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被校園貸毀了的學生不再少數。
北京某高校大三學生範澤一被發現留下遺書溺亡。在他離世時,父母還在他手機上不斷收威脅恐嚇他還款的信息。
範澤就是由於陷入了高額的校園貸,最後無力償還。在他生前從2016年開始就從某借貸平臺借了1500元,就是因為這1500開啟了校園貸款之路。隨後在多個平臺借款,最終無力償還,留下遺書出走選擇自殺。
在遺書中,稱自己「一步錯、步步錯」,並且說「我的心已經承受不住」。父母得知自己的孩子最終因為校園貸而走上了不歸路,幾度崩潰。
至今,非法校園貸引發的惡性事件已不止一例。
某大學生小鄭因為迷上了網絡賭球,先後通過某借貸平臺共計借款6萬塊錢,這筆錢利滾利,慢慢地小鄭就無力還款了。
在走投無路之下,小鄭偷偷用同學的身份信息去貸款還債。先後用28名同學的身份證借錢,最終欠款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變成了60多萬元。不僅要償還巨額貸款的壓力,還要面臨來自同學的謾罵和責怪,在種種壓力之下,他最終選擇以自殺來逃避。
我國目前市面上的貸款機構仍然存在「暴力催收」、「高利放貸」等情況,打著低利息等幌子,吸引學生「下水」。而大學生由於無固定收入來源,而學費、食宿費用等支出較多,由於大學生的好奇心強,消費欲望強,並且具有超前的消費意識。所以很容易陷入到「校園貸」的陷阱當中。
02
我曾經接觸過一位深陷校園貸,最後被迫退學的女生。她父母都是普通的打工族,雖然家庭不是特別富裕,但從來也沒虧待過這個女兒,每個月給孩子的生活費也都在1500元左右。只要不亂花,1500元一個月也足夠了。
但因為這位女生的室友們家庭條件都很優越,用的穿的都是名牌。父母給的生活費吃穿是足夠了,但是想要過得奢侈些是遠遠不夠的。在自尊心的作祟下,她從某借貸平臺借了1000塊錢買了一件名牌衣服。也就是這件衣服讓她的虛榮心得到了很大的滿足。從此開始從各個平臺借款買名牌包,名牌衣服。
因為自己的愛慕虛榮,再加上借貸平臺的借款都是高額利息,由於利滾利,導致自己在大學三年裡欠款接近30萬元。最後事情在學校鬧得沸沸揚揚,也被學校退學,父母為了填補這筆「窟窿」,把自己多年積攢的血汗錢都拿了出來。
這件事情真的很讓人痛心,這位女生原本很優秀,高考後考進了北方某985大學。如果按照正常的人生軌跡,大學畢業後會有一份體面的工作。而現在呢?由於校園貸自己不僅毀了自己的學業和前途,還把父母多年積累的金錢揮霍一空。
其實很多女生深陷校園貸,欠下巨額貸款。最開始無非就是因為想買一個口紅,一個包包,最終欲望越來越大,就開始向越來越多的借貸平臺借款,當自身實力不足以匹配自己欲望時,自己的人生離「崩潰翻船」也就不遠了。
關於校園貸,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校園貸」很少發生在男生身上,深受其害的總是女生。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
原因一:女生的虛榮心強,很容易形成攀比
一般來說,女生對於物質要求更高。在初高中的時候,由於我們大部分心思和精力都在學習上,而且學校都是要求穿校服,對於吃穿用度方面不是特別在意。而且學生之間都是來自同一個地方,家境差異並不大。
但是到了大學,同學都是來自全國各地不同的地方。家境相差很大,所以無論是在生活方面還是消費方面都有不少的差距。所以那些家境不太好的女生就容易出現虛榮心作怪,攀比的心理。
自己的實力又不足以支撐自己的消費欲望那怎麼辦呢?就只能從這些借貸平臺著手。借貸平臺高額的利息,最終利滾利,導致欠下巨額貸款。
原因二:女性在金錢方面的思維很簡單
從思維方式來說,女性思維更加感性,思維相對簡單。很容易衝動消費,當時想著自己的錢不夠先從借貸平臺借過來再說卻沒想過這個錢自己有沒有實力還得上。再加上那些放貸人的哄騙,承諾有錢後再償還。所以這些女生也很難經受住誘惑,也就很容易上當受騙。男生相對於在這方面就更理智一些,並且消費欲望相對來說也低很多。所以一般陷入校園貸的基本上都是女生。
那為何陷入校園貸的學生都不會向父母學校求助呢?
大部分陷入校園貸的學生都不會主動向父母求助,最終自己無力承擔貸款機構暴力催收,威脅等行為,選擇絕望自殺。
因為他們都知道自己陷入校園貸是自己的錯,也不想讓父母為自己承擔如此大的壓力。自己的家庭也不是非常富裕的家庭,父母賺錢都很不容易。
所以基本上都是自己做兼職賺錢想償還欠下的貸款,但無奈因為貸款數額太龐大,即使自己做再多的兼職也沒辦法償還,最後只能帶著愧疚選擇自殺。
國家為了遏制不良「校園貸」侵害廣大學生,也先後出臺了相關措施。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網貸整治工作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款規範化管理的通知》等文件,明確禁止網際網路借貸平臺以任何形式向大學生放貸。也希望同學們在面對違法侵害時,也採取法律措施保護自己。最後也希望同學們一定要理性消費,遠離借貸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