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如何掏空一家上市公司?鼎暉的左右騰挪之術

2020-12-23 網易財經

(原標題:【調查】關聯交易、挪用資金,如何掏空一家上市公司?鼎暉的左右騰挪之術)

記者 | 胡穎君

「當初是衝著鼎暉和南孚電池兩大招牌進去的,以為會是個很美好的故事,沒想到卻是一地雞毛。」亞錦科技小股東陳實(化名)頗為無奈地說。

12月18日,新三板公司亞錦科技(830806.OC)的臨時股東大會在10多家投資機構及個人投資者(合計持有公司10%以上股份)的失望中結束,罷免焦樹閣董事職務並由董事會重新選舉董事長的議案並未獲得通過。

這次臨時股東大會背後,是投資人和頂級老牌PE鼎暉投資的博弈。

2016年2月,南孚電池通過亞錦科技重大資產重組登陸新三板,幕後操盤方就是鼎暉投資。在重組事項完成僅僅五天後,亞錦科技火速啟動了一輪定增。

這次定增是當年炙手可熱的新三板明星項目。除了有知名券商為代表的機構投資人參與外,一些大型代銷機構也發行了相關主題的私募股權產品。此外,部分小型理財公司拿到少數額度,以承諾年化收益的形式募集資金,投資門檻低至十萬元。

界面新聞記者查到,彼時一份代銷機構發布的宣介材料顯示,該定增項目「預期回報率超過500%」,產品期限為3年。主要運作路徑為:先將南孚電池注入新三板殼公司亞錦科技,2017年左右啟動轉板計劃,使其最終成為A股主板上市公司,定增投資者得以順利退出。

輾轉三年後,原本參與定增的產品到了退出時間。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鼎暉高層、南孚電池項目操盤人之一的杜敬磊卻被逮捕。不僅如此,由於屢踩監管紅線,年報被非標,亞錦科技股價一路陰跌,較增發價跌幅超六成,不少機構投資者不得不採取延期一年的方式化解產品兌付危機。

如今,延期產品到了最後期限,退出卻還是遙遙無期。

一場本應共贏的資本遊戲最終變成零和博弈。

在這場失敗的資本局中,唯一的贏家是鼎暉。其運作套路也呼之欲出:將南孚電池注入新三板上市公司後,一面通過低價增發吸引資金,實現「造血」;另一面「做大」標的估值,順理成章完成套現,並違規「輸血」給旗下其他項目,由此實現「左手倒右手」、掏空上市公司的資金轉移。

一、低價增發,高價收購

2016年2月,寧波亞豐電器有限公司以其持有的南孚電池60%股權認購了亞錦科技發行的26.4億股份,對價26.4億元。該價格與當時南孚電池44.3億元估值相比略有溢價。此次重大資產重組完成後,亞豐電器成為亞錦科技控股股東,持股比例為99.81%,南孚電池成為亞錦科技的控股子公司。

鼎暉投資董事長吳尚志、焦樹閣通過間接持有亞豐電器61.86%的股權,成為亞錦科技、亞豐電器、南孚電池的實際控制人。公開資料顯示,焦樹閣即鼎暉投資總裁焦震。

同月,亞錦科技公告,以收購南孚電池剩餘40%股權為由發起定增,擬以2.5元/股的價格發行18億股,募資總額不超過45億元。

正如陳實所言,市場對於此次定增反應十分熱烈。2016年4月1日-21日,短短20天內,共有64名合格投資者認購股份,其中不乏知名券商、資管等金融機構,最終募集資金27.63億元。憑藉這筆巨額融資,亞錦科技當年市值一度猛增至200億元,躋身新三板市值前十。

定增募資完成後,2016年9月,亞錦科技公告稱,擬以17.72億元購買南孚電池剩餘40%的股權,8億元用於併購國內外電池行業公司。但這個交易價格並未成真。

2017年5月15日,亞錦科技公告,擬以15億元增持南孚電池14%股權。因交易對手CDHGIANTHEALTH(HK)LIMITED(簡稱「香港大健康」)系公司實際控制人焦樹閣控制的公司,購買股權事宜構成關聯交易。此時,南孚電池估值上升到107億元,相較2016年9月時的估值上漲141%。

