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開學第一天了,又有一批譜系家庭打響了入學攻堅戰。
在各種學齡群、家長群,入學孩子的家長們正在釋放滿滿的焦慮:「不知道老師怎麼樣?」、「要不要先跟老師說說孩子的情況?」、「好忐忑呀」……
娃已上二年級的子夏媽媽,作為這場戰役的親歷者和初步「勝利者」,近日恰好發來自閉症孩子子夏一年的就讀經歷和融合經驗,藉此時機,與並肩戰鬥在融合一線的爸爸媽媽們共勉——
三步走,我們陪自閉症兒子順利度過一年級
文/子夏媽媽
小學教師,育有8歲自閉娃子夏,大米和小米往期文章從校服到婚紗,再到有了一個自閉症娃……曾講述過他們一家的故事。
孩子能不能入普校接受融合教育,應該是學齡段自閉症孩子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了。
星娃入學,千般焦慮,萬般擔憂,作為一個孩子已經在一年級融合了一年,即將升入二年級的媽媽,我想用最真實的感受記錄這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年級。
▲▼▲▼
入學前,長達一年的全方位準備
雖然現在我還經常為要解釋子夏推遲一年入學而略感尷尬,但我一直認為這一年給了我和孩子一個緩衝期,讓我們能竭盡全力地為上小學做全方面的準備。
子夏剛上幼兒園小班時,曾被退學,這成了我們一段悲痛的回憶。後來子夏依然從小班讀起,半天幼兒園融合,半天機構康復,所以到了上小學的年級,他還沒上過全天幼兒園,沒上過大班。
所以,我們選擇讓子夏推遲一年入學,並離開機構,讓他在幼兒園大班無陪讀地全天融合。
這一年,子夏在情緒和能力上都適應得很好,最讓我驚喜的是他沒有落下任何一次集體活動,並且都有不錯的表現。特別是畢業前幼兒園安排的如參觀小學(正是我們要上的學校)、拍畢業照、畢業匯演、畢業典禮等儀式感滿滿的活動,不僅為幼兒園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也一遍遍地幫孩子強化「我要上小學了」的意識。
子夏的認知發展還算跟得上,規則意識也不錯,但小學開學前一個月,我還是在教育機構給他報了幼小銜接班(半天班),進一步鞏固認知,強化規則。上幼小銜接班時我隱瞞了他的身份,他上了一個月,老師也沒有發現他是自閉娃,反而給他評了個「紀律之星」,給老母親我大大增加信心。
公不公開孩子情況,我個人是依據實際情況而定,一些長期要去的興趣班,如畫畫、烘焙,我是不隱瞞的,一來我們和老師已經熟悉了,二來老師知道他的情況更有利於「因材施教」。但類似幼小銜接這樣短期課程,我選擇不公開,畢竟時間短,不希望老師戴有色眼鏡去看待娃,如果老師發現了再開誠布公也未嘗不可。
而身為老師的我,為了娃能上學,娃剛確診時,就放棄了原有的成績和經驗,從中學調任到小學。考慮到目前就職的小學離家太遠,我也提前一年準備工作調任事宜,終於趕在子夏入學前,調動到離家僅三五分鐘路程的學校。
天時地利都已妥當,剩下的就是人和了。我借著身份的便利,為孩子選擇合適的班級和老師。老師的穩定性是我的第一考慮因素,如果孩子在六年內班主任一直穩定,就能避免換老師時的再次磨合。
所以,我幫子夏選擇一個有兩個孩子的女班主任,她和我一樣新來到這個學校,和我年齡相仿,為人溫和。選班後,我把子夏的情況詳細地告訴了她,並誠懇地表明態度,願意全力配合老師工作。她很同情我們的遭遇,也表明會盡力幫助孩子成長。
一切準備妥當,我和子夏攜手邁入新學校!
