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4 07: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20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環境論壇」在南京召開,周晉峰博士作為專家受邀出席並做主題發言。
今天大會關注生物多樣性衰減與生物安全主題,從自然科學來講,生物多樣性是多元的,包括生物安全領域的內容。幾年前,我們已向有關部門提出設立生物多樣性法的建議。應該在生物多樣性法下面設立生物安全法。目前野生動物保護法,從整體邏輯、從哲學講,只是一個部門法律,是生物多樣性裡面的物種多樣性中對瀕危野生動物多樣性的保護法,或者可以理解為是對人類密切關聯的物種進行保護的一個很窄的概念。
生態文明是解決生物多樣性衰減與生物安全的必由之路什麼是生態文明?生態文明和生物多樣性是什麼關係?人類歷經了三個文明,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今天的工業文明無以為繼,必須要改變,這也是國際上很多自然科學家和社會科學家共同的結論。不是一個法律,一個公約,一系列的推進能解決的問題,人類必須要開啟一個新的文明,才能解決今天生物多樣性給人類生存帶來的威脅。我們把這個新的文明叫生態文明,它以生物多樣性開始,以生物多樣性結束。當生物多樣性的問題解決之後,生態文明的時代也就結束了,就會開啟另一個新的特徵文明。這是生態文明與生物多樣性的關聯。生態文明是解決生物多樣性衰減與生物安全的必由之路。生態文明的時代,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從三層面理解生物多樣性要義從基因、物種到棲息地,這次的生物大滅絕速度比恐龍滅絕的白堊紀要快得多。中國1992年籤署生物多樣性公約,經過世界各國長時間的努力,這一情況並沒有得到緩解。生物多樣性包括三個層面,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我們分別闡述:
1.基因多樣性至關重要在50年代,我們吃的香蕉,沒有基因多樣性,只有單一基因,所以一種病毒就把全球的香蕉都消滅了。如果沒有人類研究出備用的香蕉物種,人類就沒有香蕉吃了,這就是基因多樣性的重要性。
人類由於進化、遷徙,也形成了廣泛的基因多樣性。北歐有一種人,不會感染愛滋病,通過基因多樣性的知識,科學家把這種基因用在防治愛滋病上,如果沒有人類基因多樣性,就不會有這種可能。
馴養繁殖不等於是生物多樣性保護,比如墨西哥蠑螈。是多國科學家做實驗非常好的試驗品,每個實驗室都有蠑螈,大量的養殖進行試驗,破壞了他野外物種的基因多樣性,致使野外墨西哥蠑螈成為極度瀕危的物種。
2.自然棲息地是極寶貴的生態系統北京南苑有一塊荒地,有關部門要把它建成溼地公園。專家教授說這裡的草沒有珍貴瀕危的物種,可以全部剷除。這是錯誤的,生物多樣性還包含生態系統的多樣性,這種近城荒野的生態系統,北京幾乎已經沒有了。很多年前,西直門二環附近就有,現在全部都是水泥地、人工草皮、單一的綠化植物,都不是生物多樣性。北京近城的生態系統的多樣性要比東北虎還要珍貴。
樹有碳匯,這是好事情。但是,樹和自然荒灘來比,還是自然荒灘更重要。天津的八卦灘、南匯荒灘是澳大利亞、非洲候鳥的萬裡遷徙而來的重要棲息地,濱海荒灘還是海洋生物的產房。海洋的生命和海灘的生命是緊緊聯繫在一起的。沒有了海灘,海洋裡的大部分生命就沒有棲息地了。海洋的生態文明就被破壞了。
3.物種多樣性事關糧食安全農業安全的根本問題就是生物多樣性喪失,比如說非洲豬瘟,中國有90多種本土豬種,很多是對非洲豬瘟低感的。但是工業文明導致養殖戶都願意養殖同一種高產的豬種,工業文明強大的市場推廣力量,無處不在。袁隆平院士的雜交稻是用野水稻與家水稻雜交帶來的新品種,日本有一個教授叫大西近江,他在雲南找到一棵野蕎麥的種子,帶到日本與蕎麥進行雜交。以前日韓的蕎麥是異花授粉,所以產量很低,而大西近江撿到的野蕎麥是自花授粉,雜交以後的品種是自花授粉,大規模提高了產量。
為什麼要踐行生態文明?工業文明不能解決人類面臨的三類危機,生物多樣性危機是根本的,氣候危機,公共衛生安全危機,都是人類棲息地面臨的重大問題,生態文明是解決生物多樣性衰減與生物安全的必由之路。從科學角度來講生態文明,原始文明是使用石器,農業文明是使用鐵器,工業文明使用蒸汽機,生態文明是信息技術,也是生命技術。
比如月餅的包裝標準是月餅企業和協會制定,這就是工業文明的機制,導致了過度包裝泛濫,帶來資源浪費,也產生了大量垃圾。現階段很多標準都是不符合生態文明的,人類真的沒有資源可以隨意的消費。要改變前端的工業文明的規矩,就必須以生態文明為指引。
文/張明 審/Tammy 編/Angel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