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發布的華為 P30 Pro,與其說是一部手機,倒不如講是一部能打電話的相機。
整場發布會,餘承東把大部分時長都放在了介紹 P30 系列的拍照錄像功能上。
這手機拍照到底有多強,機哥在頭條裡有詳細介紹。
這裡,我想單獨和大家聊聊 P30 Pro 拍照方面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特性:
50 倍變焦
機哥要講清楚,這裡的 50 倍,是數碼變焦。
手機能實現的光學變焦是 5 倍。
在這個基礎上,做出了 10 倍混合變焦,以及 50 倍數碼變焦。
真的,強,無敵。
鑑於很多人估計還不明白這幾種變焦的區別。
機哥給大家簡單解釋一下。
光學變焦
變焦是啥應該不用機哥多說了吧。
大家可以把變焦簡單地理解成放大,放大遠方的畫面。
而光學變焦,則是通過鏡頭內透鏡的移動,凹凸透鏡之間改變相對位置實現的。
如今單反、微單上面的各類變焦鏡頭就是這麼一個原理。
而手機上的「變焦」,嚴謹地說原理並不一樣。
就比如華為 P30 Pro,它的變焦其實是從 27mm 焦距的鏡頭,切換到了 125mm 焦距的另一個鏡頭。
但沒關係,起碼 5 倍遠攝的時候,焦距是實打實的 125mm,跟真正的光學變焦差不多。
那麼光學變焦好在哪兒呢?
簡單來說就是:畫面最清晰。
50 倍光學變焦的效果
上面這張圖就是 50 倍光學變焦的效果。
遠處的建築就像被拉近到你眼前一般,跟用瞭望遠鏡似的。
所以,光學變焦拍出來的遠攝照片,效果最好。
數碼變焦
數碼變焦就特別常見了。
它最基本的原理就是直接把照片放大。
主要的特點就是:糊。
機哥找來了一組光學變焦和數碼變焦的樣張。
大家可以直觀感受一下:
不過大多數手機廠商的數碼變焦,並等於直接裁剪,它還會利用插值算法,增加一些像素。
至於華為的 10 倍混合變焦,機哥沒有查到官方的解釋。
我猜多半是利用超解析度技術,藉助 AI 和算法將裁剪後的畫面進行重建。
將裁剪後低解析度的照片,補齊它該有的解析度。
給你們看一個經過「超解析度」處理後的照片:
處理前 │ 處理後
混合變焦畫面依然是比不過光學變焦的,但比單純的數碼變焦要好得多。
所以是一個很好的補充手段。
看到這兒,可能會有人覺得,變焦鏡頭沒什麼大用。
打從心裡覺得」場景不多「。
以前,機哥也是這麼想的。
直到那天...
超級月亮的時候,機哥手上拿著一臺 2 倍變焦的手機。
看著月亮,就哭了起來。
還有那天...
去日本旅遊的時候,機哥手上拿著一臺 2 倍變焦的手機。
看著「人從眾」和遠方的景點,就哭了起來。
以及那天...
去好萊塢的時候,機哥手上還是一臺 2 倍變焦的手機。
看著遠方的 HollyWood 招牌,又哭了起來。
你去得地方多了,生活的時間長了,想拍的東西就更多。
長焦,現在幾乎成了機哥的必備技能,它真的不是噱頭,是實打實有用的功能。
所以這次,機哥真的還挺期待 P30 Pro 的 50 倍變焦。
只不過,考慮到它的變焦超出 5 倍之後,畫質就開始有損了……所以 50 倍究竟能不能達到官網展示的那樣,還有待實踐檢測。
具體效果如何,等機哥拿到手機之後再告訴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