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攝影師拍攝的金三角童子軍時讓我很是吃驚,一個攝影師能深入到這麼一個特殊地方,拍攝到如此鎮靜、親近的圖片。
這個只有12歲的孩子,只是入伍半年的新兵
他是從2002年開始,就一直持續地關注這裡,記錄下了這些孩子的日常生活,也見證了這個特殊軍事組織的轉變。同時和佤邦部落建立了相當信任的可靠關係。
剛入伍的孩子們臉上絲毫也不失天真的童趣
身穿大小不一的軍裝才意識到自己是個入伍成為軍人
他們所在的地方,算是靠近前線的地方。距離崗亭不遠,就是鬱鬱蔥蔥的森林,對於城市中的孩子來說,這樣的生活像是神秘的軍事夏令營,或者是專門針對青少年的拓展訓練。不過在這裡,一切都跟軍事有關。儘管眼下沒有武裝衝突,但是這些孩子,通常是被當作戰士對待的。而事實上,他們是少年,甚至是兒童。
持槍的戰鬥訓練
這就是緬甸佤邦軍事組織的童子軍。其實這種童軍有兩種,一種是完全按照軍事單元設置的軍事組織,一種是偏重文化課教育的軍事化管理的學校。
軍訓是沒有按照他們孩兒的力量來制定的,一切都是軍事化管理
對於外界而言,童子軍是金三角區域一個特殊而神秘的群體,更是特殊社會背景下的歷史產物。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國民黨殘軍、坤沙販毒集團,直到今天緬甸各地方武裝幫派的隊伍裡,「童子軍」從未間斷過。
摸爬滾打在泥漿裡,只有挺著才能完成
不過,「童子軍」並不是金三角的專利,據資料顯示:英國最早於1907年就成立了童子軍,中國於1912年在武昌成立了「中國童子軍」第一支隊,2年後,「中華全國童子軍協會」在上海成立……1925年,在馬來亞、北婆羅洲等地也組建了華僑童子軍。
感受怎麼樣也只能從他們的臉上感覺的到
射擊訓練
衝鋒鎗的重量對他們來說是一直堅持
在軍營裡慢慢長大
訓練的時候就是不是天真流露
犯了錯誤是要被訓斥的
錯誤的懲罰有時候就不能按時吃飯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對童子軍的定義,主要是指那些正拿著武器或曾經拿過武器的兒童。而事實上,童軍創立的初衷並不是這樣的。童軍的創始人是英國爵士羅伯特?貝登堡,他19歲參軍,後來成為一名軍官,併到過印度和南非前線。鑑於當時英國青年道德墮落,體格衰弱,貝登堡特意研發出了一套可行的訓練方法,試圖挽救這種危機。貝登堡創立的童子軍,按照年齡分為幾個層次,比如6歲至10歲的叫稚齡童軍,8歲至12歲的叫幼童軍,11歲以上的方稱作童子軍。此後,童軍運動拓展到了世界各地,截至2007年,童軍和女童軍超過3800萬成員,涵蓋216個國家和地區。在一些國家和地區,童子軍逐漸演變成了軍事組織。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一份報告顯示,10年前童子軍現象最嚴重的是緬甸,其次是剛果民主共和國、哥倫比亞、賴比瑞亞和安哥拉等國,此外,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等國也有大批未成年人被徵為童子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