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慰安婦

2021-02-23 誇度影視集團

這是一群被人遺忘的老婦人。


她們都已年近耄耋,生命燭光已漸漸微弱。


「慰安婦」,這個沉重的標籤伴隨了她們大半個世紀,也折磨了她們大半個世紀。普通老年人晚年時的安詳在她們身上已尋不到,她們那飽受摧殘的身心至今都難以被時光安撫。


老人們常喜歡回憶,但是對於這些老人,回憶會讓她們窒息!惡夢般的往事不斷地在生命中突然襲來,每每想起只會讓她們悲慟不已。

40萬,這是目前根據文獻和調查統計出來的亞洲慰安婦數量,實際數字可能還在此之上。南京大屠殺的「30萬」數字已經刻骨銘心,這個「40萬」,又有多少人知道?曾經的我是不知道的,從《歷史的深處》一書中,我大概了解了這段歷史,充滿了悲憤與屈辱,浸滿了血與淚。


1937年-1945年,在日軍侵華戰爭的八年間,中國大約曾有20萬,甚至更多的女性被日軍誘騙、強迫,淪為日軍發洩性慾、任意摧殘的「慰安婦」。她們在戰爭期間受盡各種難以想像、難以啟齒的虐待,大部分當時就被折磨至死。


少數倖存者即便僥倖逃生,也是落得傷痕累累,其中將近80%的人患有精神疾病,60%的人喪失生育功能,40%的人留下肢體殘疾...


作孽、無恥、罪惡的日本。

贖罪,除了贖罪,別無選擇。


可是他們依然高昂起塗滿鮮血的頭顱,高傲地,似乎什麼也沒發生……


他們以「個人沒有權利起訴國家」等理由,無情地駁回慰安婦們的索賠訴訟,他們將此稱作為「有心人惡意塗抹的恥辱」。

一個直不起腰的老人、一個守著老人的兒子,這些都是「有心人」?

破舊的老屋、簡陋的生活,又是什麼造成了這些?是日本!是當年的侵華戰爭!是那令人作嘔的侵略欲!這些才是罪惡的根源!


我知道這位老人,韋紹蘭。她是世界上第一個公開身份且生下帶有日本血緣後代的慰安婦,她曾勇敢站出來指證日本的罪惡,她曾多次向日本提交訴訟索賠申請。


她曾遭遇過世人難以想像的磨難,卻又讓世人看到了她難以想像的堅強。


1944年冬天的一個清晨,日本兵在對廣西省荔浦縣新坪鎮桂東村小古告屯進行掃蕩時,將年僅20歲的韋紹蘭抓進了當地的慰安所。然後,便是三個多月沒日沒夜的欺辱。


劫後餘生,卻也埋下了「罪惡的種子」。母親的天性,讓她頂住壓力,生下了一個連親生父親都不知道是誰的「日本崽」。


東窗事發,便是半個世紀無休止的歧視、侮辱和排斥。

被外族強迫、被家人誤解、又被自己人看不起。這樣的經歷,這樣的壓力,放在誰身上能承受?誰又能說能?我不能,甚至都不敢想像,被關在暗無天日的慰安所裡,然後每天「接待」幾十個甚至幾百個日本兵;我甚至都不敢想像,逃出生天,卻又要接受幾十年身邊人目光的「洗禮」,然後,只能在血與淚的控訴中慢慢變老。我只怕會瘋,像野狗一樣去撕咬那些造成這一切罪惡的根源。