107億元的估值從何而來?公告稱,根據Wind查詢,在董事會召開前60個轉讓日(2017年2月14日至2017年5月11日),亞錦科技平均總市值為98.38億元,扣除27.07億元的貨幣資金和1.68億元的應付股利後,亞錦科技所持南孚電池股權市值為69.63億元,對應南孚電池100%股權為116.05億元,14%股權價值為16.25億元,最終按照15億元收購南孚電池14%股權。

上述交易完成不到半年,亞錦科技開始第二次購買南孚電池股權。2018年7月23日,公司公告擬使用不少於10.49億元不高於11.49億元的募集資金購買香港大健康持有的不少於7.493%不高於8.207%的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亞錦科技此次收購併未採取第一次交易的估值方法,而是參照了第三方投資人的交易價格。

公告稱,香港大健康持有的南孚電池股權比例為9.636%,由亞錦科技和第三方投資人(非關聯人)分別出資購買,購買完成後,香港大健康不再持有南孚電池股權。其中,第三方投資人已與香港大健康籤署股權轉讓合同,按照約定,雙方認可的南孚電池市場估值為140億元。

最終亞錦科技按照11.4562億元購買南孚電池8.183%的股權,按照前述公告,第三方投資人應購買香港大健康持有的剩餘1.453%的南孚電池股權。

通過兩次關聯交易,26.46億元定增資金卻僅僅獲得22.183%的南孚電池股權,與計劃相差甚遠。同時,讓渡22%股權的香港大健康則獲利頗豐,兩次交易後,焦樹閣為實際控制人的這家公司累計套現超20億元。

二、估值暴漲的「秘密」

市場的疑問也隨著兩次關聯交易而產生。第一次交易時的107億元估值是否合理?第二次交易中神秘的第三方投資人是誰?其是否與香港大健康籤署了股權轉讓協議?

從上文可以看出,107億元的估值主要參照了董事會召開前60個交易日的平均股價。然而從成交額來看,亞錦科技存在著明顯的流動性不足。Wind提供的數據顯示,2017年2月14日至2017年5月11日,亞錦科技平均成交額僅有27萬元。

一位買方機構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股價需要充分交易才能體現價值,成交額如此之低顯然並不屬於充分交易的情況,存在操縱股價的可能,因此按照股價來估值有失公允。

亞錦科技在2020年10月回復全國股轉中心問詢函中透露,第三方投資人為寧波睿聯新杉騏驥股權投資合夥企業,並表示,寧波睿聯與亞錦科技股東、實控人、香港大健康均為非關聯方。

寧波睿聯真的是非關聯方嗎?一系列證據都讓亞錦科技的回覆存疑。

中基協提供的信息顯示,寧波睿聯管理人為新疆一帶一路能源產業基金管理有限合夥企業,實際控制人為童旭輝。

界面新聞記者獨家獲得的一份寧波證監局的回覆函顯示,經寧波證監局調查確認,亞錦科技上述兩次關聯交易購買南孚電池的股東大會上,慧東投資均委託代理人投了贊成票。在2017年5月的股東大會中(第一次購買14%股權),慧東投資股數佔贊成票總股數的77.41%;而在亞錦科技2018年7月股東大會中(第二次購買8.183%股權),作為此次關聯交易作價基礎的參照交易,交易對手方寧波睿聯實際控制人童旭輝即為此次股東大會慧東投資參會的授權代理人。

在兩次股東大會中掌握絕對話語權的慧東投資又是何方神聖?知情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經慧東投資的實際出資人確認,慧東投資主要由亞錦科技主要高管、董事會成員杜敬磊等發起設立,為亞錦科技定增項目中的64名合格投資者之一,認購總額達1億元。

杜敬磊2006年加入鼎暉,後被鼎暉委派至亞錦科技任常務副總經理,也是南孚電池項目中的主要操作人。慧東投資的執行事務合伙人為寧波北侖慧東商務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為黃桂惠和詹慶棟,據悉二人系母子關係。界面新聞記者查詢中基協備案信息發現,詹慶棟曾於2012.01 - 2013.08在鼎暉投資擔任分析員。

在2020年6月在寧波的公開庭審上,杜敬磊亦承認:「兩次關聯交易,作為關聯人的股東需要迴避審議表決,而在兩次股東大會中,慧東做了大量的工作。」

為何寧波睿聯實際控制人童旭輝會成為與鼎暉關係匪淺的慧東投資授權代理人參會並投贊同票?

