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最近最火的電視劇之一,便是《三十而已》了。
劇中的三位女主角,處於不同的階級,擁有不同的家境和性格,如同身邊的你我他,平凡而又真實。
而其中最讓人唏噓感嘆的,就是陳嶼和鍾曉芹的婚姻了。
故事一開始,似乎就暗示了兩人最終的結局。
陳嶼和鍾曉芹,如同合租室友,一個養貓,一個養魚,早餐一個中餐,一個西餐,衣服分開洗,性生活一月一次。
除了上班時間,兩人在家的日常便是一個擺弄他的魚,一個沉迷她的劇,倘若一直如此,兩人也許也能如此相安無事的過下去,互不打擾,歲月靜好。
然而轉折發生了。鍾曉芹追的劇大結局,導致睡前多出來一個多小時,想找陳嶼陪她玩會,而第二天要出差的陳嶼,眼裡只有他的魚。
鍾曉芹發現,兩人一起,居然連一個小時也消磨不了。而這一小時,大概就是兩人婚姻的縮影,過於平靜,婚姻如同一潭死水,沒有共同的愛好。
鍾曉芹不禁自問,別人家也都這樣嗎?這樣的婚姻,是她想要的嗎?
故事繼續往下,鍾曉芹懷孕,接著意外的胎停,兩人之間越來越多的矛盾,一點點累積,直到鍾曉芹三十歲當天的情緒爆發,這一切,到底是誰錯了?
鍾曉芹有錯嗎?有。
鍾曉芹,獨生女,上海本地人,父母恩愛,家庭富足。從小在父母呵護下長大,從出生到結婚,一直生活在她熟悉的地方,活在父母的愛和關懷裡,唯一愛好是追劇。
她安於現狀,不懂拒絕,習慣了工作中同事給她的各種瑣事,熱心的做這做那。
她正直善良,看到顧佳為王太太提鞋時會自責為什麼自己跟王太太的關係不夠好,也可以為了並不熟識的王漫妮「得罪」領導。
她的問題,出在哪呢?
從婚姻裡來看,鍾曉芹,是一個自我不夠成熟強大的人。
她缺乏主見,懷孕了不知道要不要孩子,要麼就是陳嶼說,甚至還問顧佳。
家裡的鎖不好開,她跟陳嶼說了一次又一次,卻不會自己找師傅換一個鎖。
她習慣了父母的照顧,陳嶼一出差就回爸媽家,換鞋不將鞋放回鞋架,擦手的紙隨便扔在地上。
她的認知過於表面,看不到陳嶼細微處的愛,看不到陳嶼對孩子逐步的接納。也看不到陳嶼著急安排手術背後,是對自己身體的關心。
陳嶼有錯嗎?有。
陳嶼來自小城市,父親很早便離開,母親偏愛弟弟,他從小給弟弟「當爹」,弟弟犯錯了也是他背鍋。這樣的成長環境,導致他性格沉悶,不善言語,喜歡平靜的生活。
他愛鍾曉芹嗎?我覺得是愛的。
因為成長中父親的缺失,導致他不想要孩子,聽到孩子胎心的那一刻露出了笑容。
他沒有去接鍾曉芹,卻在家裡裝上了小地燈;他不贊同曉芹買嬰兒車,卻偷偷量了心愛的魚缸的尺寸。
他的問題又出在哪呢?
是缺乏溝通嗎?肯定有,但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他在情感上的木訥,對女性細膩心思和情感需求一無所知,更何況是鍾曉芹這樣天真、浪漫,從小在愛裡長大的女生呢?
鍾曉芹胎停,他一聽護士說孩子在身體裡越久,對她傷害就越大,便火急火燎找人幫忙安排手術,卻不知道當時的曉芹最需要的只是一個擁抱,幾句安慰的話。
家裡的破鎖,他以為鍾曉芹只要學會用巧勁就好了,卻不知道在鍾曉芹的心裡,這代表著他對她的忽視。
陳嶼甚至不覺得這是什麼問題,在他的心裡,一切脫離「實用」這一準則的東西和要求,都是在鬧,是在耍脾氣,是不想好好過日子。
生活在一個空間裡,卻不同頻道的人,不是沒有溝通,而是一個說著「嶼」的語言,一個說著「芹」的語言,註定無法理解對方,這樣的婚姻,只有日復一日的無趣和忍耐,一眼便可看到盡頭。
最新的劇情裡,離婚後的陳嶼和鍾曉芹,兩人相處的畫面似乎有點甜,主要原因是陳嶼一改之前的漠視,然而現實不是偶像劇,一個人不會因為離婚就改掉長期以來的性格,離婚了也不會再住在同一個屋子,現實的結局,也只能是兩人從此沒有任何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