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每日一薦|除了一問三不知,你還知道有哪些5字成語?

2021-01-18 百聞教育科普

1.一問三不知 [yī wèn sān bù zhī]

基本釋義:原意是對某一事情的開始、發展、結果都不知道,現在用來表示對實際情況一點也不知道。

出處:《左傳·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謀也,始、衷、終皆舉之,而後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

典故:

出處《左傳·哀公二十七年》故事公元前468年,晉國的大夫苟瑤率大軍討伐鄭國。鄭國在春秋初年是個強國,後來日漸衰弱,成為一個弱小的諸侯國。鄭國君王抵擋不住晉軍的進攻,於是派大夫公子般到齊國去求救。齊因的君主平公不能容忍晉國吞併鄭因而更加強大,構成對齊國的威脅,就派大夫陳成子率軍前去救援。陳成子率軍到達淄水河岸的時候,天下大雨,士卒們不願意冒雨過河。鄭國的嚮導子思說:「晉國的兵馬就在敝國都城的屋子底下,所以前來告急,敝國的君臣,正焦急地盼望齊軍早日到達。如果再不行進,恐怕要來不及了。」陳成子披著雨篷,拄著兵戈,焦急地站在山坡上指揮齊軍過河。戰馬見了的舀滔的河水嚇得嘶叫,他使用鞭子狠抽,硬逼它們過河,經過一番努力,齊軍安全地渡過了淄水,準備與晉軍交戰。晉軍統帥苟瑤見齊軍軍容嚴整,心裡有點害伯,便對左右的部將說:」我佔卜過攻打鄭國,卻沒有佔卜過和齊國作戰。他們的軍隊排列得非常整齊,我們恐怕打不過他們。」部將們也贊成他的看法,主張撤兵。苟瑤一邊下令撤軍,一邊派一位使者去齊軍營地拜見陳成子。使者說:「我們的統帥讓我向您解釋:這次晉國出兵,其實是為了替您報仇。您陳大夫這一族,是從陳國分文出來的。陳國雖然是被楚國滅掠的,但卻是鄭國的罪過。所以,敝君派我來調查陳國被滅的原因,同時間問您是否在為陳國憂愁。」陳成子聽了使者的活,知道這是苟瑤編造出來的說言,十分生氣他說:「欺壓別人的人絕沒有好下場:像苟瑤這樣的人難道能夠長久嗎?」齊國的使者走後,有個名叫苟寅的部將報告陳成子說:「有一個從晉軍來的人告訴我說,晉軍打算出動一千輛戰車來襲擊我軍的營門,要把齊軍全部消滅。」陳成子聽了嚴肅他說:「出發前國君命令我說:『不要追趕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馬。』晉軍即使出動超過一千輛的戰車,我也不能避而不戰。你方才竟然講出壯敵人威風,滅自己志氣的話!回國以後,我要把你的話報告國君。」苟寅自知失言,後悔地說:「今天我才知道,自己為計麼總是得不到信任而要逃亡在外了,君子謀劃一件事情,對事情的開始、發展、結果這三方面都要考慮到,然後向上報告。現在我對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報告,怎能不碰壁呢?」幾天後晉軍撤兵,陳成子也率軍回國。

相關成語:一無所知 無所不知 有問必答

2.四海皆兄弟 [sì hǎi jiē xiōng dì]

基本釋義:世界各國的人民都像兄弟一樣。 同「四海之內皆兄弟」。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顏淵》:「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典故:

孔子的弟子司馬牛,有一次向孔於請教怎樣做君子。孔子對他說:「君子不憂愁,不害怕。」司馬牛不懂這話的意思,問道:「不憂愁,不害怕,就叫做君子了嗎?」孔子說:「君子經常反省自己;所以內心毫無愧疚,還有什麼可憂愁、可害怕的呢?」,司馬牛告辭孔子後,見到了他的師兄子夏。他憂愁他說:「人家都有兄弟,多快樂呀,唯獨我沒有。」子夏聽了安慰他說:「我聽說過:「一個人死與生,要聽從命運的安排,富貴則是由天來安排的。』君子對工作謹慎認真,不出差錯;和人交往態度恭謹而合乎禮節。那麼普天之下到處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擔憂沒有兄弟呢?」

