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中有菊花酒,咱們房山也有「菊花白」!

2021-02-07 遊遍房山

要說2018年最火的電視劇

《延禧攻略》絕對算得上是其中一部

除了劇情好以外

整部劇中更融入了刺繡、緙絲、絨花等

多種非物質文化遺產

沒錯,就是劇中號稱長壽酒的菊花酒!!!

說起這菊花酒啊

小編今天可就要為大家介紹一下

咱們房山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

「菊花白」酒釀製技藝

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

菊花酒在中國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西京雜記》載:漢高祖時宮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此後歷代相沿,引為御用,古今詩人,多有吟詠。

「菊花白」,即明、清宮廷之菊花酒。按中國古代風俗,重陽節賞菊花飲菊花酒。尋常百姓多以菊花浸泡酒中,存放一定時日,重陽節取出飲用。民間風俗,傳入帝王人家,菊花酒清冽芬芳,滋陰養陽的功效,更為帝王將相們所推崇,經過歷代能工巧匠的精心研製,在民間菊花酒基礎上,逐步發展出宮廷御用的「菊花白」酒。到了清中晚期,為減少開支,為皇宮提供的生活用品部分轉讓給民間承辦,「仁和」便是1862年,由三位出宮的太監創辦的,至今已傳承156年。

菊花白酒釀製技藝細緻、獨特。秘方配伍原理:以菊花為主,養肝明目、疏風清熱。輔以人參等補氣健脾;輔以枸杞等滋補肝腎;以沉香之沉降後,諸藥補益之力歸於下元。菊花白酒釀製周期漫長,從原材料加工開始到灌裝入庫為止,要經歷幾十道加工工藝、約八個月左右的時間。主要工序分為:預處理工序、蒸餾工序、勾兌工序、陳貯工序。工序中關鍵點完全要由經驗豐富的傳承人來掌控。

「菊花白」酒釀製技藝對於研究宮廷文化具有重要價值,同時,對傳承和弘揚民族傳統文化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菊花白」酒的釀製一直秉承著貨真價實的經營理念,倡導人們健康飲酒。其配方科學、嚴謹,釀製技藝對於傳統的中醫藥養生研究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是養生酒的代表性產品。

  

2008年,由於「菊花白」酒釀造技藝

歷史悠久,工藝獨特

成功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各位小夥伴們

看到這裡

是不是也很想來一杯嘗嘗鮮呢?