入學後,我也大大方方地帶著殘疾證辦理了隨班就讀和殘疾學生救助申請。我一直認為辦殘疾證能讓孩子更好地享有他的權利,這也是對他的保護。當然,每個孩子和家庭的情況都不同,在這個問題上家長可以結合實際做選擇和判斷。
小貼士:
身為自閉娃家長,真是需要內外修煉,一方面要提升娃的能力,另一方面還要想方設法找更適合娃融合的資源。雖然我有教師身份優勢傍身,但一步步走過來,我想強調的是提前規劃的重要性,天下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自閉娃,家長們真的要思路清晰,提前做好上學規劃。
▲▼▲▼
在校融合的第一學期,這3點是我感觸最深的
「背上小書包,我和媽媽一起上學校。」典型自閉症兒童子夏同學正式成為一名小學生了,他是新生,我是新老師,我們都需要時間去適應新的環境新的挑戰。
其中最大的一項挑戰就是學校有兩個校區,我大部分課程都在馬路對面的另一個校區,這意味著一周有3、4天放學後子夏要獨自待在辦公室半小時,等我一起回家。
剛開始我特別擔心,特別是周五下午第一節是足球課,他需要獨立換上球鞋帶著足球去操場上課,上完後還要把球帶回辦公室,再換鞋背書包去上班會課。但最終發現是自己低估了孩子的適應能力,我匆匆從另一個校區趕回來時,人家已經換好了鞋,把球裝好放進了柜子,背著書包上課去了。
適應性方面總算鬆了口氣,社交是子夏最大的短板,當然我們也不強求,只要他不幹擾別人,別人欺負他他能反抗或告狀就行。不幹擾別人一直是他的「優點」,他是那種一直沉浸在自己世界的孩子,所以我比較擔心欺凌問題。
跟班主任老師溝通過後,老師幫忙安排了一個善良穩重的女孩做同桌,並囑咐女孩好好照顧子夏。
一個學期,子夏在上課期間沒有出什麼么蛾子,他在感興趣的課程中能相對集中注意力,其他課程走神嚴重,考試測驗什麼的也基本不聽老師讀題。好在基礎不錯,尤其是機械記憶能力較好,語文字詞句很熟練,上學期語文數學都考了90分以上,語文優於數學。當然也得益於他在幼小銜接階段已經學完了上冊所有知識。
除了明顯的社交障礙,自閉娃的刻板也是上學路上的一大攔路虎。子夏上學一兩周以後,課表就熟記於心,遇到調課就會有情緒,一直問為什麼,萬幸的是有了幾次調課經驗後他也基本適應了。最怕的就是學校搞活動或者是節假日調休,免不了要鬧場情緒大哭一場。
子夏最怕打針,上學期鬧得最厲害的一次是常規體檢時,他內心恐懼打針,又覺得不體檢是不遵守紀律,任憑我和老師跟他解釋都不聽,來來回回折騰了好幾次,最終也沒體檢成,倒讓老師清楚地知道了他是個特殊需要孩子。
這一學期以來,最讓我煩惱的莫過於,每當放學時遇到我開個會或者有其他事情,子夏3分鐘找不到我就滿校園的大喊大叫「媽媽,媽媽」,甚至跑到會議室打斷校長講話,讓我無比尷尬。後來我開會時只能把他帶在身邊,讓他寫寫作業練練字。
融合了一個學期,老母親總結了以下經驗:
第一,對融合不要抱有太高期望,特別是和子夏一樣社交障礙明顯的孩子,社交能力的提升是最讓我無力和無奈的事情。
所以我重點是努力讓他在學校保持良好的情緒,讓他有多一些愉快的、有成就感的體驗,不會反感學校和學習。還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過度關注學業,學業上優異的自閉娃畢竟少數,能跟的上不掉隊的也不多。
第二,千萬不要對學校和老師要求過高,不陪讀的孩子更不要追著老師事無巨細地追問孩子情況。
也許是同為老師更能感同身受班主任的辛苦,一般情況下我不會去打擾班主任,更多時候選擇默默支持老師工作,幫助班級做一些力所能及事,如班級布置,班級一些材料整理和衛生打掃,家委會的一些工作等。要相信有問題老師會主動跟家長交流反饋。
第三,關於要不要在班級公開孩子的情況,我和班主任一致認為不適合大張旗鼓地公開,一年級孩子很小,對自閉症沒有認知,家長們的了解接納程度也會千差萬別。
一方面,班主任在班級裡沒有給子夏特權,一視同仁地對待(特殊情況除外)。另一方面,我在私下裡也跟家委會會長,一位很熱心的媽媽建立良好關係,並跟她交了底,我會讓她看到子夏的努力,她也會在其他家長面前幫子夏說說話。我覺得這樣的搭建橋梁的方式更容易讓家長去認同和接納班級裡這個並不太特殊的「特殊」孩子。
▲▼▲▼
驚喜和意外隨時都會來,繼續升級打怪!
