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的曲式按照傳統可以分為兩類,小型曲式和大型曲式。小型的包括一部曲式,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復二部曲式,復三部曲式。大型的包括變奏曲式,迴旋曲式,奏鳴曲式。我國音樂理論家楊儒懷教授則以曲式的共性特徵,將它們歸納為"並列曲式"、"再現曲式"、"複合曲式"、"循環曲式"、"變奏曲式"和"奏鳴曲式"、"迴旋奏鳴曲式"、"復調音樂曲式"、"套曲曲式"和"邊緣曲式"。
簡單地說,音樂作品的合於一定邏輯的結構便稱為曲式。曲式由每首作品的內容決定。曲式是由許多大小段落組成的整體,一首音樂作品,特別是主調音樂作品中有著清楚的段落劃分。
曲式結構中的個組成部分,由於所處於的不同地位而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大致可以分為主要段落及從屬段落。主要段落包括主題的陳述及其展開段落,例如主題的初次陳述段落、樂曲的中段、主題的再現段落等等。從屬段落包括引子、連接、補充(結尾)等段落,這些段落在某些作品中,特別是小型作品中可能不必要,在大型作品中則一般都不可少,但它們大多是依附於主要段落而存在的。
一、一段體
樂曲的基本形式之一。全曲往往從頭到尾一氣呵成。一般較短小、精練、完整。能完整集中地表達音樂形象。一般由4---8個樂句組成,其中4句形式出現的較為常見。此四個樂句從音樂的情緒和音樂形象上來說,按照樂句順序分別有「起」、「承」、「轉」、「合」的起伏規律。
二、單二部曲式
曲式中比樂段規模稍大的結構是簡單的單二部曲式。一般由A+B構成。A部分具有樂思陳述的意義,其結構便是完整的樂段,B部分則往往是A部的進一步發展。一般來說,第二部分多運用與第一部分對比不大的新材料。在B部分結尾的時候如果出現A部分的因素稱為有再現的單二部曲式,如果沒有則稱為無再現的單二部曲式。
三、單三部曲式
單三部曲式也叫三段式,它由三個規模相近、相對獨立的樂段組成。單三部曲式有兩種結構類型:有再現的單三部曲式(標記為「ABA」)和沒有再現的單三部曲式(標記為「ABC」)。
有再現的單三部曲式
這是歌曲創作中比較常見的三段式結構,它的第一部分—A段與單二部曲式A段的結構原則相似,採用呈示性的樂段寫法,但是更具獨立性和相對的完整性;第二部分 —B段又稱「中部」,同A段形成明顯的對比(經常出現新的對比性的音樂材料,音樂形象也常有較強的對比);第三部分—A段,是第一部分的再現。當然,這種再現可以是原封不動地完全再現,標記為:║:A║B:║;也可以是變化、發展的再現,尋孓是第三部分的音樂材料來自第一部分,其中大部分可以重複,但也可以根據旋律發展與歌詞內容的需要作適當的變化和展開,這時第三部分的A,可標記為A,以別於完全重複的A。
四、復三部曲式
復三部曲式(複合再現三部曲式)是複雜化的三部曲式,包含三部分,兩端部分對稱地位於中間部分的兩側。典型復三部曲式的兩端與中間部分存在著對比。復三部曲式與單三部曲式的主要區別在於它至少有一個部分是大於樂段的結構(單二部或單三部)。
復三部曲式的第一部分(A)的典型結構是單二部或單三部曲式,它們通常比在獨立小曲中有較大發展。其中比較典型的是單主題的形式,因為復三部曲式強調的是中間部分與兩端部分的對比,第一部分即便是對比主題的三部曲式,兩主題的對比程度也小於第一部分與中間部分的對比。
復三部曲式的第二部分即中部的結構是多種多樣的:
1、中部為三聲中部或插部(B)
2、中部為展開部(R)
3、中部為連接部(T)
4、中部為第一部分材料的發展(A』)
5、合成性中部(浪漫派作曲家)(BC,BCD)
復三部曲式的三聲中部(Trio)
原意為三重奏。後演化為復三部曲式中部的代名詞,但不一定包含三個聲部。
復三部曲式中具有規範結構(二部、三部曲式等)的中間部分稱為三聲中部。三聲中部是呈示性的部分,有完整的結構,通常是二部或三部曲式,有時也可以是樂段或復樂段。三聲中部的特點是主題比較平靜、穩重,結構較方整,沒有不穩定的展開,常與第一部分形成調式、調性的對比。
復三部曲式的插部不具有明朗清晰的曲式結構。而表現為自由鬆散的不穩定結構。插部是展開性的部分,特點是和聲和調性不穩定,和聲變化頻繁;結構不穩定、不完整,主題材料常分裂為樂句、樂節或動機展開;主題材料有時比較複雜,有時比較統一。
以三聲中部為中段的復三部曲式中,兩端與中部的對比多是動與靜的對比。以插部為中段的復三部曲式中,兩端與中部的對比多是靜與動的對比。
復三部曲式的第三部分往往重複(A)或變化重複(A』)第一部分,因而第三部分被稱為再現部。中部為三聲中部的復三部曲式,典型的再現部是靜止的再現。中部為插部的復三部曲式,典型的再現部是變化的再現。
變化的再現部的幾種類型:
1 緊縮的再現部
2 裝飾變奏的再現部
3 變形的再現部
4 展開的再現部
5 綜合性的再現部
復三部曲式各類型的圖示
A + B + A(A』)
A + A1+ A(A』)
A + R + A(A』)
A+ T + A(A』)
復三部曲式各部分的結構模式
復三部曲式中的對比
典型復三部曲式的兩端與中間部分往往存在著對比。對比的性質和手段非常多樣。可以在主題、速度、力度、織體、調式、調性、音區和音色等多方面進行對比。用復三部曲式寫成的樂曲,往往是世態風俗性的作品,雖然對比的程度有時十分強烈,但對比的性質通常不是矛盾對立的。
復三部曲式的應用範圍
a、獨立的聲樂曲或樂曲,特別是舞曲、進行曲和各種特性曲。
b、奏鳴曲套曲的中間樂章,第一樂章和末樂章少見。通常慢樂章多用包含插部的復三部曲式,小步舞曲或諧謔曲樂章多用包含三聲中部的復三部曲式。
1、 如果您喜歡我們分享的資料,可以查詢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國古典音樂家網」,微信號「classicalmusician」。也可以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2、 新朋友可點擊右上角菜單標註,查看官方微信帳號「中國古典音樂家網」並加關注;
3、 如推薦您身邊的朋友加關注,掃描上方的官方微信平臺二維碼即可;
4、 您還可以通過以下多種途徑了解我們:
l古典音樂家網官方網址:
www.classicalmusician.com.cn
l新浪微博:@中國古典音樂家網
l美國莫爾裡國際聲樂歌劇營官方網址:
www.classicalmusician.com.cn/mrlfestival
l美國莫爾裡國際鋼琴營官方網址:
www.classicalmusician.com.cn/piano
l美國古典聲樂家國際聲樂比賽官方網址:
www.classicalmusician.com.cn/compet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