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常備菜大半年以來,我最有心得的,就是食物的保鮮方法。
要想每天都好好做飯,一個整潔有序的冰箱,絕對是必要條件。
打開冰箱至少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自己都有什麼食材、可以怎麼搭配。這樣每天才能更清晰地規劃自己要吃什麼、怎麼煮。
要想冰箱井井有條,各種保鮮工具是必須用上的。做常備菜最忌諱的,就是把食材一通亂塞進冰箱,不僅會造成混亂,更會大大縮短食物的保鮮時間。
所以,千萬不要覺得保鮮工具是多此一舉的東西,它們絕對是能幫助你好好做飯的利器。
從保鮮袋、保鮮盒、保鮮蓋……我們嘗試過幾乎所有主流非主流的保鮮工具,才總結出了我們覺得最好用的幾種。
今天我會分享 3 種我們最喜歡保鮮工具,來吧~和我們一起,做食物收納的「強迫症患者」。
01
家用塑膠袋封口器
封口器的使用,是針對零食、鹽、糖等包裝食品而言的。
就以薯片為例,如果買了大袋薯片,開袋後又吃不完,儲存就成了難題。如果沒有密封好,薯片受潮了就不好吃了。
其它的包裝食品,也是這個問題。
解決的方法有幾種,但都存在弊端。我嘗試過的方法,一個是用食品密封夾夾住,但是總是存在夾不緊的問題,密封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家裡備著那麼多密封夾,收納也讓人頭疼。
我還嘗試過把這些開了封卻沒用完的食物裝進保鮮袋裡,確實有一部分食材適合這樣的做法,但像是薯片這樣的零食,每次都要消耗一個保鮮袋,總覺得有些浪費……
針對這些食物的儲存,我認為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封口器。
如果你還不了解封口器,它是一個小工具,利用發熱絲可以瞬間達到高溫,把已經開封的食品袋重新封口。
這樣一來,既可以保證密封性,又不用浪費新的保鮮袋。
市面上的封口器其實有很多,從十幾元到上百元的都有。封口器的質量也各有不同,如果買到了封口效果不太理想的,保鮮效果可能還不如封口夾。
我自己也用過好幾款封口器,從家居雜貨店隨便淘的幾塊錢的,到專業品牌的上百元的封口器。覺得最好用的,是今天準備給大家推薦的這一款。
我最喜歡的這款封口器,首先是可以迅速發熱的核芯(很多牌子的封口器都需要事先預熱,比較麻煩)。
他們家的這款核芯,即開即熱,瞬間就能達到封口溫度,速戰速決,封口效率和效果都很好。
最讓我喜歡的,是這臺封口器的封口間距,能達到3.5mm,是專業家用封口器的標準。
3.5mm是什麼概念?就是常見的麵粉袋、米袋這樣比較厚的包裝,這個封口器也能封緊,無壓力。
更貼心的是,封口器本身的設置就是分為3檔間距的,用的時候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選擇檔位,不用擔心封過了頭。
還值得一說的,是這個小工具還帶開口刀設計,是比較鋒利的,很好打開,一旋一划就能輕鬆開口了。
封口和開口都是同一個工具,省事!
02
加厚密封保鮮袋
做常備菜食譜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要問我們在這過程裡用到最多的食物儲存工具,絕對是這款保鮮袋。
相對於封口器來說,保鮮袋更適用於烹飪食材的處理。肉類、蔬菜類的食物,從菜市買回來就是不帶密封包裝的,要想好好儲存,就需要這樣的保鮮袋。
也許很多同學對保鮮袋的理解,還停留在超市賣的一卷一卷的那種薄薄的透明塑膠袋。但我要說,一旦試過這種加厚密封的袋子,那種保鮮袋就會被淘汰了。
我們用的這一款是日本品牌和匠的,首先最讓人放心的是材質,LDPE材質,材料安全、透氣性強,很適合存放食物。
而這種保鮮袋,和我們慣常理解的保鮮袋最大的不同,就是加厚、帶密封鎖鏈。這樣一來,食物儲存的時間能被大大拉長。
我們做常備菜的時候,就是把提前處理好的食材擦乾淨,放到這樣的袋子裡,在袋子上表明食材、日期,就可以放進冰箱了。比保鮮盒省空間,又比保鮮膜更密封。
還有一個要分享的是這種保鮮袋的另一個用法,除了用來保鮮食物外,還可以用於收納各種化妝品、旅行用品。
家裡買了這個收納袋以後,我每次出門收拾行李箱,都是拿幾個收納袋分開裝內衣褲、洗漱用品,裝進行李箱又整齊又一目了然。
這個保鮮袋分有兩種尺寸,適用於不同大小、分量的食材,建議各買一盒,搭配使用。
03
食品級矽膠保鮮蓋
這個保鮮蓋,和上面兩種保鮮產品不同,它針對的,更多是吃不完食物的保存。
飯菜做多了想要留到下一頓繼續吃,你一般會怎麼儲存?大部分人應該和我之前一樣,放在原本的碗裡,上面套一層保鮮膜,然後放到冰箱裡。
但這樣的保存方法真的靠譜嗎?其實,保鮮膜的密封性算是比較差的,這樣的儲存方法,應對半天的保鮮時間可以,但是要儲存一天或者更久,就需要更保險的方法。
這個保鮮蓋算是一種新的解決方式,也比保鮮膜更環保,算是升級版的可以反覆使用的「保鮮膜」。
具體如何使用?這種保鮮蓋有6個尺寸,而且可以靈活拉伸。根據碗的不同尺寸大小,選擇不同的保鮮蓋,套到碗上,放進冰箱,就可以很好地保鮮。
而且,這種保鮮蓋不僅可以套在碗上,還可以直接套在瓜果上,靈活多變。
無論從密封性還是從經濟性來看,這種保鮮蓋都比保鮮膜要好用很多。
這款保鮮蓋耐溫從-40°C到230°C,可以放進冰箱冷凍,也可以放入微波爐加熱。使用範圍算是很廣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