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青年電影手冊關注我們!
前言:青年電影手冊繼續2019年度華語十佳影片盤點,今天為大家送上的是影片——《過昭關》。該片提名了青年電影手冊2019年度華語十佳影片、編劇、非職業表演等3項大獎。
人生如同「過昭關」,關關難過關關過
在好萊塢成熟的類型工業體系裡,公路片一直是其中一個重要分支。片中的主角們往往在經歷了生活中的各種挫折之後,為了逃避現實或是尋找答案,他們或有意或無意地踏上了一段未知的旅程,並在途中經歷或目睹了各種事件,從而慢慢得以改變,重新擁抱生活。這是傳統的商業公路片的套路,然而歷經時間發展,在類型的不斷融合和概念的不斷完善下,公路片這一類型已從具備固定的情節模式,進而演化成為廣義上的具有豐富外延和內涵的一種「生活寫照」。
所謂「啟程就是開始」,公路片的概念其實具備很強烈的現實意義。人們喜愛將人生比喻成一趟旅程,在這途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就像公路片中可能會出現的各種熟悉的套路一樣,電影在此時其實充當了一個現實的出口,它通過觀照別人的經歷,從而傳遞出一種「人生隨時可以重新開始」的戰勝困難的希望和勇氣,這也是觀眾們經常能從公路片中獲得共鳴和感動的原因。
《過昭關》就是這樣一部可以給人帶來感動的華語公路片。以往的華語公路片大多數是圍繞都市人來展開,並且充滿了比較多的商業喜劇元素和強烈的戲劇衝突,如《後會無期》、《心花路放》、《人在囧途》等。《過昭關》與它們都有所不同,它聚焦的是平日裡容易被忽略的農村人的生活日常,並以一種很質樸的手法講述了一個很淡卻又很溫馨治癒的旅途故事。歷史上的「過昭關」是一個古老的民間傳說,它講的是伍子胥在父親遭到楚平王的迫害後,為了躲避其捉拿,歷經重重困難通過昭關進入吳國,從而得以獲救的故事。而電影《過昭關》並沒有這麼複雜,它講述了農村老人李福長騎著自己的摩託三輪車,帶上孫子去千裡之外看望老友的故事。一老一少相互為伴驅車千裡,一路上也經歷了很多難忘的時刻。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歷史上的這個典故在片中也以一種十分藝術化的戲中戲方式得以展現,不僅充分彰顯出中國傳統戲曲文化的美學特徵,也和現實語境中的情感表達形成一種豐富的對比。之所以會創作這樣一個故事,導演霍猛表示是源於他爺爺的親身經歷。有一年暑假,爺爺曾對他說過一句話:「有人給我打了個電話,前幾天我特別想去看。」幾年過後,爺爺過世了,但是這句話卻一直在導演的腦海中縈繞揮散不去。再到後來,導演根據這句話,把它變成了眼前的這部電影。通過這部電影,導演想要表達的其實是個很簡單但又容易被人所忽視的道理:人生就是由無數次的相遇和告別構成的。傳統的公路片往往具有非常明顯的兩個主題:即「尋找」與「救贖」。不管是痴情浪子上路尋找真愛、還是落魄囚徒啟程重拾人生、抑或是失意旅者相伴聊以慰藉,公路片的內核一直都沒有發生變化,它強調的是一種在變化的環境中探尋內心的不變,達到一種精神層面的平靜與富足。就如同上面舉例的那些片子,主角要麼是事業成功但是感情受挫的都市人,要麼是對人生懷有迷茫想要上路尋找一個答案的失意者。總之,他們的人生總是帶有一絲不完滿的缺憾。
《過昭關》在此韻律基礎上做出了一定的變奏,從一開始,片中的老人就是帶著「想要見到故人」的強烈願望踏上旅途,而老人所代表的,也並非是失意人生的刻板符號,而是一個飽經滄桑、真摯樸實、皺紋裡都寫滿了故事的「長者」形象。因而他的這趟旅程與其說是尋找什麼,倒不如說是對自己漫長年歲的一次回望,甚至可能是最後一次。
年幼的孫子在影片中則承擔了一個外來文化的觀察者視角,同時也是這趟旅程最直接的親歷者。面對與自己以往生活經驗相去較遠的農村環境,帶著自己不諳世事的天真和好奇,孫子和爺爺組成了「一老一少」的搭檔。
除了年齡上的主要差距,兩人也形成了一種奇妙的互補,爺爺是孫子路上的啟迪者和開拓者,向孫子傳授著關於生活的哲學;孫子也成了爺爺某一方面的精神支柱,陪伴著爺爺,帶來歡樂和輕鬆,也讓爺爺得以站在時間長河的一端遠眺往昔。
