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小兒推拿每日一課#內八卦、內勞宮、外八卦、外勞宮、二人上馬

2020-12-22 騰訊網

內八卦

定位:手掌面,以掌心為圓心,從圓心至中指根橫紋約2/3處為半徑所作圓周。

操作:用運法,順時針方向運(即從乾卦1運至兌卦8),稱順運內八卦或運八卦;反之(從兌卦8運至乾卦1)稱逆運內八卦。100-300次。

作用:順運內八卦能寬胸利膈,理氣化痰,行滯消食。逆運則降氣平喘。

應用:主要用於咳嗽、痰喘、胸悶、納呆、腹脹嘔吐,乳食內傷等症,多與推脾經、推肺經、揉板門、揉中脘等合用。

內勞宮

定位:掌心中,屈指時中指、無名指之間中點。

操作:中指端揉,稱揉內勞宮;自小指根掐運起,經掌小橫紋、小天心至內勞宮,稱運內勞宮(水底撈明月)。揉100-300次;運10-30次。

作用:清熱除煩,清虛熱。

應用:揉內勞用於心經有熱而致口舌生瘡、發熱、煩渴等症。運內勞為運掌小橫紋、揉小天心、運內勞宮的複合手法,對心、腎兩經虛熱最為適宜。

外八卦

定位:掌背外勞宮周圍,與內八卦相對處。

操作:拇指作順時針方向掐運,稱運外八卦。100-300次。

作用:寬胸理氣,通滯散結。

應用:運外八卦臨床上多與摩腹、推揉羶中等合用,治療胸悶、腹脹、便結等症。

外勞宮

定位:掌背中,與內勞宮相對處。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稱揉外勞;用掐法稱掐外勞。掐5次;揉100-300次。

