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年 一座城:一場追尋文化的旅程

2020-12-20 新華社客戶端

故宮太和殿

金元明清北京城址變遷圖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易舜報導明清北京城是一個凸字形,元大都城是一個方形,兩者有部分重合,金中都城在明清北京城的西南方,也是一個方形。

一座都城

六十年是為一甲子。十個甲子之前,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紫禁城落成。

天上的紫微垣,地上的紫禁城。這裡過去是帝王之家,是權力中樞,如今是一座每年吸引千萬遊客進入的博物院,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

中國人以樹木搭建房屋。木構建築不易保存。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南禪寺大殿,其建造時間距今有1238年,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木建築。在中國大地上,僅有四座建築被認為是唐代遺構。一座獨立的木建築尚且如此難以保存,一個由許許多多木建築組成的宮殿群,歷經六百年風風雨雨,完整地存留了下來,呈現在今人眼前,實在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奇蹟。

要講述紫禁城的故事,我們首先要講述北京城的故事。

北京城的歷史,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從西周至遼建立前,它是一座邊疆之城;遼、金兩朝,它以遼之南京、金之中都之姿崛起,但遼、金兩朝與北宋、南宋分立,並非統一王朝,它尚無超過北宋之汴梁、南宋之臨安的地位;元、明、清三朝,它作為統一王朝的都城,而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元朝滅金後,在金中都的東北方,另起爐灶建起了元大都。元大都打下了明清北京城的基礎。在北京這樣一個十分缺水的城市營建都城,擁有充足而穩定的水源至關重要。元大都的建立,改變了過往由蓮花池水系供水的歷史,開啟了由更為充足的高梁河水系供水的歷史。在水利專家郭守敬的妙手改造下,大運河的船只能直接進入積水潭,舳艫千裡的榮景成為一時美談。

元大都是一座怎樣的城池?它的外形是一個南北略長的矩形。在北京地鐵十號線上,有健德門、北土城、安貞門三站,健德門、安貞門是元大都北城牆開闢的兩座城門,而北土城則提示我們大都城的城牆是由夯土壘成的。元大都南城牆在長安街一線,東城牆、西城牆都沿用到了明代。

建築史家傅熹年對元大都有這樣一個定位——「中國歷史上唯一在平地上按規劃創建的街巷制都城」,胡同正是這個時代的產物。如果想一窺元代胡同長什麼樣,讀者可到南鑼鼓巷一帶,這裡還保存著元代胡同的肌理。

元大都的北部,相對南部而言,發展較為滯後,人煙稀少。當1368年明朝大將徐達攻克大都後,為了方便防守,縮小城市面積,他將大都的北城牆南移到了今德勝門、安定門一線。

1402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取得成功,在南京即位,次年改元永樂,下令將昔日的就藩之地定為國都,南京成為留都,由此構成明朝的兩京制。朱棣在昔日元大都的基礎上改建北京城,這項規模龐大的改建計劃在1420年初步完成。

朱棣並不是將昔日的建設全部推倒重來,已經形成的街道格局難以改變。但元朝大內不復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氣勢宏偉的紫禁城。明紫禁城相較元大內的位置更靠南。朱棣改建北京城時,將元大都的南城牆向南移到了今崇文門、前門、宣武門一線,這樣紫禁城就不會太靠近南城牆。

到1420年時,北京城的形狀仍然是一個矩形,雖然它的西北角出現了一個抹角,使這個矩形並不完全方正。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北京城南城牆外人氣漸旺,天壇、先農壇等重要的祭祀建築也在城南郊外。1547年,這是嘉靖皇帝朱厚熜在位的時候,鑑於北方邊警頻傳,蒙古騎兵對北京城產生了很大威脅,朝廷決定修建外城,原本計劃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修築外城,由於財力有限,只完成了南面的外城,本來在城外的天壇、先農壇包入了城內。南外城的修建,使得北京城的形狀,由矩形變成了凸字形。

