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來源| ssyer
作者 | 李明珠
來源 | 創業資本會(ID:chuangyzbh )
新冠疫情的來襲,使得線上會議、直播成了私募股權投資行業從業人員的工作常態,同創偉業創始合伙人、董事長鄭偉鶴也在近日完成了「直播首秀」,在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資本市場學院等機構搭建的線上平臺深度分享了投資機構應對疫情的「五大解藥」。
本次分享中,鄭偉鶴指出,中國政府通過對細分人群的分層管理實現了疫情的有效防控,應用到投資領域也有借鑑意義,「撥開」疫情危機的迷霧,投資人同樣能夠尋找對應著不同投資機會的「五種解藥」。這五種解藥分別來自於「救命」邏輯、「疫變」邏輯、「救經濟」邏輯、常規或逆向投資邏輯以及避險投資邏輯。鄭偉鶴同時建議投資人們在不確定、震蕩、高風險的極端情況下,保持平常心,把握大趨勢。
中國成全球抗疫希望
此次抗疫過程中國體現出一些特有的優勢,比如中國的國家治理模式、民眾的自我管理意識和特徵,比如大規模、高效率的基礎建設和組織能力以及SARS的應對經驗和中西醫結合的傳統,還比如人道主義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
疫情爆發初期,民營企業家們撐起了疫情的一道防護牆,同創偉業以及很多被投企業們都曾捐款出力,其中聯影醫療、利和興、信宇人、賽元微電子生產的醫療資源隨時待命,爹地寶貝、華大基因、元琛科技、科維思、白家食品等企業貢獻醫療耗材和餐食物品馳援疫區,體現了中國企業的時代擔當。
目前國外疫情已進入爆發高峰的階段,疫情對於全球經濟的影響,同創偉業的判斷是大家可能需要做好最壞的打算,從幾項指標來看,美國經濟已經出現衰退跡象,原油價格大幅走低、歐洲政局動蕩,各種黑天鵝疊加加劇了不確定性,未來可能需要應對的是全球經濟危機、以及很長時間範圍內的各國經濟以及防疫大考。
整體來看,疫情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鄭偉鶴總結,疫情為人類帶來五層面的衝擊:一是生活方式;二是經濟、金融制度;三是文明體系;四是國家治理和安全;五是生存環境。應該說此次新冠疫情的影響是前所未有,空前巨大並將長期持續,從某種角度來看,疫情危機引發的將不僅僅是經濟危機、金融危機,或將導致人類的生存危機。現階段,中國疫情最差的時期已然過去,受世界疫情影響,或將面臨反覆,但無疑在全球抗疫大局中,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抗疫的希望。
資本市場獨特的發展道路
儘管面臨國外疫情輸入的風險,但中國疫情防控已經度過了黑暗期,同創偉業對中國資本市場乃至中國經濟依然保持信心。
鄭偉鶴指出,今年恰逢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政策層面對經濟增速的要求不會明顯放鬆,對衝疫情的影響必然會通過大力的逆周期調節使經濟回到正軌。此外貨幣政策有望在二季度集中發力,比如MLF、LPR下調、降準等政策,同時財政政策積極有為,比如「新基建」、降稅降費等政策將助力基本面快速恢復。從匯率的角度看,人民幣升值的可能性較大,中國或成為全球風險的「避風港」。
需要關注的是,疫情對中國資本市場的影響。同創偉業分析的結論是,疫情加速了資本市場改革進度,一級市場上,包括創業板、新三板精選層在內的註冊制改革推廣加速,二級市場上,MSCI指數擴容、非公開發行規則簡化、 併購重組、投資者機構化等各項改革都在加速推進,另外金融機構全面開放,加快了國際化的步伐,也是非常值得關注的。
全球經濟已進入衰退期,當前資本市場理性反應了對經濟衰退的擔心,市場或將繼續維持動蕩,但通過分析中國上證指數和美國道瓊工業指數10年走勢,也可以發現十年間道瓊指數上漲近兩倍,而上證指數基本無變化,同創偉業判斷美股大幅調整的情況下A股下跌空間有限,中國資本市場很有可能走出符合自身特色的獨特發展道路。
投資的五大「解藥」
面對新冠疫情的蔓延,中國通過分層管理最終打贏了這場疫情攻堅戰,中國將人群劃分為安全人群、疑似人群、輕症人群、重症人群、危症人群,就此分別對應監控管制、定點隔離 、方艙隔離 、住院隔離 、ICU 等五大措施,最終實現了疫情的有效防控,中國分層管理方式對應到投資領域也有借鑑價值,鄭偉鶴強調,撥開「投資疫情」危機的迷霧,投資人同樣能夠尋找對應著不同投資機會的「五種解藥」。