作用:溫陽散寒、昇陽舉陷、發汗解表。

應用:本穴性溫。臨床上用揉法為多,揉外勞主要用於一切寒證,主治風寒感冒、腹痛腹脹、腸鳴腹瀉、痢疾、脫肛、遺尿、疝氣等症。

二人上馬

定位:手背無名及小指掌指關節後陷中。

操作:拇指端揉之或拇指甲掐之,稱揉上馬或掐上馬。掐3-5次;揉100-500次。

作用:滋陰補腎,順氣散結,利水通淋。

應用:臨床上用揉法為多,主要用於陰虛陽亢,潮熱煩躁,牙痛,小便赤澀淋漓等症。

相關焦點

  • 小兒推拿楊曉:小兒推拿中順運內八卦與逆運內八卦的區別有哪些?
    小兒推拿楊曉:小兒推拿中順運內八卦與逆運內八卦的區別有哪些? 內八卦:位於掌心周圍,通常以內勞宮穴為圓心,以內勞宮穴至指根的2/3為半徑作圓即為內八卦。 內八卦穴,是小兒推拿中常用穴位之一。
  • 《推拿三字經》淺釋(下)
    《推拿三字經》所記載的推拿技法,多為治療當時民間流行的某些成人及小兒疾病時所用,尤其對痢疾、腹瀉、脫肛、霍亂、瘟疫、癆瘵、痰喘、瘡腫、驚風,癲狂、牙痛、腹痛等病的症狀、診斷、取穴、預後、療效等方面,敘述較詳。由於受歷史條件的限制,有些認識和提法,顯然不適合於當代。為尊重原著,全面反映推拿三字經派的特色,作者一併作以淺釋,而不只拘於小兒。僅供參考。
  • 學習小兒推拿看原著《幼科推拿秘書》
    <目錄>卷一·賦歌論訣秘旨<篇名>推拿小兒總訣歌(附)屬性:推拿小兒如何說。只在三關用手訣。掐在心經與勞宮。熱汗立至何愁雪。不然重掐二扇門。 大汗如雨便休歇。若治痢疾並水瀉。重推大腸經一節。側推虎口見工夫。再推陰陽分寒熱。若問 男女咳嗽訣。多推肺經是法則。八卦離起到幹宮。中間宜手輕些些。凡運八卦開胸膈。
  • 安軍明教授談小兒推拿之運內八卦調脾胃
    經常會聽到武俠劇的經典臺詞:「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衍萬物」。兩儀通常指陰陽;四象則為太陰、太陽、少陰、少陽;八卦則是指乾、坎、艮、震、巽、離、坤、兌。不過今天不是要給大家講武俠劇,而是來跟著安軍明教授來學習小兒推拿的一個穴位,名為內八卦。
  • 小兒推拿常見病方:腹瀉、發燒、咳嗽全了!
    便秘(兩歲小兒,兩歲以上酌加,以下酌減)清大腸300次(由虎口推向指尖),清脾土300次,清心火、肝木各200次,補腎水300次,清肺金200次,指壓雙外關穴3-5分鐘。小兒盜汗(兩歲小兒,兩歲以上酌加,以下酌減)補肺金300次,補脾土、腎水各300次,清肝木、心火各200次,揉外勞宮100次,捏脊,從下向上,每天捏1-2次,每次捏5-7遍。
  • 《推拿三字經》
    大數萬  用獨穴為大人治病,推拿的時間要長,大約需要推拿數萬次。立愈恙  只要取穴正確,用足夠的推拿時間, 幼嬰者  指4歲以下的小兒。加減量  按照年齡、病情、決定推拿次數的多少。治緩症  治療兼症、癆傷或外感內傷等一些慢性病,各穴量  辨病取穴,推數要足。
  • 小兒推拿全系列(附動態圖)
    8.揉外勞宮部位:第三掌骨背側,腕橫紋至掌骨小頭連線之中點。  操作:用指尖作揉法,名「揉外勞宮」。有清熱、鎮靜、止痛作用。  附:小兒推拿用潤滑劑  為減輕摩擦,避免損傷小兒皮膚,損傷時可將薑汁、蔥白汁、酒精或清水等塗於推拿部位,這些潤滑劑可根據病情、時令選用。有強壯、消炎作用,對治腸炎、泌尿系統疾病也有一定的成效。
  • 小兒推拿醫師也收藏的歌訣和小兒推拿圖譜(全)
    頭疼肚痛外勞宮.揉外勞宮即見功.疼痛醫家何處識.眉頭蹙蹙哭聲雄.心經熱盛作痴迷.天河引水上洪池.掌中水底撈明月.六腑生涼那怕痴.嬰兒臟腑有寒風.試問醫人何處攻.揉動外勞將指屈.此曰黃蜂入洞中.揉掐五指爪節時.有風驚嚇必須知.若還人事難甦醒.精威二穴對拿之.膽經有病口作苦.只將妙法推脾土.口苦醫人何處知.合口頻頻左右扭.
  • 簡易打開勞宮四法
    筆者在練功和教功實踐中,較為重視打開勞宮穴的鍛鍊。認為以下四種方法有助於勞宮穴的啟開,且操作簡便,取效較快。觀想法 全身放鬆,雙手自然下垂,兩眼輕閉。默念;想到我的雙手,看到我的雙手,聽到我的雙手,3遍;又默念:手鬆,勞宮開,3遍。
  • 來金昌德生堂中醫館試試小兒推拿
    5、順運內八卦位置:以手掌中心為圓心,以圓心至中指根橫紋約2/3處為半徑,畫一圓圈,八卦穴即在此圓圈上操作:順運八卦,又稱運八卦。【小兒推拿】寶寶的貼心治療呵護避免藥物對孩子的身體傷害綠色療法小兒推拿一經推出,就受到年輕爸爸媽媽們的歡迎,該中心由專業的推拿師團隊提供特色化服務
  • 治療小兒腹瀉 試試中醫推拿
    小兒腹瀉是一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比平時增多及大便性狀有改變為特點的兒童常見病,尤其是6個月至2歲嬰幼兒的發病率較高,多發生在夏秋季節。在中醫來說,這種腹瀉叫做傷食瀉。 另外,一些寶寶體質不好,脾胃虛寒,臟腑功能太弱,就容易在天氣變化的時候外感風寒風熱、暑氣溼氣,引發腹瀉。 無論是感受外邪,內傷乳食還是先天不足,均可引起脾胃失調而形成腹瀉。
  • 【乾貨】小兒推拿醫師都收藏的歌訣,趕緊收藏吧!
    張口搖頭並反折.速將艾灸鬼眼穴.更把臍中壯一艾.卻是治療最妙訣.肩井穴是大關津.掐此開通血氣行.各處推完將此掐.不愁氣血不周身.病在脾家食不進.重揉艮宮妙似聖.再加大指面旋推.脾若初傷推即應.頭疼肚痛外勞宮.揉外勞宮即見功.疼痛醫家何處識.眉頭蹙蹙哭聲雄.心經熱盛作痴迷.天河引水上洪池.掌中水底撈明月.六腑生涼那怕痴.
  • 小兒推拿李波:寶寶疝氣莫煩惱,腹股溝疝氣小兒推拿調理穴位手法
    小兒推拿李波:寶寶疝氣莫煩惱,腹股溝疝氣小兒推拿調理穴位手法 中醫認為大多是由於肝腎不足或中氣下陷,坐臥溼地風冷入腹,陰寒內盛或因溼熱鬱結,肝經不舒和小腸阻結所致。腹股溝的一側有光滑整齊和稍帶彈性的可復性腫物(能用手扶回去的腫物)。當小孩哭鬧站立或用勁時,腫物出現並增大,且有膨脹性衝擊感,平臥後逐漸縮小,直至完全消失。也可用手指向下、向上輕壓腫物,協助腫物回入腹腔。復位時可聽到有氣通過的水聲。如果復位時小孩咳嗽,並有衝擊感,手離開後,腫物往往又重新出現。
  • 小兒推拿真人圖解版教程,家裡有娃的就收著吧!
    前臂內側的中間,從手腕到肘關節,中間呈一條直線,是天河水穴。可用食指和中指直推這個穴位。小兒推拿適合6歲以下的孩子,3歲以下的孩子效果最好,年齡越小推拿效果越好,6歲以上的孩子可以配合一些成人的手法一起推拿。在孩子6歲前,每天都可以摩腹和捏脊。
  • 倒步返回功——內氣外放法
    ③手法內氣外放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劍指(食指和中指)、掌心(內勞宮)、食指、大拇指、五指、虎口(合谷),也有用天目(額部)、丹田(腹部)、湧泉(足底)等,內氣外放時,周身放鬆,站坐均可,呼吸自然,用意念使手型和目標連成一線,有些病情要把射點透過目標更深更遠。
  • 【每日養生】內功推拿秘術04
    水平較高的支派也有不少,如馬秀棠先生的《點穴療法》以五種點穴手法以應人之五臟,作用於人體筋、脈、肉、皮、骨五體以應五行,取穴則完全按照針灸原理辨證論治,確有以指代針之效。還有曹錫珍先生《經穴按摩療法》一書,詳細介紹古代按摩八法,及各種治筋整形之法,以我個人經驗這些方法對筋、骨損傷療效較內科諸症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