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黃金眼》(1995年/皮爾斯·布魯斯南)
Tina Turner的〈Goldeneye〉,在歌曲上概括了許多音樂元素,儘管在一開始時你難免會覺得這些東西顯得有點多餘!電影《GoldenEye》是皮爾斯布洛斯南所飾演的第一部邦德電影,搭配〈Goldeneye〉平穩的電子合成節奏,讓人回想起Shirley Bassey唱〈Goldfinger〉時的復古嗓音,還有90年代中期電影原聲帶的精緻後期製作。看似無懈可擊,卻還是敗在古怪的歌詞上!例如詭異的性暗示歌詞(It’s a golden honey trap I』ve got for you tonight)、強烈的忌妒心(Other girls they gather around him/If I had time I wouldn’t let him out)。
最後的這個部分更是一絕:跟蹤狂人生(You』ll never know how I watched you from the shadows as a child)。
第18部《明日帝國》(1997年/皮爾斯·布魯斯南)
即便Sheryl Crow在這首歌裡猶如Gwen Stefani的唱腔,大概喜歡Pulp和Saint Etienne的人會很喜歡,卻還是挽救不了這首歌的地位。事實上,Sheryl Crow的出現,代表了這部經典諜報電影的一大特色-就是大部分喜歡找來女性歌手,以被另一半忽視的觀點,來演唱邦德電影主體曲。刻板印象包括在家裝扮得美豔動人,痴痴地等待著007的出現!特別是Sheryl Crow在歌曲唱的第一句:「Darling/I’m killed/I’m in a puddle on the floor/Waiting for you to return」,格外引人憐憫。
邦德總是會有回到愛人身邊的一天,只是身旁的女伴向來都不是同一個人!
第19部《黑日危機》(1999年/皮爾斯·布魯斯南)
如果要一語道盡90年代的龐德電影主題曲的關聯性,那就是電影公司似乎每首歌都想找來Björk來詮釋。即便如此,Garbage女主唱Shirley Manson仍然是頂替這位冰島歌手的完美選擇,從她與旋律符合一致的聲線便能聽得出來。
共同譜寫歌曲的英國作詞者Don Black,將整首歌打造成猶如電影《Thunderball》的主題曲;〈The World Is Not Enough〉也是邦德電影在邁入千喜年前,最後一個帶點戲劇化效果的作品。不過在主歌的部分就稍嫌平淡乏味,但一到了副歌,搭配上Shirley Manson靈活的唱腔,便形成餘音繞梁的極品之作。
第20部《擇日而亡》(2002年/皮爾斯·布魯斯南)
如果說要呈現給觀眾一部動作電影,其內容有雷射光、隱形車、以及臉上鑲滿鑽石的惡棍,那在這首歌裡帶著機器人聲線的麥當娜絕對是最佳不二人選!
正如同電影裡所使用的高科技器材,這位著名的Material Girl用帶點auto-tuned的吟唱,搭配編曲上刻意安排的瑕疵,讓聽眾就像開場那幕的007一樣,有些備受凌虐!連同她在歌曲中間穿插這句「Sigmund Freud」,麥當娜的〈Die Another Day〉應該算是歷代最怪異的邦德主題曲。
《經典老唱片》整理編輯!
經典老唱片 有你更精彩
《第53期》
長按二維碼,一鍵關注,長期訂閱
點擊」閱讀原文「,欣賞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