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論壇: 自然的風景、社會的風景與當代影像建構

2021-02-07 中國攝影報

        @老樹畫畫

        主題闡釋

        縱觀100多年來的中國攝影史,人們之於有關風景的影像認知與實踐,一直處在不斷變化的過程當中。

        有關自然風景與人文景觀的紀實性影像,在19世紀中葉即已出現,並成為早期進入中國的外國旅行家、商人、傳教士和部分中國攝影師常用的影像實踐。

        繼之而起的,則是眾多中國攝影師沿襲中國傳統繪畫的圖式,藉助影像技術與媒介材料,營造出來的數量巨大的中國畫意式影像。這一影像形態成為中國傳統繪畫美學及文人趣味在攝影實踐當中的獨特表現,在很長一個時期裡被稱作沙龍攝影,影響深遠。

        新中國成立以後,這一影像形態漸趨式微,代之而起的,是藉助風景的影像營造展開的「無限風光」式的宏大敘事,以服務於一種國家主義政治意識形態宣傳的需要。

        這一奇特的影像形態,在改革開放初期又與國人的民族主義情緒和對於西方藝術及美學的粗疏理解相混和,成為攝影業界「藝術攝影」的代名詞,並且作為一個影像類別長期襲用影響至今。有趣的是,這一時期,即使以抗辯和叛逆姿態出現的民間攝影團體,他們的主要影像實踐,也主要表現為通過風景影像的營造,來彰顯個人的不羈性情與浪漫情懷。

        當這種唯美而空洞的影像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受到人們的廣泛質疑時,當這種影像價值系統受到90年代初期大規模展開的紀實攝影實踐的不斷挑戰時,唯美化的有關風景的影像採集並沒有消失,而是轉而成為大批新興中產階級熱衷的影像實踐,並隨著數字影像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普及,成為廣大民眾攝影愛好者選擇的影像形態。

        與此同時,一些職業攝影師和藝術家,在保持對自己當下生活狀態的敏銳觀察與深度體驗的同時,重新審視和接續晚清到民國時代有關風景影像的中國傳統,甚至從久遠的中國文化傳統當中尋求思想資源和方法資源,藉助風景的影像營造,表達出自己獨特的個人立場與當代觀念。

        進入21世紀之後,隨著中國大規模展開的城市化運動,城市景觀的快速變化,成為國人最為直接而重要的視覺經驗,同時也成為銜接自然風景與國人現實經驗的獨特景觀。大批攝影師展開的針對這一景觀的大規模影像採集當中表達出來的立場和態度,他們在風景與社會現實這一結合部位找到的多樣化的視覺呈現方式,成為有關風景的影像實踐歷史當中一個重要的延伸和拓展。

        更多的年輕一代攝影師,則藉助於網絡這樣通暢的資訊通道,從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與影像資源當中尋求靈感,從自己當前的生存經驗出發,自由地利用功能強大的多媒體數位技術和各種媒介材料,從而營造出極為豐富多樣的有關風景的影像。與此前那些攝影師相比,他們的作品展現出更為廣闊的國際化視野,在審視風景的過程當中更為獨特的視角,以及在運用影像這一媒介技術方面更為寬闊廣大的自由度。

        基於這樣的觀察與認知,本次展覽和學術研討會,將邀請國內對這一領域持續關注的學者、批評家、藝術家和攝影師參與,展示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有關風景的影像,並就共同關心的話題進行深度探討,以期梳理有關風景影像的發展脈絡,廓清長期存在的對風景影像的混亂認識,尋求有關風景影像未來呈現的新的可能性。

        論壇主持

        ■顧  錚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攝影家、批評家)

        演講人及演講主題

        ■劉樹勇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藝術設計系主任、教授,批評家):風景與中國文人趣味

        ■張照堂 (臺灣攝影家):內心的風景

        ■洪  磊 (藝術家):日常風景的傳統美學

        ■曾  璜 (新華社高級編輯,影像收藏專家、攝影家):外國名家的中國風景

        ■杜曦雲 (藝術評論家):當代藝術的文明底色

        ■姜  緯 (藝術評論家、策展人、出版策劃人):景致是一個動詞

        ■曾  翰 (浮圖網藝術總監,攝影家、策展人):由景觀山水

        ■高世強 (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副教授、空間多媒體工作室主任導師、空間影像研究所主任):風景作為肖像

  


