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瑞金音樂百科知識(聲樂知識)【經常唱歌必看!】
轉載【鄒文琴:比唱好歌更重要的是對傳統的積累】
鄒文琴,著名聲樂教育家。1942年生於山東省青島市。1959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學習,1962年保送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學習,1967年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歷任中國音樂學院聲歌系教授、中國聲樂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國際聲樂藝術研究會副主席、中國民族聲樂學會理事、文化部文藝團體應聘資格技術考評評委、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評委、中國音協金鐘獎和文化部文華獎聲樂比賽評委。鄒文琴教授從教五十多年來她繼承中國傳統民族聲樂藝術,借鑑國內外先進的聲樂訓練方法,博採眾長,形成了系統的聲樂教學理論、獨特的教學方法。並在全國各大院校和藝術團體進行聲樂講座和現場教學,以精湛的教學技藝、和藹可親的態度和獨特的人格魅力為廣大聲樂教師和聲樂學習者指明了學習道路,給予了他們學習聲樂的信心。她培養了韓紅、吳碧霞、龔琳娜、雷佳、吳靜、馬文娥、格桑曲珍、其木格等多位蜚聲中國歌壇的青年歌唱家和優秀的聲樂藝術表演人才,為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的完善與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用平實的語言講述抽象的規律
一切有理想、有抱負的文藝工作者都要做到德藝雙馨,積極履行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職責。鄒文琴教授就是這樣一位德藝雙馨,桃李滿天下的文藝工作者。鄒教授從事聲樂專業演唱與教學五十餘載,她以其高尚的師德和精湛的教學技藝教育和感染學生,在多年的聲樂教學實踐中總結經驗,探索和研究了聲樂叫教學的心思路。創建了科學的名族聲樂教育體系,培養了許多優秀的的實力派歌唱家。鄒教授注重對傳統文化的創城,教學思路清晰,教學內容系統規範,教育語言平實生動。鄒教授強調的「五大共鳴腔體」的運用和「歌唱的四大要素」是對我國民族聲譽教學理論研究與實踐的重大貢獻,對於促進我國民族聲樂教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聲樂教學是一門抽象性較強的實踐學科。唱歌時運用的樂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大多數聲樂教師會在課堂上給學生打很多比喻,以啟發學生的歌唱思維,但如果比喻用得不夠恰當或不夠準確的,就會讓學生對歌唱產生誤解,反而不利於學生練習。在鄒教授的課堂教學中,她儘量運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區解釋比較複雜而抽象的聲音技術問題,使學生始終保持簡單而清晰的歌唱思路。
鄒教授經常強調:「我們唱歌要遵循生活中的自然生態規律。」比如,抬起口蓋這個動作,許多學生找不準狀態就會亂使勁兒,造成了拽下巴、口腔緊等歌唱問題的產生。當這類問題出現時,她會引導學生體會生活中自然、放鬆的狀態,如「啃東西」、「打噴嚏」、「打哈欠」、「哭泣」,要求學生自然放鬆地唱歌。有些學生在唱歌時存在呼吸淺,吸氣時兩肋無法擴張的情況。她說:「歌唱的深呼吸就好比是長跑時大口大口吸氣的感覺,深而有力,還可以同時打開喉嚨,胸腔和背等歌唱所需要的呼吸器官。」通過這樣的講述,學生很快就能體會到吸開的狀態,而不會身體僵硬。