界面新聞記者梳理南孚電池的歷次股權變更,並未發現與亞錦科技同期受讓南孚電池股權的第三方投資人。且截至當前,香港大健康依然持有1.453%的南孚電池股權。也就是說,寧波睿聯並未與香港大健康完成股權交割。

陳實告訴界面新聞記者,他在今年8月向監管舉報,質疑亞錦科技實控人蓄意虛構第三方抬高收購標的估值,侵害中小股東的利益。

9月22日,全國股轉中心向亞錦科技下發問詢函,針對三次受讓南孚電池股權時採取的估值方式不同且估值差異較大,要求其說明原因及合理性。

若根據第一次定價方式,三次受讓南孚電池股權期間,南孚電池淨資產並沒有明顯變化。2014年12月31日南孚電池評估價為44.30億元;2016年12月31日,南孚電池評估的淨資產為41.18億元;2017年12月31日,南孚電池合併報表經審計的淨資產為42.32億元。

而根據第二次定價:根據Wind查詢,亞錦科技董事會召開前60個轉讓日(2016年2月24日至2016年3月10日)的平均收盤價為2.7309元;

根據Wind查詢,亞錦科技董事會召開前60個轉讓日(2017年2月24日至2017年5月11日)的平均收盤價為2.62元;

根據Wind查詢,亞錦科技董事會召開前60個轉讓日(2018年5月6日至2018年7月5日)的平均收盤價為1.97元;

換言之,若都選用公布交易前60個轉讓日的平均收盤價作為依據,實際購買價格應該比計劃價格相當或者更低。

對此,亞錦科技表示,三次收購跨越不同的會計年度,估值方法和價值符合南孚電池這種優秀公司在多輪融資過程中估值越來越高的慣例。

事實上,相較於估值翻倍式上漲,南孚電池業績卻沒有與之相匹配的亮眼表現。2016年-2019年,南孚電池合併營業收入分別為21.80元、24.27億元、27.6億元、28.5億元,其淨利潤分別為5.04億元、4.79億元、4.95億元、5.48億元。而亞錦科技在收購南孚電池時,對其未來數年淨利潤增長率的預期值也僅為2.5%。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研究部綜合公告披露的數據整理

此外,亞錦科技三次受讓南孚電池股權的同期,新三板整體市盈率一路走低。Wind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定增募資階段,新三板平均市盈率為30倍,而到第一次購買14%南孚股權,新三板平均市盈率為27倍左右,第二次購買南孚8.183%股權期間,新三板平均市盈率已跌至20倍左右。

圖片來源:Wind、界面新聞研究部

上海一位專門參與定增的私募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關聯交易定價本身就比較敏感,雖說採取哪種估值方法並沒有統一的標準,但是在標的基本面沒有太大變化,且市場整體估值水平下降的背景下,標的估值出現如此大幅度提升,定價公允性可能存在一定問題。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在收購資產的同時可以同步募集配套資金,交易不成便不會放款,這樣對於定增參與者而言,投資風險會小很多。但這筆定增相當於把原本一步可以完成的交易拆分成了兩步,即先一次性募集資金,再分批購買,當中又涉及到關聯交易,內部可操作空間就很大了,投資人往往會非常被動。」上述私募人士表示。

三、蹊蹺的3.57億元借款

如果說估值暴漲令投資人存疑,那麼杜敬磊事件則是當頭棒喝。2019年7月5日,亞錦科技公告免去常務副總經理杜敬磊的職務,20天後,亞錦科技再次公告,杜敬磊辭去公司董事職務,兩次理由均為「個人原因」。

事實上,杜敬磊辭職的真正原因是「被司法機關採取強制措施」。2019年7月3日,杜敬磊被拘留,同年8月9日被依法逮捕,寧波市北侖檢察院以杜敬磊涉嫌挪用資金罪、職務侵佔罪提起公訴。

據界面新聞記者了解,與挪用資金罪相關的是一筆蹊蹺的「3.57億元對外借款」。

2018年7月10日,亞錦科技與非關聯方包頭北方智德置業有限責任公司籤署《借款協議》,協議約定由公司向北方智德提供3.57億元借款,借款利率為12%,借款時間自2018年7月10日至2019年7月10日。亞錦科技已實際向北方智德提供借款近3.57億元。

然而到期後亞錦科技僅收到回款2000萬元,其餘款項均逾期。亞錦科技在2019年半年報中稱,司法機關已經介入相關調查和追討中,但此筆借款能否全部收回仍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上述借款發生後,直至2019年4月30日,亞錦科技才召開第二屆董事會第十六次會議補充審議上述事項。寧波證監局認為,亞錦科技該筆對外借款事項未按規定及時履行相應的審議程序及信息披露義務,並對其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此外,該筆借款也直接導致亞錦科技2018年年報被非標。