我們敬佩著這位老人。沒有聲嘶力竭的哭號、沒有悲天憫人的幽怨、沒有犀利尖刻的控訴,她不僅承受了下來,她還說:「這世界真好,吃野東西都要留出這條命來看。」


這是怎樣的一種樂觀?她也恨,她能不恨嗎?她只是堅強,冷靜又平淡的讓人心酸,讓人流淚。


只為這句話,只為這位老人,我們來到了廣西,只盼望能走進這位老人的生活。

《陽光下的陰影》帶你了解這個飽受摧殘卻仍然樂觀的老人的現狀。

2012年,全國倖存的慰安婦只有32位。

2013年,23位。

2014年,22位。

2015年9月3日,

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

舉國歡騰,

倖存的慰安婦

19位。

到今天

倖存的慰安婦僅剩,

18位

國家公祭日即將來臨,緬懷逝者,也請別忘了關懷這些蜷縮在陽光下的陰影中的人。

誇度影視集團

微電影、宣傳片、專題片、紀錄片、網絡直播

全國免費諮詢熱線:400-025-7518

手機:13002523806

郵箱:442320785@qq.com

網站:http://www.njkdcm.com/

相關焦點

  • 根據吉林「慰安婦」口述改編,韓國電影《最後的慰安婦》
    ,而慰安婦這個制度被推行開來。《最後的慰安婦》他們把抓來的婦女強迫變成一種變相的性奴隸制度,實在讓人難以原諒,好在歷史記載了這一切,韓國電影《最後的慰安婦》,是導演林睿一次在中國吉林拍片時,偶遇一位當年做過日軍慰安婦的中國老婆婆,根據老婆婆的口述改編而來。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部《最後的慰安婦》,讓我們永遠銘記這段血淚史!
  • 電影推薦 |《最後的慰安婦》
    影片講述來自韓國、日本、中國的3名年輕女子淪為日本軍隊慰安婦後備受蹂躪的不幸遭遇。
  • 慰安婦剩一人》最後的原住民慰安婦 難忘的血淚證言
    (攝影:黃子明)去年(2020)12月,臺灣的慰安婦紀念館「阿嬤家」在臉書發布消息,表示有一位近百歲高齡的慰安婦阿嬤在11月初因病離世,至此,臺籍的慰安婦阿嬤僅存最後一人。儘管阿嬤家的新聞稿很簡短也很低調,並未透露逝世的慰安婦的相關訊息,但根據了解,剛逝世的慰安婦和最後一名慰安婦,都是「原住民慰安婦」,也是過去人們談論慰安婦議題時,比較少注意到的一種受害類型。然而她們的故事,卻為日軍犯下的性暴力罪行提供了無可辯駁的證據。
  • 三十二、二十二、八:最後的慰安婦 | 活著影像檔案
    活著影響檔案 Vol.018月14日是「國際慰安婦紀念日」,一部記錄中國內地最後22位
  • 看電影:《奪冠》,《最後的慰安婦》,《遇見你之前》
    電影《最後的慰安婦》完整版來源:愛品紅樓夢影片講述來自韓國、日本、中國的3名年輕女子淪為日本軍隊慰安婦後備受蹂躪的不幸遭遇。據製片人張寶榮介紹,導演林睿一次在中國吉林拍片時,偶遇一位當年做過日軍慰安婦的中國老婆婆,本片劇本即是在老婆婆口述回憶的基礎上改編並加以藝術創作而成。老婆婆現已去世。
  • 本怎樣玩慰安婦 真實慰安婦接待日軍圖片 慰安婦一天被上多少次
    日本怎樣玩慰安婦 真實慰安婦接待日軍圖片 慰安婦一天被上多少次日本怎樣玩慰安婦?
  • 電影《二十二》上映,這是對「慰安婦」受害老人最後的深情凝視
    至此,8 位對日訴訟的「慰安婦」倖存受害者原告全都去世了,而日本政府依然拒絕承擔「慰安婦」問題的法律責任。如果沒有人記得他們活過,沒有人記得她們曾經受的苦難,那她們在這個世界上,就真的消失了。從《三十二》到《二十二》:用紀錄片追趕時間黃有良老人最後留在公眾視野裡的影像,是 8 月14 日在國內上映的「慰安婦」倖存者紀錄片《 二十二 》。
  • 臺灣首建「慰安婦」博物館
    2016年「三八」婦女節,臺灣首座「慰安婦」主題博物館在臺北市大稻埕揭牌。大稻埕是臺籍「慰安婦」「小桃阿嬤」(本名陳桃)兒時生活過的地方;另一位「慰安婦」陳蓮花阿嬤自南洋回來後,也在這邊賣過飲料。如今博物館揭牌,前者剛駕鶴西去,後者也是風燭殘年。
  • 二戰慰安婦;無恥的親日分子妄言:成為一名慰安婦是出人頭地的事
    圖中是美國隨軍記者在滇緬戰場上拍攝的4名被解救的朝鮮籍慰安婦。照片最右邊赤裸著雙腳,表情痛苦的靠在土坡上的孕婦後來經過查證確定為居住在朝鮮的樸永心。也就是從這張照片開始,上世紀90年代韓國學者開始了對韓國慰安婦問題的重點探尋,並很快獲得了韓國婦女團體的聲援,要求徹底追究慰安婦的真相,隨後韓國各類各種團體紛紛成立,韓國對慰安婦問題的追討也是最先在國際上形成聲勢的。
  • 日本慰安婦的故事:獻身的背後,是慘無人道的軍國主義
