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廖凡主演的《師父》很火,講述了南派宗師陳識北上天津開武館,由此觸發一段民國武林傳奇的故事。
今天咱們介紹一下在京城武林叱吒風雲的英雄,如果要拍一部北京版《師父》,您覺得誰是您心目中的主人公。
1.楊露禪(1799-1872)
綽號太極宗師,河北人士,楊氏太極拳的創始人,早年體弱多病,後遷往河南焦作陳家溝,拜陳氏太極拳掌門人陳長興為師,潛心習練太極拳,勤學苦練、常年不輟,後來經過自我鑽研與大膽創新,自立門派,修成正果,在借鑑陳氏太極拳的拳法技藝基礎上,獨立地創立了楊氏太極拳,成為了楊氏太極拳的開山鼻祖。後遊學於皇城北京,擅長以柔克剛、借力打力,打遍京城無敵手,成為發揚光大太極拳的一代武術宗師。其子楊班侯、其孫楊澄浦後來繼承和發揚了楊氏太極拳,在清末民初都成為名噪京城的武術名家。
2.董海川(1797-1882)
綽號八卦神掌,河北人士,晚清年間的著名武術家,民間武術界傳說其即為八卦掌的創始人,早於楊露禪出道於武林,喜結江湖狹義之士,武藝精熟、功法深厚,善於剛柔相濟的技擊之術,而又深藏不露,可謂是「大隱隱於市」類型的大武術家。後來,在端王府的安排之下,曾與楊露禪拆招比武,功法實在是難分伯仲,可謂棋逢對手、將遇良才,遂與楊露禪並稱京城武林界雙雄。
3、杜心武(1869-1953)
綽號傳奇武俠,湖南人士,早年習文尚武,得到過江湖武術奇人徐大俠的點撥和真傳,學得曠世武功、身手不凡,青年時代東渡日本求學,並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辛亥革命之後回國擔任宋教仁先生創立的北平林業講習所(北京林業大學的前身)的高等教員,並曾經擔任過孫中山先生的私人保鏢,武術造詣極深,創立了傳統武術的散打技擊之術「自然門」,成為一代享譽京師的武林大家。但是,杜心五為人低調、不事張揚,為此他放棄了不少仕途和政治機會。但是,他的拳拳愛國之心和崇高的民族氣節在中華民族危難的抗戰時期則彰顯無遺,為中國武林界所稱頌。另外,他收有高徒萬籟聲,步其後塵也成為一代武術大家。
4、萬籟聲(1903-1992)
綽號自然宗師,早年身體孱弱多病,後考入國立北平林業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師從著名武術家杜心武,正所謂名師出高徒,萬籟聲通過杜心武的言傳身教,再加上自己的勤學苦練和天資悟性,學得一身好功夫,尤其擅長自然門,身手矯健敏捷、技擊動作迅雷不及掩耳,以快、準、狠著稱於世。他曾經參加過民國時代的國術比賽,獲得過輕量級的散打冠軍,在抗戰期間曾經擔任過國民政府下屬的中央訓練團的國術總教練。晚年定居福建福州,以傳授武術和傷骨醫生為業,並曾經擔任過福建武術協會主席一職,是一位精通傳統技擊精要的卓越武術家。
5、宮寶田(1870-1943年)
先師承八卦掌宗師董海川弟子尹福,據說尹福每天要發給寶田一個木碗,汗水滴不滿木碗,練功不能停止。五年後,因其勤學苦練,武功長進很快,被董海川相中,親授八卦秘宗和八卦拳譜,成為正宗八卦遊身連環掌的第二代傳人。《一代宗師》裡章子怡扮演的宮二,其父正是宮寶田。年輕時其武功和勇名就已上達天聽,27歲時被光緒帝召入宮,先後任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近身侍衛,清廷最後一任大內侍衛總管,加封四品帶刀侍衛。。庚子年間,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宮寶田護駕逃往西安,由於辦事得力,時任大內總管的他受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賞識,欽賜「黃馬褂」一領。
6、尚雲祥(1864年-1937年)