天眼查APP顯示,北方智德法人代表為焦樹政。有猜測認為,其與焦樹閣有親屬關係,但有投資人告訴界面新聞記者,焦樹閣曾對此予以否認。亞錦科技也在公告中表示,二人不存在關聯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該筆借款最終流向並非北方智德,而是內蒙古利豐鼎盛汽車有限公司(簡稱「利豐鼎盛」)、內蒙古利豐汽車有限公司(簡稱「利豐汽車」)兩家利豐系公司。

知情人士透露,利豐汽車是鼎暉三期美元基金的被投公司。2010年,鼎暉通過旗下香港鼎馳有限公司投資4800萬美元,持有36%利豐汽車股權,杜敬磊也被委派至利豐汽車擔任高管。與此同時,鼎暉與利豐汽車實控人馮大慶籤署了為期四年的對賭協議,若四年後無法上市,鼎暉投資將有權處置利豐股權直至覆蓋已投資的本金和利息。

2014年,對賭協議到期,利豐汽車由於經營不善而深陷虧損泥潭,短期內無法滿足上市要求。雙方談判僵持兩年後,2016年,鼎暉與利豐汽車馮大慶再度籤署了一份重組方案,擬將利豐汽車旗下4S店等優質資產剝離重組裝入利豐鼎盛。

天眼查APP顯示,利豐鼎盛於2015年6月成立,2016年法人股東由利豐汽車變更為北京鼎馳聯動貿易有限公司,2017年再度變更至寧波鼎峻聯動貿易有限公司,後兩家公司大股東均為香港鼎馳有限公司,穿透後實控方為CDH IslET(HK) Limited(簡稱「CDH公司」),CDH公司實控人為焦樹閣、吳尚志。

知情人士透露,CDH公司曾與一家境外公司籤訂了一份股轉債協議,擬將持有的利豐汽車36%的股權全部拋售,年化利息15%。然而,該筆交易的股權轉讓款實際並未支付,因此未能完成工商變更。天眼查APP顯示,目前CDH公司依然持有利豐汽車36%股權。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股轉債協議只是為了給鼎暉三期美元基金LP一個「交代」,並沒有真正落地。「從2010年以來,鼎暉對利豐的4800萬美元投資一直沒有取得正收益,鼎暉後來按照投資者要求將記帳方法從歷史成本法改為公允價值法,管理層就決定把這筆股權投資確權為15%年化利息的債權。」

2018年3月2日,港股上市公司新焦點(00360.HK)公告,公司全資附屬寧波梅山保稅港區馳豐投資管理擬以6.6億元人民幣向利豐鼎盛汽車收購內蒙古創贏汽車旗下35家運營公司。據知情人士透露,新焦點是鼎暉第四期美元基金投資的項目公司。

2018年9月交易完成後,新焦點股價一蹶不振,當前股價僅剩0.065港元,較收購之初跌幅超80%。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3.57億元的違規借款發生前,亞錦科技還曾舉債向鵬博士的大股東鵬博實業增資。

2018年3月,亞錦科技公告,擬向鵬博實業增資15億元,取得該公司40%股權。同年3月14日,亞錦科技與興業國際信託籤署了信託貸款合同,以持有的南孚電池60%股權質押,取得10億元併購貸款基金,年化利率12%。

亞錦科技表示,興業國際信託已將這筆錢直接支付給了鵬博實業,而鵬博實業遲遲未完成工商變更,主要原因是剩餘5億元資金沒到位。

知情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亞錦科技增資鵬博實業意欲曲線借殼,為此杜敬磊一度被鼎暉委派至鵬博士出任總經理職位。

2019年7月31日,亞錦科技回復全國股轉中心問詢函時稱,5億元資金擬不再出資,已出資的10億元擬以股權或債權確權。

2019年9月4日,亞錦科技公告稱,原本15億對價40%的鵬博實業股份,調低至10億對價29.455%,公司正式成為鵬博實業第二大股東,並已完成工商登記。也就是說,10億元出資額最終確權為股權而非債權。2019年年報顯示,亞錦科技入股鵬博實業當年便虧損近8000萬元,該筆投資期末餘額為9.2億元。

四、中小股東們怎麼辦?