一輛摩託三輪車,一趟相距千裡的未知旅程,二人就這麼踏上了路,困了就在車上睡,餓了就拿出自備的乾糧,帶有一些不計後果式的天真遐想,也絲毫沒有預料路上是否會出現危險,可能就連老人自己都很難確定,自己是否真的能到達目的地。僅僅秉持著一個對「故人」的執念,就此上路。或許老人也意識到這次如果再不動身,恐怕再無機會。仔細想想,頗有些古人崇尚的「一期一會」的浪漫精神。
相較於圍繞都市人展開描摹的城市公路片,《過昭關》所呈現的是最原始最質樸的自然風貌,以及鄉村故土對於每個人作為漂泊的獨立個體的誠摯呼喚,因而片中並不存在刻奇的「奇觀堆砌」。小路兩旁空曠遼闊的農田、村口抱小孩的農村婦女、趕著家禽牲畜緩緩走過的老農、路邊售賣自家種的蔬果的果販、還有各種你曾經聽說過的鄉野風俗,所有這些充滿著生機和人情味的生活細節共同描繪出了一幅和諧天然的鄉村畫面,農村不再是貧窮落後的刻板符號,而是和城市所相對的另一個令人嚮往的世外桃源。
片中特地安排了一個啞巴養蜂老人的角色,藉助其歷史「失語者」的形象,導演表達了對於某段過往歷史的思考。正如這個直白但又蘊含深意的片名一樣:過昭關。老人用他那經歷世事後的平和緩緩道出人生的真相:「人這一輩子也跟過昭關一樣,關關難過也得過。」
對於老人來說,這趟旅程既是重逢,與自己多年未見的摯友的一次相聚;也是一次告別,是對故友、也是對自己人生的一次追憶。即使有千山萬水阻隔,也要奮不顧身去見你最後一面,這是一種對生活的信念,也是兩位老人真摯情感的絕佳印證。死亡這樣沉重的話題在片中被輕巧地帶過,甚至以一種童真童趣的方式「讓時間定格」。老人從孫子身上看到了全新的生命力,那是一種活躍著的旺盛的力量,一種生生不息的傳承和美好。
除了對於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真實刻畫,導演在片中還融入了城市鄉村二元對話的討論,以及自己對於留守老人等問題的反思。最重要的,是借這趟旅程完成對於人生的一些思考。這是一個過於宏大的問題,也沒有人能夠用寥寥幾語全然概括,但生活就是這樣充滿了酸甜苦辣,歷經風霜後,是否還能以一種淡然從容的處世方式,溫柔善良,心存希望,這才是導演所渴望表達的。
飾演老爺爺的演員叫楊太義,這是老人第一次演電影,卻俘獲了無數觀眾的心靈和眼淚。很多人都從中看到了自己爺爺的影子,一個微微佝僂著腰,眯著雙眼戴著草帽,微微笑的老人形象。或許是因為片中老人的經歷和自己的經歷有些許相似之處,老人與其說是在「表演」,倒不如說就是在「做自己」。但正是這種來自於漫長歲月和生活舞臺的考驗,才成就了他最真實也是最感人的鏡頭前的一面。在18年的平遙國際電影節上,老人楊太義憑藉這個角色獲得了「費穆榮譽·最佳男演員獎」。
楊太義參加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閉幕式
楊太義獲封平遙影帝
除此之外,《過昭關》一片還在18年的平遙電影節上拿下了費穆榮譽最佳導演獎和華語新生代單元的青年評審榮譽獎。並在第四屆「迷影精神賞」的評選中,摘得了「年度推薦影片」的殊榮。在第九屆北京電影節上,《過昭關》也拿下了「注目未來」單元「最受觀眾注目影片」的榮譽。一路走來,過昭關勢頭強勁,收穫了紮實的基礎和良好的口碑。
你可以把影片看作是片中老人留給這個世界的一封遺書,也可以視其為導演寫給逝去爺爺的一封懷念信,又或者是一部老少二人結伴共享天倫之樂的公路小品。無論如何,影片所具備的清新和靈巧的氣質,都能喚醒你身體中沉睡麻木已久的一面,重拾面對生活的勇氣和豁達。
附:青年電影手冊2019年度華語十佳影片提名名單
《地久天長》
《陽光普照》
《熱帶雨》
《少年的你》
《過昭關》
《平原上的夏洛克》
《夕霧花園》
《紅花綠葉》
《菠蘿蜜》
《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
《我的靈魂是愛做的》
《灼人秘密》
《風中有朵雨做的雲》
《四個春天》
《撞死了一隻羊》
《哪吒之魔童降世》
《誤殺》
《叔·叔》
《白蛇:緣起》
《羅小黑戰記》
《大餓》
《你的臉》
《南方車站的聚會》
《過春天》
《送我上青雲》
《柔情史》
相關連結:
《地久天長》
《陽光普照》
《熱帶雨》
《少年的你》
《平原上的夏洛克》
這些影片與電影人是2019年華語電影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