明清易代,清人對於明朝的都城,並不像明人對待元人的遺產那樣激烈,相反他們對明北京城的外形未做根本性的改變,就連明朝帝王的家紫禁城也未毀棄,抹去門額上的舊字跡,換上新主人的字號,紫禁城又成了清朝帝王的家。

一座紫禁城

《論語》有云:「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古人夜觀天象,發現眾星都圍繞著北極星運行,北極星居於天之中指揮眾星,這種至高無上的地位與雍容居中的氣度,正是帝王的特質。在古人的觀念中,北極星所在的紫微垣,投射到大地上,正是帝王所居的紫禁城。

在所有方位中,中為尊位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戰國時代的荀子說:「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禮也。」朱棣營建紫禁城經過了周密的規劃,紫禁城居於都城之中,乃是一條重要的原則。

明紫禁城是在元大內的遺址上建立的,東西宮牆沿元代之舊,南北宮牆都向南挪移了約五百米,前文提及,與此同時,明北京城的南牆較元大都也向南挪移,這樣避免使紫禁城南的空間顯得逼仄促狹。

永樂時代的紫禁城,位於北京城中部偏南的位置,到嘉靖時代修築南外城後,從午門到永定門的距離約有4600米,從神武門到北城牆的距離約有3000米,紫禁城在北京城的中部偏北、近乎中心的位置,這一格局一直延續到了後世。

朱棣在改建北京城時的一大創舉,是確立了一條貫通全城南北的中軸線。有意思的是,元大都的規劃中軸線與幾何中軸線並不在一條線上,元大都的規劃中軸線後來得到了沿用,成為明清北京城的中軸線,而幾何中軸線則在規劃中軸線的略西邊,即今舊鼓樓大街一線。朱棣將元大都的鐘鼓樓拆毀,在規劃中軸線的北端重新建造了鐘鼓樓,嘉靖時代修築南外城後,其正門永定門則位於這條中軸線的南端。

紫禁城中最重要的建築——前三殿、後兩宮也在這條中軸線上。建築史家於倬雲以音樂為比,生動描述了這條中軸線(括號中的字為編者所加,非原文):

當人們沿中軸線漫步觀賞時,從低沉旋律的大明門(位置在今毛主席紀念堂一帶)到外金水橋豁然開朗時,猶如宮殿建築的序曲;從承天門(今天安門)到午門則成為高昂旋律的第一樂章;從內金水橋到三大殿是樂曲旋律的第二樂章;從乾清門到御花園是樂曲的第三樂章,從玄武門到萬歲山(即景山)則為樂曲的尾聲……紫禁城建築群就是一曲凝固的音樂。

在介紹了紫禁城與北京城的關係後,現在讓我們簡要看看紫禁城的內部。明朝起初定都南京,南京故宮是北京紫禁城的藍本,當我們比較南京故宮與北京紫禁城的平面圖時,就可知道兩者多有相似之處。

橫向來看,紫禁城分為前朝與後寢。前朝為政務區,以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這裡用紫禁城初建成時的宮殿名,今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即「前三殿」為核心,帝王即位、舉行朝會、接見外國使臣、舉行科舉考試等在這一區域。後寢為生活區,以乾清宮、坤寧宮(初建成時無交泰殿)即「後兩宮」為核心,這裡是帝王與家眷共同生活的區域。乾清門前的橫街劃出了前朝與後寢間明確的分界線,臣工與家眷自有不得越界的意識,臣工在線外,活動的空間亦稱外朝,家眷在線內,活動的空間亦稱內廷。

縱向來看,紫禁城可分為東、中、西三路,中路匯集等級最高地位最重的建築,東、西兩路主要建築對稱分布,呈現出符合國人審美的嚴謹布局,烘託出中路建築的隆重。外朝東路以文華殿為核心,外朝西路以武英殿為核心,一如朝堂之上文東武西兩班站立的格局。