上學期結束後,下學期並沒有如約而至,一場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節奏。漫長的假期,居家學習生活方式對自閉娃是更大的挑戰。
接到復學通知時,子夏開始焦慮,開學第一天果不其然地鬧情緒,哭哭唧唧不願意去班級,經慢慢安撫第二天恢復正常。
細究其中原因,可能是我放假期間對子夏要求相對嚴格,學習、畫畫、體育鍛鍊和家務練習等,導致他變得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特別愛哭。復學後他在學校一遇到問題也用哭的方式宣洩情緒,成為同學們都知道的愛哭鬼,現在我們正在嘗試用很多方法解決這個行為問題。
此外,還有個新問題讓我經常「發飆」,子夏開始追求完美,作業考試非要全對,不能接受錯誤。
這也是由於網課期間學業我監管的太厲害,做作業過程中他擔心錯,變得戰戰兢兢不自信,每做完一題都跟我確認是否正確,最後作業也非要全。
這個習慣一旦形成,完美的遷移到學校裡課堂上,聽寫錯了哭,數學沒考好也哭,還經常在課堂上讓老師教他寫作業,因為不自信竟然學會了考試抄襲其他同學,震驚了老母親!
自閉娃成長路上真是隨時可能給你「意外」和「驚喜」,哪個家長不是一路上打怪升級?我一直提醒自己穩住陣腳,以不變應萬變,告訴自己要淡定,要釋然,不要焦慮,沒準哪一天這些曾經讓你驚恐萬分的新問題就伴隨成長消失了,被隨之而來的更讓你驚恐的新問題…
當然,今年娃的一些進步也是可圈可點:
疫情期間出門戴口罩從來不忘記,還經常提醒我;學了一年半終於學會了連貫跳繩,通過練習,現在一分鐘可以跳60個左右;養成了記筆記的好習慣,連美術課的板書也工工整整地記在筆記本上;放學後也不會像上學期那樣滿校園地找媽媽,可以自娛自樂一段時間;期末考試還考了兩個99分,增加了學習上的信心……
這個暑假我們也充分利用了起來,繼續預習新學期課程,學習喜歡的繪畫和烘焙,每周去登山一次,隔三差五去滑一次輪滑,晚上和妹妹一起學英語,去一次旅行,學個遊泳……總之,且行且珍惜,與其擔憂不確定的未來,不如認真開心的過好每一天。
最後,還想和各位家長分享幾句帶娃心得:
不要把娃攥得太緊,你給予的關注越多,問題也越多,他累你更累,家長也要學會睜隻眼閉隻眼,知足常樂。
學會接納是自閉娃是家長一輩子的功課,孩子越大差距越大,我們的落差也會越大,因此我們要做好準備不斷進行心理建設去接納他每一個當下。
殘障不是幸福生活的障礙,我們也可以帶著孩子們烹飪美食、旅行、拍照,一起畫畫、閱讀,嘗試一切新事物,努力把別人眼中的苟且活成「詩和遠方」。
人到中年,不失自我最難能可貴。不為別人的流言蜚語所綁架,不因生活的一地雞毛而抱怨,不把孩子當成生活的全部而焦慮,家長們要學會善待自己,努力把當下的生活過得熱氣騰騰,努力追求理想中的一個個小目標,溫暖而堅定生活。
明天就是開學第一天
家長們和孩子們都準備好了嗎?
今晚,你還在擔憂些什麼?
開學第一天,發生了什麼?
歡迎一起來留言分享——
END
編輯 | 春桃 主編 | 潘採夫 圖 |子夏媽媽