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的滇南,陽光徇爛卻暖意盈盈。
和煦的春風,吹綠了滿山的精靈;
蜿蜒的山路,卻不知通向之景象。
——題記
還未到採茶時,無論是路上還是村寨中都顯得冷冷清清。
偶見農人背著簍,悠閒走在田間地頭。
看到來人,揚起頭微笑一下算是打了招呼。
靠近村寨,遠遠看到幾個黑點在移動,靠近了才發現是寨子裡,不知誰家放養的家豬。
即使靠的很近,它們依舊不急不緩,晃動著肥碩的身體悠閒踱步。
前方的路需要徒步了,一伙人紛紛輕裝,好走路。穿過黃灰塵四起的小樹林,是個大下坡,原以為下完坡就能看到古茶林了,但並沒有。
下完坡,一條小河靜靜的流淌,聽帶路的朋友說河裡還有小魚小蝦。
跨過小河,往另一邊走,踏過阡陌,才是往山上走。
阡陌邊有不知名的小花含苞待放,微風拂過輕晃,仿佛在問好,又似和身旁的同伴竊竊私語「怎麼會有這麼多陌生人出現?」
越往山裡走,樹木越發高壯密集,頭頂的陽光只露幾縷,涼絲絲中帶點光圈的美。
眼前出現了一棵棵粗壯的古茶樹,高的有3、4米,矮的也有2米左右,人站在下面完全可以仰著頭。
茶樹按照自己的意願或筆直、或彎曲或筆直加彎曲,各自成形。油綠的葉子長勢喜人,因為時間未到,大多樹梢還未發出新芽葉。其中一棵和其它隔得甚遠,主幹一個人合圍較為困難,樹冠繁盛,孤傲如王。
正當我們興致勃勃打量的期間,遠處幾聲清脆鳥鳴傳來,令寂靜的山林多了一分熱鬧。
同行的夥伴在一棵高大的樹上發現了鳥巢,許是激發了小時候掏鳥蛋的頑皮,一個勁的想要爬上樹去,奈何那棵樹光滑得可以媲美人的臉蛋,試了幾次不成功方才作罷,真是頑皮。
(圖片源於網絡)
大家紛紛笑他,他辯駁道「我就是想研究下是什麼鳥在這裡做巢」,「不不不,你只是眼饞那窩鳥蛋。」
許是鳥媽媽感受到自己的孩子被壞人惦記,從遠方飛回,一直未離開鳥巢。
繼續去看別的茶樹生長情況,發現有不知名的大樹腐壞後,倒在茶樹周圍,繼續守護這片林地。
不覺間,就到了離開茶林的時間了,大家依依不捨的下山,此時山風四起,樹林譁譁作響,似乎在和我們說再見。
大家慢慢的在阡陌行走,或許留下了我們的足跡,但很快就會消散。
年末的滇南,陰冷的日子一過,陽光灑滿庭院;陽光熱烈的日子,曬久了後背也會發熱。就著陽光喝茶,暖暖的,香香甜甜。
古樹曬紅,滇紅界的後起之秀,雖早有耳聞,但還未真正喝過。暖和的午後,掌柜拿著一個巴掌大小的茶餅來到桌邊,說「今天喝喝這個古樹曬紅。」我一看那茶,小巧得不可思議,便問「多少克啊這茶?」「100克。」
「哇,這麼小巧竟然有100克。喝喝看吧。」
滇紅的投茶量通常是5克,隨即拿出茶針撬取5克。
茶餅小巧渾圓,芽葉秀挺,金色茶芽滿批,輕嗅間茶香輕揚。
以175毫升蓋碗衝泡,初始用85℃水溫潤茶,往後逐漸增加水溫衝泡,方能更好品茗。
茶湯金黃通透,絲絲熱氣中有著花蜜香麥芽糖的清新甜香;入口,清爽甜柔的茶湯攜裹著甜淳,蜿蜒於口腔,所到之處甜香徐徐如三月春風;茶湯的甜加之綿綿而來的回甘,整個口腔中都是鮮爽甜潤。
因茶菁採用陽光晾曬自然乾燥,所以茶湯飲後沒有任何燥感,相反是清潤涼甜。
飲著茶,仿若回到那日的山中,聽風、觀鳥、看樹,輕鬆怡然。
陌上小花悄然開放,深山清脆鳥鳴,桌上茶香嫋嫋;放下繁重的雜事,喝杯熱茶,緩緩走~
圖片|1、2、4、5、6南茗佳人,3網絡
關注這個號的你,可以說是很有品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