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祥與西北軍的五虎將(一)

2021-03-05 走近五大道

在中國近代史民國史中,馮玉祥是一位響噹噹的軍政人物,他從軍於清末,入民國後在直系軍閥曹錕部屬下,屢經沙場表現不俗。雖在直系內部受吳佩孚排擠,但有曹錕重用提拔也屢屢高升,由混成第十六旅旅長升至第十一師師長,陝西督軍,至1924年馮玉祥在第二次直奉大戰發動北京政變前已是掌管一省軍政的「諸侯」。

    國民軍總司令馮玉祥

推翻曹錕政權後在奉系強勢下馮玉祥被迫退出京師華北地盤,轉而經營陝甘寧西北諸省,世稱西北軍。

 山東泰山馮玉祥墓

西北軍,1926年9月17日在五原會師,先是冠名國民軍聯軍,1927年正式編入蔣介石的北伐軍系列,稱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馮玉祥司令部設於西安。此時西北軍兵力已達25萬人,後擴大至40萬之眾,控制山東,河南,陝西,甘肅,寧夏,青海諸省,與蔣系形成南北兩大軍事主力,蔣系軍力50萬之眾,蔣馮近百萬軍以相抗衡。北伐勝利後,國民黨軍縮編,在蔣介石設法削弱下馮玉祥國民軍減至22萬人,將至一半。蔣馮矛盾激化,實由裁軍起,爆發了蔣,馮,閻中原大戰。由於張學良揮師入關支持蔣介石,導致國民軍失敗馮玉祥下野,被閻錫山軟禁,加之馮玉祥的部下韓復,石友三等被收買投蔣,西北軍從此瓦解,四分五裂。馮玉祥的親近愛將多數掛以虛職,無軍權,終至瓦解,有實權的全部歸順於蔣介石成為了旁系。

在馮玉祥的戎馬一生中,從前期創業到做大做強西北軍,以下五位被稱為西北軍五虎將:李鳴鐘,張之江,鹿鍾麟,宋哲元,劉鬱芬。

西北軍五虎將之首位:李鳴鐘(曾任綏遠督辦,第二集團軍方面軍總指揮,國民黨執行委員,編遣主任。

李鳴鐘(1886-卒年不詳)河南沈丘人,投入清軍第六鎮當兵,在馮玉祥提拔下歷任班長,排長,連長,1913年馮玉祥任營長時李鳴鐘任排長,八年後1921年已當上旅長,鎮守使,進入高級軍官之列,討伐過護國軍,平定過張勳復闢和對湖南的開戰,是馮玉祥的左膀右臂。1924年隨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李鳴鐘任國民一軍師長,旋任綏遠都統,西路軍總指揮、京師警備總司令各職,並參加北伐,曾隨馮玉祥訪問蘇聯。北伐後因病任閒職負責編遣國民軍任主任。馮玉祥失勢後李鳴鐘遂隱退,李鳴鐘在天津法租界花園路有洋樓一所,和西北軍將領吉鴻昌的住宅是比鄰。又是河南老鄉。據資料顯示李鳴鐘病逝上海,時間不詳。

李鳴鐘舊宅:天津花園路(舊法租界)曾任綏遠都統督辦,馮玉祥五虎將之首位(1886一1949) 

張之江(1882-1966)河北鹽山縣人,1903年從軍時在第一混成協騎兵部隊,隨東三省總督徐世昌出徵,由排長調入第二十鎮(師)結識馮玉祥,進入馮玉祥的陸軍十六混成旅,自此成為馮玉祥的心腹,經十餘年南徵北戰,1924年升至察哈爾都統,成為北洋政府時期省級軍政高官。張之江另一驚人之舉:參與策劃並實施了在廊坊槍殺北洋政要徐樹錚,據史料記載實在馮玉祥授意下而為。張的舉動雖然驚動北洋政府,但段祺瑞在當時只能打碎牙咽肚裡,沒了軍權一切免談。張之江1926年出任過西北邊防督辦一職,正是徐樹錚生前擔任之職。張之江是馮玉祥最親近之人,還曾於4月15日成為更名「西北軍」的總司令。後台老板仍是馮玉祥,東路軍總司令鹿鍾麟,西路軍總司令宋哲元。國民軍參加國民革命軍編為第二集團軍後,馮玉祥復出出任總司令,實控西北軍。

張之江:曾任西北邊防軍督辦,西北軍代總司令,中央國術館館長

民國時期北洋政府開始,各路軍閥一遇政治不利,即可暫避風頭下野。待時有好轉又登臺復職,以段祺瑞,馮玉祥,閻錫山,蔣介石等從政生涯可窺,如出一轍。

北伐勝利後,蔣介石與馮玉祥爭權奪勢,蔣馮大戰以馮敗告終,馮玉祥下野失勢後張之江隨其隱退軍界,1932年任中央國術館館長,二級上將。新中國成立後張之江任第二屆全國政協特邀委員,民革委員,1966年病逝北京,作為民國一代名人,於國於民有過一定貢獻,他是馮玉祥最貼心的戰將,敢作敢為,審時度勢,保晚節。