民族唱法的學生容易產生喉嚨打不開,聲音緊、擠、卡等問題。針對這一情況,鄒教授告訴學生:「把喉窩吸涼再唱。」意思是說,在吸氣時要感到喉窩得到了充分的打開,而只有保持開喉吸氣的歌唱狀態,聲音才會比較通暢。有些學生唱歌狀態不自然,咬字不清晰,鄒教授就會讓她們大聲朗讀歌詞,說一句、唱一句,體會鬆弛自然的說話感覺。「怎麼說就怎麼唱」,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學生不但咬字清晰了,聲音音色也變得圓潤自然了。在聲樂演唱中,每個學生的嗓音條件、聲音問題和理解能力都不盡相同,這給聲樂教學增加了很大的難度,所以,聲樂教師一定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這些都是鄒教授在課堂上經常用到的解決聲音問題的方法,聽起來很簡單,但是要找準問題的關鍵對症下藥,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鄒教授在多年教學過程中總結和歸納了這些簡單、平實而又有效的方法,使得每一個學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鄒教授的學生來自祖國的各個民族、各個地區。這些學生在跟隨鄒教授學習後都有明顯的進步和提高,每當學生離開時,都會有戀戀不捨之情,一是對鄒教授多年培養的感激之情,二是怕沒有鄒教授在身邊指導,唱歌狀態會不穩定。針對這樣的情況,鄒教授在日常生活教學過程中,非常注重對歌唱基本概念的闡述,其中強調較多的兩個概念就是「五大共鳴腔體」的運用和唱歌的「四大要素」。
演唱中「五大共鳴腔體」的運用是至關重要的,它能夠直接影響到聲音位置的高低和音量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強調學會運用不同的「共鳴腔體」來演唱不同風格的作品。因此,在課堂上,鄒教授經常會提問或解釋關於「五大共鳴腔體」的問題,即頭腔、鼻咽腔、口腔、喉咽腔和胸腔的運用問題。在演唱不同風格的作品時,聲音的運用不能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要根據作品的風格的需要去調整「共鳴腔體」的運用,使音色合理地變化,從而更好地詮釋作品。例如,山東民歌《包楞調》要求彈性,突出地方性民歌色彩,更加生動的表達出山東女子潑辣熱情的人物性格;在演唱朝鮮族民歌《阿拉裡呦》時,要強調胸腔共鳴的運用,寬厚的聲音比較符合朝鮮族民歌的特點,並能較好地表達出這首歌曲的深情和略帶憂鬱的情感色彩。
只有協調好「五大共鳴腔體」,並利用豐富多變的音色,才能更好地唱出每種歌曲的風格特點。除此之外,「歌唱的四大要素」也是鄒教授十分重視和經常強調的另一個概念,即位置、氣息、語言、共鳴,並且將每個概念用生動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語言表達出來,「聲音的位置就要放在揚眉睜眼的地方」,即每一個音都要同一個位置上起;「氣息就是要求每一個音都要從小腹的對抗點上起」,即保持深呼吸支點歌唱;「語言是指用上牙咬字,咬韻母」,便是要求吐字清晰、歸韻到位、字正腔圓;「共鳴就是全身都要打開」,即身體要保持擴張舒展的狀態,全身唱歌、整體協調。
有了這些具體的要求,學生就會更加明確聲音的概念,注意整體的協調和配合,保持清晰的頭腦,唱出優美動聽的聲音。關於這些概念性的問題,鄒教授在教學中總會不斷地強調,目的就是讓學生牢牢記住,時刻使演唱思路保持清晰。
注重細節與傳統經典的積累
鄒教授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僅演唱功底過硬,音色純淨,而且演唱作品細膩動聽,台風穩健大方,這與鄒教授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對學歌唱細節的培養是分不開的。鄒教授特別注重對學生正確的歌唱姿勢的培養。關於這一點,鄒教授提出了細節上的要求,「大腿放鬆,力量落到腳底」,只有這樣才能夠講歌唱的力量放下去,讓聲音更加通暢;「歌唱時身體要穩定,不要搖擺」,身體搖晃說明身體的力量沒有落到腳底,聲音不穩定,不利於聲音位置的統一與氣息的調整協調。在聯繫唱歌時,一定要注意身體的穩定和平衡,只有這樣才能使聲音的狀態穩定。