相關成語:四海之內皆兄弟 四海皆兄弟

3.疾風掃秋葉 [jí fēng sǎo qiū yè]

基本釋義:疾:猛烈。 比喻力量強大、行動迅速,象暴風掃除落葉一樣。

出處:《資治通鑑·晉記·孝武帝太元七年》:「以吾出晉,校其強弱之勢,猶疾風之掃秋葉。」

相關成語:疾風掃落葉

4.功到自然成 [gōng dào zì rán chéng]

基本釋義:下了足夠功夫,事情自然就會取得成效。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三十六回:「師父不必掛念,少要心焦。且自放心前進,還你個『功到自然成』也。」

相關成語:磨杵成針

5.夾板醫駝子 [jiá bǎn yī tuó zǐ]

基本釋義:比喻只顧這一方面,不顧那一方面。

出處:清·翟灝《通俗編·藝術》:「譬如有人卒患脊僂,諸醫療治。醫以酥塗,上下著板,用力痛壓,不覺雙目一時並出。脊雖得直,命不得存。」

相關焦點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千鈞一髮,你還知道有哪些成語?
    典故:韓愈,字退之,唐朝鄧州南陽人,是當時的大文豪,主張文以載道之說,以復古為革命,用散文代替駢文,影響當時及後代非常大,所以有文起八代之衰之功勞,他很反對佛教。到了吉州後,他也聽到人們的傳說,說韓愈已經信起佛來,他有點疑惑,因為他知道韓愈是反對信仰最力的人,為此,他特地寫了一封信去問韓愈。韓愈接到孟幾道的信後,知道他與和尚往來,才引起別人發生了誤會,馬上回信向孟幾道加以解釋。而且,韓愈對當時在朝的一班大臣們,信奉佛教,不守儒道,一味拿迷信來蠱惑皇帝,大大加以抨擊。他對皇帝疏遠賢人,使儒道墜落,頗為憤慨。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髀肉復生,你還知道有哪些成語?
    劉備安慰地說:「如今天下分裂,天天有戰事。上次失去機會,怎麼知道今後不能再碰到呢!機會是沒有盡頭的。已經過去的事,就不必再後悔了。」兩人交談得很投機,又商量了以後的打算。過了一會兒,劉備起身上廁所,他摸了摸自已的髀(bi,大腿),發現上面的肉又長起來了,不禁掉下淚來。回到座上的時候,臉上還留著淚痕。劉表見了很奇怪,問他道:「怎麼啦?您是不舒服還是有什麼心事?」,劉備不好意思地說:「沒什麼,實說吧。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天衣無縫,你還知道有哪些成語?
    典故:古時候,有個叫郭翰的先生,他能詩善畫,性格詼諧,喜歡開玩笑。盛夏的一個夜晚,他在樹下乘涼,但見長天如碧,白雲舒捲,明月高掛,清風徐來,滿院飄香。這時,一位長得異常美麗的仙女含笑站在郭翰面前。郭翰很有禮貌地問:「小姐,您是誰?從哪來?」仙女說:「我是織女,從天上來。」郭翰問:「你從天上來,能談談天上的事情嗎?」仙女問:「你想知道什麼?」郭翰說:「我什麼都想知道。」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萍水相逢,你還知道有哪些成語?
    典故:王勃字子安,是唐初著名的文學家。他少年時便很有才學,6歲時就能寫文章,而且寫得又快又好;14歲時,已能即席賦詩。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辭齊名,合稱「初唐四傑」。他15歲應舉及第,曾經擔任參軍(將軍府的重要幕僚),後因罪免官。公元676年,王勃去交趾(在今越南境內)探望做縣令的父親。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趨炎附勢,你還知道有哪些成語?
    奉承和依附有權有勢的人。出處:宋·陳善《捫蝨新話》:「蓋趨炎附勢;自古然矣。」典故:宋真宗時,有個當官的叫李垂。他為人正直,對官場中拍馬屁的行為深惡痛絕。也因為指責宰相丁謂而被貶。知道宋仁宗即位時,將丁謂貶職,李垂又被召回京城。人們勸他去拜見宰相,他卻說:「我見有些大臣處事不公,常常當面指責,現在怎麼能去奔赴權門,應和那些有權勢的人呢?」結果呢?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車載鬥量,你還知道有哪些成語?