張之江:馮玉祥五虎將之一。民國二級上將。新中國政協特邀委員。(1882一1966)民革中央委員

    

     李鳴鐘與張之江作為西北軍五虎將,在馮玉祥指揮下對西北軍壯大發展功不可沒,在主政西北諸省中有所建設,有別於北洋前任。

作者:李福林(鉤沉)

編輯:李晴川

圖文排版:南柒

相關焦點

  • 盤點馮玉祥將軍的五虎十三太保,最後結局大不相同
    文/王國棟 很久以前,小編就寫過關於馮玉祥西北軍十三太保的文章,有很多歷史愛好者提問:馮玉祥西北軍有五虎十三太保之說,這些稱號是怎麼來的?依據是什麼?小編根據自己查找到的相關資料,和大家分享一下這個話題。
  • 中原大戰五指計劃,馮玉祥剛愎自用,晉軍眾將為何卻敢怒不敢言?
    中原大戰中期,蔣介石集結重兵準備在津浦線發起反攻,而負責津浦線戰局的晉軍則因為內部鬥爭而後繼無力,只好尋求馮玉祥西北軍的幫助。在張樾亭以及汪精衛等人勸說之下,原本因為後勤補給等問題對閻錫山頗有微詞的馮玉祥終於同意出兵相助,隨後馮玉祥制定了一份以徐州為目標的計劃。
  • 中原大戰和平談判,蔣介石有意寬大處理,為何卻意外吞併西北軍?
    按照蔣介石的預定計劃,只要馮玉祥宣布下野,再進一步壓縮西北軍的編制,同時通過內部分化的手段從內部瓦解西北軍,便可以解決西北軍之患。但是鹿鍾麟卻提出,西北軍可以接受中央軍的收編,不過需要蔣介石答應三個條件,首先馮玉祥不能下野,其次將豫西和陝甘兩省交給西北軍駐守。
  • 中原大戰蔣介石之怒,西北軍裝備簡陋,中央軍為何卻屢戰屢敗?
    但是因為馮玉祥西北軍主力部隊的逐漸抵達,這種僵持的局面很快便被打破,前線中央軍也陷入了揮之不去的噩夢之中。即便是馮玉祥麾下的嫡系部隊,在作戰時也只有一卷夾著鐵鍬和大刀的棉被傍身,至於機槍和火炮等重火力裝備在西北軍中更是猶如鳳毛麟角一般。然而西北軍的驍勇善戰卻遠非晉軍和中央軍可比,西北軍的大刀夜襲更是令中央軍引以為傲的堅固工事徹底失去了作用。
  • 中原大戰蔣介石謀略,桂系淪為犧牲品,馮玉祥為何卻作繭自縛?
    結果沒想到蔣介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解決了桂系,這讓馮玉祥的待價而沽成為了一個笑話,馮玉祥雖發了一個姍姍來遲的反桂通電,蔣介石卻已經不願意兌現條件。馮玉祥對此十分氣惱,但是西北軍由於控制著西北數省,戰線綿延數千裡,短時間內根本無法集中,因此馮玉祥下令收縮防線,準備集中兵力對蔣介石開戰。
  • 「叛變如吃飯」的愛國將領:馮玉祥
    毛澤東送了輓聯,周恩來致悼詞,高度評價了馮玉祥為實現民主的新中國所做的努力。1953年,根據馮玉祥生前的願望,將他的遺骨安葬在泰山,由毛澤東主席親自選址,葬於山東省泰安市泰山西麓。安葬儀式上,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國家領導人題寫了輓聯,郭沫若題墓壁"馮玉祥先生之墓";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在悼念馮玉祥將軍時稱:忠貞愛國、不斷追求進步的精神和歷史功績將永生在中國人民心中。
  • 馮玉祥昔日小弟韓復榘,主政山東七年,最後被軍事審判,原因複雜
    韓復榘就已經被提拔為三團一營營長,由於勇猛善戰他和其他十二個營級軍官被稱為馮玉祥的十三太保。隨後馮玉祥的西北軍軍事實力不斷壯大,韓復榘的官職也不斷提升,1928年擔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暫編第一師師長、第二十師師長同年底任命為河南省主席。
  • 「變色龍」石友三,西北軍一員悍將,最後為什麼落下被活埋的下場
    石友三是西北軍一員悍將,馮玉祥將軍麾下的「十三太保」之一。做事向來都是率性而為,從不看結果,只需活在當下。他一生反覆無常,追隨過馮煥章,背叛過西北軍。上梁不正下梁歪,他學到了馮玉祥的形,沒學到馮將軍的魂。二人都具有「倒戈將軍」之「美譽」,結局截然不同。
  • 馮玉祥和蔣介石的恩恩怨怨,從拜把兄弟到決裂,究竟經歷了什麼?
