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晉峰:生態文明是解決生物多樣性衰減與生物安全的必由之路|2020...

2020-11-20 澎湃新聞

周晉峰:生態文明是解決生物多樣性衰減與生物安全的必由之路|2020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環境論壇

2020-11-04 07: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20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環境論壇」在南京召開,周晉峰博士作為專家受邀出席並做主題發言。

設立生物多樣性法,更符合時代需求

今天大會關注生物多樣性衰減與生物安全主題,從自然科學來講,生物多樣性是多元的,包括生物安全領域的內容。幾年前,我們已向有關部門提出設立生物多樣性法的建議。應該在生物多樣性法下面設立生物安全法。目前野生動物保護法,從整體邏輯、從哲學講,只是一個部門法律,是生物多樣性裡面的物種多樣性中對瀕危野生動物多樣性的保護法,或者可以理解為是對人類密切關聯的物種進行保護的一個很窄的概念。

生態文明是解決生物多樣性衰減與生物安全的必由之路

什麼是生態文明?生態文明和生物多樣性是什麼關係?人類歷經了三個文明,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今天的工業文明無以為繼,必須要改變,這也是國際上很多自然科學家和社會科學家共同的結論。不是一個法律,一個公約,一系列的推進能解決的問題,人類必須要開啟一個新的文明,才能解決今天生物多樣性給人類生存帶來的威脅。我們把這個新的文明叫生態文明,它以生物多樣性開始,以生物多樣性結束。當生物多樣性的問題解決之後,生態文明的時代也就結束了,就會開啟另一個新的特徵文明。這是生態文明與生物多樣性的關聯。生態文明是解決生物多樣性衰減與生物安全的必由之路。生態文明的時代,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從三層面理解生物多樣性要義

從基因、物種到棲息地,這次的生物大滅絕速度比恐龍滅絕的白堊紀要快得多。中國1992年籤署生物多樣性公約,經過世界各國長時間的努力,這一情況並沒有得到緩解。生物多樣性包括三個層面,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我們分別闡述:

1.基因多樣性至關重要

在50年代,我們吃的香蕉,沒有基因多樣性,只有單一基因,所以一種病毒就把全球的香蕉都消滅了。如果沒有人類研究出備用的香蕉物種,人類就沒有香蕉吃了,這就是基因多樣性的重要性。

人類由於進化、遷徙,也形成了廣泛的基因多樣性。北歐有一種人,不會感染愛滋病,通過基因多樣性的知識,科學家把這種基因用在防治愛滋病上,如果沒有人類基因多樣性,就不會有這種可能。

馴養繁殖不等於是生物多樣性保護,比如墨西哥蠑螈。是多國科學家做實驗非常好的試驗品,每個實驗室都有蠑螈,大量的養殖進行試驗,破壞了他野外物種的基因多樣性,致使野外墨西哥蠑螈成為極度瀕危的物種。

2.自然棲息地是極寶貴的生態系統

北京南苑有一塊荒地,有關部門要把它建成溼地公園。專家教授說這裡的草沒有珍貴瀕危的物種,可以全部剷除。這是錯誤的,生物多樣性還包含生態系統的多樣性,這種近城荒野的生態系統,北京幾乎已經沒有了。很多年前,西直門二環附近就有,現在全部都是水泥地、人工草皮、單一的綠化植物,都不是生物多樣性。北京近城的生態系統的多樣性要比東北虎還要珍貴。

樹有碳匯,這是好事情。但是,樹和自然荒灘來比,還是自然荒灘更重要。天津的八卦灘、南匯荒灘是澳大利亞、非洲候鳥的萬裡遷徙而來的重要棲息地,濱海荒灘還是海洋生物的產房。海洋的生命和海灘的生命是緊緊聯繫在一起的。沒有了海灘,海洋裡的大部分生命就沒有棲息地了。海洋的生態文明就被破壞了。

3.物種多樣性事關糧食安全

農業安全的根本問題就是生物多樣性喪失,比如說非洲豬瘟,中國有90多種本土豬種,很多是對非洲豬瘟低感的。但是工業文明導致養殖戶都願意養殖同一種高產的豬種,工業文明強大的市場推廣力量,無處不在。袁隆平院士的雜交稻是用野水稻與家水稻雜交帶來的新品種,日本有一個教授叫大西近江,他在雲南找到一棵野蕎麥的種子,帶到日本與蕎麥進行雜交。以前日韓的蕎麥是異花授粉,所以產量很低,而大西近江撿到的野蕎麥是自花授粉,雜交以後的品種是自花授粉,大規模提高了產量。

為什麼要踐行生態文明?