如果說外朝以氣勢宏大彰顯國之威嚴,內廷則以緊湊的布局凸顯家的團結。內廷東路以東六宮為核心,內廷西路以西六宮為核心,內廷外東路的寧壽宮區經過乾隆時代的精心營造,是為其退位後準備的太上皇宮殿,內廷外西路的慈寧宮區則是皇太后的起居空間。東六宮及其北的乾東五所,西六宮及其北的乾西五所,環繞在「後兩宮」周圍,有如眾星捧月,一家之內既有秩序又和睦。

紫禁城是由一個個院落組成的,一般說來,主殿居於院落中央,坐北朝南,地位尊貴,東西兩廡,地位次之,庭院可小可大,小者僅容一棵樹與一架鞦韆,大者可稱廣場,將帝王出行的氣派滷簿一字排開。以熟悉的建築語言,創造出令人目眩神迷的千變萬化,紫禁城是一首偉大的建築交響詩。

這首交響詩從1417年開始譜寫,僅僅用了三年時間就完成了。1421年元旦,朱棣在奉天殿受大朝賀,升北京為京師。在朱棣之後,明清兩朝有23位帝王成為紫禁城主人。在時光流轉中,紫禁城內的建築也如人體的新陳代謝一般吐故納新,時至今日,我們看到的紫禁城建築多是清代的作品。

1924年,溥儀被逐出紫禁城後,國民政府成立清室善後委員會,其重要職責是查點清宮文物。1925年9月,清室善後委員會決議組織故宮博物院,當年10月,故宮博物院對公眾開放。昔日的帝王之家成了人民的博物館。

當時在故宮博物院任職的吳景洲,在《故宮五年記》中回憶了開幕當天的情況,「萬人空巷,鹹欲……一窺此數千年神秘之蘊藏,餘適以事入宮略遲,中途車不能行者屢,入門乃與眷屬及三數友人被遮斷於坤寧宮東夾道至兩小時之久始得前進,則開幕典禮已過,乃未得躬與,惟見熙來攘往之盛而已。」彼時開放的院落還很少,到今天故宮的開放面積超過一半。明清兩代任何一位朝廷大員,都不可能像今天的遊客一樣,自由行走在故宮如此眾多的院落中。

72萬平方米的佔地面積,九千多間建築,超過一百八十萬件文物,這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博物之城。