    他作為吳國的使者,當然不能有失國家的尊嚴,便很有分寸地回答道:「吳王是位有雄才大略的人,重用魯肅證明了他的聰慧,選拔呂蒙證明了他的明智,俘虜于禁而不殺證明了他的仁義,取荊州而兵不血刃證明了他的睿智,據三州虎視四方證明了他的雄才大略,向陛下稱臣證明了他很懂得策略。至於說到怕不怕,儘管大國有征伐的武力,小國也自有抵禦的良策,何況我們吳國有雄兵百萬,據江漢天險,何必怕人家?」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怙惡不悛,你還知道有哪些成語?
    劉濯手下有個叫曹平的謀士,原是石勒的舍人。他告誡劉濯說:「石勒派王修等人前來,外表上是來答謝,實際上是要觀察各郡的虛實,以便伺機發起攻戰。」,劉濯聽後大怒,待郭汜等回來,立即將來使王修斬首,並下令撤銷了對石勒的封授。石勒聽後怒不遏,下令滅了曹平的三族,以後召集大臣說:「我們派出使者本是為了修好如初,並無他意,但劉濯卻『長惡不悛』,反而殺害了表示誠意的使者。這實在是做惡多端,不可饒恕!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垂涎欲滴,你還知道有哪些成語?
    相關成語:口角流涎 饞涎欲滴 垂涎三尺 淡泊寡味2.飽學之士 [bǎo xué zhī shì]基本釋義:飽學:學識淵博。指學識淵博的人。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六回:「公等皆飽學之士,登此高臺,可不進佳章以紀一時勝事乎?」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前車之鑑,你還知道有哪些成語?
    典故:賈誼是西漢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從小就有「神童」之譽,18歲起就名滿天下,受到了漢文帝的重用,擔任梁王太傅一職,在任期內,賈誼專心著書立說,將畢生才華傾注於文章中,流傳千古的政論文《治安策》便是他這一時期的傑作。在這篇文章中,賈誼分析了秦王朝奸臣當道、實施暴政、由盛而衰的慘痛教訓,總結說:「前車之覆,後車之鑑。秦朝的失敗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警惕呀!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枕戈待旦,你還知道哪些具有偏正式用法的成語?
    當時,晉朝表面上還管轄著中原大地,但實際上已是內憂外患,風雨飄搖了。祖逖和劉琨一談起國家局勢,總是慷慨萬分,常常聊到深夜。一天,祖逖又和劉琨談得十分興奮,劉琨不知什麼時候睡著了,祖逖卻久久沉浸在談話的興奮之中,不能入睡。「喔,喔,喔--」荒原上的雄雞叫了起來,祖逖一躍而起,踢醒了劉琨:「聽,這雄雞啼鳴多麼振奮人心呀,快起來練劍吧!」於是,兩人操起劍來,在高坡上對舞。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以德報怨,你還知道有哪些成語?
    典故:魏國邊境靠近楚國的地方有一個小縣,一個叫宋就的大夫被派往這個小縣去做縣令。兩國交界的地方住著兩國的村民,村民們都喜歡種瓜。這一年春天,兩國的邊民又都種下了瓜種。不巧這年春天,天氣比較乾旱,由於缺水,瓜苗長得很慢。魏國的一些村民擔心這樣旱下去會影響收成,就組織一些人,每天晚上到地裡挑水澆瓜。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無佛處稱尊,你還知道有哪些5字成語?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你原來『苗而不秀』,呸,一個銀樣鑞槍頭。」相關成語:銀樣蠟槍頭3.樹倒猢孫散 [shù dǎo hú sūn sàn]基本釋義:樹倒了,樹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垮臺,隨從的人也就一鬨而散。出處:宋·龐元英《談藪·曹詠妻》:「宋曹詠依附秦檜,官至侍郎,顯赫一時。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管中窺豹,你還知道有哪些成語?