在《師父》的導演徐皓峰整理的武林舊聞輯錄《逝去的武林》裡,尚雲祥的傳人李仲軒就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追憶自己在北京跟隨尚師學武的經歷,書中記載了一件趣事:尚雲祥教李仲軒站「混元樁」,李仲軒半天不得其要領,此時尚雲祥說了一句非常奇怪的話:「你抱過女人沒有? 」就是這句令人大窘的話,卻使李仲軒隱隱約約有所感悟,渾身一松,尚雲祥便笑說:「對了!」
尚雲祥年輕時曾為清朝大總管李蓮英護院十年,後在其師李存義設在北京的沛城鏢局,保定的萬通鏢局主持鏢局。1931年受二十九路軍軍長宋哲元之邀,以形意五行刀技教練士兵「血戰喜峰口」痛殺日寇長中華志氣。武林中有句話叫做「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一年打死人」,《一代宗師》裡四大拳派裡剛柔並濟的形意拳就是他這一門派的。
7、孫祿堂(1860-1933年)
民國初年,孫祿堂曾應徐世昌的邀請,曾任過北洋政府大總統的武宣官,也就是保鏢隊長,負責徐世昌和段祺瑞的人身安全工作,關於孫祿堂的腿功及速度,北洋軍閥時的新聞報刊可以提供一些參照:「孫祿堂的腿功,是新聞事件。他和段祺瑞坐敞篷汽車,逆風而行,車速很快。段祺瑞頭上戴著巴拿馬草帽,被風吹走。孫祿堂跳下車追到草帽後再追汽車,司機還沒意識到有人跳車,他就已經回到車上。」一生擊敗各類本土、西洋、東洋高手的武學大師,其二子孫存周得其真傳,也是民國有數的絕頂高手之一,父子睥睨天下群雄,是武林神話也是佳話。孫先生一生弟子眾多,遍布海內外,其小女孫劍雲女士是現任孫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孫氏太極拳的第二代掌門人。
8、李堯臣(1876~1973年)
李堯臣一生充滿傳奇色彩,經歷了前清、北洋、日偽、民國、新中國等各個時期,曾在慈禧太后面前表演過八仙慶壽劍;教過京劇武生大師楊小樓演《安天會》中的猴拳動作;亦教過京劇旦角大師梅蘭芳《霸王別姬》中的舞劍手法;他開過北平名聲鼎盛一時的「武術茶社」,也主持過名聲赫赫的「北京精武體育研究會」;他在擂臺上擊敗過日本拳師;但他一生中最自豪的卻是應29軍副軍長佟麟閣之邀教授其部下用大刀臨陣殺敵(當時應該有多位武師授課),當時29軍槍枝彈藥極缺,高層沒有辦法只能尋找武術名師教授普通士兵白刃作戰。李堯臣根據戰刀的特點,結合無極子路刀練法,創編出一種套路,起名無極刀。這趟刀實戰性很強,揮舞起來,既可當刀劈,又可當劍刺,大大增強了士兵白刃戰本領。在長城要隘喜峰口戰役中,二十九軍將士充分發揮了大刀的作用,追殺日軍六十餘裡,砍殺敵人數百名,繳獲大炮十八門,成為當時極為振奮全國抗戰士氣的事跡。
9、王子平(1881~1973)
1919年,號稱「世界第一大力士」的俄國大力士康泰爾在北京中央公園獻技,勢甚囂張,當時在北洋軍隊擔任教官的王子平激於義憤,誓當眾挫敗之。當時的報刊《晨鐘》和《順天日報》有記載這一轟動性事件,9月14日康泰爾登臺表演第一天,王子平便帶著跟他學武的軍人,「便服布置臺前,康泰爾出,王君一躍登臺,甫交手,康已掊地,時會場呼噪譁聲大作,康就地爬起,不知潛匿何許矣!」後王在1921年又連續挫敗西方大力士馬志尼、阿拉曼、柯芝麥、沙力文等人。在青島時,曾在酒樓遭日帝憲警圍攻,王子平輕鬆將他們一一擲至樓下。
王子平後又在民國陸軍部馬子貞部下任武術教練,在軍中表演舉石擔、石蹬,以大力著稱。他在濟南擊敗日本柔道家宮本後來上海,以治傷正骨為業。曾在精武體育會,中華武術會,王子平暑期武術講習所和精強武術會等處教拳。1928年任南京中央國術館少林門長,後任副館長。其還先後在北京、天津、濟南、張家口、南京等地傳播武術,還曾在西北軍中教授武術,門徒眾多,可謂桃李遍天下。
10、王正誼(1844年—1900年)