相關焦點

  • 羅平新風景攝影高端論壇——郭力昕:風景攝影裡的社會與文化
    風景有自然風景,也有人為的風景,通過這兩種性質的景觀,我們會看到一些特定的社會、文化特質。
  • 中國風景攝影的回顧與反思
    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還會因此造成對許許多多原本純淨美麗的自然狀態的損害,造成無可挽回的人文與自然的破壞。」我在後來的撰文中繼續指出:我們(尤其是中國攝影界)太習慣於所謂的唯美主義的風光攝影模式,一切以光影色彩為風光攝影的衡量標準,從而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勢,局限了對多元化藝術空間的理解能力。這似乎對後來金像獎風波的出現,已經構成了一種暗示。
  • 烏有風景
    、河南全視影像、東頂影像空間、雲空間、在藝APP、鳳凰生活周刊、欣源國際酒店、FM927洛陽交通廣播、想像書店、良木集品、半畝房、吉金堂、那年酒吧、洛浦問茶、洛陽市建築裝飾藝術行業協會、洛陽海湃影視策劃有限公司、洛陽無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烏有風景樊 林
  • 李公明︱一周書記:當代攝影的影像構建與……歷史圖像學研究
    當代攝影的影像構建與當代歷史敘事的構建是否存在某種聯繫?當代史研究的前沿如何延伸到當代攝影中的生產媒介、影像建構和傳播方式中去?這些都是我在閱讀該書時特別希望能引申出來思考的問題。為了更深入理解該書的當代影像構建觀念與我一直念茲在茲的歷史圖像學之間可能存在的內在關係,先談談兩個相對比較外圍的思考視角。
  • 《當代電影》| 流亡民族的影像志 ——庫德電影中的身份建構
    「開放的時空體」;庫德人的象徵自然和風景構成了「流亡電影」中「開放的時空體」和文化圖譜,對表現庫德人的流亡生活和建構庫德身份起重要作用。庫德斯坦對很多庫德人來說意味著神秘的山區,是想像之鄉,也是現實之地。(13)山的形象是庫德民族的象徵,山地還被冠以母性特質,其影像將庫德人和民族之根緊密聯繫,以此維繫身份。
  • 人造風景-攝影界的波德萊爾
    工業景觀以如此日常的方式遍存於中國,乃至世界,景觀背後隱匿的現實動因即是人類都不能不面對的真相:(請在WIFI環境下觀看) 整個世界都在跌入物質化的黑洞,世界其實早已是人們改造的世界。工業化、現代化建構了工業奇觀和日常生活,物化了風景,也顛覆了自然。
  • 《優美的自然風景》菜園子-協助拍攝
    優美的自然風景【第1幅圖】此作品由寧波攝影愛好者藍先生在著名的大連地區拍攝優美的自然風景【第2幅圖】此作品由昆明攝影愛好者楊先生在著名的濰坊地區拍攝優美的自然風景【第3幅圖】此作品由蘇州攝影愛好者徐先生在著名的武漢地區拍攝
  • 《冰天雪地的自然風景》旱地忽律-協助拍攝
    冰天雪地的自然風景【第1幅圖】此作品由惠州攝影愛好者司先生在著名的蕪湖地區拍攝冰天雪地的自然風景【第2幅圖】此作品由濟南攝影愛好者通先生在著名的揚州地區拍攝冰天雪地的自然風景【第3幅圖】此作品由昆明攝影愛好者杜先生在著名的無錫地區拍攝
  • 賈磊磊|窗外的風景
    不論各自所採用的物質媒介是什麼,是千年不腐的香料,還是當代的數位照相機,還包括中國古代的金縷玉衣和傳統的紙筆畫布,人類其實在做的都是一件事,就是想要挽住時間的流逝,哪怕它只有1/125秒甚至更短的時間,我們要讓那些美好的東西留下來。確切地說是留在我們有生之年的記憶中,或是說讓它留在人類的歷史中,能有多久就有多久。
  • 2018WEGO 當代攝影面對面/李偉訪談&作品點映/呼和浩特
    就攝影藝術而言,無論在攝影語言的探索和完善方面,還是攝影的社會功能、藝術表現及觀念傳達上,都有眾多優秀的創作者湧現,他們與全球各地的攝影藝術家一起努力的探索和實踐。可以說,中國的攝影藝術家是世界攝影藝術史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但是由於各種原因,中國攝影家的作品及其價值遠遠沒能為全球所認識和關注。
  • 《藍天白雲自然風景》操刀鬼-協助拍攝