第一個「解藥」是「救命」邏輯下的投資機會,這是由防控疫情帶來的最直觀的投資機會,其中最為重要的機會是疫苗。疫苗是主動防控成本最低,受眾最廣、最有效的病毒防治手段,對人類的貢獻也最為關鍵。從人類歷史發展歷程來看,因為疫苗和抗菌素的出現,才使得人類的平均壽命得以大幅度延長。因此每一次傳染病流行時,人們期盼的還是疫苗和抗菌素的出現,從這個角度來看,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意義重大,國內外多個團隊投入新冠疫苗研發攻關,研發疫苗類企業帶來的投資價值也將最為顯著。同時「救命」邏輯下的投資機會還來自於治療手段,比如瑞德西韋(Remdesivir)就被認為是寄予希望的新藥,能否生產出特效藥也成為本次抗疫的重中之重。
另外醫療器械的投資機會也不容忽視,預防方面包括口罩、防護服等耗材以及消毒感控 ;診斷方面包括影像診斷以及分子診斷,像CT、DR、RT-PCR分子診斷等 ;此外在線醫療、連鎖藥店也是「救命」邏輯下顯著的投資機會。
第二個「解藥」來自於「疫變「的邏輯,這類投資機會是指由疫情帶來的某些行業的正向變化,其中消費行業、網際網路行業、企業服務行業的細分領域或迎來爆發需求,具體來看:消費行業主要是三個細分領域,一是因「健康」的價值回歸帶來的機會,比如具備消毒免疫屬性的醫療用品、可囤積快消品、可提高人體免疫力的健康食品、健康類家電、運動服飾和體育裝備。二是電商模式帶來的機會,本次疫情帶來生鮮電商等消費模式的爆發,加速了線上買菜、買水果等用戶習慣的培養。三是「無人化」的餐飲革命,消費者會更加傾向人機自助式消費, 而不是人際接觸式消費,例如智慧餐廳、非接觸式外賣等。網際網路行業的投資機會主要體現為「雲生活」的持續普及上,在線娛樂、 在線教育、在線醫療、在線購物等接受度越來越高,「雲」生活模式不斷獲得消費者青睞,娛樂、教育、醫療、辦公、電影,甚至旅遊、售樓處、 汽車、餐飲業,都有向線上化轉移的趨勢。再看企業服務行業的投資機會,B端企業對產業網際網路的內在需求被激發,疫情會結束,但被激發的需求,會保留、延續下來。
第三個「解藥」來自於「救經濟」投資邏輯,這一邏輯下「新基建」將點亮中國經濟的未來, 新基建的內涵下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七大領域都是重點關注的投資機會。2020年3月,多省份發布了2020年的重點項目投資計劃,總投資接近25萬億元,雖然傳統基建仍佔大頭,但很明顯新型基建的比重在上升。任澤平預測,到2030年中國城鎮化率達71%時,新增2億城鎮人口的80%將集中在19個城市群,60%將在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等7個城市群,未來上述地區的軌道交通、城際鐵路、教育、醫療、5G等基礎設施將面臨嚴重短缺。這意味著,在傳統鐵公基投資增長邊際弱化的背景下將大力發展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智慧城市、教育醫療等新型基建,以改革創新穩增長。
第四個「解藥」則是常規的投資邏輯,是對中國新興行業未來發展趨勢中尋找的投資方向。主要指三方面:一是硬科技,即重資產,如5G、半導體、新能源汽車、智能製造、新材料(含電子零部件和顯示材料);二是軟實力,即輕資產,如人工智慧、區塊鏈、雲、大數據;金融科技、消費升級;產業網際網路(含物流、供應鏈和SaaS);三是醫療健康,如醫藥和創新藥、醫療器械、生物技術、醫療服務。此外,在市場超跌前提下,採取「人棄我取」以價值投資為導向的逆向投資策略,也不失為一種選擇。
第五個「解藥」來自於避險投資邏輯 ,這一邏輯的核心觀點就是「現金為王、封帳觀望 」。
除了以上投資方向的五大「解藥」,在不確定、震蕩、高風險的極端情況下,鄭偉鶴對投資人們也有五點中肯的建議,第一,活著,保持安全 ;第二,不要摔跤,控制風險 ;第三,活得更好,強身健體;第四,多看少動,捕捉機會;第五,管好組合,珍惜所有 ,簡言之保持平常心,把握大趨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