小編提醒各位

菊花酒雖好,可切莫貪杯哦~

來源:文化房山、房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圖冊、百度百科

歡迎投稿,郵箱:2554167111@qq.com

相關焦點

  • 【文化遺產】 房山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菊花白'酒釀製技藝」
    「菊花白」,即明、清宮廷之菊花酒。按中國古代風俗,重陽節賞菊花飲菊花酒。尋常百姓多以菊花浸泡酒中,存放一定時日,重陽節取出飲用。
  • 看《延禧攻略》
    看《延禧攻略》蕭樓我對後宮劇從不感興趣
  • 【非遺簡介】「'菊花白'酒釀製技藝」簡介
    「菊花白」,即明、清宮廷之菊花酒。按中國古代風俗,重陽節賞菊花飲菊花酒。尋常百姓多以菊花浸泡酒中,存放一定時日,重陽節取出飲用。民間風俗,傳入帝王人家,菊花酒清冽芬芳,滋陰養陽的功效,更為帝王將相們所推崇,經過歷代能工巧匠的精心研製,在民間菊花酒基礎上,發展出宮廷御用「菊花白」酒。
  • 「延禧」有攻略 《延禧攻略》幕後團隊歡娛影視的成功之道
    隨著暑期步入尾聲,今年暑期檔口碑和熱度雙高的古裝電視劇《延禧攻略》也在8月26日迎來VIP會員的大結局。大結局當日,《延禧攻略》的出品方東陽歡娛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聯合北京愛奇藝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舉辦了「延禧家宴」為主題的慶功會。
  • 《延禧攻略》中的《紅樓夢》元素
    我沒有追劇的習慣,在劇集完全播放完之後,用了幾天時間把70集的《延禧攻略》看完了,很久沒有完整地看過一部劇了。公允地來說,《延禧攻略》拍的確實好,看得出它在很多方面都下了工夫,比如劇本臺詞,演員表演,節奏的把控,服裝設計上,畫面攝取……都沒有糊弄觀眾。
  • 延禧攻略皇上搓瓔珞的臉是第幾集?延禧攻略第38集劇情介紹
    延禧攻略皇上搓瓔珞的臉是第幾集第38集。延禧攻略熱播,雖然皇后還沒下線,但衛龍cp卻已經開始發糖了,第38集中,喝醉酒的皇后竟然揉了瓔珞的臉!站衛龍cp的網友可是激動壞了!#延禧攻略##吳謹言# 永璉的忌日,皇帝想起永璉借酒澆愁,喝得酩酊大醉後跑到了長春宮找皇后,結果在門口被瓔珞攔住...皇帝:你是那個討厭的魏瓔珞,怎麼連做夢都要見到這張臉?...
  • 《延禧攻略2》劇本寫作中?於媽現身回復
    今年夏天,《延禧攻略》可謂成了爆款,魏姐的傅瓔CP,皇上的衛龍CP,還有邪教令後CP都成為了大熱,連帶著秦嵐、佘詩曼、聶遠都再火了一把。這部劇未播之前就備受詬病,於正的本子,主角是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用一眾老戲骨去捧一個人,戲中的男演員還有家暴、騙炮的行為。其中未播之前於正抄襲可謂是討論最激烈的,畢竟於正和瓊瑤的官司剛剛結束,還是以敗訴告終,這次播得劇也深陷抄襲的輿論,但是扛不住劇的好評。
  • 《延禧攻略2》籌備中?主角造型大猜想!
    ▲該劇的製片人於正最近發了一條正在寫劇本的微博,不少網友以為是《延禧攻略2》進入了劇本階段,包括爾晴也在微博下留言坐等延禧2!讓大家更加確信了《延禧攻略2》即將到來。看來看到《延禧攻略2》還是很有希望的,大家就拭目以待吧!
  • 爽劇《延禧攻略》
    小萬舉薦《延禧攻略》應該很少有人反對吧。 自從7月19日開播以來,網絡播放量多次蟬聯榜首。  《延禧攻略》講述了宮女魏瓔珞如何進宮打怪最終成為令貴妃的故事。這個過程中她一路開掛,可以說是遇神殺神,遇佛殺佛,剽悍的人設不需要解釋!
  • 《如懿傳》還抄了《延禧攻略》!於媽也有被抄襲的一天!