眼看著亞錦科技屢踩監管紅線、信披違規、高管被抓、股價一跌再跌,借殼上市希望渺茫,當初滿懷希冀參與定增的中小股東們坐不住了。

今年10月12日,亞錦科技發布公告稱,10多家知名投資機構及個人投資者(合計持有公司10%以上股份)提請召開公司2020年第三次臨時股東大會,擬罷免焦樹閣董事職務,並由董事會重新選舉董事長。

「其實我們自己也很清楚,要罷免大股東並不現實,這樣做主要是一種不滿的表達,通過向焦樹閣施壓以倒逼其有所作為。」一位機構投資人告訴界面新聞記者,他表示,鼎暉已經套現上岸,而中小股東利益明顯受到侵害。

12月18日,臨時股東大會如期召開。上述機構投資人透露,焦樹閣並未現身,而是委派了一位代理人出席,針對「罷免董事的議案」,在履行表決程序的時候投下了反對票。

「焦樹閣找了一個投行背景的人來聊亞錦下一步的資本運作,還說小股東就是來搗亂的。其實就是繼續給我們畫餅,亞錦已經被他們掏空了。」上述投資人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對此,亞錦科技董秘潘婷婷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針對上述問題公司已經跟投資人在股東大會上解釋溝通過了。後續資本運作將如何開展,只有等最終方案敲定後才會公布,目前暫無回應,一切以公告為準。」

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王覬律師表示,實際上亞錦科技目前是由鼎暉來控制的,此前派杜敬磊來管理亞錦科技的事務本身也是鼎暉的操作和安排,是經過鼎暉的投委會、風控審核過的,但杜敬磊被抓並不意味著資本運作的終止。

「亞錦科技下一步的資本運作還是可以在鼎暉授意下繼續進行,只是可能要找新的人去接替杜敬磊,把盤子接著做下去。」 王覬表示。

萬商天勤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黃顥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 「雖然杜敬磊不是實際控制人,但從謹慎還原事實的角度來看,他是受鼎暉委派的,之前也一直在亞錦科技擔任董事和高管,另外他又在2018年短暫地擔任過鵬博士總經理,這裡面其實有很多資本運作痕跡。」

黃顥進一步表示,如果不考慮這些痕跡,僅考慮公司治理層面,後續資本運作也會有很大的問題。杜敬磊涉及刑事案件,同時又給亞錦科技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雖然案件尚未宣判,但當中也許可能存在利益輸送的情況,由於公司內控、治理存在重大瑕疵,導致公司遭受重大經濟損失,年報被非標,財務獨立性存疑。

據界面新聞記者了解,不少投資人也寄希望於賣掉南孚電池股權來實現部分退出以挽回損失。「賣掉南孚是所有股東退出的一種可能,之前管理層也是計劃通過賣給上市公司來退出,不過利益出發點不同。」一位投資人表示。

黃顥律師認為,出售南孚電池資產並非完全不可行,但存在一些現實的障礙。「如果要賣掉南孚,首先肯定要重新評估標的估值,價格過低可能會導致中小股東受到較大損失;其次,如果中小股東起訴亞錦科技實控人或者杜敬磊,客觀上也會加大交易的難度。」

王覬則表示,目前來看,中小股東有兩種索賠方法,第一是通過政府協調的方式與鼎暉談判要求補償;第二是通過民事或刑事訴訟進行索賠,但目前杜敬磊是有罪還是無罪,是挪用資金還是職務侵佔,暫時還沒有認定,因此索賠仍有一定的難度。

截至發稿,焦樹閣本人及鼎暉投資均未對界面新聞的採訪要求做出回應。

(界面新聞記者陳菲遐對此文亦有貢獻)

