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徒如父子是很多老人都知道的一句話,因為過去各行各業都講究師承門派,一個人沒有師承關係很難在行業立足。
現在相聲只有依然講究師承,不同的師門有不同的表演風格,甚至有不同的表演段子。
郭德綱拜師侯耀文後終於根紅苗正有了師承關係,正所謂大樹下面好乘涼,現在鹹魚翻身成了娛樂圈大鱷。
侯寶林是侯耀文的父親,所以郭德綱張口閉口稱侯寶林師爺,還趁到美國表演的機會拜訪侯寶林的徒弟吳兆南。
師徒如父子,徒孫和師爺至少也應有三分像,但就表演風格和做人而言,郭德綱和侯寶林一南一北看不出一點兒師承關係。
馬季是侯寶林一手培養出來的徒弟,可以說沒有侯寶林馬季到死都是個普通工人,但知道現在都風傳文革期間馬季打過侯寶林嘴巴子。
文革那個特殊的年代父子都可以反目成仇,夫妻都可以劃清界限,更何況徒弟為自保打師傅這類事了。
事後有人問及此事是真是假,侯寶林說:「別問這個了,舊社會徒弟打師傅的事有的是。」
聽話聽音,老爺子雖然嘴上沒承認也沒否認,但已把答案告訴了大家:舊社會徒弟打師傅,那是欺師滅祖絕沒有活路,新社會則未必。
馬季被採訪問及時則說:「我覺得沒有這些,就沒有生活。沒有這些誤會,沒有挨罵,沒有謠言,就前進不得。」
人被誣陷時多是疾言厲色地否認反駁,因為沒有人願意把屎盆子往自己腦袋上扣。馬季顧左右而言他的解釋,多少有些此地無銀三百兩。
世上沒有空穴來風。
人都有情緒問題,徒弟打師傅最心痛的師傅,一是後悔自己當初看走了眼,二是後悔自己這麼多年的心血養了一條白眼狼。
一般人不要說被打,就是被平白無故罵一句都會火冒三丈,還擊是在情理之中的事,絕不可能就此忍氣吞聲。
但大師就是大師,沒有如凡夫俗子般有仇必報,而是模糊處理。
倘若侯寶林實話實說,憑其社會影響力必然會引起超級地震。馬季萬背負罵名不說,家醜外揚也將自己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兩家的仇恨將是永遠的。
既然不可能一笑泯恩仇回到過去,那就隨他去吧!這是侯寶林對叛徒的態度。
郭德綱對待自己所說的叛徒實施了最嚴厲的懲罰:清理門戶並奪回藝名,完全是將其置之死地而後快心理。
家醜不外揚是人的心態,郭德綱卻是光屁股追賊臉大不嫌寒磣,通過微薄廣而告之,由此引發師徒隔空互發6000字大微薄揭短互罵。
這一對師徒師傅沒有師傅樣,徒弟沒有土地樣,用老百姓的話說是一對混蛋,哪有一點侯寶林的風範?
笑是人類的特性之一,相聲是用最簡單的語言達到讓人捧腹大笑的一種藝術。相聲的作用就是讓人笑,用郭德綱的話說:相聲不搞笑就太搞笑了。
搞笑是搞笑,水平卻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的人用知識、智慧和幽默,有的人則用三俗。
有資料介紹,解放前的相聲是徹頭徹尾的三俗,倫理哏是小兒科,下三路是標配,以至於當時的家長們堅決不許孩子聽相聲,學校也禁止學生聽相聲。
那時的相聲已和黃賭毒劃等號,沒有人不擔心孩子因聽相聲而學壞。
但即便在那樣的大環境下,侯寶林說相聲也絕不使用很多同行都用的髒口和葷口,因此在業內得到了『衛生相聲』的文明稱號。
文明並不意味不搞笑,而是讓人越回味越發自內心地笑。
侯寶林的作品中既有《賣包子》、《空城計》等傳統作品,也有《夜行記》、《跳舞迷》等貼近現實的段子。
不管哪類作品,侯寶林駕馭起來都有自己獨到的風格。平民百姓聽了哈哈大笑,知識分子泯然一笑,但表演中絕沒有屎、尿、屁等字眼出現。
毛主席是知識分子中的知識分子,其文化素養、文學修養在從古至今的偉人中都佔鰲頭,所以毛主席對藝術的審美眼光不是一般的高。
毛主席是侯寶林的鐵桿粉絲,從1949年沒進北京前在香山的時候就開始聽,一直到1976年去世前的生病期間還在聽。
如果一個人的表演能夠能夠得到主席的喜歡,可見其藝術是達到了相當高的造詣。
侯寶林說他給主席一共說了150多段相聲,主席是聽他相聲最多的人,而且主席聽他說相聲從來不點,都是他說什麼就聽什麼。
只有一個人的藝術達到一定境界才會讓毛主席人如此痴迷!
《關公戰秦瓊》是很多人都聽過的一段相聲,但主席聽完一遍接著讓侯寶林再演一遍,這在相聲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事。
毛主席說侯寶林是個語言研究大師,侯寶林無愧於主席的評價。他潛心研究相聲表演和理論,讓原本同黃賭毒一樣被消滅的相聲獲得了新生。
郭德綱的相聲裡卻沒有一點和侯寶林師承的影子,除了屎、尿、屁就是找諧音,如『歡迎於老師來日』(日本)、『歡迎於老師來上』(上海)。
這類葷段子在民間隨處都有,辛苦勞作的人幹活或小憩時講的都是講這類段子的高手,其可笑程度不比郭德綱差。
不信大家可以看看小編我編的這段:郭德綱和于謙在臺上表演時說于謙是條剛烈的漢子,于謙下臺後趕緊回屋換了條內褲,因為是真的肛裂了。
又如:郭德綱說于謙有了第四大愛好:jiepi.于謙客氣地說:我比較注意衛生,但沒那麼誇張。郭德綱搖頭晃腦說:不是愛乾淨那個潔癖,你是有屁憋著不放的節屁。
搞笑的方式很多,郭德綱的方式最簡單最容易,耍點小聰明即可,侯寶林的搞笑需要文化、文學、語言的修煉、生活的觀察和與時俱進的創新能力。
郭德綱拜侯耀文為師屬於帶藝拜師,類似於蔣介石當年拜黃金榮為師。名義上上是拜師,但實際是拜碼頭尋求保護傘。
雖然侯耀文師被郭德綱拜師三年就去世了,但如果沒有這層關係郭德綱還在在漫長的的路上蹉跎。
笑是人的生理特徵之一,高雅和低俗表演都能讓人發笑,正如垃圾食品和無公害食物都能讓人填飽肚子一樣,區別是哪個更對身心更健康。
侯寶林在相聲界有自己的IP,商業價值無限,這也正是郭德綱拼命往上靠的原因。但再美麗的謊言也掩蓋不了他們是兩條河流的現實:一清流和一濁流。
2019年德雲社因演出質量問題連續有問題曝光,人民日報微薄已經點名批評郭德綱。
為了侯寶林的一世英名,郭德綱還是快點和老先生斷絕徒孫關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