    和《延禧攻略》女主的打怪升級劇情不一樣的是,《如懿傳》主要講的是周迅飾演的如意和霍建華飾演的乾隆之間的愛情故事。比起《延禧攻略》一大半生面孔,《如懿傳》的製作班底真的可以用精緻豪華來形容,且不說這是周公子近年來首部電視劇作品,光是霍建華、張鈞甯、董潔、辛芷蕾、李沁……等等,都是近幾年電視劇中的老熟人了。
  • 網絡小說《延禧攻略》讀後感
    畢竟小說已經是完成的,不用再去等劇情了,而筆者借這篇文章也正好和大家聊一聊讀《延禧攻略》的感受!《延禧攻略》的網絡小說實際上就是根據電視劇《延禧攻略》改編過來的,作者笑臉貓,實際上也是電視劇《延禧攻略》的編劇,這部小說的情節基本上也就是電視劇《延禧攻略》的情節。
  • 《延禧攻略》觀劇指南
    在《延禧攻略》終於得到尊重和還原看過《還珠格格》,看過《甄嬛傳》再到《延禧攻略》其人物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捋一捋主角魏瓔珞,就是《還珠格格》中的令妃娘娘。大家可能還記得還珠中令妃所住的宮殿就是延禧宮,《延禧攻略》正是說的令妃的「晉升」故事。
  • 《延禧攻略》植入廣告分析
    近期播出的古裝劇爆款《延禧攻略》可謂賺足眼球,話題、播放量收穫雙高, 《延禧攻略》開播以來市場聲量日漸攀升,不斷有金主加入到《延禧攻略
  • 《延禧攻略》為何走紅——基於百度「延禧攻略」吧的粉絲觀察
    本文試圖通過對百度「延禧攻略」吧的考察,分析這部女性主題電視劇的網絡粉絲,從而探討這部電視劇中關於女性成長和女性自我實現的主題。嚴格意義上來說,《延禧攻略》是一部網絡劇,2018年7月19日開始在愛奇藝獨家播出,網絡平臺播出之後,於8月6日開始在TVB翡翠臺播出,9月24日開始在浙江衛視播出。《延禧攻略》百度貼吧創建於2018年6月28日,稍早於該劇的播出時間。
  • 《延禧攻略》裡,曾經出演過皇后的演員
    於正作為製片人,所執導的清宮宮鬥劇——《延禧攻略》。在暑假期間就已經播放完畢的這部電視劇,是真的很受大家的歡迎哦!裡面很多飾演主要角色的演員,即使是這部電視劇完結之後,也給咱們留下了很多,較為深刻的印象哦!當然也有很多鮮為人知的小秘密,等待咱們發掘呢!
  • 《延禧攻略》完結 這些劇情去哪了?
    《延禧攻略》已經徹底播完,但是熱度卻久久不散。結局雖然說繼後的表演很有張力,袁春望的表現也可以說得過去,但是這樣匆匆忙忙的結局是為了什麼?《延禧攻略》本就是靠著絲毫不拖沓節奏來博得大家歡心的,但是最後的那些集,感覺有點爛尾了。劇裡有好多沒有交代完的劇情,你注意到了嗎?
  • 延禧攻略下架怎麼回事 延禧攻略為什麼突然就下架了原因揭秘
    2018年,古裝宮廷劇《延禧攻略》受到追捧,至今有餘熱,但不曾料到《延禧攻略》下架了!網友說,有多少人為《延禧攻略》充值VIP,剛重溫了一半就沒了??這是怎麼回事呀?很多網友有此疑問,於正目前沒有回應,有關於《延禧攻略》下架真實原因暫時不明朗。
  • 你還是被《延禧攻略》套路了
    《延禧攻略》中女主有時略顯聒噪但編劇沒給她設計套話令人感動
  • 延禧攻略下架引熱議 延禧攻略下架原因曝光為什麼禁播詳情
    #說到《延禧攻略》這部劇,可以說在當時也是紅極一時了,不少網友們紛紛被這部劇圈粉,而其中的不少演員也是因此而再次翻紅。但近日延禧攻略下架引熱議,延禧攻略下架原因曝光為什麼禁播詳情,我們一起來看看具體詳情。電視劇《延禧攻略》在播出後一直是深受歡迎,其中吳謹言、許凱、秦嵐等等眾位主演也是該劇而聲名大噪,最近不少網友紛紛想要再次重溫一下《延禧攻略》這部劇,卻沒想到《延禧攻略》已經被下架而也沒有聲明發出,也是讓粉絲十分的費解。
  • 《延禧攻略》中這幾句經典臺詞!你注意到了嗎?
    《延禧攻略》中這幾句經典臺詞!你注意到了嗎?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小貝有約」!今天小編和大家聊的是關於前一陣熱播的電視劇《延禧攻略》中那些經典臺詞!小編覺得這部劇,咱們的於媽媽可是費了不少功夫,臺詞設計的真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