本文來源:界面新聞 責任編輯:楊斌_NF4368

相關焦點

  • 如何掏空上市公司?
    同時上市公司都是大股東最優質的資產,是大股東最漂亮、最可愛的女兒,對於這種漂亮可愛的女兒,大股東怎麼願意與大家共享呢。成年人只看利益,在利益面前,很多時候,上市公司是控股股東予取予求的乖女兒:缺錢了,就找上市公司,直到把上市掏空為止。
  • 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 常見手段要警惕
    來源:上海證券報原標題: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 常見手段要警惕來源:上海證券報相當比例的A股上市公司存在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中小股東與之相比力量懸殊,上市公司容易成為大股東「提款機」,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的案例常常見諸報端。
  • 渾水公司盡職調查8大手法全解析!(收藏)
    「渾水」正是取的「渾水摸魚」之意——先把水攪渾,然後再摸魚。渾水首戰告捷。而對於布洛克來說,在發布第一份報告前,他已經提前買入了價值4000美元的看跌期權,這筆交易讓渾水賺到了6000美元左右的利潤。尋找「問題公司」,賣出該公司股票,建立倉位,然後發布做空報告,在公司的股價下跌中獲得盈利。渾水找到了套路,將矛頭指向更多的中國上市公司。
  • 湖北首富賤賣資產「掏空」公司?
    而武漢楚昌的法人代表正是擔任上市公司副董事長的劉樹林,此人還是九州通實際控制人劉寶林的親兄弟。雖然其法人代表為劉樹林,但實際上有著「湖北首富」之稱的劉寶林,才是背後真正的實際控制人。工商資料顯示,劉寶林持有武漢楚昌股權的比例為51.34%;劉樹林持股比例為25.85%;劉兆年持有另外的22.81%股權。
  • 向日葵:三季報「扭盈轉虧」背後的資本騰挪
    摘要:昨日晚間,去年巨虧11億的光伏上市公司向日葵公布了它的三季度報告,結果讓許多投資者感到失望。本來在今年上半年,向日葵通過壞帳衝回等手段使得半年報成功扭虧為盈,可是轉眼到了三季報,向日葵又回到了虧昨日晚間,去年巨虧11億的光伏上市公司向日葵公布了它的三季度報告,結果讓許多投資者感到失望。
  • 3個月暴漲25倍的立昂微,實控人資產騰挪後「二次上市」
    「妖股」立昂微上市3個月暴漲25倍,但與12月17日突然閃崩,市值瞬間蒸發20億。作為半導體新秀黑馬的業績,似乎不是非常樂觀。同時,老虎財經挖掘後發現,昂微上市背後或是實控人兼資本大佬王敏文,疑似「資產騰挪、二次上市」的手法重演,而潛心布局十幾年後終圓上市夢的王老闆,通過這個上市平臺資產已膨脹上百億。
  • PE合伙人離職背後 王功權或不再回到鼎暉投資
    一般來說,PE合伙人的收入一共有三部分:工資、基金管理公司股權的分紅權和基金到期後利潤的分紅權。以王功權為例。他所在的基金管理企業是鼎暉創投(全稱「鼎暉創業投資基金」)。王功權是鼎暉創投的創始合伙人,黃炎和王樹和他一起創投鼎暉創投;後來,陳文江和許尚威也加入,他們也都是鼎暉創投的合伙人。
  • 「範冰冰們」的資本騰挪術:陰陽合同只是冰山一角
    事件不斷發酵,6月3日,國稅總局下令徹查明星「陰陽合同」,無錫市濱湖區地稅局隨後介入調查。而昨天(6月4日) A股開盤,影視傳媒股全線大跌,與涉事人關係很深的華誼兄弟、唐德影視跌停報收,其中華誼兄弟一天跌去了22.76億的市值。
  • 又一家上市公司董事長涉嫌內幕交易!
    金科文化董事長王健 因涉嫌內幕交易被立案調查 昨日,金科文化(300459,SZ)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長王健因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期間減持金科文化股票涉嫌內幕交易,被立案調查。
  • 組圖:主持人吳宗憲被判刑 涉嫌掏空上市公司資產2億多元(1/18)
    組圖:主持人吳宗憲被判刑 涉嫌掏空上市公司資產2億多元 (1/18)
  • 中技系實控人顏靜剛覆滅記:資本棋局步步為贏 掏空上市公司難逃法網
    21日,st尤夫發布了一則立案調查進展暨風險提示公告。公司的命運依然未卜。隨後,蘇州正悅將上市公司1.1億股(總持股1.19億股)質押給上海貴衡建築有限公司指定金融機構——中融國際信託有限公司,借取了月息1%的資金,替換了上述月息為1.5%的高息借款。就在2016年9月這筆置換借款發生之時,湖州尤夫控股和蘇州正悅這兩家公司的法人代表均變更為自然人黃偉;呂彬為上市公司財務總監。經核查,呂彬於2012年6月至2015年7月任嘉興中正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 「中餐女王」重出江湖,曾為了上市改國籍,還被趕出了自家公司
