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說相聲,為什麼侯寶林能稱作相聲大師,郭德綱卻只能是演員

2020-12-24 北展溜溜球

龍字科即將開始招生這對相聲界來說是一個大事。要說郭德綱在什麼方面排第一的話,首先徒弟個數能排上號,現在就一百多個了,並且還在不斷的攀升之中。

郭德綱自稱是給相聲看墳的,卻打造出了「相聲第一天團」,不可不謂其是一個奇蹟。

相聲得改變有兩個名字不得不提,一個是侯寶林,將相聲帶入高雅的舞臺演出,一掃舊日的低俗氣,並被後世賦予了相聲大師的稱號;郭德綱是相聲再次回春的靈魂人物,之後,商演成為了相聲牟利的主要途徑,也成為判斷演員成功與否的標準。

商演是判斷演員成功與否的標準,但不是唯一標準,更不是根本標準。一些觀眾受到了錯誤的引導,動不動就用開個商演有人看嗎、開商演試試來叫囂,顯的傻氣十足。

說句大不敬的話,馬三立、侯寶林開一場專場人氣,不一定比得上秦霄賢,你能說馬、侯兩位沒能耐?商演不能作為相聲水平的檢驗標準,只是成名與否的一個考量,更坦白的說,有一些和相聲水平無關。

書接上回,說相聲的那麼多,為什麼只有侯寶林被稱作相聲大師,郭德綱卻不能?

侯寶林代表了一個時代,他一聲致力於相聲的進步和發展,用畢生精力,把相聲這個玩意帶進了大雅之堂;也是侯寶林,開了相聲在演出中攢底的先河,以至於張壽老都誇讚:寶林對相聲是有功勞的。

馬三立曾這樣誇讚侯寶林:「他學嘛像嘛,每唱一番都有滿堂好,這是人才。」這是藝術水平;侯寶林還著力培養人才,編寫相聲典籍,指引相聲發展的大方向,帶來了相聲半個世紀的輝煌。

這才擔得起相聲大師的稱謂。

相聲界最後一位大師是馬季,這算是共識。當然現在沒有這種提法,也沒有一個媒體將其稱作大師,這要得益於侯耀文的功勞。

馬季是侯寶林的徒弟,媒體將馬季稱為相聲大師,本是為侯家增光添彩的事情,但是侯耀文當即跳出來表示反對,並列出了相聲大師的五條標準:

第一、是相聲門裡的權威;第二、擅長表演的同時還要能獨立創作劇本;第三、必須發揚相聲,讓相聲生根發枝,是相聲教育家;第四、必須是相聲理論家,能夠寫書、出書;第五、必須是評論家,能夠引領相聲的發展方向。

因此,郭德綱要成為大師已經不太現實,侯耀文已經把路給他堵住了。實話實說,馬季成為大師的條件都具備,曹雲金在一次採訪中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馬季先生去世之後,相聲進入一個沒有大師的時代。我不是要說誰,郭德綱郭先生也好,姜昆老師也好,我認為到馬季先生那兒是一個終結。

不能說是準確無比,但有其內在的合理性。現在要選出一個大師一樣的人物,必定會招致多方面的阻礙,也會招致許多相聲演員的反對。

要按著這五條標準來說,郭德綱也並不合格。第一條就不符合,相聲門裡的權威,郭德綱算不上;相聲理論家,能夠出書,指的是相聲方面的研究書籍,並不是自傳啥的;評論家,引領相聲發展方向,郭德綱所走的道路遭到了部分人的嘲諷,也不會成為相聲發展的道路。