    藍天白雲自然風景【第1幅圖】  此作品由泰安攝影愛好者孟先生在著名的江西地區拍攝    藍天白雲自然風景【第2幅圖】  此作品由濟南攝影愛好者錢先生在著名的徐州地區拍攝    藍天白雲自然風景【第3幅圖】  此作品由濟寧攝影愛好者虞先生在著名的遂寧地區拍攝
  • 《義大利南蒂羅爾自然風景》笑面虎-協助拍攝
    義大利南蒂羅爾自然風景【第1幅圖】此作品由太原攝影愛好者耿先生在著名的江西地區拍攝義大利南蒂羅爾自然風景【第2幅圖】此作品由惠州攝影愛好者榮先生在著名的鎮江地區拍攝義大利南蒂羅爾自然風景【第3幅圖】此作品由成都攝影愛好者邱先生在著名的長春地區拍攝
  • 《瑞士策馬特峰自然風景》通臂猿-協助拍攝
    瑞士策馬特峰自然風景【第1幅圖】此作品由德陽攝影愛好者溥先生在著名的泰安地區拍攝瑞士策馬特峰自然風景【第2幅圖】此作品由河南攝影愛好者舒先生在著名的鄂州地區拍攝瑞士策馬特峰自然風景【第3幅圖】此作品由重慶攝影愛好者鳳先生在著名的包頭地區拍攝
  • 《日本富士山自然風景》錦豹子-協助拍攝
    日本富士山自然風景【第1幅圖】此作品由綿陽攝影愛好者徐先生在著名的陝西地區拍攝日本富士山自然風景【第2幅圖】此作品由臨沂攝影愛好者溫先生在著名的杭州地區拍攝日本富士山自然風景【第3幅圖】此作品由黑龍江攝影愛好者蔡先生在著名的中山地區拍攝
  • 黃一峰:人是最美的風景
    」我現服務於一家大型企業,平時喜愛攝影,尤其注重紀實攝影與街拍。對於紀實攝影與街拍有著自己的見解,紀實攝影是以記錄生活現實為主要訴求的攝影方式,素材來源於生活和真實,如實反映我們所看到的,因此,紀實攝影有記錄和保存歷史的價值,具有作為社會見證者獨一無二的資格,而街拍就是用手中的相機去拍攝、記錄和分享生活。     拍出好照片,用心去觀察和記錄身邊的人和事。人是最美的風景。越來越多人意識到,自然風景大同小異,身邊的故事更為精彩。
  • 《廣東增城白水寨自然風景》及時雨-協助拍攝
    廣東增城白水寨自然風景【第1幅圖】此作品由雲南攝影愛好者懷先生在著名的東營地區拍攝廣東增城白水寨自然風景【第2幅圖】此作品由菏澤攝影愛好者郎先生在著名的雲南地區拍攝廣東增城白水寨自然風景【第3幅圖】此作品由無錫攝影愛好者翁先生在著名的嶽陽地區拍攝
  • 從風光的點睛之筆學攝影,風景因人而美
    許多風光攝影師往往會陷入純攝影的光影效果和完美構圖的陷阱。進入瓶頸期怎麼突破?如果在風光攝影中加入人物的元素,效果會大不一樣。從山水畫中學風光攝影中國山水畫有幾千年的文化,對於畫面的布局與構圖有很多講究。但風光攝影進入瓶頸期時,看一些山水畫會有幫助。
  • 【Lifestyle】攝影教室・風景篇
    挑戰「無人嘗試」的風景表現聽到「風景照」你會想到什麼呢?拍攝風景要人們展示的是自然本身的美麗。2012年,TERAUCHI先生富士山的攝影作品在UNESCO本部大受好評,與葛飾北齋的浮世繪共同展出。如果能夠改變視角來審視拍攝的畫面,就算是找到了照片中「屬於自己的風景」。2.讓照片存有「未知」,擴大表現力的可能性人們拍照注重表現力,為的就是要給人以感動于震撼。為此,就應在攝影時注重照片的「未知性」。
  • 【十月京滬展覽推薦】繁華都市背後的孤寂,美國西部的粗獷風景
    兩位攝影師分別出身於不同的階層,她們從各自角度,展現了當代英國的社會百態。凱倫·諾爾的父母居住於倫敦富人區貝爾格萊維亞,1979至1981年,她在這裡拍攝了以「貝爾格萊維亞」為名的系列作品。曾經的英國貴族會邀請畫師為自己繪製肖像,畫中往往會有華服、佩劍,或是滿牆的狩獵戰利品。在凱倫·諾爾的肖像攝影裡,富人們自我表達的「配件」成了沙發、地毯、油畫、綠植、有設計感的燈飾,或是寵物。
  • 《當代油畫》03風景專輯藝術家——張杰
    在長期的藝術研究與實踐中,張杰逐漸建立起一種個人化的形式風格,這種風格在他的山水畫中成熟、清晰地呈現出來:他將國畫中的皴點筆法與西方印象派的色彩用光、立體派和抽象派的構圖方式相結合,創造出一種東方與西方、當代與傳統相平衡的形式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