工業文明不能解決人類面臨的三類危機,生物多樣性危機是根本的,氣候危機,公共衛生安全危機,都是人類棲息地面臨的重大問題,生態文明是解決生物多樣性衰減與生物安全的必由之路。從科學角度來講生態文明,原始文明是使用石器,農業文明是使用鐵器,工業文明使用蒸汽機,生態文明是信息技術,也是生命技術。

比如月餅的包裝標準是月餅企業和協會制定,這就是工業文明的機制,導致了過度包裝泛濫,帶來資源浪費,也產生了大量垃圾。現階段很多標準都是不符合生態文明的,人類真的沒有資源可以隨意的消費。要改變前端的工業文明的規矩,就必須以生態文明為指引。

文/張明 審/Tammy 編/Angel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一文搞懂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
    《公約》秘書處共同發布COP15主題:「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水滴」意味著水是生命之源,是萬物之源,「水滴」中包含的身著民族服裝的小女孩、大熊貓、孔雀、蝴蝶、梅花、浪花等元素做背景,反映了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表達出《公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全球共建生態文明的願景;會標右下角的「中國昆明」印記,既表明了本次大會的舉辦地,也展示了獨具特色的中國印章文化;會標運用甲骨文作為設計背景,由山水林田草、花鳥蟲魚等文字組成。
  • ...生物多樣性友好時尚」全國標準|第六屆國際可持續時尚零皮草...
    FASHION ZOO 2020時尚嘉年華開幕日當天,以全天全場「零皮草Fur Free」的形式,鼓勵更多消費者與品牌選擇零皮草與可持續的同理新時尚。同時活動將以「可持續時尚從零皮草開始Sustainability begins with Fur Free」為題,特邀國內外重量級講者,同臺探討最前沿的可持續時尚觀。
  • 解鎖自然的力量|提升生物多樣性
    本期解鎖自然的力量系列長文將重點解讀: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 (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 在提升生物多樣性方面的作用。全球生物多樣性危機豐富多樣的生物,是地球經過幾十億年演變進化的結果,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基礎。自然對人類的貢獻至關重要,大多數不能被完全替代,有些甚至是不可替代的。
  • 周晉峰接受奧地利電視臺紀錄片採訪,介紹中國野生動物保護現狀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5月9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髮會」)秘書長周晉峰博士接受了奧地利電視臺COVID19新冠疫情專題紀錄片製作導演Harald Pokieser採訪,介紹自疫情暴發以來,中國野生動物保護現狀及社會組織在打擊野生動物非法交易
  • 生物多樣性影響評估工具BiA:助力識別和應對生態風險
    對建設方而言,10億元的前期資金投入以及訴訟期停工帶來的經濟損失可謂巨大,同時也頻頻以負面形象被媒體曝光;而對於當地的自然生態而言,工程被喊停之前已經進行了三年有餘,水電站壩址也已建了一半,綠孔雀棲息地大片原生植被已經遭到了清理,區域內的生物多樣性所受的破壞已無法挽回。其實保護與發展本不需要陷入這樣的對峙局面。
  • 生物多樣性保護丨生物多樣性保護,成都市現在咋樣了?
    2020年7月10日,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召開了《成都市生物多樣性調查與評估》項目評審會。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學、四川師範大學等單位專家及生態環境廳、市公園城市局、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處室負責同志應邀參加會議。
  • 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國方案」 讓人與自然更和諧
    雲南是我國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寶庫和生態安全屏障  面對全球生態環境風險,為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2050年願景,我國建立了系統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體系,貢獻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中國方案」。
  • 堅持生物多樣性保護 植物醫生展望COP15大會
    據悉,《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COP15)將於2021年5月在昆明舉行,制定「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在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加速、疫情對經濟社會帶來全面衝擊的背景下,各方更應攜手合作,共同應對全球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嚴峻挑戰。
  • 生物多樣性保護之路在何方 | 分享《不二星球-中英共話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保護之路在何方 | 分享《不二星球-中英共話生物多樣性》網絡研討會 2020-12-08 12: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習近平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習近平指出,當前,全球物種滅絕速度不斷加快,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退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重大風險。新冠肺炎疫情告訴我們,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我們要同心協力,抓緊行動,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  習近平就此提出4點建議:  一是堅持生態文明,增強建設美麗世界動力。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生態興則文明興。