相聲體系已經趨於成熟,要再出現符合這五條標準的人越來越少,大師可能後無來者。

說到底,還是侯耀文制定的標準太苛刻,也許是為了相聲的發展,也許是希望不讓大師像藝術家一樣遍地開花,但影響卻是負面大於正面。觀眾喜歡的,許就是最美好的。

相關焦點

  • 相聲演員侯寶林憑什麼被稱為大師?
    今年是侯寶林一百年誕辰,相聲界為此舉行了「紀念侯寶林先生誕辰100周年專場演出」活動,可以說這也算相聲界的一件大事。那麼侯寶林到底為中國相聲做了些什麼,相聲界為何如此敬重他?下面就讓小編帶你了解一下吧。 侯寶林先生出身貧寒,靠養父收養,生活很是悽苦。
  • 相聲演員謝金與侯寶林是否同輩份?
    相聲界一直以來都是按照公認的「德、壽、寶、文、明」的順序進行論資排輩的,侯寶林在相聲界屬於「寶」字輩的前輩,謝金則是「文」字輩的後輩,謝金核侯寶林之間還差著一輩兒呢。相聲界「寶」字輩的相聲演員: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侯寶林從小是學習京劇的,由於特別喜歡,12歲的時候開始改學相聲表演,並拜朱闊泉先生為師。在相聲界按照「德、壽、寶、文、明」的順序進行論資排輩的話,侯寶林是屬於第五代「寶」字輩的相聲演員。
  • 劉歡韓紅都曾是「相聲演員」,韓紅與郭德綱平輩
    【劉歡韓紅都曾是「相聲演員」】提起劉歡和韓紅,可能很多人首先會想到他們是圈內非常著名的歌手,兩人的歌聲都非常清澈,但很少有人能夠知道韓紅和劉歡曾經都是「相聲演員」。隨後,兩人的相聲天賦受到了當時天津著名的相聲演員常定華的肯定,想收為徒弟悉心教導,但是劉歡的媽媽不同意,所以劉歡便放棄了繼續說相聲。隨後,在劉歡的成長過程中,他表現出了對音樂的熱愛,這才有了著名歌手劉歡。
  • 相聲界馬季之後再無大師,郭德綱能否稱為相聲大師
    這兩年郭德綱帶領下的德雲社可謂是如日中天。郭德綱也被很多人稱為相聲大師。可有人卻說。相聲界馬季之後再無大師。先來說一說幾位沒有爭議的相聲大師吧。他們是李德鍚、張壽臣、馬三立、侯寶林、劉寶瑞、常寶堃和馬季。現在這七位相聲大師都已去世。我們只能通過影像製品才能一睹他們曾經的風採。
  • 《相聲大師侯寶林》蔣大鵬搜集整理
    為了養家餬口,早期的演出場地主要是在北京天橋、鼓樓一帶,他說的單口相聲很受歡迎,有一大批固定粉絲。這段「撂地」生涯也為侯寶林成為相聲大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40年端午節,23歲的侯寶林和郭啟儒到天津演出。他只是一個籍籍無名的演員,從北京西單商場的相聲場子,來到天津南市燕樂戲院,從地攤升到舞臺,藝術開始起步。當時天津法租界小梨園是上演曲藝的「頭號園子」,資格老,座多,觀眾水平高,不好的演員站不住。
  • 侯寶林徒弟 臺灣相聲大師吳兆南去世 曾跟郭德綱約定明年合作
    最近相聲界大師走了一個又一個,今日凌晨,臺灣相聲大師吳兆南去世了。說起吳兆南,很多人不熟悉,但是他的身世背景很厲害,爸爸是銀行經理,算是富二代,可是吳兆南就小就喜歡相聲,一直想拜師學藝,後來家裡就是不同意,只好讀了北平中國大學經濟系。
  • 熟食企業捧郭德綱為相聲大師,可侯耀文的話言猶在耳
    大師,其實是一個很高的榮譽稱號,不是什麼人都能擔得起的。近些年來,對於「大師」這個榮譽稱呼卻有兩個不好的傾向。一種是貶低,比如一些人就說「活到最後的就是大師」,似乎大師只和壽命有關一樣。對此,筆者的看法是,郭德綱有名氣有流量,企業需要曝光量,再考慮到該企業的母公司有請相聲演員(馮鞏)代言的傳統和成功經驗,因此籤約郭德綱做代言人在商業邏輯上毫無問題。開句玩笑話,如果說有點瑕疵的話,那就是馮鞏和郭德綱的體型對比了。
  • 相聲演員有很多,但「侯寶林」只有一個
    大家講起了噱頭,拼起了眼淚,卻忽視了專業才是一個演員的立身之本。如果論其專業來,大概只有一代宗師侯寶林先生最為合適了。今天,適逢相聲泰鬥侯寶林先生誕辰一百周年,謹以此文紀念那些年我們曾聽過的「侯式相聲」。
  • 郭德綱于謙在史上所有相聲名家裡能排第幾?盤點史上五大相聲組合
    馬三立的輩分極高,要比侯寶林更高一輩,所以即使是平時愛開玩笑的侯寶林,對馬三立卻是非常尊敬。除了傑出的藝術造詣,馬三立更值得令人尊重的是他一生飽經風霜,歷盡坎坷,卻始終矢志不渝地以相聲為武器,諷刺假惡醜,歌頌真善美。附上馬三立大師的臨終遺言,幾乎是他人生和性格的真實寫照:「我是一個相聲演員,也是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
  • 相聲講究師承,郭德綱口口稱侯寶林為師爺,但有兩點證明其說謊
