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留學生浴室洗澡你有資格嗎?12月23日,在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女學生進留學生浴室洗澡, 遭到行政老師的怒斥:你自己有沒有這個資格進去!疑似留學生張貼信息不願意國內女學生進留學生浴室洗澡,學生向行政老師解釋:「我們有特殊情況。」行政老師:「我管不著你們什麼情況,我只管我們的留學生。」
一直以來,各大學對留學生的非國民待遇,都嚴重影響著大學生們的自信,處處高於同學的留學生待遇,其實容易讓中國大學生產生「身份自卑」,要知道,大學在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至關重要,這樣被貶低和被歧視,就會激起很多人想努力進入那個階層的動力——努力地成為外國人,就是高於中國人的階層?
直到今天,我們對自己的學生和留學生還有區別對待。資源緊張不是優待留學生的藉口。如果資源達不到人人都能有單獨浴室,也應該按照學歷或者收費區別對待,比如博士生可以入住單獨浴室的房間。比如單獨浴室的房間收費高一些,可以自由選擇。
無論如何,不應該留學生優先享用更好的條件。長期以來,我們都有資源優待外國人的習慣,好像面子比裡子重要,這個習慣到今天仍然不改,是自輕自賤積重難返嗎?「以人為本」是以每個人為「本」,而不是以留學生為「本」。全國絕大多數學校,都會將「以人為本」作為理念,懸掛或張貼在一些顯眼處。但說起容易做起難,比如這一件事情,按照女生的說法,「開通留學生浴室權限」就是「以人為本」,而行政老師的說法就是屬於單純的「以留學生為本」。
教育部早就要求高校要對留學生進行趨同化管理,即對國內學生和留學生一視同仁,不能對留學生特殊化。可為何學校還採取這種差別化對待的方式呢?在今天來看,這樣的行為是嚴重傷害百姓感情的。你是中國人的大學,你花的是百姓的錢,自己的學生連個獨立浴室都沒有,你給留學生弄個「單間」合適嗎?
給予留學生住宿方面的優待,可以說是很多高校都有的做法,基於當前辦學的實際,要做到完全一視同仁還存在現實難題,高校難以做到給每個學生配備單間或者雙人間宿舍。但是,應該儘可能地消除可以消除的差別化措施,而不是繼續保留。只有平等對待所有學生,才能構建多元校園文化。
個人認為,這個事,說大不大,但也說小不小。涉事老師的問題不在態度,而在其內心,光批評教育恐是不夠的,還應加大懲處力度!而且有必要以此為鑑,整頓學校這股崇洋媚外之不正風氣!為人師表,我覺得最基本的說話方式也要會說,不然會誤人子弟。這些人肯定是喜歡崇洋媚外的,有些人跪久了都不會站起來了。大家都是人,不要誰看不起誰。不能用就好好說,沒必要說這麼傷人的話。
都說留學生樓的條件好。我也曾去過一些大學,就單純從衛生間設施來看,留學生樓不論是硬體,還是衛生打掃上,都比普通樓好。很有可能,留學生樓的行政老師平時就被人「高看一眼」,或許待遇也要比普通行政老師高一些。那麼這些好處都來源於「留學生」的光環。所以這位行政老師不知不覺中,也會流露出留學生就是比你們這些內地學生要優越的態度。
在我看來,本國資源應該優先惠及自己的公民。原先好品質的商品,只供出口。這種做法已經被詬病了。我們需要改變過去的舊思維,「對外友好,不是對外無底線的好」。國家也好,高校也好,你首先服務的是國人。我們是要樹立良好的國家形象,不是通過給予外國人「特權」來實現的。這樣的方式只能是讓外國人認不清自己,更加傲慢偏見。總是發生的外國人在國內辱罵,羞辱國人的例子已經驗證。
如果是發生在一般的學校,可能也不會引起如此多的討論和重視,但發生在政法大學,一個差不多中國法律屆的最高學府,還是很值得深思的!高等法律學府中的老師尚且有此歧視和偏見,如何能確保教出的學生能真正理解和運用法律?為人師者,可做此表率?留學生比內地生優在哪,特權在哪?憑什麼洗個澡,還得用請願書?這還只是港澳留學生,如果是外國留學生呢,按這個老師的意思,是不是內地學生連跟人說個話都不配?
大學,是教書育人的地方,是給年輕人做價值觀建設的關鍵場所,所以更應該端正自己的管理理念和態度,大學門口的石獅子是站著的,而不是跪著的,為什麼這個行政大媽的思想還沒有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