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字即可關注
經過第一天的行程,大家都有點累了。看小朋友這呆萌而幽怨的小眼神。
今天的行程從真正的日本料理開始。早上8點和胖媽去外面商業街買吃的。有一家不錯的食品店,買了「1山」黃瓜和「1山」西紅柿。他們這裡的計量單位挺有意思,把水果蔬菜堆成小山一樣,直接標價「一山」多少錢,好吧,簡直不能太形象。
之後去了海鮮店,海鮮可真多啊!各種魚、蝦、螃蟹、海螺!但是,沒帶錢…
好在咱有自行車,飛奔回去拿上錢,買了烤鰻魚一條、三文魚一塊、不知名的「八毛」烤魚一條。加上胖媽的西紅柿雞蛋面,一頓豐盛的早餐就完成了。可他們非說不是日本料理,我就納悶了,在日本做的料理難道還不能叫日本料理嗎?!
早上出門時看到的這個計程車司機,早早的在客人門口停下車,恭敬的站在車旁邊等待著客人,不得不感嘆日本人的服務和禮節真的細緻周到。
第一站是伏見稻荷大社。這裡是祀奉以宇迦之御魂大神為首的諸位稻荷神,這些大神是管農業和商業的。香客前來祭拜求取農作豐收、生意興隆、交通安全,所以它也是京都地區香火最盛的神社之一。
雖然京都打車費比較貴,但我們4人出行,公交+地鐵費用也要1500以上,所以果斷選擇打車,費用也就2000多。
大概20分鐘便從住處到達。入口處矗立著豐臣秀吉捐贈的大鳥居,後面是主殿,還有各種狐狸石像。
(神社內雄偉的建築)
(一祭拜處發現這個牌坊,心想來這裡的都是求不掛科的吧)
主殿的左側,有一個供遊客使用的休息室,裡面提供免費熱茶。使用完後記得自己把杯子洗乾淨送回原處哦。
這裡最出名的要數主殿後面密集的朱紅色「千本鳥居」,是京都最具代表性的景觀之一,在電影《藝妓回憶錄》中也曾出現過。無數座朱紅色鳥居構成了一條通往道和山頂的通道。
走進千本鳥居長廊,不同年代的牌坊密集交織在一起,透過陽光的照射顯得格外壯觀,視覺上頗為震撼。走在長廊中,紅色的光照進來,通透而神秘。
因為今天的行程安排的比較滿,為了節省時間和體力,我們並沒有爬到山頂,在半山腰處便下了山,準備坐地鐵去祗園。
去地鐵站會經過一條商業街,這裡有各種小吃和工藝品。第一家的這個烤牛肉就很不錯,小哥會說簡單的中文。買了兩串,可兒小妞有點餓了,加上這兩天沒怎麼吃肉,可憐的我只吃了兩口就眼睜睜的看著剩下的一大串被小妞一頓狼吞虎咽,轉眼就進了肚。
工藝品店裡有各種小玩意,可兒精心挑選了各種小包,看小妞挑到自己心儀的東西的滿足樣,感覺那個購物小狂魔又回來了。
這裡的店不管大小,東西都很精緻,有秩序的陳列在那裡,即便什麼也不買,進來逛逛也是一種享受,像是欣賞一處藝術品展。不禁想到國內景點那千篇一律粗製濫造的紀念品販售攤,真心覺得差距好大。
日本人在細節處確實做的很好,可能因為地域及資源等各方面限制,他們沒有歐美的那種大氣,但他們就是踏踏實實的做好小處,將有限的資源和空間利用到極致,雖然很多的「made in JAPAN」都是小號型的,但能把小東西做的完美實用,毫無瑕疵,這難道不是我們這個動不動就自封為「世界第一」「全球最大」的大國最值得學習的嗎?
在一家點心店,給小妞買了小餅乾。老闆娘是那種典型的日本女性,溫婉大方,給人的感覺很舒服。
坐地鐵到河原町站,沿著一條繁華的商業街往前走,兩旁是各種賣工藝品和點心的小店,很是吸引人。這時已是下午3點了,急需找一家店填飽肚子。可這裡的店中午的營業時間好多都是到下午2點結束。好在花見小路入口處有家看上去還不錯的店開著。1樓售賣點心和鹹菜的商店,餐廳在2樓。菜單有中文版,但對我來說作用不大,最後還是看圖點菜,來了3個套餐:泡菜天婦羅、地雞的雞蛋、豬裡脊和牛肉飯(可能是這個名字),裡脊有點烤焦了。套餐是可以去自助鹹菜和水果的,但單點的就不可以了。這麼簡單的飯就花了7000多!就價錢來說確實性價比不高,不過考慮位置和時間,勉強還能接受。
祗園其實是街區的名字,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花街。據說最初江戶幕僚允許茶屋在這裡經營是在1665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祗園的很多藝妓館、茶屋至今還保留了許多當時的建築。讓我想到了《非誠勿擾》中葛優去喝花酒,看舞蹈的情節,自動腦補了一下這些小屋裡面的場景。
這裡最有名的應該就是花見小路了,花見小路不算長,但作為日本最古老著名的花街,「日本味」十足。由於我們在京都的住所就位於傳統民居的街區內,所以對我們的視覺衝擊並不算大。但街道更寬敞,兩旁有很多復古的商店,賣各種日式紀念品。在這裡真的能看到有藝妓出現,身著考究的和服服飾,臉上塗著很濃的粉底和妝容,完全看不出來本來面目,有點像戲劇的臉譜,不知道跟我國的戲劇人物是否有一定的淵源呢?
沿著花見小路走到盡頭是建仁寺北門,左拐沿安井通直走有一家和服出租店,種類還是比較多的,價位從3000到1萬不等,晚上9點前歸還即可。可兒和胖媽每人挑選了一件,特別是可兒,購物狂魔對衣服喜歡的不得了,穿上去特別像一休哥裡面的小葉子!
小葉子認真識字
這裡離京都最繁華的商業區四條河原町很近,感覺這裡是京都傳統與現代融合最好的區域,一面是高樓林立、燈紅酒綠的繁華商業區,一面是安靜祥和的有著祗園和八坂神社等建築的傳統街區。換下和服後,天色已晚,晚飯本來要去攻略上非常有名的一蘭拉麵,但排隊的人實在太多了!加上前面那哥們好言相勸,說只是1碗面,啥都沒有,不值當的。他是因為5歲大的兒子想吃。哎,當爹不容易啊!
好在這裡是繁華的商業區,所以立刻改在了旁邊若狹家海鮮丼。小店味道不錯,各種丼都有。店內同樣也有中文菜單,好吃不貴,每人一大碗,共計4050。
吃過晚飯,也才8點多,於是來到了剛才路過的這家居酒屋。小店不大,除了吧檯周圍的八九個凳子,還有兩張小桌子,全部的店員就是兩個六七十歲的老伯,1個負責熱菜,1個負責涼菜和服務。但生意不錯,加上我們座無虛席,在我們對著菜單一頭霧水的時候,老店員回身給我拿了一份手寫的中文菜單。啤酒、清酒、炸串立馬吃起來。一天的勞累伴著兩壺小酒,全部下了肚。
同志們別忘了關注哈,點擊文章最上方藍色字進入公眾號關注。或者長按此二維碼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