漫步城中,大到城池的整體規劃,小到一座門的名字蘊含的典故,無處不浸潤著深邃博大的中華傳統文化。

六百年,一座城,一場追尋文化的旅程。

相關焦點

  • 一片葉的故事,一座城的理想
    揚州的過去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縮影,而揚州的現在呢?單向空間帶著這樣的好奇於秋色中去往揚州,開啟我們在這座古城的第一場沙龍。在今年 6 月,單向空間與遠洋地產開啟了戰略合作,共同探索對於良好生活的嚮往,陸續在住宅項目上落地單向書房,為社區居民帶來高品質的人文閱讀氛圍。
  • 《娛樂泡泡堂》一座電影,一座城☆衝繩☆
    一切浪漫故事總是要在一個最特別的地點上演,那就是無數人嚮往的衝繩美麗海水族館。海豚騰空而起,曼妙精彩,人景合一。無數情侶漫步其中,仿佛置身於美麗的海洋。初相識的悸動、朦朧仿佛一切都像一場夢。 玻璃以鮮豔的色彩和有味道的質感而聞名,是衝繩的代表性工藝品。據說明治時代開始製造,但真正的琉球玻璃據說始於戰後物品匱乏時代,利用駐留美軍飲用的可樂、啤酒的空瓶,進行有色玻璃的再生產。
  • 《我在故宮六百年》:觀照現實安定人心 打造時代的記憶坐標
    故宮,這個當代中國人對於自我身份和共同歷史的重要認同符號,經歷了六百年煙雲,它是當代中國人回望歷史、暢想未來的文化依託。《我在故宮六百年》聚焦這座古代建築的構成與肌裡,講述故宮匠人們如何一代代傳承技藝,妙手回春展開「歲修保養」,不斷延續著這片古老建築群的生命。
  • 楚喬傳因為一個人放棄一座城是什麼歌 因為一個人歌詞
    因為一個人放棄一座城是什麼歌?相信還有很多小夥伴們還不知道因為一個人放棄一座城是什麼歌,那麼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整理出了一些相關內容,那麼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因為一個人放棄一座城是什麼歌  歌名因為一個人 - 張磊  燕洵繼承定北侯爵位,被幽拘在長安。他忍辱負重,只等著有朝一日時機成熟,報家破人亡之仇。
  • 我有一座城,足以照今昔
    我有一座城,足以照今昔。跟他們相處的四天裡,除了驚訝於他們對愛好的執著,更讓我感動的他們對彼此的守護。一邊是大嬸在剪紙,大叔陪在旁邊。一邊是大叔在做印花,大嬸在旁邊打下手。整個過程靜靜的,無需多言,一切都在多年磨合的默契裡。
  • 《歌唱祖國·一首歌一座城》追尋北京音樂記憶《讓我們蕩起雙槳》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央視網、愛上傳媒、各地IPTV分平臺共同承辦的大型全媒體活動《歌唱祖國·一首歌一座城》,火熱開啟了音樂故事作品展播活動。自9月29日起,大型全媒體活動《歌唱祖國·一首歌一座城》面向全國徵集而來的音樂故事作品陸續在中國IPTV平臺和央視網的《歌唱祖國·一首歌一座城》專區上線。其中,中國IPTV北京分平臺選送的《讓我們蕩起雙槳》引發了全民溫暖記憶。
  • 上海書展|祝勇談《故宮六百年》:它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也講不完
    它太大了,它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也講不完……」8月15日下午,著名作家、紀錄片導演祝勇帶著《故宮六百年》亮相2020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與現場讀者一起探討故宮的魅力,分享這本書的獨到之處。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又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這是全社會關注的一件文化盛事。
  • 蔣蘋|一場雪,愛上一座城
    一場雪,愛上一座城 蔣  蘋 無雪的冬天是寂寞的,就像春季裡沒有風吹來,夏季裡沒有荷盛開。今年的雪在人們一場又一場的企盼中,終於是來了。有人說,愛上一座城,也許是為城裡的一道風景,為一段青梅往事,為一座熟悉的老宅。或許我愛上了這座城,僅僅是因為下了雪……
  • 【片段旅程】鳳凰,一座城的情與詩
    專輯《片段旅程》第31期,公眾號第32篇原創|刊號雲臺花園工作室|策劃葉越|文字《想い出がいっぱい(滿是回憶)》by
  • 從故宮六百年讀懂人生
    徐晗溪翻拍自《大故宮六百年風雲史》閻崇年在海口接受專訪。 徐晗溪 攝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一座紫禁城,半部中國史」。作為中國歷史上明清兩代的皇宮,故宮(紫禁城)是中國千年典章文物的結晶和五千年中華民族多民族文化融合的見證,擁有無與倫比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 生生不息的文化瑰寶觀「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_文化...