  • 土壤生物多樣性:守望變化中的藍色星球
    MYROLD, Ralf CONRAD. 2020. Soil biodiversity in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Pedosphere. 30:1-4) 土壤構成了地球活的皮膚,孕育了地球最高的生物多樣性,決定了人類波瀾壯闊的全部進化史,在糧食生產,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國際)綜述:第四屆「一個星球」峰會聚焦生物多樣性保護
    峰會從保護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促進生態農業、為生物多樣性融資以及保護人類健康、物種和熱帶森林四個方面,就保護生物多樣性凝聚共識並落實相關承諾,為今年在中國昆明舉行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上達成「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創造條件。
  • COP15保護生物多樣性三大主題影展昆明開展
    本報訊(民族時報全媒體記者 孫貴升)12月28日,由昆明市委宣傳部主辦的COP15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主題系列攝影展在昆明市博物館正式開展,帶給市民一場擁抱自然的視覺盛宴。雲南作為我國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寶庫,生態系統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類型,享有「植物王國」「動物王國」「物種基因庫」等美譽,一直肩負著維護區域、國家乃至國際生態安全的重大職責。與此同時,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是公認的生物多樣性重要分類群分布最為集中、具有全球意義的生物多樣性關鍵區。
  • 中國發布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中方立場文件《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中國外交部和生態環境部於9月21日聯合發布了峰會中方立場文件《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中國在行動》,從生態文明思想、國內政策措施、促進可持續發展、全社會廣泛參與、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和國際交流與合作等方面系統闡述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經驗成就和立場主張。立場文件指出,中方支持聯合國舉辦生物多樣性峰會,讚賞聯合國一直以來在推動全球環境治理進程所作努力和貢獻。
  •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緊張籌備中 防疫方案已考慮
    中新網昆明12月4日電 (記者 胡遠航)記者4日從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下稱「COP 15」)雲南省籌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將於明年5月在昆明舉辦的COP 15正在緊張籌備,已制定工作方案,初步完成預算編制,並提出初步防疫方案
  • 龍門山生物多樣性博覽園全球招標
    龍門山生物多樣性博覽園全球招標 2020-12-22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植物多樣性(英文)》出版「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我們的未來」專輯
    (英文)》組織了題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我們的未來」的專輯,希望通過本專輯分享有關保護植物多樣性的最新研究成果、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有效措施和戰略,以及參與「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框架」的籌備工作等。
  • 百科知識:一起來領略龍陵生物多樣性之美
    龍陵縣是邊境線上生物多樣性資源十分豐富的縣份之一,尤其是作為滇西南各保護區群動植物物種基因交流「黃金」聯結紐帶和中國西南生態安全屏障重要「縫合線」的龍陵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原始森林生態系統保存完整,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生態環境、溼潤的氣候條件,為野生植物生長和野生動物棲息、繁衍創造了「天然居室」。
  • 首創物聯網生物安全雲生態 海爾生物加速數位化轉型
    與此同時,隨著《生物安全法》的出臺,生物安全被正式納入國家安全體系。國民健康、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催生了一大批致力於以科技創新解決民生困局的生物安全企業。作為全球領先的物聯網生物安全解決方案提供商,海爾生物以物聯網科技賦能健康生態圈構建,引領數位化轉型駛入生物安全賽道。
  • 「生物多樣性保護」環保公益海報徵集大賽啟動
    中國網訊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及綠色發展新理念、新思路、新戰略,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進一步在全社會倡導「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5月10日起,昆明市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