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說到「相聲大師」這幾個字,很多人都會第一時間想到侯寶林和馬三立。他們可以說是這些年來,無論是同行還是觀眾,對他們的藝術成就都是非常認可的。
侯寶林大師對中國傳統相聲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將傳統庸俗不堪的地攤相聲一路帶進了人民大會堂。從此在眾人眼中的「下九流」,也都搖身一變成為了人人敬仰的藝術家。
為此侯家在相聲界有著極高的權威和發言權,同時侯寶林大師本人的藝術造詣也十分深厚。他的相聲乾淨、大氣、幽默,很多人相聲同行都視其為學習的典範。
馬三立大師的相聲雖與侯寶林的風格迥異,他更喜歡刻畫社會底層小人物。他的相聲就好比跟你拉家常那般輕鬆自如,幽默之餘還能給你一些警醒。
但隨著老一輩的相聲大師的離去,加之晚輩相聲人才匱乏。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傳統相聲逐漸走向了沒落。
為此很多相聲演員不得不選擇轉型,有的人演小品了,有的去拍電影了。比如侯耀文。馮鞏等一批相聲大腕,他們都不說相聲了,也都紛紛開始演小品、拍電影。
但作為侯寶林的高徒馬季先生,他何嘗不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但是對於如何扭轉這種相聲局面,他也無可奈何。
因為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優秀相聲人才的匱乏。
直到郭德綱的出現, 似乎給這一切重新帶來了新機和希望。馬季就曾對這位不起眼的「後生」,給予了高度評價。甚至一度在馬季看來,郭德綱就是未來相聲振興的希望。
客觀來說,郭德綱確實讓相聲重新火起來了,這一點無論是誰都是無法抹殺的。他對中國相聲發展作出的貢獻,也必定要載入史冊。
但與此同時,郭德綱的商業化相聲也受到了眾多相聲同行和觀眾的質疑。他們認為郭德綱相聲確實挺搞笑,但是各類倫理哏和髒包袱比例太高。整個作品下來毫無主題可言,更談不上什麼藝術性。
為此郭德綱在雖然在眾多觀眾眼中是相聲的「救星」,但在很多相聲同行看來,他只是一位從事相聲行業的商人而已。
為此有很多觀眾稱呼郭德綱為「相聲大師」,但很多相聲同行並不認可,認為他完全不夠相聲大師的資格。
這不就在8月11日據媒體報導,郭德綱最新籤約了廣告代言。首先很多網友對此紛紛表示驚訝,怎麼郭德綱也開始廣告代言了。
因為我們都知道,自打郭德綱因為當年代言「藏秘排油」後,可以說惹了一身的麻煩。為此他打那以後乾脆不接任何廣告代言了。再者說,如今的郭德綱絕對堪稱相聲界「大咖」,他也確實不需要賺這種錢了。
但對於郭德綱此次代言,很多網友反而更加表示理解。因為畢竟受疫情影響,德雲社上上下下500多位員工,已經半年多沒有演出了。如何維持公司正常運營,當然是班主郭德綱需要考慮的頭等大事。
為此他接受此次廣告代言,緩解下公司這段時間以來的運營壓力,也就無可厚非了。
但是通過官方公布的海報來看,赫然寫著「相聲大師郭德綱」這幾個大字。對此關於郭德綱是否有資格成為「相聲大師」再次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
其實很難有人給出一個評判「相聲大師」的標準。但是郭德綱的師父侯耀文,曾經向眾多同行說出了自己內心的評判標準。他主要亮出了五條標準:
第一、必須是相聲門裡的權威,能夠得到相聲同行的認可。
第二、擅長表演的同時還要能獨立創作劇本。
第三、必須發揚相聲,讓相聲生根發枝,是相聲教育家。
第四、必須是相聲理論家,能夠寫書、出書。
第五、必須是評論家,能夠引領相聲的發展方向。
可以說這些標準還是比較客觀公正的,但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來看,郭德綱確實離「相聲大師」的路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首先拿第一條來說,郭德綱就不符合。因為一位成功的相聲演員,並不是只有觀眾認可就可以了。因為觀眾只注重娛樂效果,你即使在臺上忘詞了也都無所謂,只要搞笑即可。
比如當下德雲社的很多相聲演員,不僅在演出時出現忘詞,還居然明目張胆的看小炒,這對於觀眾來說,他並不關心。但是要從專業相聲角度來說,這真的能讓相聲同行笑掉大牙。
1976年,侯寶林大師在表演相聲《猜字》時,把本該說的「和平」的「平」,因為口誤說成了「和平」的「和」。就因為這一個字,他進行了深刻反思,感覺自己反應慢了,不適合再繼續留在臺上演出了。他轉而退居二線,專門從事相聲理論研究。
所以說,一個相聲演員的好壞,相聲同行們是否認可至關重要。反觀當下郭德綱的相聲,同行們又是怎麼評價的呢?恐怕僅僅一個低俗問題,就無法讓同行信服。
再通過其他幾條來看,郭德綱確實具備獨立創造劇本的能力,但是他目前並沒有為相聲行業指明一個發展方向。
或者說他如今引以為傲的「商業化相聲」是否可以作為未來中國傳統相聲發展方向嗎?
但在很多人眼裡,郭德綱還是具備相聲大師的潛質的,但仍需多加磨練和學習。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