    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推動社會經濟協調發展,這也是推動文化強國戰略更好落地的重要保障。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也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在故宮博物院組織的一系列紀念活動中,講述紫禁城建築的展覽「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吸引了許多觀眾。
  • 《一本書一座城Ⅱ》今晚首播,深度展現「一帶一路」上的文化之旅
    在新一季的《一本書一座城》中,攝製組沿著古絲綢之路,選擇了西安、銀川、烏魯木齊、福州、聖彼得堡、伊斯坦堡,布拉格、羅馬八座城市,通過這八座城市中的經典作品以及鮮活的人物故事,展示城市的文化基因,透視新絲路上古老文明的前世今生。
  •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大展今拉開帷幕 深宮漆紗兩百年來首次展出
    透過展櫃玻璃窗,與康熙時的脊獸對望;一隻小巧的金甌永固杯,通體布滿金花,無聲訴說著對家國的美好祈願;尚未開放的符望閣亮出一片漆紗,故宮博物院的文物修復師們仍在默默努力,希望尋回百年前的工藝……今天起,《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拉開帷幕,觀眾登午門城樓,回眸600年。
  •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大展今拉開帷幕,深宮漆紗兩百年來首次展出
    北京日報客戶端9月10日消息,透過展櫃玻璃窗,與康熙時的脊獸對望;一隻小巧的金甌永固杯,通體布滿金花,無聲訴說著對家國的美好祈願;尚未開放的符望閣亮出一片漆紗,故宮博物院的文物修復師們仍在默默努力,希望尋回百年前的工藝……今天起,《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拉開帷幕,觀眾登午門城樓,回眸600年。
  • 華僑城·與城共繁榮 中山歡樂海岸首作震撼面世
    什麼是華僑城生活?在中山,「優質生活創想家」華僑城即將開啟一場關於優質生活的創想之旅。12月25日,中山華僑城歡樂海岸(以下簡稱中山歡樂海岸)項目首作,「華僑城·城市展廳」正式對外開放,第一次在中山以實體形式展現華僑城對在地文化、生活藝術方面的創新和實踐,華僑城的優質生活創想邁出了全新的,實質性的一步。
  • 快樂奇蹟:愛上一座城
    愛上一座城看著這個題目,忽然覺得自己好花心。我何止愛過一座城,這些年,我到過許多的城市,當那些城市裡布滿我深深淺淺的足跡,我就開始愛上那裡。現在,就給你講講我愛過的那些城吧!我的心裡有座城,不大不小卻布滿溫情。沒有雜亂的市場,沒有眾多的居民,處處都是美好和純淨,天真和真誠。城裡有我成長的快樂和歡欣。
  • 小丫涮 溫暖一座城—老北京涮鍋
    在鄭州,對於冬天的體會,是城市心跳最直接的表達;人們在尋求暖意的同時,身體更加傾向對味蕾的滿足;對於一個上千萬人口的城市而言,渴望開啟取暖的旅程,「涮食」的含義就顯得尤為重要。冷和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內和外拼接出生活的含義;「造物無言卻有情,每於寒盡覺春生」,走近老北京、明識小丫涮、溫暖一座城。慢步輕聲,緩緩走入這棟中國風和現代化相結合的建築中。在這裡,別樣的分區設計,類似小四合院的大廳,格調布局錯落雅致,暖暖的色調和精緻的吊燈、瀰漫著濃鬱民俗風情的壁畫,古樸與時尚的碰撞,透露出老北京的氣息,如同歸家的溫馨。
  • 《我在故宮六百年》開播,600年故宮背後有這些故事
    (《我在故宮六百年》製作團隊供圖)故宮跨年,一跨就是「六百年」。從2020年12月31日到2021年1月2日,紀念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的三集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晚間黃金檔與觀眾如約見面。作為《我在故宮修文物》姊妹篇,《我在故宮六百年》依舊聚焦故宮裡的人和物。這一次,主角是古建築,還有故宮古建的守護人。
  • 「一本書一座城」之《羅馬:永恆之城》
    後搜索發現這是第2季的第二集,第2季首播於2017年5月8日,第一集是《羅馬:永恆之城》。第2季定位為一次新時代絲綢之路的文化之旅,全片共8集,每集30分鐘。 《一本書一座城》是浙江衛視主持人李晗擔任製片人兼主持人的首檔城市文化紀錄片,以一本書為視角切入城市,講述這座城市的歷史、人文、風俗等。節目融合中西文化,影像唯美、情感細膩、風格清新,每一集根據作品本身的境界和城市自身的氣質形成獨有風格,第一季(八集)行走八座城市,閱讀八部作品。
  • 綜藝奇妙之城播出時間,奇妙之城在哪看,肖戰許魏洲吳磊來了
    這檔節目主要講述的是明星嘉賓們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穿梭不同城市,和觀眾們一起重新認識克拉瑪依、重慶、貴陽、西安、廈門、青島這六座城市的自然之奇、人文之妙!節目也發布了一些先導片的預告,從預告裡面可以了解到節目將會充分展現城市的魅力所在,歷史文化、街頭小巷、自然風景、飲食文化等等,九妹簡直迫不及待想要看到正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