京師武林名俠。字子斌,祖籍河北滄州。因他拜李鳳崗為師,排行第五,人稱「小五子」;又因他刀法純熟,德義高尚,故人人尊稱他為「大刀王五」。王正誼一生行俠仗義,曾支持維新,靖赴國難,成為人人稱頌的一代豪俠。位列民間廣泛流傳的晚清十大高手譜中,與燕子李三、霍元甲、黃飛鴻等著名武師齊名。
1898年,戊戌變法進入高潮,譚嗣同應詔入京,任四品軍機章京,參預變法。在此期間,王五擔負起了譚嗣同的衣食住行和保安工作。變法失敗後,譚嗣同為表白自己變法決心,醒悟大眾,甘願受捕。王五得知後心急如焚,多方打探消息,買通獄吏,還廣泛聯絡武林志士,密謀救譚,卻被譚嗣同堅決拒絕了。9月27日,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剛毅監斬於宣武門外菜市口,王五得知後悲痛欲絕。為了繼承譚嗣同的遺志和復仇,王五多次組織人員進行暗殺活動,終未果,使王五反抗清廷的決心自此更加強烈。
1900年,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在北方興起。王五率眾積極參加,與義和團眾並肩作戰,殺洋人,攻打教堂。10月25日,清兵將順源鏢局團團圍住,王五等人終因寡不敵眾被捕,爾後被八國聯軍槍殺於前門,死時56歲。
當年王五在北京頗有威信,眾人贈有「德容感化」和「義重解驂」兩塊匾額,掛在門的東西兩側,後來院裡的人搭建房屋,匾被取下來當了床板。門前原來有個軒豁空場,高高飄揚著源順鏢局的杏黃大旗,新中國成立以後已經被公廁佔了大半個地方。據說王五那把一百多斤重的「青龍偃月大刀」一直保存到1958年,在「大躍進」時期進了煉鋼爐。
再來看看哪位北京的功夫明星飾演北京版《師父》更合適。
李連杰
連續5年全國武術冠軍,擅長套路,表演性強,攻擊能力較差。李連杰出生於中國北京。國際功夫巨星、武術家、慈善家、企業家。75年後連續五年獲全國武術全能冠軍,82年主演電影《少林寺》轟動全球,91年後的《黃飛鴻系列》開創了武俠電影風潮,同時塑造出方世玉、張三丰、霍元甲、陳真等經典角色,被國內外媒體譽為功夫皇帝。97年後主演多部好萊塢大片,躋身好萊塢一線動作明星。
于榮光
1958年8月30日生於北京,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於鳴魁之子,11歲考入北京市風雷京劇團任演員學習武生,自幼學習京劇十載。七十年代末嶄露頭角,成為劇團中堅力量,並在全國多次大獎賽中獲獎。1982年于榮光被香港導演徐小明發掘,出演影片《木棉袈裟》,飾演頭號反派角色,首次登上了銀幕。雖然是初次表演,但是由於他的身手不錯,而且演技也不俗,於是引起了觀眾的注意。接著又拍了《血淚情仇》、《聯手警探》、《古今大戰秦俑情》、《阮氏三雄》等影片,由於其武打功夫出眾,身手敏捷。他的真功夫得到了觀眾的喜愛,也受到了導演的重用。進入90年代,于榮光進入香港發展,拍攝了《鐵馬騮》、《超級計劃》、《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和大陸當時播放最多的《海市蜃樓》等影片,在香港發展的數年中,于榮光拍攝近50部影片,與唐季禮、袁和平等大導演,李連杰、成龍、甄子丹等功夫巨星均有合作。
吳京
全國武術冠軍,李連杰師弟,套路見長,格鬥能力相對較差。被譽為「功夫小子」,從1995年就開始接拍影視劇,其引路人便是《少林寺》以及《少林武王》的導演張鑫炎,而吳京的武術教練也就是李連杰的教練吳彬。當年還在武術隊裡奮鬥的吳京被張鑫炎看中,於是和師兄李連杰一樣,順利地加入了娛樂圈。兩人的經歷驚人地相似。2005年後吳京搬遷至香港,正式在香港發展,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歡迎投稿:i49ch@qq.com
四九城微信平臺(sjcher)。
掃描下面的二維碼關注四九城,歡迎您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