    人都有情緒問題,徒弟打師傅最心痛的師傅,一是後悔自己當初看走了眼,二是後悔自己這麼多年的心血養了一條白眼狼。 一般人不要說被打,就是被平白無故罵一句都會火冒三丈,還擊是在情理之中的事,絕不可能就此忍氣吞聲。 但大師就是大師,沒有如凡夫俗子般有仇必報,而是模糊處理。
  • 郭德綱距離相聲大師有多遠
    郭德綱在相聲界一直頗具爭議。從出道就在爭議的漩渦打滾。愛其者覺得他的相聲貼近生活接地氣,笑料十足,說學逗唱樣樣精通。恨其者認為他的相聲低俗,特別是倫理哏尺度過大。不可否認可郭德綱已經成為現在相聲第一人,郭德綱距離相聲大師有多遠呢?差距在哪裡呢?
  • 郭德綱到相聲大師的距離是多少
    郭德綱到相聲大師的距離是多少 小品作為相聲的最大競爭對手,以其貼近現實生活的特點和高度集中的戲劇衝突,再加上演員的出色的表演,將相聲內含的喜劇因素轉化為可視形象,吸引了大量的觀眾。這種新生的藝術形式因為具有與相聲相近的功能和效果,對已有兩千年發展歷史的相聲產生了很大的衝擊,這一點在中央電視臺收視率最高、最熱鬧的節目春晚中表現的入木三分。
  • 姜昆相聲和郭德綱相聲究竟區別在哪兒?
    一提到相聲演員姜昆,大家就不約而同地聯想到郭德綱,這真是一個有趣的現象哈。有時我在想,出現這種現象到底是為什麼呢?姜昆眾所周知,姜昆是曲協主席,是一名資深相聲演員,相聲大師馬季的徒弟。姜昆說相聲不算早,在他二十六歲的時候,也就是1976年,被招進中國廣播藝術團開始正式說相聲,之前在北大荒下鄉8年,他最早的搭檔是相聲名家李文華,兩個人珠聯璧合,配合默契,給當年全國觀眾送去了無數歡樂的笑聲。比如相聲《如此照相》、《祖爺爺的煩惱》、《時間與青春》、《詩歌與愛情》、《鼻子的故事》等等,在當時都是膾炙人口的為廣大觀眾所喜愛的優秀相聲作品。
  • 郭德綱:從歷史垃圾箱裡,煥發相聲舊有容顏,稱大師當之無愧
    郭德綱是相聲歷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人物,他對相聲行業的創新和顛覆,超越了很多的前輩大師,雖然相當多的相聲迷,依舊在質疑郭德綱是不是有這個資格稱之為「相聲大師」,問題是什麼樣的相聲演員,能夠稱之為大師呢?,侯寶林能稱之為大師,是因為在相聲面臨取締的時刻,對傳統作品做了一系列去除糟粕的改革,最終讓相聲得以存活。
  • 郭德綱籤約廣告代言,宣傳海報中稱其為「相聲大師」,你認可嗎?
    如今說到「相聲大師」這幾個字,很多人都會第一時間想到侯寶林和馬三立。他們可以說是這些年來,無論是同行還是觀眾,對他們的藝術成就都是非常認可的。為此很多相聲演員不得不選擇轉型,有的人演小品了,有的去拍電影了。比如侯耀文。馮鞏等一批相聲大腕,他們都不說相聲了,也都紛紛開始演小品、拍電影。
  • 郭德綱為什麼會捧女相聲演員姬天語?其實她是正宗的候氏相聲傳人
    去年,郭德綱和張國立擔任召喚師的一檔綜藝競技節目《相聲有新人》大火,不僅讓我們認識了很多的優秀的年輕相聲演員,也知道了很多在當地小有名氣的相聲團體
  • 你只知他是郭德綱的死對頭 卻忘了他也是相聲大師
    甚至有很多鋼絲毫不客氣地說,如果不是郭德綱拯救了相聲,恐怕現在相聲已經成為了博物館裡面的一件擺設了。我們都知道,姜昆是曲協主席,是郭德綱口中經常調侃的主流相聲界的代表性人物。包括姜昆本人也是旗幟鮮明地反三俗的一位領軍人物。
  • 郭德綱「神話」太平歌詞,老一輩相聲傳承,在德雲社能留下多少?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做為了德雲社的社歌。但是自張文順老先生去世之後,便由郭德綱改為了短版曲調,「說天親,天也算親,天有日月和星辰。古人不見今時月,明月曾經照過古人」。是不是現在的德雲社人丁興旺,發展如日中天之後,郭德綱最真切的人生感悟呢?不要惹三十多歲的人,活得久的才是大師對於一件事情而言,每個人的看法都是褒貶不一的。
  • 相聲恩怨江湖:西北相聲圈與京圈相聲淵源
    事實上,想要靠嘴上說來吸引人是不容易的,只能利用這些來引來人,只有這些下層人民得到了宣洩,他們才能生活。因此當時的低級下流的段子比較多,黃色的段子都好幾百段。那時候,正經人家的孩子都不去聽相聲,因為誰去聽,回家就得挨一頓打,家長覺得聽相聲是學壞的開始。這也正是為什麼德雲社的演員們老擺現掛,說點不能播的,但最後都沒說的原因。
  • 相聲恩怨江湖:西北相聲圈與京圈相聲淵源
    即使年紀很大,出了名了,但是一個六歲的小孩子都能直呼其名。相聲演員在舊社會的地位很低,比下九流的戲子都不如。那是說相聲的很少有自己的房子,基本都是租房子或者住客棧,只有「萬人迷」李德錫那樣的才能過上稍好一點的生活,但依然沒有社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