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廣告界露骨文案頻頻,堪稱「沒有最低俗,只有更低俗」——
據女性消費者爆料,「三八」國際婦女節前夜,「桔子水晶酒店」的微信公眾號推送了一條微信,標題為《這屆婦女不行,太浪了……》,配上一名裸體女性躺在浴缸的題圖,摘要文字為「當代女性真的無法無天」。再一看該公眾號的其他文章、評論及編輯回復,除了性暗示,還是性暗示。
蹭婦女節的熱點,行侮辱婦女之事,如此低俗營銷令人出離憤怒!
女性不容侮辱,女性群體尊嚴不容褻瀆,女性消費者享有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的受尊重權不容侵犯,社會公序良俗不容踐踏。桔子水晶酒店的低俗廣告雙重「踩線」,為道德和法律所堅決不容。
3月8日晚,桔子水晶酒店發布道歉聲明稱接受批評,並「以此為戒,全面反思」。希望酒店方面確如聲明所言,真誠反省,提高認識,不再重蹈覆轍。但此事絕不能止於一紙道歉。監管部門、工商部門、平臺管理方應儘快介入調查,依法依規處理,維護女性群體的人格尊嚴,維護社會的風清氣正。
桔子水晶酒店的低俗營銷並非個例。近年來,此類事件一直屢禁不絕。
性暗示、打色情擦邊球、消費女性、性別歧視,都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究竟廣告界對消費者心理有什麼「誤解」?為什麼會認為低級趣味的廣告能贏得人心?
事實上,這些廣告往往引發眾怒,招致抵制。2017年11月,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50.3%的受訪者對商家廣告為營銷效果「秀下限」持否定態度。
廣告法的高壓線、道德文明的紅線、商業社會的規則、公眾輿論的反感,某些商家不可能不懂,為何還是前僕後繼、一犯再犯?
究其背後原因,一是離不開利益的驅使,二是緣於對「知名度」的誤解,以為「圍觀帶來消費,關注就是王道」,三是出於對「性暗示」營銷的病態迷戀,不惜「劍走偏鋒」,片面追求噱頭和話題。但歸根結底,真正的癥結在於他們腦子裡壓根兒就缺少「尊重女性」這根弦,才會一再地物化、消費、貶損、侮辱女性,將下流當風流,把惡俗作有趣。
對於汙染社會風氣的無底線營銷,監管和執法部門應該及時發現問題,鎖定證據,保持「零容忍」的高壓態勢,露頭就打,罰到痛徹骨髓,罰到不敢再犯,罰到後來者生畏。
而廣告界也應該儘早認清一個事實:任何對女性不敬的廣告都會招致輿論聲討,「性」也從來不是創意枯竭的救命稻草。「點子不夠,性來湊」不是妙招,而是死路。與其挖空心思琢磨奇招怪招,不如正視社會道德底線日益築牢的現實,將時間、精力和智慧花在努力創作有溫度、打動人、傳播先進性別文化的廣告作品,才能贏得消費者的尊重,知名度與美譽度雙高。
事實證明,陳舊、落後的性別文化只會遭到拒斥,傳播先進性別文化才是成功之道。平等與尊重,從來都是人類社會的主旋律,如果執意逆行,消費者會用腳投票。
大家都在看
這個行業禁止未成年人「涉足」?網友一致說好!
司機舉報別人酒駕,民警:你也來吹個!之後……尷尬了
8歲「好動」男孩一次身體檢查,救了全家五口的命!
責編:楊鴻光 | 編輯:翟巧紅
來源:中國婦女報 ID:fnb198410 評論員 莫蘭,原文有刪節
喜歡本文,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