    蔣介石有一個特點,喜歡拜把子,他和馮玉祥也是結拜兄弟。倆人交往幾十年,蔣介石在馮玉祥眼裡是什麼樣的呢?1948年初由馮玉祥口述,夫人李德全筆錄,前後用兩個月的時間寫出了《我所認識的蔣介石》一書,1949年3月出版。書裡面馮玉祥對蔣介石表現了很大的義憤和不滿,意味著兩個人關係的徹底決裂。
  • 馮鞏,馮國璋,馮玉祥什麼關係?原來馮鞏家庭背景如此顯赫
    馮國璋打仗是一把好手,帶領直系軍閥擊敗了各路對手,但對於治國卻沒有好法子。在馮國璋和段祺瑞,王士珍組成的「龍虎狗」北洋三傑中,被稱為狗。馮玉祥的名氣不如馮國璋,因為馮國璋當總統時,馮玉祥還只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將領。 後來張勳復闢,馮玉祥當作急先鋒,反對復闢醜聞,才漸漸崛起。
  • 民國初年軍閥紛爭,馮玉祥實力最強,蔣介石為何卻認為最易對付?
    馮玉祥如此痛快的接受封賞,就連蔣介石都深感意外,因此蔣介石開始對馮玉祥大加拉攏,直接邀請馮玉祥到湯山的溫泉別墅「陶廬」做客。在國軍編遣的問題上,馮玉祥以軍政部部長的身份拿出了一份令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方案,在該方案中馮玉祥麾下西北軍直接成了最大的得利者。眼看眾人一片譁然,馮玉祥這才意識到事情好像沒有自己想的那麼簡單,於是趕緊對編遣方案進行修改。
  • 中原大戰亳州之困,前線西北軍旗開得勝,馮玉祥為何卻勒令撤退?
    中原大戰初期,由於馮玉祥西北軍駐紮區域普遍離前線戰場較遠,因此馮玉祥和閻錫山商議,電令石友三、孫殿英等雜牌軍率先發起進攻,為主力集結爭取時間。然而在蔣介石「銀彈外交」的攻勢之下,前線的雜牌部隊很快便大敗而歸,其中孫殿英所部退守亳州,開始頻繁的和蔣介石一方進行交涉。
  • 張作霖的五虎將最終結果怎樣?
    張作霖從綠林響馬到執掌東北自成一系,再到入主北京成為北洋政府最後一位實際掌權者(自封陸海空軍大元帥,棄用總統頭銜),與他有一雙識人的慧眼有分不開的關係。以張作霖手下的猛將為例,他與同時期的老蔣一樣,手底下有五大猛將,人送外號「五虎將」。張作霖的「五虎將」分別為:姜登選、郭松齡、李景林、張宗昌、韓麟春。
  • 西安事變後傳:東北軍、西北軍的結局
    他和楊虎城於1936年12月12日實行兵諫,將蔣介石軟禁,也將隨同蔣介石一起來到西安的幾十名中央大員一起軟禁。但後來,他又決定放回蔣介石。這架飛機先飛到洛陽,在洛陽停一晚,然後飛往南京。飛機停歇洛陽時,有相關人員打電話到南京,告知何應欽,蔣介石會在第二天回來。何應欽時任軍政部長,是當時的三號人物,一號是蔣介石,二號是此時還在西安被軟禁的陳誠。這一天,何應欽和馮玉祥、孔祥熙等南京軍政要員,在民國元老李烈鈞家中聚會,突然聽到這個消息,群情振奮,舉杯相慶,連平時不喝酒的馮玉祥,也破例幹了—杯。
  • 他出身西北軍,參加紅軍後任團長,按級別至少上將,因一事未授銜
    2020-12-21 16:45:11 來源: 谷盟 舉報   他出身西北軍
  • 老照片裡的故事:馮玉祥帶兵驅離溥儀現場照片再現,故宮從此再無皇帝
    若涉版權問題,除向原作者表示謙意外,本微信公眾號接到舉報後,將刪除涉及版權的相關內容。雖然網際網路提供了信息互享,但本微信號鼓勵和支持原創作品。如若轉發本微信號的原創文章,請在下方留言以開通白名單。《鐵軍文化(微信公眾號)》轉自《天下趣聞(微信公眾號)》。
  • 抗戰勝利兩個月,只見西北軍晉綏軍與八路搶地盤,中央軍在忙什麼
    晉綏軍、西北軍相繼跳出,搶奪勝利果實同年9月,閻錫山的晉綏軍第一個跳了出來,共5個師1萬6千人開進了上黨地區,佔領了長治、長子、屯留、壺關、潞城、襄垣等6城。其中的潞城、襄垣已經被八路軍收復,長治等4城也都在八路軍的包圍之中。
  • 他是西北五虎將之一,寧背罵名當場處決5000俘虜,事後證明其英明
    一、從小就有凌雲壯志的他,終於得以重用成為五虎上將 實際上這位將軍名字叫做宋哲元,1885年宋哲元出生於山東,從小宋哲元就出生在一個戰亂的年間。 當時他進入了馮玉祥的隊伍,馮玉祥是一個非常喜歡人才之人,他選拔人才的方式不拘一格,並不看重文化,也並不看重履歷,只要你有能力便可以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