    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見不全面或略有所得。出處:《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魏書》載庚申令:「議者或以軍吏雖有功能;德行不足堪任郡國之選……論者之言;一似管窺虎歟!」南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典故:王獻之,是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末子,十分聰明。長大後他也成為了一位著名的書法家,與父親並稱「二王」。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風聲鶴唳,你還知道有哪些成語?
    秦朝的各種規章制度都已經廢除,新的還沒有建立。為此,劉邦命丞相蕭何制訂一個國家根本大法,使舉國上下有法可循。蕭何從縣吏一直當到大臣,對民情比較熟悉。早在起義軍進入秦都鹹陽的時候,他就收取秦朝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等情況。他奉命後,根據當時的社會情況,參照秦朝的制度,制定出了《九章律》。  軍事方面也得有個法令。韓信是位卓越的軍事家。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切中時弊,你還知道有哪些成語?
    相關成語:切中時病 一針見血 空談誤國2.春風和氣 [chūn fēng hé qì]基本釋義:春天和煦的春風吹拂著人們。比喻對人態度和藹可親。出處:明·無名氏《四馬投唐》第二折:「既唐公不念前分仇,你放些個春風和氣將他來待,免得咱一度可喜兩度醜。」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飛簷走脊,你還知道有哪些成語?
    1.飛簷走脊 [fēi yán zǒu jǐ]基本釋義:舊小說中形容有武藝的人身體輕捷,能夠跳上房簷,越過牆壁。 同「飛簷走壁」。出處:《天雨花》第十一回:「小的曾學過飛簷走脊的本事,還能飛石打人,百發百中。」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一字千金,你還知道有哪些成語?
    典故:戰國末期,秦國有一個大商人,名叫呂不韋,他因在趙國經商時,曾資助過秦莊襄王(名子楚)又把他的妾趙姬送給子楚為妻,待子楚接王位後,便被封為文信侯,官居相國。莊襄王在位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歲的兒子政(趙姬所生)接王位,便是歷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呂不韋為仲父,行政大權全操在呂不韋和趙姬的手中。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革面革心,你還知道哪些疊詞成語?
    相關成語:革面悛心 革面洗心2.怪聲怪氣 [guài shēng guài qì]基本釋義:形容聲音、語調、唱腔等滑稽或古怪難聽。出處:魯迅《二心集·宣傳與做戲》:「以關老爺、林妹妹自命,怪聲怪氣,唱來唱去,那就實在只好算是發熱昏了。」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金口木舌,你還知道有哪些成語?
    典故:夜久月高風鐸響  在銅鐘的家族中有一種稱為「鐸」的。它的式樣象鍾,但個頭很小,上有孔,裝上木柄,可以執在手中。鐸裡裝有鐸舌,搖動時鐸舌撞擊鐸壁而發出清脆的聲音。有以銅為舌的,稱為「金鐸」;有以木為舌的,稱為「木鐸」。按今天的叫法,它是一種大鈴鐺。  鐸還有一個重要用途是用於軍中發令。按古代軍法: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兩的長官稱「司馬」,司馬執鐸。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圖窮匕見,你還知道哪些具有緊縮式用法的成語?
    為了使荊軻能接近秦王,特地為他準備了兩樣秦王急於想獲得的東西:一是從秦國叛逃到燕國的將領樊於期的頭顱,二是燕國督亢地區(今河北涿縣東)的地圖,表示燕國願將這塊地方獻給秦國。這兩樣東西分別放在匣子裡。行刺秦王的匕首,就放在卷著的地圖的最裡面。此外,還為荊軻配了一名助手,此人叫秦舞陽。臨行時,太子丹等身穿喪服,將荊軻送到易水邊。秦王得知燕國派人來獻兩樣他最需要的東西,非常高興。在都城鹹陽宮內隆重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