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社區就像我第二個家,現在正是國家危難時期,我務必要把這個社區守好才能換來更好的春天。」在過去的兩個多月以來,花都花城街梅花社區黨總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任韻始終站在抗擊疫情持久戰的第一線,始終跑在保障居民安全的第一位。
面對持續更新的疫情防控文件、居民諮詢和突發事情等,任韻總是迎難而上。她的手機幾乎24小時保持在線,只為及時反饋重要信息,跟社區居民保持緊密聯繫。在她的鼓勵下,兒子也成為一名社區志願者。
動員社區195人次黨員參與志願服務
梅花社區共有15名社區工作人員,其中黨員5名,轄區內有13個小區,共有2233戶,常住人口6000人。為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到滴水不漏,監控有力,黨員的力量必須利用到位,才能鞏固防控工作成效。
社區的防疫工作既要減少人員感染風險,又能做好監督排查工作。任韻思前想後,決定一方面利用小程序、二維碼等線上工具做到無接觸排查,另一方面,安排一組2人到各小區開展志願服務活動,活動內容包括派發宣傳單張、幫助小區居民做測溫登記、協助小區居民登記穗康碼等,除此之外,任韻還還組織花都區水務局機關委員會到文化小廣場開展公共場所的清潔消毒大行動。
據她介紹,整個防控期間,梅花社區共計開展黨員志願服務活動34次,參加活動共195人次,以梅花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點,把黨員的力量輻射整個梅花社區。
深入社區一線平息居民猜疑
3月17日上午,街道衛健組通知社區,立刻派人到某小區接收從馬來西亞回國的3名居民。接到電話後,任韻放下辦公室的電話,與網格員一起迅速到達現場。
據了解,該房屋原已有2名家人居住,根據相關文件規定,回國的3人不符合居家隔離條件,需到集中點統一隔離。然而,原本在家居住的家人表示自願搬出去,把房子讓給剛回國的老人和小孩居住。
由於國外疫情形勢惡劣,部分居民表示十分擔憂,堅決不同意該戶居民在家隔離。在小區樓下聚集十來名居民,要求物管打12345投訴熱線電話,在業主微信群裡更是謾罵聲不斷。得知情況後,任韻馬上聯繫社區民警、網格員再次前往現場。
在與街道衛健組溝通後,任韻表示只要不和原居住居民混住且能滿足一人一房要求,就能回自己的住所進行居家隔離。她耐心和現場居民、微信群的業主解釋居家隔離政策,並明確表示居委和社區民警會嚴格監督好該戶居民在隔離期間的動向。同時她要求物管加強樓道電梯的消毒,做好公共場所的衛生清潔,並把清潔消毒工作拍成照片,定期發到業主群裡,讓業主放心。
在任韻的細心解說下,在場的居民表示理解,回國居民也安頓妥善。在回來的路上,她繼續在小區業主群上和居民互動交流,她說,「只有自己出面親自解釋,不怕囉嗦,才能平息居民的猜疑,真正做好社區的疫情防控工作。」
鼓勵孩子成為社區志願者
為加強小區落實廣州市3號文件精神和推廣穗康碼登記,任韻組織「雙報到」在職黨員到轄區內13個小區駐守。在工作任務都安排妥當的情況下,她經常主動走到各小區門口,和在職黨員一起守護各小區大門,監督物管對往來居民是否實行測溫登記和了解居民登記穗康碼的實際情況和存在問題,幫助居民解決登記問題。
在多次接觸後,很多在職黨員表示,任韻是位親切的、經常和他們一起工作的主任。
由於疫情嚴峻導致學校延遲開學,她讓家中的兒子利用空閒時間到社區來當志願者。參加志願服務當天,母子倆一同投身到防控疫情的工作中,協助社區工作人員登記住戶冊和打電話,外出走訪了解商鋪復工情況,任韻不僅成為在職黨員眼中的優秀社區工作者,也成為了兒子心目中的榜樣。
疫情期間,任韻的手機幾乎24小時在線,積極利用微信業主群增強與小區住戶的互動,發布社區積極正面的消息。在她的努力下,不少居民很信任這位居委主任,遇到問題第一時間將自己的情況向她報備,並向她諮詢相關政策內容。她坦言,「這一切都只為做好防控工作,讓居民理解支持並配合開展防控工作,避免瞞報情況發生,真正做到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張曉宜 徐靜 通訊員 花宣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楊耀燁 張曉宜 徐靜 通訊員 花宣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李鳳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