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劉鑾雄原配寶詠琴像《甄嬛傳》裡的宜修皇后。其實宜修是個悲劇角色,她其實很愛皇帝,甚至對自己的姐姐純元皇后也有一種複雜的情感在裡面。一方面,因為姐姐純元皇后,她得到了皇上更多的關注;另一方面,也註定了,皇上對她的感情,永遠也不會超過純元皇后。
而她,每次利用完姐姐之後,都會情緒失控地自言自語一番,讓人覺得,純元已死多年,其實並未走遠。她活在皇上心中,同時,也是宜修永遠邁不過的一座大山。
其實不光是她超不過純元皇后,後宮裡又有誰及得上純元皇后呢?就算最像純元的甄嬛,也不過是一場夢罷了。好在甄嬛醒悟得早,也算是局勢所迫,後期開始了報復之路,總算活出了自我。
而宜修,自始至終,都是一場悲劇。
就算在眾人面前,因為琪貴人的失語,講到了正室偏房的問題,戳到了她的痛處,她也只能淡定地一笑而過:大家看戲吧。
動不動頭疼發作,她的心疼是心病。
和宜修一樣,寶詠琴對於大劉身邊越來越壯大的後宮團,也是頭痛不已。為此,她也聯合過蔡少芬,邀請過關之琳前來助陣,可惜,李美人太囂張,歷觀她的種種過往,可以說真是厲害,恃靚行兇的說法,真是不是蓋的。
如果說除了宜修之外,古裝劇裡,還有哪個角色與寶詠琴相似的?
我倒還真想起一個角色,就是《如懿傳》裡的如懿本人。
昨天寫到甘比像《延禧攻略》裡的嫻妃,有人要說,嫻妃與如懿,不是一個人嗎?
的確是一個人,但是在兩部劇裡,這兩個角色完全不同,我是當成兩個人來看的。
嫻妃黑化之後,看她復仇很爽;如懿應該更貼近歷史,真實的她,活得就是這般無奈。
其實後宮裡的女性,有幾個能夠活得自在的?《延禧攻略》裡不少角色,更像是現代人穿越回去;而《如懿傳》,更是道出了幾分中年夫妻的苦澀。
如懿很愛皇上,可惜,就算貴為皇后,她也實在太無奈了,整部戲顯得非常壓抑、沉悶、甚至有幾分窒息之感。
如懿活得太沉重了,永遠都是只考慮別人,最後考慮自己。就像寶詠琴一樣,就算李美人要上位,她首先考慮的也只是自己的一對兒女,可不能跟著後母受欺負,至於自己,她永遠擺在最後一位。
如懿活得太小心翼翼了,就算懷有皇子,想吃酸的依然不敢廣而告之,甚至換成四川廚子,給大家釋放出「我愛吃辣」的信號,因此,宮裡廣為流傳皇后懷的是女兒。她甚至喊容珮半夜偷偷給她送酸梅解饞,連容珮都心疼她的不易。
就算活得如此小心翼翼,半生隱忍之下,她終於來個大爆發,斷髮之後,她被廢,徹底打入冷宮。其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她與皇上的不和,在前幾十集裡,早就埋下了陰影。
寶詠琴也是一樣,本來,對於大劉的風流,她也是能忍則忍,忍到不能忍了,發覺李美人要上位了,這才急忙反擊。這場慘烈的宮鬥,沒有贏家,寶詠琴最後被踢出局,而李美人,發覺也要不到自己想要的名分,也遠離了大劉。
一切均如同《如懿傳》一樣,是一個夢。
也許,如懿時常會想起,皇上還是年輕時的弘曆。弘曆與青櫻,多麼般配的名字,只是,人到中年,逃不過一地雞毛,很多瑣事磨滅了兩人的情感,漸行漸遠。
對於寶詠琴來說,49歲就匆匆走完自己一生,一切也只是一場悽涼的夢。
把情感看得太重,說到底,也是一場負重。而負重的人生,註定活得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