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借錢是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如今借錢是件難事,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許多人都擔心錢借出去後還不了,再加上有些人不講信用,導致我們不敢借錢。那麼對於親戚朋友之間借錢,我們有時挺為難,不借吧,擔心得罪人;借了吧,又擔心錢會打水漂。
我覺得在借錢這件事上,要講規矩,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所謂規矩,無非就是寫借條。但在實際生活中,有些人確實還錢了,可他卻趁著還錢之際佔小便宜,今天就來說說發生在我家身上的奇葩事。
一年前姑媽家買房缺錢,我爸二話不說借了一筆錢。一年後姑媽按時還錢,我爸還挺高興,誇姑媽講信用。結果那天晚上,我爸和我媽吵了起來。
爺爺奶奶有兩個孩子,姑媽是長女。當年奶奶生下姑媽沒多久後大病一場,身子很虛弱,導致不能生二胎,爺爺一心想抱兒子,後來爺爺奶奶一合計,從外面抱養了一個男孩,也就是我的父親。
雖然爺爺奶奶從此有兒子了,但畢竟我爸不是親生的,所以他們更加寵愛姑媽。
當年爺爺奶奶分家,他們把家產家都給姑媽,姑媽卻把爺爺奶奶的養老責任推給我爸。
雖然在分家產這件事上,爺爺奶奶處理的非常不公平,但我爸沒怨言,他一心惦記著爺爺奶奶的養育之恩。那些年來即便家裡再窮,我爸也沒讓爺爺奶奶受苦,儘量的讓他們安享晚年。
念小學那會,我家裡條件很糟糕;那個時候姑媽家在做生意,條件很好,可能是兩家差距太大,姑媽嫌棄我爸。或許是顧及爺爺奶奶的面子,姑媽不情不願的跟我們家來往,後來爺爺奶奶去世,姑媽有長達五年沒和我們家來往。
一轉眼我參加工作了,年薪有20萬。本來我想讓爸媽安心養老,可我爸總想著做生意。
後來我同意了,給父親15萬做水果生意。原本我只是想讓父親混時間,結果父親把水果店經營的有聲有色,這讓我始料未及。
我爸有了自己的事業後幹勁更足,每次我回老家,我爸總是一臉喜悅。
自從我們家條件好了,姑媽家又開始主動搭理我爸,而我爸又是一個重親情之人,慢慢的我們兩家又開始走動了。
一年前姑媽背著我找父親借錢買房,讓我父親借8萬。
當時我媽不同意,因為她擔心姑媽到時候不還錢,後來姑媽寫了借條,我媽才答應借錢。
一年過去了,前天我回老家休假,正趕上姑媽來我家做客,那天她來還錢。
雖然當時我很生氣,埋怨爸媽把這件事瞞著我,好在姑媽能按時還錢,我也沒多說。
那天姑媽從包裡拿出八捆錢,說是8萬。
本來我媽想當場數一數,姑媽卻說:「弟妹,你還信不過我呀?這錢剛從銀行取來的,還能少啊?」
姑媽這麼一說,我媽自然不好當面數錢。
晚上我媽還是不放心,於是把錢都拆開,重新數一遍,發現錢數不對勁,少了四千塊錢。
我爸說數錯了,讓我媽再數數,結果我媽數了兩遍,還是少了4000。
我媽讓我再數一遍,確實少了四千。
我媽立馬跟我爸吵起來,說這事都怨我爸。
我爸也是一臉無奈賴,他也沒想到我姑媽居然會故意少還錢。
我爸借給姑媽8萬,利息分文不收,沒想到我們家到頭來還虧了四千,真是莫大的諷刺。
雖然我們家損失四千,在我看來是件好事,花四千買一個教訓,我覺得值了。這事讓我們更加看清姑媽的為人,避免我們家將來更大的損失。
之前我爸一直顧及姐弟情分,從來都沒說姑媽半句壞話,經歷這件事,我爸也想明白了,像姑媽這種親戚,走不走都無所謂,你們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