    大家對於慰安婦這個詞應該不會覺得陌生吧,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將我國很多無辜的女人強徵成了慰安婦,慘遭他們的凌辱,最後因此喪命,那時日寇釀成的一個時代的悲劇,今天我們不說日寇對我國無辜女人所做的暴行,就說說他們對自己的國家所做的事情,來聊聊日本的慰安婦。
  • 「日本仔」不知生父是誰:「我把他當畜生」——最後的慰安婦(四)
    《法制晚報》將目光投向韋紹蘭母子,我們試圖在關注他們坎坷境遇的同時,喚醒世人對慰安婦當事人及其後人的關懷。韋紹蘭,95歲,廣西荔浦縣新坪鎮桂東村小古告屯人。1944年,處於哺乳期的韋紹蘭和女兒遇見日軍,被關到炮樓成為慰安婦。
  • 慰安婦小桃阿嬤追思會——心不輸,勇氣在
    中新社臺北2月21日電 題:慰安婦小桃阿嬤追思會——心不輸,勇氣在  中新社記者 陳悅 劉舒凌  一朵朵白色的百合、玫瑰盛開在會場,一盞盞點亮的白燈光芒閃閃,21日在臺灣婦女救援基金會主辦的小桃阿嬤追思會上,白色是醒目色調。  追思會場正中背板上,主辦方以「女性生命與人權的鬥士」形容這位今年1月11日去世的9旬老人。
  • 韓國慰安婦徹底憤怒了!
    (原標題:韓日因慰安婦問題對立,最著急的是美國)韓國政府11月21日宣布,將解散此前依據2015年韓國與日本籤署的《韓日慰安婦協議》設立的「和解與治癒基金會」。韓國外交部就此表示,基金會成立的基礎、《韓日慰安婦協議》的基本宗旨是恢復受害者的名譽和尊嚴,幫助其治癒創傷,日方應根據這一宗旨拿出誠意和行動。
  • 倖存的慰安婦自述:19歲就淪為慰安婦,一旦反抗就要滅我全家
    ,無論是花季少女還是年紀大的老人,無一例外,林石姑為一名倖存的慰安婦,給我們講述了她在那段屈辱日子裡的經歷。但在她年僅19歲時,人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日軍殺害了村裡的男子和孩子,把女性全部送到軍營去當慰安婦,一開始林石姑還不懂讓她們做什麼,直到有一天她被人帶領來到一個房間,一個日本軍官對她進行了侮辱,年紀還小的林石姑力氣沒有男人大,她的反抗卻遭到了日軍的毆打,後來沒過多久她就被送到慰安所。
  • 「讓更多人知道'慰安婦'的悲慘故事」
    2002年,他第一次來到位於韓國京畿道「慰安婦」受害者養老院。那時的趙正來只是來做音樂義工的愣頭小夥,並不明確知曉「慰安婦」問題,直至他看到了一幅畫。畫中,少女們被烈焰焚燒,滿載少女的卡車正對著火坑,慰安所被黑色濃煙籠罩,周圍是零零散散持槍的日本軍人。這幅畫是「慰安婦」受害者姜日出的故事。2001年她在接受心理治療時基於自身真實遭遇畫下了《被焚燒的少女們》。
  • 關注漸冷 臺北慰安婦紀念館將熄燈
    臺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二○一六年三月創辦「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當時吸引各方關注,但五年後,卻不敵現實壓力,因門票收入不敵租金、募款也減少情況下,今年十一月,臺灣首座、也是唯一以慰安婦為主題的博物館將熄燈走入歷史
  • 侮辱「慰安婦」少女像,下跪道歉!
    「慰安婦」少女像是韓國「慰安婦」受害者的象徵,代表著沉痛的歷史。
  • 港臺這些「慰安婦」主題電影值得看
    港臺這些「慰安婦」主題電影值得看 2017-08-24 11:23:19來源:新華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高辰
  • 國內首部「慰安婦」電影,恐成絕唱!
    「慰安婦」是日本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強徵的隨軍性奴隸。而在抗日戰爭期間,「慰安婦」的強徵範圍,擴大到中國、韓國甚至越南等被侵略國家的婦女。今天是世界「慰安婦」紀念日,國內首部聚焦「慰安婦」群體的紀錄片《二十二》正在熱映!
  • 臺灣「慰安婦」阿嬤的「轉型正義」呢?
    韓國籍的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日前再度要求日本為慰安婦道歉,臺灣呢,蔡英文呢,謝長廷呢?在劉氏亞洲研究學院主辦的《亞洲領袖論壇》,潘基文說:「慰安婦是在人權、尊嚴中最嚴重的議題,日本應該持開放之心承認過去所發生的事實,然而日本卻做不到,這也是韓國婦女至今對日本不滿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