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笑處龍蝦醉
6月15日,長沙市望城區喬口鎮盤龍嶺村,村民在荷花池塘內捕撈龍蝦。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辜鵬博 唐俊 攝影報導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張福芳 曹嫻
夜燈初上,長沙的街頭越發熱鬧起來,號稱亞洲最大小龍蝦館的「超級文和友」早已座無虛席。
蝦子油亮鮮紅,食客大飽口福。文和友的小龍蝦,用的是與眾不同的「荷花蝦」,來自長沙望城區喬口鎮盤龍嶺村。
正值吃口味蝦的時節,盤龍嶺村一派忙碌景象。6月15日清晨,養殖戶忙著收蝦,運往望城荷花蝦交易市場售賣,一筐筐經過農殘、藥殘、重金屬等16項指標檢測合格後的鮮活蝦,被裝上冷鏈物流車,直接送往長沙各個酒店、餐館。一隻蝦從荷塘中撈出到「爬」上長沙市民餐桌,僅需1個多小時。眼下,盤龍嶺村的「荷花蝦」日產量達到4000公斤左右。
「你看,這就是我的養蝦基地,8個池子,200多畝。」養蝦戶蘇卓邀請記者參觀他的荷花蝦養殖基地。
荷花已露尖尖角,藍天、白雲、白鷺、荷花、溼地構成一幅乾淨美麗的自然風光圖。小龍蝦在這樣的好環境中自由生長,排洩物又為荷花生長增加了有機肥料,形成良性生態循環。
幾隻大白鵝悠閒地啄草,兩隻野鴨子看到人來飛快地遊走了,一排排今年新栽的黃桃樹、金橘樹迎風搖動。不遠處,幾位遊客正在釣蝦。
蘇卓大方地給記者「算帳」:養蝦每年有十幾萬元的純利潤,放養的大白鵝每隻可賣到150元;新栽種的170棵果樹成熟後,可以吸引遊客體驗採摘的樂趣;今年還合夥承包了100畝水塘養魚和甲魚,相信收入還會不錯。
31歲的蘇卓黝黑、壯實,一副地道的農民模樣,村裡人都快忘了他曾經是一名大學生。蘇卓從四川理工學院畢業後,在長沙幹過室內設計師,開過火鍋店。2017年,盤龍嶺村決定對全村2900畝土地進行流轉,嗅到商機又喜歡農村生活的蘇卓關掉了火鍋店,跟村上的會計張星合作競拍了近400畝水田的標段,以「荷花+小龍蝦」立體套養模式,返鄉當起了蝦農。
沒有任何養蝦經驗,蘇卓在第一年就受了挫。當年投放的近5000斤蝦苗死了一大半,虧了十幾萬元。「那時候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看蝦子,每次一撈就是好多死蝦,急啊!」蘇卓回憶。
蘇卓急,盤龍嶺村的村支兩委也急,特意請來了湖南農業大學的教授現場授課,還組織了一批養蝦大戶去南縣和湖北等地學習。
「學習完,心裡又有了底氣,繼續幹!」蘇卓說,2018年,在上一年的基礎上,光蝦苗就賣了20多萬元,小龍蝦又賣了近20萬元,扣除前期投入、上年虧的本錢和成本,當年純收入有10多萬元。
「這個事情搞得!」這幾年,蘇卓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荷花蝦基地度過的,餵食、除草、捕撈,各種活兒都做,他也從白白嫩嫩的小夥曬成了皮膚黝黑的糙漢。
「捕撈蝦子很辛苦,半夜兩三點去收『地籠子』,收完後還要對蝦子規格進行分類,有時被蝦鉗夾得手鮮血直流。」蘇卓說。
如今,喬口鎮盤龍嶺村的「荷花蝦」名聲在外,蝦子基本不出望城就已被批發商搶購一空。村裡註冊了盤龍嶺「荷花蝦」商標,還與湖南文和友集團籤署了購銷協議,「荷花蝦」聯姻「網紅店」。
去年,蘇卓又成立了江卓生態農業,在電商平臺、微信小程序上銷售村裡的農特產品。荷花蝦基地也請了貧困戶來當幫手,每月開出4500元的工資。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再累也值得,況且我們盤龍嶺村的發展前景這麼廣闊,不比城裡差!」蘇卓一臉滿足地說。
2019年,盤龍嶺村「荷花蝦」銷量達到1000萬元。全村80多戶貧困戶全部脫貧,875家農戶逐漸走上致富道路。這個曾經的省級貧困村不僅脫貧摘帽,還蝶變為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
小小荷花蝦,成就大產業。喬口鎮探索出一條「賞荷花、呷龍蝦、當創客、住民宿、解鄉愁」的「荷花蝦」產業鏈。今年,喬口鎮成功入圍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是省會長沙這次唯一「上榜」的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