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口罩需求大幅增加。針對當前社會公眾尤其是低暴露風險人員在口罩使用方面存在的不科學、不合理等現象,省疾控中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辦公室主任師鑑提醒公眾,一定要科學按需使用口罩,大力減少口罩使用中的浪費。同時呼籲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帶頭不使用醫用N95口罩(除現場疫情防控等特殊場合外),為企事業單位和廣大群眾作出表率。
「佩戴口罩是社會公眾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在必要的場合,每個人都應當選擇合適的口罩類型佩戴使用,做好自身防護。」師鑑說,但每個人也有責任區分不同的工作性質、生產生活場所,按照疫情的暴露風險等級,適度適當地佩戴口罩,不過度防護,提高口罩使用效率,減少資源浪費。
據介紹,目前,暴露風險有高、較高、中等、較低、低5種不同等級,可以作為選擇和使用口罩的指引。高、較高暴露風險人員主要是直接在一線從事疫情防控工作的人員。其他人員大都屬於中等、較低或低暴露風險人員。
那生產生活中必須佩戴N95口罩才安全嗎?對此,師鑑說,在抗擊疫情一線,屬於高(較高)暴露風險的醫護人員有必要使用醫用防護口罩或N95等級防護口罩。一般社會公眾既沒有必要,也不應提倡使用N95口罩。在醫院、機場、火車站、地鐵等相對密閉、人員密集場所的工作人員,或者是與疫情相關的行政管理、警察、保安、快遞等從業人員,屬於中等暴露風險人員,建議在工作場所佩戴醫用外科口罩。處在超市、商場、交通工具、電梯等人員密集區,或處於普通室內辦公、工廠車間等環境,或是在醫療機構就診(除發熱門診外)的患者,或是集中學習和活動的在校學生等,一般屬於較低暴露風險人員,建議佩戴一次性使用的醫用口罩。兒童可選用性能相當的口罩。
哪些場合可以不戴口罩?師鑑介紹,如果本人健康,在居家、通風良好或人員密度低的場所,一般屬於低暴露風險人員,可以不佩戴口罩。如家中沒有疑似患者,也沒有密切接觸者、疫區回來的家人;在通風條件好的露天場所勞動、工作,並和相鄰人員保持適當距離;辦公室嚴格採取了消毒、測體溫、通風措施,同時也沒有疑似和密切接觸者,這些情況可以不戴口罩。
針對使用後的口罩能不能重複使用的問題,師鑑解釋,除了高(較高)暴露風險人員,健康人佩戴的口罩可適當多次使用,包括延長口罩使用時間、使用次數等。如需再次使用的口罩,可懸掛在潔淨、乾燥通風處,或將其放置在清潔、透氣的紙袋中。一般情況下,在口罩變形、弄溼或弄髒導致防護性能降低時可更換。
師鑑還提醒公眾,健康人群佩戴過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類的要求處理即可。如果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或是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則佩戴後的口罩不能隨意丟棄,應視作醫療廢棄物,嚴格按照醫療廢棄物有關流程處理。
(文章來源:河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