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很忙,這是陝西省渭南市第二醫院護理部主任李英莉給記者的第一印象。
事先約好的採訪,不得不因參加學術會議而推遲了兩天。11月23日,記者來到渭南市第二醫院門診四樓時,李英莉剛剛開完例會回到辦公室。
「把患者當成親人,像對家人一樣,護理工作就很好開展。」這就是李英莉,一位有著24年從業經歷的護理人的經驗,簡單、質樸卻說中要害。
她認為,擁有愛和高超的護理技能同樣重要。
這一點,從她24年的護理工作中就能看出。
1996年12月,從專業院校畢業的李英莉走進渭南市第二醫院,被分配到產房,成為一名助產士。自此,她帶著對這份職業的無限憧憬,成為一名白衣天使。「我想像著自己身穿護士服、戴著燕尾帽的樣子,美麗而優雅。」李英莉笑著告訴記者,理想與現實間的差距很大,在產房的前三個月,為了快速提升專業水平,她吃住在醫院,跟著老師認真學習,三個月後,她就能單獨值班了……一步一個臺階,經過歷練,李英莉逐步成長為科室的骨幹力量。
1999年12月,由於外三科人員力量薄弱,李英莉被調至該科室。「科室主要收治神經外科和骨科患者,危重病人多,對護理人員專業技能的要求就更高。」李英莉坦言,剛開始她內心很忐忑,畢竟跨學科對護理人員來說是很難的,但她很快調整狀態,從頭學起,查閱資料,向護士長以及其他前輩請教。穿刺、吸痰、觀察瞳孔變化,她一項一項地學,辛苦的同時也收穫了很多。
2004年冬天,50多歲的張先生因左腿骨折,在外三科住院。由於行動不便,張先生情緒煩躁,不配合治療。「好幾個護士都被張叔叔罵出來了,護士長讓我去試試。」李英莉說,她抱著被罵的心理走到張先生身旁,二話沒說,先倒了一杯水,遞給張先生。「叔叔,您先喝杯水,咱慢慢聊。」李英莉敞開心扉和對方暢聊,從生活到工作,最後談到病情。「原來叔叔生病,家裡人由於工作忙,沒時間照顧,因此,叔叔情緒煩躁。」李英莉說,當天,她陪張先生打完最後一瓶點滴才離開。之後的日子裡,每到飯點,她都幫張先生買飯,送到病床前。張先生出院前,握著她的手說:「這女娃真好,咱二院服務就是好!」就是這樣,以心換心,李英莉贏得了許多患者的信任。如今,很多患者都和她成為了朋友。
工作中,遇到什麼樣的情況,她都不會埋怨,總是用淡淡的笑容,平靜對待。受到委屈時,悄悄擦乾眼淚,轉身面對病人時,依舊是那如陽光般溫馨的笑臉和如銀鈴般悅耳的溫柔問候。當然,患者的鼓勵也給予她前行的動力。2008年至2012年,短短的4年時間裡,她從外三科護士一步步成長為護理部幹事、護理部副主任、護理部主任,每一步都走得格外堅實。
「走上領導崗位,工作是不是能相對輕鬆一些?」記者笑著問道。「我可不是領導,我是為我們的護士長、護士以及患者服務的。」談起管理這一職能,李英莉感慨頗深。
為改善患者的就醫體驗,提供更優質的護理服務,她帶領團隊開展「感動服務」,改進服務流程。針對全院年輕護士多的現狀,她經常與年輕護士、剛入職護士談心,了解她們的所思所想以及個人特長,以便於將她們放到更合適的崗位。「我們的護理人員,每一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我要做的就是發現她們的閃光點,並將之放大。」這就是李英莉的管理「秘籍」。
為做好出院病人的管理,在她的帶領下,護理團隊開展延伸護理服務,為出院病人提供功能鍛鍊、康復指導、用藥指導、健康宣教等,良好及時的溝通使患者滿意度不斷提高。
把微笑留給患者,把最好的護理服務留給患者……在大家眼裡,李英莉就是這樣一位用心呵護患者的白衣天使。
李英莉觀察患者病情
編輯:秦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