此外,鄒教授還有很多關於歌唱細節方面的教學語言值得認真學習,「不能低頭找位置,這樣會影響聲音通暢」,聲音的方向只有一個,那就是向前向上的,低頭找位置會使歌唱通道不通暢,歌唱時應抬頭挺胸,舒展歌唱:「每個樂句的結尾都要注意先收聲音再收氣」,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旋律的連貫和樂句間的平穩過渡;「嘴角上揚,可以調整音色」,在歌唱時,面部的每一個細小的動作都可能引起音色的變化,嘴角上揚可以使聲音變得積極而明亮;「開喉吸氣,想好丹田」,鄒教授非常注重小腹上丹田對抗點的運用,運用好丹田的力量可以確保每個聲音的穩定結實,並獲得穩定的氣息狀態等。正是對一個又一個的細節進行推敲,才使每一位在鄒教授身邊學習的學生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具體的問題也都得到了有效的解決。每個細節中都包含著鄒教授對學生無限的愛和無私的奉獻。
鄒教授十分重視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她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注重要求學生對中國經典古詩詞藝術歌曲的積累。多練習古詩詞藝術歌曲不但能夠提高學生對聲音技巧的控制、對咬字歸韻的把握,更重要的是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文學修養和文化底蘊。鄒教授經常用於課堂教學的曲目有《春曉》、《衩頭鳳》、《長相知》、《漁翁》、《紅樓夢》、《組曲》、《飄零的落花》、《虞美人》、《知音》、《別亦難》等作品,除此而外,中國近現代藝術歌曲、中國傳統民歌、傳統戲曲唱段、歌劇選段等也都是鄒教授課堂教學中必唱曲目。例如藝術歌曲《春思曲》、《思鄉》、《歲月悠悠》、《思戀》等;各地方民歌《繡荷包》、《採檳榔》、《知道不知道》、《茉莉花》等;戲曲《詠梅》、《人就活一回》(選自歌劇《原野》)、《去追隨我親愛的格桑》(選自歌劇《啟明星》)等傳統經典作品。鄒教授堅守信念,淡薄名利,兢兢業業,樂於奉獻,無論是道德品行還是性格氣質,都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她理性的教學思維、科學的教學方法、生動而樸實的教學語言深深地感染和啟迪著學生。
「海不擇細流,顧能成其大,山不懼細壤,方能就其高。」這是鄒文琴教授人格魅力和高尚師德的真實寫照。眾所周知,聲樂學習的費用很高,上學學費貴,學生在聲樂學習期間開音樂會,參加比賽,錄製專輯,作宣傳等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有些較為知名的聲樂教師招收學生的條件十分苛刻,不僅要求學生專業實力強,還要求長相好、個頭高、家庭背景厚實。而鄒文琴教授選學生的標準就是執著求學,質樸大方、渴望進步。鄒教授尤其注重貴青年聲樂教師的培養,她說:「我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畢竟是有限的,多教青年教師可以影響和幫助更多的學生。」就是這樣一句樸實而簡單的話語,道出了鄒教授的良苦用心,體現了鄒教授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鄒教授經常站在國家和民族聲樂藝術行業發展的高度教育學生學以致用、報效祖國。她熱愛祖國,忠於教育事業、關愛學生,從生活細節上嚴格要求學生。身教勝於言傳,從鄒教授的升上,學生看到了一位文藝工作者的高潔,一位人民教師的和藹可親和老一輩教育家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嚴於律己的高尚情操,這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精神財富。
鄒教授培養出了眾多著名的歌唱家,如今都活躍在各大專業團體和藝術院校中,為祖國的民族聲樂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鄒教授輝煌的教學成就令人矚目,但她從來不因自己是一位名師而自滿張揚,她潛心研究教學,踏實、認真地上好每一節課。(文章來源於網絡)
雞西市音樂家協會:魯繼武13946803500
雞西市俄音藝術學校:呂良寶13504688668
付瑞金音樂理論教學:
電話:13504866335
QQ:464703045
微信公眾號:付瑞金音樂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