    那一年,張蘭成為了奧運火炬手之一,俏江南則借著奧運會的東風,不僅讓全國人民認識了它,也讓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們為之點讚。眼看形式一片大好,張蘭開始把「餐飲夢」擴展到了全球範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她表示:「要把俏江南做成餐飲界的LV,有LV的地方,就要有俏江南」。
  • 一家列印店如何把自己「打」上市
    如今,在幫大量公司列印過上市材料後,這家被行業內被譽為「券商之家」的榮大科技,接下來也要為自己「列印」了。  一家列印店的傳奇 位於北京西直門南小街的榮大科技,總店隱身於金燦酒店的三樓和四樓,高約8層的酒店外沒有任何「榮大快印」的標識,但卻是中國擬上市公司申報材料列印業務的主要去處。
  • 鼎暉投資虧損不能出金是!難友掉入圈套追回真實案例分享
    問道鼎暉投資是正規平臺嗎?在問道鼎暉投資被騙怎麼辦?問道鼎暉投資不能出金怎麼辦?問道鼎暉投資虧損怎麼辦?問道鼎暉投資靠譜嗎?遇到無法出金騙局該如何處理?維權真的可以挽回被偏損失嗎?  過了一周左右,我跟的股票大多都有盈利。這個時候老師就說目前股票行情不太好,資金量太小只能小賺賺不到多少錢。他目前看好一個叫鼎暉投資的平臺在裡面操作預計月盈利保守有100%。這個時候群裡面很多人開始響應要跟著老師做,我也沒多想想著能賺錢。後面跟著大夥開戶入60萬,準備開始大展身手。
  • 鼎暉投資不能出金有內幕!騙局曝光!維權可追回
    鼎暉投資入金資金安全嗎?鼎暉投資平臺出金為何遲遲無法到帳?鼎暉投資平臺合法合規嗎?鼎暉投資和帶單老師究竟有怎樣的利益關係?你跟帶單老師入金操作的鼎暉投資是實盤嗎?帶單老師帶你操作鼎暉投資為何許諾收益但你虧損連連血本無歸?
  • 如何通過網上了解一家公司?
    記得剛畢業的時候,師兄師姐告訴我們要在網上了解一家公司,看看這家公司做什麼,人數多少,發展前景如何,避免在面試的時候,被招聘方問的一臉茫然,然後失去Offer機會,此刻的我,對公司的了解,僅僅停留在搜搜公司官網而已,其它一概不知。
  • 一家上市公司的起死回生術
    從公告內容來看,公司A股3.75億股將在17日這天重新恢復上市,股票簡稱為「「NST 毅達」(600610),復牌首日不設 漲跌幅限制,相關交易事項將嚴格按照《上海證券交易所風險警示板股票交易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執行。恢復上市次日起,公司 A 股股票簡稱為「ST 毅達」,A 股跌幅限制均為5%。
  • 上市、套現、走人,公司成空殼,暴風集團是A股上市公司的縮影
    而且暴風集團股票的高估值定位,成了市場上的一面旗幟,吸引著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躍躍欲試,都想回到A股市場上市。作為一家曾經風光無限的企業,暴風集團2016年在職員工達到1345人,如今卻只有10名員工,不僅公司處於退市的邊緣,而且公司辦公地的鋼化玻璃大門緊鎖,保安甚至表示:「我不能告訴你我們這是什麼公司。」暴風集團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如此巨大的變遷,實在令人唏噓。
  • 東城又一家公司上市!市值17億元!
    12月21日東莞市鼎通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88668」,股票簡稱「鼎通科技」)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掛牌上市擬公開發行不超過2129萬股發行價定為20.07元/股市值17億元預計募集資金約
  • 監管部門介入調查,螞蟻集團還有希望上市?
    監管部門介入調查,螞蟻集團還有希望上市?  都知道,上個月,螞蟻集團上市計劃被國家強制叫停了,原因是螞蟻集團百倍槓桿的融資模式,存在太大的風險,可能會導致國內出現金融危機。當然了,從螞蟻集團發布的公告來看,馬雲並沒有放棄讓螞蟻繼續上市的計劃,相信後續只要有機會,螞蟻集團就會重啟上市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螞蟻集團上市之心猶在,但從最新消息來看,螞蟻集團的上市之路,愈加縹緲了。就在不久前,多家媒體發現,螞蟻集團旗下的支付寶平臺,已經下架了所有網際網路存款業務,原因是網際網路存款業務亂象頻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