玻璃熔窯按不同的分類方法可分為不同的類型,通常按下述方法進行分類。1、按熔窯規模分類平板玻璃熔窯按生產工藝和規模不同,有不同的大、小之分。2、按加熱方式分類玻璃熔窯按加熱方式可分為燃料加熱熔窯和電加熱熔窯。根據燃料種類不同,燃料加熱熔窯又可分為燃油玻璃熔窯、燃煤氣玻璃熔窯和燃天然氣玻璃熔窯。這類玻璃熔窯的共同特點就是採用橫火焰蓄熱室,由於加熱過程是在玻璃液上方進行的,也稱為熱頂操作。
  • 傳統作家收入為何低於網絡作家,中國作家收入為何遠低於英美作家
    一、第13屆作家榜是一張主榜單,其中主要是傳統作家在由封面新聞出品的「第13屆作家榜」中,唐家三少和天蠶土豆等作家未上榜,筆者最初給出的解釋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並非圖書出版版稅。但細想之下,即使純粹考量圖書出版版稅,唐家三少等網絡作家也應當能躋身其中(此榜單第50名為香港作家張小嫻,125萬)。隨後筆者想到了另一個解釋:此榜單是傳統作家榜,並未將網絡作家納入其中。
  • 10位詩人和作家的自殺往事
    有時,文學藝術確有令人感嘆畏懼的一面:各國各地各時代,太多文學家藝術家死於自殺。 人們歷來信奉遵循的生死觀,可以輕易被藝術顛覆。也許他們中許多人,真心覺得「生亦何歡,死亦何苦」,把死亡視作實現自己人生完美的一個鄭重的儀式。
  • 商標註冊:商標按註冊與否和使用者分類
    今天我們來談談商標註冊與未註冊的分類及區別以及商標按使用者有哪些分類?下面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希望能幫助到您。當然了,也請您認真閱讀。
  • 林奕含——臺灣美女作家自殺背後的悲劇
    臺灣美女作家林奕含自殺 父母聲明:當年曾遭老師誘姦日前,臺灣26歲的美女作家林奕含27日驚傳在臺北家中自殺身亡。次日凌晨,林奕含父母通過出版社發表聲明,表示女兒是因多年前被補習班老師性侵,引發憂鬱症,最終發生不幸。同日,一名陳姓補習老師接連兩天請假,補習班也將這位老師的廣告牌摘除,被網友懷疑是當年性侵的「補習班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