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忘了我嗎?克里斯多福·羅賓。""我絕對不會忘記你,維尼,我保證。"——《克里斯多福·羅賓》
《小熊維尼》是一部家喻戶曉的動畫故事,但這個經典童話的背後發生的故事卻鮮為人知。《克里斯多福·羅賓》從《小熊維尼》原作者兒子的視角構述了他與《小熊維尼》作品中的角色之間發生的故事,是一部充滿溫情的成人童話。
影片講述了逐漸長大成人的克里斯多福不得不離開維尼、小豬等兒時朋友生活的百畝森林,伴隨著成長,克里斯多福變成了一個失去童心的大人,在繁忙的工作中他忘記了曾經的朋友,然而偶然之中,維尼從沉睡中醒來,來到倫敦尋找克里斯多福,幫助克里斯多福走出迷茫,找回童心的故事。
本片本質上更像是一種自我對話,小熊維尼與克里斯多福的對話實際上就是成年後的克里斯多福與自己內心深處的童年的自己對話。
小熊維尼象徵著兒時天真的克里斯多福·羅賓。影片開頭,小克里斯多福最後一次來到百畝森林,百畝森林的小夥伴們為他舉辦了一場送別會,當所有小夥伴都睡著時,只有小熊維尼醒過來叫住了轉身離去的克里斯多福,詢問他會不會把自己忘記,克里斯多福說當然不會,這樣的對話暗示著兒時的克里斯多福在逐漸脫離童年的過程中也曾經為自己的未來感到擔憂,他不願離開無憂無慮的百畝森林也不願離開快樂自在的童年,但是這都不是他能決定的,他只能提醒自己,希望自己仍舊保持著一顆童心,記住童年的快樂。
小熊維尼具有鮮明的性格特點,他慵懶、自理能力差、想吃蜂蜜就禮貌地討要,同時也常常笨手笨腳,給大人們帶來許多麻煩和爛攤子,例如他剛剛來到克里斯多福家中時,自己爬上雜物架找食物,結果導致整個牆壁上的架子都倒了下來。從某種程度上說,維尼就像一個沒有長大的小孩一樣幼稚而天真。同時他也無法理解成年人的世界的運作方式,意識不到成年克里斯多福的難處。
為了讓妻子女兒生活得更好,克里斯多福沒日沒夜的工作,臨近崩潰的邊緣,與此同時他也失去了陪伴女兒的時間和機會,在給女兒讀書時拿起的是一本嚴肅的歷史書,而不是孩子們應該聽的童話故事。當維尼來到倫敦時,克里斯多福一再強調讓維尼裝睡,當維尼問他"你的意思是不讓我做自己嗎?"時,克里斯多福一再否認,但是另一方面又在不斷讓維尼不要過於活潑,甚至還著急地想要將維尼帶回百畝森林,這都體現了成年克里斯多福在不斷抗拒自己的童心,他想要回到童年那樣輕鬆的生活,追求簡單的快樂,卻被現實中繁忙的工作纏身,為此他不得不壓抑自己的童心,好讓自己融入成年人的世界。
影片中維尼曾因為克里斯多福對他的責怪而消失,無論克里斯多福如何尋找他都沒有出現。而當克里斯多福找到百畝森林的其他小夥伴,為他們驅趕了"長鼻怪"後,他找回了童年的快樂,也在影片中露出了第一抹笑容,這時克裡斯也清楚了小熊維尼的所在,也成功找到了他。這時克里斯多福對維尼承認他感到迷茫,維尼說,"但是我找到了你,不是嗎?"這也暗示著克里斯多福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逐漸找回了自己的童心。
除了小熊維尼,百畝森林中的其他夥伴也是克里斯多福·羅賓的童年的重要組成部分。跳跳虎象徵著兒童的活潑和永無止境的好奇心;小豬象徵著孩子們內心的恐懼和疑慮的一面,他膽小怕事,喜歡逃避,但這正是孩子天然的特徵;而驢子屹耳則是孩子們心中的憂傷和"大人模樣",我們都認為孩子們是因為什麼都不懂才相信那些虛幻的童話故事,實際上他們也清楚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假,就像屹耳知道沒有什麼"長鼻怪",但他還是配合著克里斯多福製造出擊敗"長鼻怪"的假象,重要的不是真假,而是克里斯多福是否還願意"玩",當屹耳說"這就是克里斯多福·羅賓,他又開始玩了"時,克里斯多福真正轉變了,他開始逐漸找回自己的童心和童趣,放下了成人世界的壓力。
除了百畝森林中的小夥伴們,影片中還有一些臺詞暗示了童心看世界的方式。例如影片中多次出現的"什麼都不做",第一次出現是在幼年克里斯多福離開百畝森林的那一天,維尼問克里斯多福當他離開後自己應該做什麼,克里斯多福說:"什麼都不做,有時候什麼都不做會帶來最好的結果。"這裡的"什麼都不做"暗示著一種悠閒、無憂無慮的生活方式,維尼就像是克里斯多福的童年,當克里斯多福說什麼都不做時,實際上也是對他童年的總結;另一方面"什麼都不做"也是一種無奈,當他被迫離開百畝森林去上寄宿學校時,他只能選擇接受,接受這個自己已經長大的事實。
而影片第二次出現"什麼都不做"是在小熊維尼來到倫敦遇到克里斯多福時,看到忙碌的克里斯多福,維尼說,"他們告訴我什麼都不做會導致最好的結果,所以我什麼都沒做。"這裡的"什麼都不做"是象徵童年的維尼暗示成年克里斯多福,讓他放下手中的工作,學會放鬆自己,讓自己開心開心。當然,這被背負著家庭責任的克里斯多福拒絕了,在他看來,"什麼都不做"是一種不負責任和懶惰的行為。
而在影片結尾,克里斯多福對整個公司提出了"什麼都不做"的方案,一方面,這暗示著克里斯多福意識到了現實生活中人們對於放鬆自己的渴望,他接受了自己需要暫時放空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暗示著人不應該一直朝前看,只顧著埋頭走路,忘記了給自己留一點空間和時間來喘息,忘記了對家人和孩子的陪伴。"什麼都不做"正是讓人們偶爾也在沉重的現實中變回孩子,像孩子一樣活一段時間。
影片講述了一個感人而溫馨的故事,雖然情節老套,但是卻能誘發觀眾的強烈共鳴。我們每個人都像影片中的主角克里斯多福·羅賓一樣,總會從孩子成長為大人,總會有一些不得不去承擔的責任,同時我們每個人也應該和他一樣,在自己心中留一片百畝森林,那是童心貯藏的聖地,也是屬於我們的最後一片淨土,正是因為有童心的存在,世界才不會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